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 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15: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江县马街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
历史
第1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部分: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距今8200-7400年)的很多房址中都放置着石铲、石斧、石锛、石磨盘、石磨棒和圆饼形石器等生产工具。其中由石片嵌入骨柄凹槽的刮刀,是北方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产品。这说明该地区
A.已由食物采集转向生产 B.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C.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形成 D.粮食种植达到了较大规模
2.乾隆三十二年(1767),《嵩县县志》记载玉黍(玉米),粒大如豆,粉似麦而青....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一 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这可以说明,玉米的种植
A.解决了粮食的短缺问题 B.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C.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D.取代了传统稻麦种植模式
3.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石家庄出土的战国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65%;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生产力发展 B.井田制的进一步巩固
C.铁农具得以普及 D.金属冶炼业技术发达
4.改革开放40年来的技术积累使得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了生产力的质变。人工智能、新能源、5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等创新技术与产业相互融合,推动经济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据此可知,我国生产力的质变
A.得益于制度革新和科技创新 B.因美国科技封锁发展缓慢
C.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D.使国内传统产业走向终结
5.中国古代的四合院中,正房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后院有一排较为矮小的房屋,叫作后罩房,多为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这一居住格局
A.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B.凸显宗法等级观念
C.成为传统建筑典范 D.反映家国同构特点
6.1760年-1774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452项关于道路修筑和保养的法令,1772年-1790年,默西河、特伦特河和泰晤士河之间运河开通,使得伦敦和伯明翰、利物浦和赫尔港之间实现了内陆航运。上述举措()
A.形成了全球贸易网 B.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C.推动现代科技进步 D.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7.2018年,世界权威医学期刊《刺针》在《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报告》中对世界上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服务情况和质量进行排名,其中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地区医疗能力最强;其次是阿拉伯地区、东亚、东欧以及拉美;非洲、东南亚、南亚则是低层次医疗质量聚集区。这一现象
A.源于国际医疗卫生互动机制不健全 B.折射出国际医疗失衡状况的日益加剧
C.深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影响 D.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医疗服务质量
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要求各省市将“一切旧历年节之娱乐、赛会及习俗上点缀品、销售品一律加以指导改良,按照国历日期举行”。然而普通民众乃至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也“随俗浮沉,不作除旧布新之念”,各种消费、娱乐、交往、祭祀等活动均依旧历进行。这主要缘于
A.西学的科学性值得推敲 B.民众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C.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 D.国民政府政令缺乏强制性
9.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许多地区的非穆斯林居民都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天启之民”制度规定,非穆斯林居民在支付宗教人头税的条件下,可以继续信仰自己的宗教,享受保护。这一举措
A.改变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 B.提高了非穆斯林的社会地位
C.扩大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力 D.有利于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10.2023年,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出土了一批13世纪的手抄本残卷,其中一篇叙事诗描写了骑士罗兰为保卫领主荣誉,在决斗中不惜生命,并称“我的剑为信仰与爱情而挥动”。诗中还提到罗兰对一位贵族女性的倾慕,将其视为“比星辰更高贵的存在”。该材料可用于说明中世纪骑士文学
A.以市民阶级的世俗价值观为核心导向
B.反映民族国家形成中的政治统一诉求
C.批判了教会禁欲主义并倡导人性解放
D.融合宗教虔诚、封建忠诚与典雅爱情
11.考古学家曾在土耳其海岸发现一艘公元前1310年左右的沉船。船上有大量来自塞浦路斯的精制的铜锭,数袋钴矿石、绿松石、多件乐器,产自迦南的橄榄和染料,非洲的黑色硬木,埃及的黄金首饰,产自意大利和希腊的刀剑,还有产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和埃及王后奈费尔提蒂的印章。据此可知
A.埃及控制着地中海地区的航海贸易
B.地中海是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中心
C.希腊人是这一地区贸易的主要力量
D.商贸往来成为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
12.17~18世纪,随着茶叶贸易的扩大,英国社会出现了下午饮茶并配以少量进食的做法。至19世纪,该做法逐渐演变为讲究社会礼仪的“下午茶”:女士身着飘逸的茶袍、男士身着燕尾服;并有成套配器:茶壶、滤匙、小碟、茶杯、茶叶罐、糖罐、奶盅、三层点心盘与茶匙、个人点心盘与沙漏、茶刀以及夹子等。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贸易扩大推动社会消费升级 B.茶叶贸易加速茶文化大众化转型
C.英国的社会方式日益东方化 D.文化伴随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13.1878-1908年,英国社会围绕养老金是否立法,以及养老金方案选择等问题出现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老年贫困源于客观环境和制度因素,强调老年公民的奉献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福利立法和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反对派坚持将贫困与道德捆绑,认为贫困属于个人责任,反对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强调慈善组织的独立自主和个人的自主自助。上述争论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B.福利政策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C.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国家干预 D“中间阶层”实力不断壮大
14.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20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跃升至63.89%其中,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农村人口通过“打工潮”大规模涌入东部沿海城市;2000年后,中央政府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中小城市落户限制;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条件”。农民工群体从最初的暂住人口”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A.市场主导下的人口自由流动 B.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C.外资企业扩张驱动城市扩容 D.政府规划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
15.特诺奇蒂特兰市场每日六万人交易,玉米饼与可可饮料为食。科尔特斯焚毁神庙后,在原址播种小麦,称“让基督的麦粒取代异教血祭”。1545年波托西银矿开发,矿工以马铃薯为主食,欧洲马匹使印加驿道扩展至山区。至1600年,墨西哥城面包坊使用小麦比例达70%,土著纳瓦语称玉米为“我们的肉”。此现象说明
A.美洲文明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B.殖民占领对美洲的破坏性
C.欧洲人对美洲作物的改良与多样化种植 D.殖民扩张推动跨区域物种大交换
16.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是对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历史描绘,融合了美国民歌元素,展现了移民的生产节奏与生活谐趣,以及作者对故乡的企盼。该曲被媒体视为“属于美国自己的交响曲”。其灵感源自德沃夏克初见自由女神像刹那间的震撼与启迪,他称此曲为“大地的产物、真正的美国之声”。这
①有利于塑造国家认同意识②反映美国文化的多元独特
③鼓励了美国殖民扩张活动④促进美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第11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部分:三个大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城主要是行政和文化的象征,《说文》就说过:“城以盛民也。”因此中国城都建造得很大,城内土地面积达到一两平方公里是很平常的事。这和欧洲及日本等处的城堡大不相同。欧洲中古的城堡,主要因商业和军事而产生。欧洲的城堡常以教堂为核心,但中国的大寺庙和著名书院,却多散见深山。
-摘编自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欧美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受西方市政建设的影响,提出“城墙是古代的遗物,是野蛮的象征”,喊出了“打倒旧城郭,建设新都市”的口号。他们认为:“中国从前没有近代的都市。都市的建设是自五口通商始,是西洋人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起来的。“留学美国的都市社会学家吴景超提出:“都市便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一种组织,以一都市为中心,在这中心点生产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以满足他各种的欲望。”
材料三 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城镇可以再区分为城市和集镇。凡中央直辖市、省辖市都列为城市,常住人口在二万人以上的县以上人民委员会所在地和工商业地区也可以列为城市,其他地区都列为集镇。个别部门因为工作需要有另订城市和集镇区分标准的必要的时候,应当报告本院批准。”这一新的城市划分标准未再强调“城市”的属性,而是借鉴了“苏联的现行规定及其他国家的规定”,将人口、工商业、治所作为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对“城市”的认知,使“城市”彻底取代过去的“都市”而成为官方正式的行政区划。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赵斐《近代以来“都市”和“城市”话语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城相对于中古欧洲城堡的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城”的观点。(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5年国务院颁布新的城市划分标准的意义。(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后出现的文明产物,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全球化意识的推动之下而出现的人类文明交流、汇集的新形式和大舞台。博览会或展览会,英文有exhibition、exposition、fair、show等几种说法,在近代中国,晚清时期有炫奇会、赛奇会、赛珍会、聚宝会、赛公会、陈列会、博物会、雅物会、劝工会、考工会、劝业会、工艺会、赛会、物产会等多种称呼,民国鼎立之后,大多称为赛会、物产会、劝业会、展览会、博览会。博览会按展品门类可分为综合性博览会和专门性博览会,前者的展品内容可包括农业、工业、教育、艺术等各方面的人类文明成果和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后者的展品主要涉及某一方面、某一行业。按参展主体则可分为国际性博览会和地方性博览会,前者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称为“万国博览会”、国际博览会或世界博览会,有综合性和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之分;后者主要在一国之内征集展品,也有征集他国展品予以参考陈列的,称为“内国博览会”,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博览会。
-摘编自马敏、付海晏《晚清商会与近代博览会》
请你完成一份博览会的简要方案,内容包括博览会的展览主题、展览物品及入选理由。(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1955年4月,为实现塞浦路斯与希腊的合并,塞浦路斯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但该运动一直伴随着大国干涉与塞浦路斯内部民族矛盾。1958年9月在塞浦路斯局势即将失控之际,东正教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作为这场运动的政治领袖,决定放弃希塞合并,要求塞浦路斯独立,塞浦路斯局势开始明朗,随之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进入尾声,直至1959年3月9日结束。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深远,不仅影响着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北约组织的稳定,也影响着英国、希腊、土耳其、美国等国的某些战略计划,同时使塞浦路斯的民族问题持续至今。此外,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该运动并不彻底且有一定局限性。但值得肯定的是,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了反殖民主义精神,而马卡里奥斯的独立决定也让这场运动最终走向正轨,使塞浦路斯问题暂时告一段落。
-摘编自张晨锴《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塞浦路斯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7分)
合江县马街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B D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D D B
17.(1)特点:功能侧重于行政、文化;城市规模较大;宗教色彩较淡。(答出两点即可)
(2)评价: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城”的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现代化的渴望;他们批判旧城郭,认为它们是封闭和落后的象征,提出要建设符合现代需求的新都市,借鉴西方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模式;意识到现代都市不仅是经济功能的集中地,更是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多维组织;同时这一批判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危机;近代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认识的偏颇。(答出三点即可,最后两点至少答出一点)
(3)意义: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制定统一标准,明确了“城市”与“集镇”的界限,增强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三点即可)
18.展览主题:丰富民众饮食文化的世界物种交流。
展览物品及入选理由:
茶叶:原产于中国,伴随着丝绸之路等对外贸易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各国民众主要饮品之一,且在英国等国还形成了“下午茶”等生活文化,促进了各国饮食的多样化。
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宋朝时期传入中国。极大提升了宋朝的粮食产量,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马铃薯、玉米:新航路开辟后,由美洲传入亚欧非等地,逐步成为世界各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丰富了各国民众的饮食种类,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结论:伴随着世界各地交流联系的加强,以茶叶等为代表的物种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丰富了世界民众的饮食生活。
19.(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民族独立思潮和民族自决精神盛行;社会主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影响。
(2)特征:持续时间长;受到大国干涉;受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领导力量为宗教势力;影响深远;具有不彻底性和较大的局限性;以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