【精品解析】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声、光、热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声、光、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14:16:07

文档简介

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声、光、热
一、填空题
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   。
【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时间的距离,是一个   单位。
【答案】长度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年是用于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1 光年约为 9.46 万亿千米。
3.(2018五下·江山期末)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答案】较热;较冷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向温度低的一方。
4.(2025五上·梁山期末)   的物体叫作光源,月亮   (是/不是)光源。
【答案】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不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
5.(2025五上·梁山期末)热传递的方式有   、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等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6.(2024六下·金东期末)“声音”单元我们曾做过一个家庭实验,在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并敲击杯子,当杯子里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   ,当用不同的力道敲击时,越用力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低”“强”或“弱”)。
【答案】低;强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当杯子里水越多时,杯子和水整体的振动就越慢。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杯子里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当用不同的力道敲击杯子时,越用力,杯子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
7.(2025五上·南昌期末)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   。(填“强”或“弱”)
【答案】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光滑的物体和浅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更强。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
8.(2025五上·南昌期末)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线路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   现象。
【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如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9.(2025五上·兰山期末)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答案】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等多种传热方式并存。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10.(2025六上·宿州期末)太阳光包含   、橙、紫、   、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红;绿;蓝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二、判断题
11.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一定越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闭口孔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所以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一定越好。
12.(2025五上·梁山期末)司机通过后视镜能看到车后面的情况,这时光在沿直线传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司机通过后视镜能看到车后面的情况,这时光的反射现象,当然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3.(2025五上·梁山期末)冬天应该穿颜色浅的衣服才会感觉到更暖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因此冬天应该穿颜色深的衣服才会感觉到更暖和。
14.(2025五上·曲江期末)热的不良导体根本不能传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常见,吸热慢性,散热也慢。热的不良导体只是传热慢,并不是根本不能传热。
15.(2025五上·曲江期末)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三、单选题
16.(2025六下·期中)下列物质适合做保温杯中的夹层中的保温材料的是(  )
A.碎布 B.塑料 C.不锈钢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减缓热传递,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保温材料需要具备低导热系数以减少热量传递,同时要轻便、易加工。碎布是多孔纤维材料,空气滞留效果好,导热系数低,是常见保温填充物;塑料中的泡沫塑料也是优良保温材料,但普通塑料导热性较差;不锈钢是金属导热性强,完全不适合保温。因此最合适的是碎布,它成本低、环保且保温性能良好。
17.(2025六下·期中)下列物体导热性能比较强的是(  )。
A.报纸 B.棉花 C.铁片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常见,吸热慢性,散热也慢。铁皮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棉花和报纸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18.(2019四下·余杭期末)下列三种物质中,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
A.蜡烛 B.玻璃 C.丝绸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玻璃是三种物质中表面最光滑的,因此是反光能力最强的。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表面颜色的深浅有关。
19.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关闭的手电筒 B.月亮 C.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太阳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光和热,是天然光源。而关闭的手电筒,处于不发光状态,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也不是光源。
20.(2021六下·嘉兴期末)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千米。
A.10万 B.30万 C.300万 D.100亿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够再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
21.(2024六下·柯城期末)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其中“光年”是(  )单位。
A.时间 B.距离 C.质量 D.能量
【答案】B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恒星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天文数字,通常用光年作计量单位。光年是距离单位,就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22.(2024五下·阳新期末)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皎洁的月光 B.火红的太阳 C.燃烧的蜡烛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阳光。
23.(2025五上·梁山期末)明明用平面镜做了潜望镜,下面(  )设计可以观察到高处的大树。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因此明明用平面镜做了潜望镜,B设计可以观察到高处的大树。
24.(2025五上·曲江期末)夏天的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  )形成的。
A.空气中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
B.太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时发出的光
C.云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光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折射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25.(2025五上·曲江期末)灯暖浴霸打开后,人立即感觉浴室热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灯暖浴霸发出的热量直接通过电磁波(如红外线)传递给人体,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辐射。
四、连线题
26.(2025五上·长兴期末)请将下列光的现象与原理正确连接。
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鱼翔浅底
坐井观天 光的折射 凿壁偷光
猴子捞月 光沿直线传播 波光粼粼
【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坐在井里的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空,是因为井壁阻挡了来自其他方向的光线。在墙壁上凿个洞,光可以通过这个洞沿直线传播进来,这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在水面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猴子以为水中的月亮是真实的月亮,才会去捞。阳光照在水面上,水面反射阳光,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7.(2025五上·华蓥期末)请把下面的光源与它所属的类型进行连线。
太阳
萤火虫 自然光源
绽放的烟花
闪电 人造光源
点燃的蜡烛
【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然光源是自然界中本身就能发光的物体,太阳是恒星,能自行发光;萤火虫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发光;闪电是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的光。 人造光源则是人类制造出来用于发光的物体,绽放的烟花是利用火药等物质燃烧发光,点燃的蜡烛是通过蜡烛燃烧发光,它们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发光体。
五、综合题
28.(2025四上·温岭期末) 自制小乐器。
学校举行科学嘉年华活动,①②③三组同学分别用吸管、橡皮筋、钢管制作了吹奏、弹拨、敲击乐器。
(1) ①②③组同学都能用小乐器演奏声音,这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乐器。
A.只有第②组 B.只有①②组 C.①②③组
(2)可以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度是否有关”这个问题的是第(  )组乐器。
A. B.B.①③ C.①②③
(3) 第①组同学吹奏1号吸管时,声音太弱,下列(  )可以让声音变强。
A.相同力度改吹2号吸管
B.更大力度吹1号吸管
C.将1号吸管剪短一些
(4) 第②组同学弹1234四根橡皮筋后,发现都太低,下列(  )可以弹出更高音。
A.加一根更粗的橡皮筋
B.弹奏变更松的1号橡皮筋
C.弹奏变更紧的1号橡皮筋
(5)第③组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上图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管,研究的问题是(  )。
A.声音的高低与钢管粗细有关吗
B.声音的高低与钢管长度有关吗
C.声音的强弱与钢管长度有关吗
(6) 若用第③组乐器研究“声音的强弱与敲击力度”是否有关,下列实验方法可行的是 (  ) 。
A.不同力度敲击1号钢管
B.不同力度敲击1、2号钢管
C.相同力度敲击1、2号钢管
【答案】(1)C
(2)B
(3)B
(4)C
(5)B
(6)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②、③组的乐器都依赖物体振动发声。
(2)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度是否有关”,唯一的变量是物体长度,因此需要用到①(吸管)和③(钢管),它们振动物体的长度可以直接改变;而②组橡皮筋的声音主要与松紧或粗细有关。
(3)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更大力度吹1号吸管可以增大振动幅度,使声音变强。
(4)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因此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紧张程度有关,将橡皮筋调得更紧,振动频率增加,音高变高。
(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用相同力度敲击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钢管,唯一变量是钢管长度,因此研究的是声音高低与钢管长度的关系。
(6)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因此研究“声音强弱与敲击力度”应固定钢管,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根钢管进行对比。
29.(2025六上·汕尾期末)潜水艇为了能够从水下观察海面上的情况,通常配备有潜望镜,如图是制作潜望镜的设计图。
(1) A、B位置应安装   。
(2)请你在镜筒内绘制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1)平面镜
(2)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使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能让观察者从水下看到海面上的情况。 在潜望镜中,为了实现光的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需要安装能反射光的光学元件。 平面镜是最常用的能对光进行反射的光学元件,在潜望镜的 A、B 位置安装平面镜,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改变传播方向,经过两次反射后,就可以使水下的人看到海面上的物体。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射到平面镜 A 上时,作出反射光线。因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角,所以入射角是45°,反射角也为45°,反射光线会垂直向下传播。
六、简答题
30.(2025六下·期中)我们在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的保温效果时,把棉布、纸张塞得更紧一些,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
【答案】答:不一定。如果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而变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固体的导热能力比气体强,如果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而变差。
31.科学家说,月球本身不会发光,请你解释月光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的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它通过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断地向外辐射光和热。这些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其中一部分到达了月球。月球表面的岩石、尘土等物质会对太阳光进行反射。由于月球表面并非完全光滑,存在各种地形和物质,所以反射光的方向是不同的,使得月球在我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月光。
32.(2025四上·阿荣旗期末)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到的哪些现象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可以通过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或者其他生活中的现象,表述出在使物体振动的同时可以听到声音,物体振动消失,声音消失即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当我们敲打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振动,同时听到鼓声;弹奏吉他或琴弦时,可以看到琴弦振动,同时听到声音;说话时,可以感觉到喉咙的振动,同时听到声音。
33.(2025五上·南昌期末)倾斜放入水中的铅笔会有哪些变化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解释: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解释: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34.(2025四上·凉州期末) 用力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会跳动起来,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用力敲鼓,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七、实验探究题
35.(2025五上·曲江期末)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东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____。
A.三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2)小东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____。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3)图中a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____。
A.分散光线 B.会聚光线 C.放大图像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三棱镜是一种光学器件,通常呈三角形,能够将白光(如太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这是因为白光实际上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而三棱镜能够让这些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从而形成彩虹色的光谱。
(2)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红光的波长最长,折射角度最小,所以它在光谱的最上方;紫光的波长最短,折射角度最大,所以在最下方。因此,形成的彩色光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三棱镜的主要作用是将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这个过程称为色散。
36.(2025四上·汕尾期末)高低音产生的秘密实验:钢尺实验。
(1)正确的步骤是: (     ) →(     ) → (     ) → (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C.将钢尺伸出桌边 20厘米,压紧D.再次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2)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   ,声音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频率   ,声音   ;钢尺的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成   关系。 (均选填“越快”“越慢” “正比例” “越低”或“越高”)
(3)实验结论:   。
【答案】(1)C;B;A;D
(2)越慢;越低;越快;越高;正比例
(3)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钢尺实验的步骤是:将钢尺伸出桌边20厘米,压紧→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这个步骤顺序能够确保我们首先有一个基准点来观察,然后通过改变条件来观察变化。因此正确的步骤是C →B →A →D。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钢尺的振动快慢(频率)与声音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1 / 1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声、光、热
一、填空题
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   。
2.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时间的距离,是一个   单位。
3.(2018五下·江山期末)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4.(2025五上·梁山期末)   的物体叫作光源,月亮   (是/不是)光源。
5.(2025五上·梁山期末)热传递的方式有   、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6.(2024六下·金东期末)“声音”单元我们曾做过一个家庭实验,在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并敲击杯子,当杯子里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   ,当用不同的力道敲击时,越用力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低”“强”或“弱”)。
7.(2025五上·南昌期末)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   。(填“强”或“弱”)
8.(2025五上·南昌期末)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线路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   现象。
9.(2025五上·兰山期末)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10.(2025六上·宿州期末)太阳光包含   、橙、紫、   、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二、判断题
11.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一定越好。(  )
12.(2025五上·梁山期末)司机通过后视镜能看到车后面的情况,这时光在沿直线传播。(  )
13.(2025五上·梁山期末)冬天应该穿颜色浅的衣服才会感觉到更暖和。(  )
14.(2025五上·曲江期末)热的不良导体根本不能传热。 (  )
15.(2025五上·曲江期末)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  )
三、单选题
16.(2025六下·期中)下列物质适合做保温杯中的夹层中的保温材料的是(  )
A.碎布 B.塑料 C.不锈钢
17.(2025六下·期中)下列物体导热性能比较强的是(  )。
A.报纸 B.棉花 C.铁片
18.(2019四下·余杭期末)下列三种物质中,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
A.蜡烛 B.玻璃 C.丝绸
19.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关闭的手电筒 B.月亮 C.太阳
20.(2021六下·嘉兴期末)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千米。
A.10万 B.30万 C.300万 D.100亿
21.(2024六下·柯城期末)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其中“光年”是(  )单位。
A.时间 B.距离 C.质量 D.能量
22.(2024五下·阳新期末)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皎洁的月光 B.火红的太阳 C.燃烧的蜡烛
23.(2025五上·梁山期末)明明用平面镜做了潜望镜,下面(  )设计可以观察到高处的大树。
A. B. C.
24.(2025五上·曲江期末)夏天的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  )形成的。
A.空气中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
B.太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时发出的光
C.云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光
25.(2025五上·曲江期末)灯暖浴霸打开后,人立即感觉浴室热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四、连线题
26.(2025五上·长兴期末)请将下列光的现象与原理正确连接。
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鱼翔浅底
坐井观天 光的折射 凿壁偷光
猴子捞月 光沿直线传播 波光粼粼
27.(2025五上·华蓥期末)请把下面的光源与它所属的类型进行连线。
太阳
萤火虫 自然光源
绽放的烟花
闪电 人造光源
点燃的蜡烛
五、综合题
28.(2025四上·温岭期末) 自制小乐器。
学校举行科学嘉年华活动,①②③三组同学分别用吸管、橡皮筋、钢管制作了吹奏、弹拨、敲击乐器。
(1) ①②③组同学都能用小乐器演奏声音,这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乐器。
A.只有第②组 B.只有①②组 C.①②③组
(2)可以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度是否有关”这个问题的是第(  )组乐器。
A. B.B.①③ C.①②③
(3) 第①组同学吹奏1号吸管时,声音太弱,下列(  )可以让声音变强。
A.相同力度改吹2号吸管
B.更大力度吹1号吸管
C.将1号吸管剪短一些
(4) 第②组同学弹1234四根橡皮筋后,发现都太低,下列(  )可以弹出更高音。
A.加一根更粗的橡皮筋
B.弹奏变更松的1号橡皮筋
C.弹奏变更紧的1号橡皮筋
(5)第③组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上图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管,研究的问题是(  )。
A.声音的高低与钢管粗细有关吗
B.声音的高低与钢管长度有关吗
C.声音的强弱与钢管长度有关吗
(6) 若用第③组乐器研究“声音的强弱与敲击力度”是否有关,下列实验方法可行的是 (  ) 。
A.不同力度敲击1号钢管
B.不同力度敲击1、2号钢管
C.相同力度敲击1、2号钢管
29.(2025六上·汕尾期末)潜水艇为了能够从水下观察海面上的情况,通常配备有潜望镜,如图是制作潜望镜的设计图。
(1) A、B位置应安装   。
(2)请你在镜筒内绘制出光的传播路径。
六、简答题
30.(2025六下·期中)我们在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的保温效果时,把棉布、纸张塞得更紧一些,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
31.科学家说,月球本身不会发光,请你解释月光是如何产生的?
32.(2025四上·阿荣旗期末)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到的哪些现象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33.(2025五上·南昌期末)倾斜放入水中的铅笔会有哪些变化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34.(2025四上·凉州期末) 用力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探究题
35.(2025五上·曲江期末)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东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____。
A.三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2)小东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____。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3)图中a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____。
A.分散光线 B.会聚光线 C.放大图像
36.(2025四上·汕尾期末)高低音产生的秘密实验:钢尺实验。
(1)正确的步骤是: (     ) →(     ) → (     ) → (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C.将钢尺伸出桌边 20厘米,压紧D.再次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2)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   ,声音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频率   ,声音   ;钢尺的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成   关系。 (均选填“越快”“越慢” “正比例” “越低”或“越高”)
(3)实验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答案】长度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年是用于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1 光年约为 9.46 万亿千米。
3.【答案】较热;较冷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向温度低的一方。
4.【答案】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不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
5.【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等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6.【答案】低;强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当杯子里水越多时,杯子和水整体的振动就越慢。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杯子里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当用不同的力道敲击杯子时,越用力,杯子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
7.【答案】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光滑的物体和浅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更强。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
8.【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如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9.【答案】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等多种传热方式并存。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10.【答案】红;绿;蓝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闭口孔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所以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一定越好。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司机通过后视镜能看到车后面的情况,这时光的反射现象,当然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因此冬天应该穿颜色深的衣服才会感觉到更暖和。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常见,吸热慢性,散热也慢。热的不良导体只是传热慢,并不是根本不能传热。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16.【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减缓热传递,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保温材料需要具备低导热系数以减少热量传递,同时要轻便、易加工。碎布是多孔纤维材料,空气滞留效果好,导热系数低,是常见保温填充物;塑料中的泡沫塑料也是优良保温材料,但普通塑料导热性较差;不锈钢是金属导热性强,完全不适合保温。因此最合适的是碎布,它成本低、环保且保温性能良好。
17.【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常见,吸热慢性,散热也慢。铁皮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棉花和报纸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玻璃是三种物质中表面最光滑的,因此是反光能力最强的。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表面颜色的深浅有关。
19.【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太阳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光和热,是天然光源。而关闭的手电筒,处于不发光状态,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也不是光源。
20.【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够再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
21.【答案】B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恒星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天文数字,通常用光年作计量单位。光年是距离单位,就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22.【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阳光。
2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因此明明用平面镜做了潜望镜,B设计可以观察到高处的大树。
24.【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折射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25.【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灯暖浴霸发出的热量直接通过电磁波(如红外线)传递给人体,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辐射。
26.【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坐在井里的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空,是因为井壁阻挡了来自其他方向的光线。在墙壁上凿个洞,光可以通过这个洞沿直线传播进来,这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在水面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猴子以为水中的月亮是真实的月亮,才会去捞。阳光照在水面上,水面反射阳光,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7.【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然光源是自然界中本身就能发光的物体,太阳是恒星,能自行发光;萤火虫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发光;闪电是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的光。 人造光源则是人类制造出来用于发光的物体,绽放的烟花是利用火药等物质燃烧发光,点燃的蜡烛是通过蜡烛燃烧发光,它们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发光体。
28.【答案】(1)C
(2)B
(3)B
(4)C
(5)B
(6)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②、③组的乐器都依赖物体振动发声。
(2)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度是否有关”,唯一的变量是物体长度,因此需要用到①(吸管)和③(钢管),它们振动物体的长度可以直接改变;而②组橡皮筋的声音主要与松紧或粗细有关。
(3)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更大力度吹1号吸管可以增大振动幅度,使声音变强。
(4)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因此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紧张程度有关,将橡皮筋调得更紧,振动频率增加,音高变高。
(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用相同力度敲击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钢管,唯一变量是钢管长度,因此研究的是声音高低与钢管长度的关系。
(6)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因此研究“声音强弱与敲击力度”应固定钢管,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根钢管进行对比。
29.【答案】(1)平面镜
(2)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使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能让观察者从水下看到海面上的情况。 在潜望镜中,为了实现光的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需要安装能反射光的光学元件。 平面镜是最常用的能对光进行反射的光学元件,在潜望镜的 A、B 位置安装平面镜,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改变传播方向,经过两次反射后,就可以使水下的人看到海面上的物体。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射到平面镜 A 上时,作出反射光线。因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角,所以入射角是45°,反射角也为45°,反射光线会垂直向下传播。
30.【答案】答:不一定。如果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而变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固体的导热能力比气体强,如果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而变差。
31.【答案】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的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它通过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断地向外辐射光和热。这些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其中一部分到达了月球。月球表面的岩石、尘土等物质会对太阳光进行反射。由于月球表面并非完全光滑,存在各种地形和物质,所以反射光的方向是不同的,使得月球在我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月光。
32.【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可以通过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或者其他生活中的现象,表述出在使物体振动的同时可以听到声音,物体振动消失,声音消失即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当我们敲打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振动,同时听到鼓声;弹奏吉他或琴弦时,可以看到琴弦振动,同时听到声音;说话时,可以感觉到喉咙的振动,同时听到声音。
33.【答案】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解释: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解释: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34.【答案】会跳动起来,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用力敲鼓,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35.【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三棱镜是一种光学器件,通常呈三角形,能够将白光(如太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这是因为白光实际上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而三棱镜能够让这些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从而形成彩虹色的光谱。
(2)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红光的波长最长,折射角度最小,所以它在光谱的最上方;紫光的波长最短,折射角度最大,所以在最下方。因此,形成的彩色光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三棱镜的主要作用是将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这个过程称为色散。
36.【答案】(1)C;B;A;D
(2)越慢;越低;越快;越高;正比例
(3)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钢尺实验的步骤是:将钢尺伸出桌边20厘米,压紧→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这个步骤顺序能够确保我们首先有一个基准点来观察,然后通过改变条件来观察变化。因此正确的步骤是C →B →A →D。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钢尺的振动快慢(频率)与声音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