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空气、水和温度
一、填空题
1.(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 )春天,杨树飞絮, 能把飞絮吹到很远的地方。
2.(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1《风的能量》)风能虽然被人们利用,但有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
3.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 、 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4.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是一种反应和评价 的指标,这个指标分为 个级别。
5.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水中混入有 或有 的物质,水体就会受到( ),影响水的 ,甚至会危害人类 、破坏生态环境。
6.净水器中常使用 、 、 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7.(2023三上·菏泽期末) 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8.(2025三上·临潼期末)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 。
9.(2025三上·平湖期末)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 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 ℃时,冰就会开始 ,变为 的水。
10.(2025三上·惠民期末)秋天,洗过的衣服变干是水通过 方式变成了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在较冷的天气,小科发现洗衣粉溶解到水中较慢,那么他可以采用 (选填“搅拌”或“放在温水中”)方法加快溶解比较合适。洗衣粉溶解到水中后, .(选填“能”或“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和水分开了。
二、判断题
11.秸秆的焚烧可以废除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12.(2024六下·东昌府月考)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 )
13.(2023五上·法库月考)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
14.(2023三上·通道期中)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封闭的箱子。( )
15.(2022三上·贾汪期中)空气流动得快就会刮起大风,流动得慢就会形成微风。
三、单选题
16.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
A.用洗衣水冲洗厕所
B.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
C.在河边随意丢弃的废物
17.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的是( ) 。
A.生活中的污水
B.过量使用的化肥的水
C.清澈的泉水
18.(2022六上·兴仁期中)雾多发生在早晨,太阳升起后雾就会消散,原因是( )。
A.太阳升起后,地面气温上升,空气中的小水滴蒸发成水蒸气
B.太阳照射使我们看得更清楚,实际上雾还在
C.太阳升起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消失
19.(2025一下·期末)下面不是节约用水的行为的是( )。
A.用洗脚水冲马桶
B.接完水不关闭水龙头
C.用洗菜水浇花
20. 关于空气的认识 ,下面正确的是( ) 。
A.空气不是物体 B.空气是流动的 C.固体里面没有空气
21.大气中,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气候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碳
22.水烧开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不太确定
23.(2025六下·东阳期末)下列( )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
A. B. C. D.
24.(2025五上·梁山期末)夏天空调打开时,空调的扇叶( ),房间能更快地凉快起来。
A.向上开 B.向下开 C.平放在中间
25.(2025五上·梁山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霜。
A.0℃ B.0℃以上 C.0℃以下 D.100℃
四、连线题
26.(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
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
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露
27.(2025三上·东阳期末)将下列特征与物体相连。
看不见 液体 看得见 重 透明 气体 无色 轻
水 空气
五、综合题
28.(2025三上·温岭期末)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探究。
小明利用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和绿豆等器材对空气进行了以下研究。
(1)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足空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此时,他应该把天平调试成( )的状态。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小明往皮球里打入 1 筒空气后,发现天平两端还是平衡,根据这一现象他 (填“能”或“不能”)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3)继续打入 9 筒空气后,他发现了( )的现象,初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平衡
B.皮球往上翘
C.皮球往下沉
(4)在上题中,继续在天平右端放入 3 颗绿豆,天平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 )。
A.10 颗绿豆的质量 B.3克 C.3颗绿豆的质量
(5)在上题的天平平衡之后,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使其恢复到刚好充足空气的样子,那么天平可能会( )。
A.保持不变 B.往绿豆一端下沉 C.往皮球一端下沉
(6)比较相同质量的空气和绿豆体积时,可以发现( )。
A.空气的体积大 B.绿豆的体积大 C.它们的体积一样大
(7)小明还尝试用其他物品来恢复天平平衡,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10 筒空气的质量约为( )。
A.3颗红豆的质量 B.3颗米粒的质量 C.10 颗米粒的质量
(8)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证明空气有质量,小明还可以用( )来测量 10 筒空气的质量。
A.苹果 B.玻璃弹珠 C.回形针
(9)刚好充满空气的皮球里面还可以打入10筒空气,这主要利用了空气具有( )的特征。
A.可以压缩 B.很轻 C.占据空间
29.(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让我们跟惯惯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要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杯中的水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在“水蒸发”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3)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些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4)通过观察实验二,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 ℃ B.0 ℃ C.-5℃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6)我们观察到,实验三的冰全部融化后,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六、简答题
30.(2019三上·江山期末)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至少说出2个方法)
31.(2025一下·期末)关于空气和水,你还能提出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至少各写 1 个。
32.(2024三上·定西期中) 说一说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33.(2024三上·石首期中)你知道空气有哪些特征吗 (至少写出三点)
。
34.(2024三上·定西期中)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得到怎样的应用
七、实验探究题
35.科学课上,三(1)班同学研究了风是怎样形成的。
(1)如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会观察到上方的纸条 。
(2)这说明 。
(3)在生活中,可以用 、 等方法制造风。
(4)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可以观察到 。
36.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出现发光、放热的现象。豆豆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产生新物质,学习小组对此开展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能产生新物质吗
作出猜想及假设:猜想一:都能产生新物质;猜想二:不一定都能产生新物质。
实施探究及结果: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 ;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
(2)分析:蜡烛燃烧生成 ,所以蜡烛燃烧是产生 物质的变化。
(3)观察白炽灯(发光物质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过程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 (填“会”或“不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流动的空气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可以吹到很远的地方。
2.【答案】危害
【知识点】风;运动物体的能量;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解答】尽管风能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一些能量过大的风,如龙卷风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风能。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风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答案】沉淀;过滤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水就会变得混浊不堪。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这也是人们经常分离物体和水的办法。
4.【答案】API;空气质量;七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一种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这个指标分为七个级别。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和大于300七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七个级别。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5.【答案】毒;害;污染;使用价值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水中混入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体就会受到污染,影响水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6.【答案】沙;棉;活性炭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净水器中常使用沙、棉、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
7.【答案】空气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考查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8.【答案】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像粉笔、水一样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9.【答案】液体;0;固态;液态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0℃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10.【答案】蒸发;放入温水中;不能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秋天,洗过的衣服变干是水通过蒸发方式变成了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洗过的衣服上的水会在常温下逐渐蒸发变成水蒸气,从而使衣服变干。在较冷的天气,小科发现洗衣粉溶解到水中较慢,那么他可以采用放在温水中方法加快溶解比较合适。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的溶解速度就越快。搅拌也能加快溶解,但相比之下,在冷水中搅拌效果不如提高温度明显,放在温水中能从本质上加快洗衣粉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加快溶解。洗衣粉溶解到水中后,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和水分开了。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洗衣粉溶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洗衣粉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水分离。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焚烧秸秆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秸秆的焚烧虽然可以废除垃圾,但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是不可取的行为。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油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必然关系。故题目说法错。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做风的模拟实验时,不能使用封闭的箱子,这样空气不流动,无法形成风。题目说法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的快就会形成大风,空气流动的慢就会形成微风,题目说法正确。
16.【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们可以用洗衣水冲洗厕所、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及时更换漏水的龙头等。在河边随意丢弃的废物会污染水资源,不宜提倡。
17.【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体污染是指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比如生活中的污水以及过量使用化肥的水都属于水体污染。因此清澈的泉水不属于水体污染。
18.【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太阳升起后,地面气温升高,空气中的小水滴被蒸发成水蒸气,雾也就消失了。此题选A。
19.【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用洗脚水冲马桶、用洗菜水浇花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接完水不关闭水龙头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证明空气是流动的。比如,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的微风拂面,也是流动的空气与我们皮肤接触产生的感觉。所以空气是流动的,选项 B 正确。
2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并将一部分热量反射回地面,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气候变化。二氧化硫主要会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氮气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性质较为稳定,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和气候变化。
22.【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烧开时,壶中的水会汽化成水蒸气,而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从壶口冒出后,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成许多细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白气”。所以水烧开时壶口冒出的 “白气” 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23.【答案】D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我国节水标志是由水滴、人手和地球3部分变形组成,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水是由拼音字母J和S变形而成,寓意节水。因此D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
24.【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重量重,冷空气向下走。当扇叶向下开时,冷空气直接被吹向房间的下部,这样更容易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交换,使整个房间更快地降温。
25.【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26.【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在夜间,地面热量散失,温度迅速下降,当空气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聚集并悬浮在低空(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露: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冷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霜:在寒冷的夜间,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直接接触到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时,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云: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当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雪:在高空,气温很低(一般在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不断聚集长大,当重力足够大时,就会从高空降落下来,形成雪。
27.【答案】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是液体,通常我们看得见水,水还是无色透明的,质量较重;空气是气体,通常是看不见的,空气也是无色的,质量较轻。
28.【答案】(1)A
(2)不能
(3)C
(4)C
(5)B
(6)A
(7)A
(8)C
(9)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如果天平处于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的状态,说明天平两端质量不相等,不能以此为基础准确测量和比较后续操作中空气的质量变化,所以应该把天平调试成平衡的状态,答案选A。
(2)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往皮球里打入1筒空气后,发现天平两端还是平衡。虽然空气是有质量的,但可能由于1筒空气的质量非常小,而该简易天平的灵敏度不够高,无法检测出这微小的质量变化,所以不能仅仅根据天平仍然平衡这一现象就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3)皮球往下沉因为继续往皮球里打入了9筒空气,皮球内的空气质量增加了,在天平另一端绿豆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质量大的一端会下沉的原理,皮球这一端的质量大于绿豆那一端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皮球往下沉的现象,这就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C选项正确。
(4)因为在天平左端皮球打入10筒空气后下沉,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天平恢复平衡,这说明此时天平两端质量相等,也就意味着10筒空气的质量和3颗绿豆的质量是相等的,即1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3颗绿豆的质量,C选项正确 。
(5)最初天平平衡时,是在皮球打入10筒空气且天平右端加入3颗绿豆的情况下实现的。现在把皮球里因打入10筒空气增加的那部分空气放出,皮球质量减轻,此时绿豆一端的质量大于皮球一端的质量,根据天平的原理,质量大的一端会下沉,所以天平会往绿豆一端下沉,B选项正确。
(6)空气是气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所以空气的体积很容易改变,并且在相同质量下,其占据的空间较大。 绿豆是固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相同质量的绿豆,由于其分子紧密排列,所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
(7)观察可知,10筒空气质量相当于3克红豆或者8可米粒质量。
(8)回形针的质量较小,通常一枚回形针质量大约零点几克,质量比较微小。使用回形针来测量10筒空气的质量时,可以通过增减回形针的数量较为精细地调节天平的平衡状态,从而更有可能准确地测量出10筒空气的质量,所以回形针更适合用于测量10)筒空气这样相对较小的质量,C选项合适。
(9)空气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刚好充满空气的皮球里面还能打入10筒空气,正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在皮球内空间一定的情况下,打入更多的空气,空气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使得更多的空气能够进入皮球内,A选项符合题意。
29.【答案】(1)A
(2)变鼓;水蒸气;变大
(3)C
(4)B
(5)C
(6)B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三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2)在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体积变大了。
(3)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4)通过观察,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0℃。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便于我们去观察。
(6)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30.【答案】用扇子、作业本等扇风;自然风吹起时衣摆,树叶会随风而动
【知识点】风
【解析】【解答】用用扇子、作业本等扇风;自然风吹起时衣摆,树叶会随风而动 等现象可以感受到空气的流通。
【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尽管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中间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31.【答案】水受热或受冷后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
空气受冷或受热后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水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一定质量,能占据空间。
32.【答案】利用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性质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热气球、孔明灯都是利用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性质。
33.【答案】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容易泄漏、很轻、有质量、能被压缩、能占据空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展。空气有一定的重量,可以通过实验证明其存在和重量。此外,空气受热后会上升,这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缘故 。
34.【答案】篮球、轮胎、救生圈等都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篮球、轮胎、救生圈等都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35.【答案】(1)摆动
(2)盒子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子打开电风扇风叶转动起来
(3)扇扇子;打开电风扇
(4)风叶转动起来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由于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我们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摆动。
(2)这说明盒子里的空气由于冷热流动形成了风。
(3)空气流动形成风。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扇扇子、打开电风扇等方法制造风。
(4)点燃蜡烛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流动会形成风,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风叶转动起来。
36.【答案】(1)水珠;热
(2)水;新
(3)热;不会;二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时,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在烧杯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所以,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蜡烛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会释放出热量。热量会传递到烧杯上,使烧杯温度升高。因此,手摸烧杯会有发热的感觉。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是与石蜡和氧气不同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蜡烛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1 / 1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空气、水和温度
一、填空题
1.(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 )春天,杨树飞絮, 能把飞絮吹到很远的地方。
【答案】流动的空气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可以吹到很远的地方。
2.(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1《风的能量》)风能虽然被人们利用,但有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
【答案】危害
【知识点】风;运动物体的能量;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解答】尽管风能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一些能量过大的风,如龙卷风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风能。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风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 、 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答案】沉淀;过滤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水就会变得混浊不堪。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这也是人们经常分离物体和水的办法。
4.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是一种反应和评价 的指标,这个指标分为 个级别。
【答案】API;空气质量;七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一种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这个指标分为七个级别。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和大于300七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七个级别。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5.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水中混入有 或有 的物质,水体就会受到( ),影响水的 ,甚至会危害人类 、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毒;害;污染;使用价值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水中混入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体就会受到污染,影响水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6.净水器中常使用 、 、 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答案】沙;棉;活性炭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净水器中常使用沙、棉、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
7.(2023三上·菏泽期末) 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答案】空气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考查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8.(2025三上·临潼期末)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 。
【答案】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像粉笔、水一样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9.(2025三上·平湖期末)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 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 ℃时,冰就会开始 ,变为 的水。
【答案】液体;0;固态;液态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0℃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10.(2025三上·惠民期末)秋天,洗过的衣服变干是水通过 方式变成了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在较冷的天气,小科发现洗衣粉溶解到水中较慢,那么他可以采用 (选填“搅拌”或“放在温水中”)方法加快溶解比较合适。洗衣粉溶解到水中后, .(选填“能”或“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和水分开了。
【答案】蒸发;放入温水中;不能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秋天,洗过的衣服变干是水通过蒸发方式变成了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洗过的衣服上的水会在常温下逐渐蒸发变成水蒸气,从而使衣服变干。在较冷的天气,小科发现洗衣粉溶解到水中较慢,那么他可以采用放在温水中方法加快溶解比较合适。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的溶解速度就越快。搅拌也能加快溶解,但相比之下,在冷水中搅拌效果不如提高温度明显,放在温水中能从本质上加快洗衣粉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加快溶解。洗衣粉溶解到水中后,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和水分开了。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洗衣粉溶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洗衣粉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水分离。
二、判断题
11.秸秆的焚烧可以废除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焚烧秸秆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秸秆的焚烧虽然可以废除垃圾,但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是不可取的行为。
12.(2024六下·东昌府月考)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13.(2023五上·法库月考)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油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必然关系。故题目说法错。
14.(2023三上·通道期中)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封闭的箱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做风的模拟实验时,不能使用封闭的箱子,这样空气不流动,无法形成风。题目说法错误。
15.(2022三上·贾汪期中)空气流动得快就会刮起大风,流动得慢就会形成微风。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的快就会形成大风,空气流动的慢就会形成微风,题目说法正确。
三、单选题
16.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
A.用洗衣水冲洗厕所
B.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
C.在河边随意丢弃的废物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们可以用洗衣水冲洗厕所、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及时更换漏水的龙头等。在河边随意丢弃的废物会污染水资源,不宜提倡。
17.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的是( ) 。
A.生活中的污水
B.过量使用的化肥的水
C.清澈的泉水
【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体污染是指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比如生活中的污水以及过量使用化肥的水都属于水体污染。因此清澈的泉水不属于水体污染。
18.(2022六上·兴仁期中)雾多发生在早晨,太阳升起后雾就会消散,原因是( )。
A.太阳升起后,地面气温上升,空气中的小水滴蒸发成水蒸气
B.太阳照射使我们看得更清楚,实际上雾还在
C.太阳升起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消失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太阳升起后,地面气温升高,空气中的小水滴被蒸发成水蒸气,雾也就消失了。此题选A。
19.(2025一下·期末)下面不是节约用水的行为的是( )。
A.用洗脚水冲马桶
B.接完水不关闭水龙头
C.用洗菜水浇花
【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用洗脚水冲马桶、用洗菜水浇花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接完水不关闭水龙头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故选B。
20. 关于空气的认识 ,下面正确的是( ) 。
A.空气不是物体 B.空气是流动的 C.固体里面没有空气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证明空气是流动的。比如,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的微风拂面,也是流动的空气与我们皮肤接触产生的感觉。所以空气是流动的,选项 B 正确。
21.大气中,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气候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并将一部分热量反射回地面,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气候变化。二氧化硫主要会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氮气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性质较为稳定,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和气候变化。
22.水烧开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不太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烧开时,壶中的水会汽化成水蒸气,而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从壶口冒出后,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成许多细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白气”。所以水烧开时壶口冒出的 “白气” 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23.(2025六下·东阳期末)下列( )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我国节水标志是由水滴、人手和地球3部分变形组成,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水是由拼音字母J和S变形而成,寓意节水。因此D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
24.(2025五上·梁山期末)夏天空调打开时,空调的扇叶( ),房间能更快地凉快起来。
A.向上开 B.向下开 C.平放在中间
【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重量重,冷空气向下走。当扇叶向下开时,冷空气直接被吹向房间的下部,这样更容易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交换,使整个房间更快地降温。
25.(2025五上·梁山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霜。
A.0℃ B.0℃以上 C.0℃以下 D.100℃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四、连线题
26.(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
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
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露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在夜间,地面热量散失,温度迅速下降,当空气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聚集并悬浮在低空(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露: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冷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霜:在寒冷的夜间,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直接接触到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时,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云: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当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雪:在高空,气温很低(一般在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不断聚集长大,当重力足够大时,就会从高空降落下来,形成雪。
27.(2025三上·东阳期末)将下列特征与物体相连。
看不见 液体 看得见 重 透明 气体 无色 轻
水 空气
【答案】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是液体,通常我们看得见水,水还是无色透明的,质量较重;空气是气体,通常是看不见的,空气也是无色的,质量较轻。
五、综合题
28.(2025三上·温岭期末)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探究。
小明利用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和绿豆等器材对空气进行了以下研究。
(1)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足空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此时,他应该把天平调试成( )的状态。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小明往皮球里打入 1 筒空气后,发现天平两端还是平衡,根据这一现象他 (填“能”或“不能”)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3)继续打入 9 筒空气后,他发现了( )的现象,初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平衡
B.皮球往上翘
C.皮球往下沉
(4)在上题中,继续在天平右端放入 3 颗绿豆,天平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 )。
A.10 颗绿豆的质量 B.3克 C.3颗绿豆的质量
(5)在上题的天平平衡之后,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使其恢复到刚好充足空气的样子,那么天平可能会( )。
A.保持不变 B.往绿豆一端下沉 C.往皮球一端下沉
(6)比较相同质量的空气和绿豆体积时,可以发现( )。
A.空气的体积大 B.绿豆的体积大 C.它们的体积一样大
(7)小明还尝试用其他物品来恢复天平平衡,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10 筒空气的质量约为( )。
A.3颗红豆的质量 B.3颗米粒的质量 C.10 颗米粒的质量
(8)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证明空气有质量,小明还可以用( )来测量 10 筒空气的质量。
A.苹果 B.玻璃弹珠 C.回形针
(9)刚好充满空气的皮球里面还可以打入10筒空气,这主要利用了空气具有( )的特征。
A.可以压缩 B.很轻 C.占据空间
【答案】(1)A
(2)不能
(3)C
(4)C
(5)B
(6)A
(7)A
(8)C
(9)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如果天平处于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的状态,说明天平两端质量不相等,不能以此为基础准确测量和比较后续操作中空气的质量变化,所以应该把天平调试成平衡的状态,答案选A。
(2)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往皮球里打入1筒空气后,发现天平两端还是平衡。虽然空气是有质量的,但可能由于1筒空气的质量非常小,而该简易天平的灵敏度不够高,无法检测出这微小的质量变化,所以不能仅仅根据天平仍然平衡这一现象就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3)皮球往下沉因为继续往皮球里打入了9筒空气,皮球内的空气质量增加了,在天平另一端绿豆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质量大的一端会下沉的原理,皮球这一端的质量大于绿豆那一端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皮球往下沉的现象,这就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C选项正确。
(4)因为在天平左端皮球打入10筒空气后下沉,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天平恢复平衡,这说明此时天平两端质量相等,也就意味着10筒空气的质量和3颗绿豆的质量是相等的,即1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3颗绿豆的质量,C选项正确 。
(5)最初天平平衡时,是在皮球打入10筒空气且天平右端加入3颗绿豆的情况下实现的。现在把皮球里因打入10筒空气增加的那部分空气放出,皮球质量减轻,此时绿豆一端的质量大于皮球一端的质量,根据天平的原理,质量大的一端会下沉,所以天平会往绿豆一端下沉,B选项正确。
(6)空气是气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所以空气的体积很容易改变,并且在相同质量下,其占据的空间较大。 绿豆是固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相同质量的绿豆,由于其分子紧密排列,所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
(7)观察可知,10筒空气质量相当于3克红豆或者8可米粒质量。
(8)回形针的质量较小,通常一枚回形针质量大约零点几克,质量比较微小。使用回形针来测量10筒空气的质量时,可以通过增减回形针的数量较为精细地调节天平的平衡状态,从而更有可能准确地测量出10筒空气的质量,所以回形针更适合用于测量10)筒空气这样相对较小的质量,C选项合适。
(9)空气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刚好充满空气的皮球里面还能打入10筒空气,正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在皮球内空间一定的情况下,打入更多的空气,空气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使得更多的空气能够进入皮球内,A选项符合题意。
29.(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让我们跟惯惯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要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杯中的水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在“水蒸发”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3)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些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4)通过观察实验二,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 ℃ B.0 ℃ C.-5℃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6)我们观察到,实验三的冰全部融化后,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答案】(1)A
(2)变鼓;水蒸气;变大
(3)C
(4)B
(5)C
(6)B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三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2)在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体积变大了。
(3)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4)通过观察,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0℃。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便于我们去观察。
(6)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六、简答题
30.(2019三上·江山期末)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至少说出2个方法)
【答案】用扇子、作业本等扇风;自然风吹起时衣摆,树叶会随风而动
【知识点】风
【解析】【解答】用用扇子、作业本等扇风;自然风吹起时衣摆,树叶会随风而动 等现象可以感受到空气的流通。
【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尽管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中间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31.(2025一下·期末)关于空气和水,你还能提出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至少各写 1 个。
【答案】水受热或受冷后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
空气受冷或受热后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水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一定质量,能占据空间。
32.(2024三上·定西期中) 说一说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答案】利用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性质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热气球、孔明灯都是利用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的性质。
33.(2024三上·石首期中)你知道空气有哪些特征吗 (至少写出三点)
。
【答案】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容易泄漏、很轻、有质量、能被压缩、能占据空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展。空气有一定的重量,可以通过实验证明其存在和重量。此外,空气受热后会上升,这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缘故 。
34.(2024三上·定西期中)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得到怎样的应用
【答案】篮球、轮胎、救生圈等都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篮球、轮胎、救生圈等都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七、实验探究题
35.科学课上,三(1)班同学研究了风是怎样形成的。
(1)如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会观察到上方的纸条 。
(2)这说明 。
(3)在生活中,可以用 、 等方法制造风。
(4)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可以观察到 。
【答案】(1)摆动
(2)盒子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子打开电风扇风叶转动起来
(3)扇扇子;打开电风扇
(4)风叶转动起来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由于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我们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摆动。
(2)这说明盒子里的空气由于冷热流动形成了风。
(3)空气流动形成风。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扇扇子、打开电风扇等方法制造风。
(4)点燃蜡烛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流动会形成风,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风叶转动起来。
36.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出现发光、放热的现象。豆豆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产生新物质,学习小组对此开展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能产生新物质吗
作出猜想及假设:猜想一:都能产生新物质;猜想二:不一定都能产生新物质。
实施探究及结果: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 ;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
(2)分析:蜡烛燃烧生成 ,所以蜡烛燃烧是产生 物质的变化。
(3)观察白炽灯(发光物质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过程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 (填“会”或“不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1)水珠;热
(2)水;新
(3)热;不会;二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时,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在烧杯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所以,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蜡烛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会释放出热量。热量会传递到烧杯上,使烧杯温度升高。因此,手摸烧杯会有发热的感觉。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是与石蜡和氧气不同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蜡烛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