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命题:姜雪花 审题:杨靖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良渚文化处于当地最大的暴雨中心——天目山系,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农业生产构成
巨大威胁。据最新的考古发现,良渚水利工程其实是一个高、中、低三级水坝系统,通过人
工垒筑的高低错落的土坝群,阻水于山间及平原的地势低洼处,起到阻挡洪峰等作用。据此
可知
A.良渚文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B.良渚先民运用疏导模式治水
C.良渚水利保障了农业的发展 D.良渚民居选址体现因地制宜
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关市律”规定:“为作务(手工业)及(到)官府市,受钱必
辄入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规定)者赀(罚)一甲(铠甲)。”这表明
秦朝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注重工商活动管理
C.强化市场税收意识 D.重视盐铁官营做法
3.高阳太守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录入大量可备荒救急作物的种植与食用方法。他
还援引古训强调:“田者不强”,就不会有充足的粮食;将相之“德”不彰,事业就不会有成,
于己于国都是不利的。这表明
A.德政惠民传统得到弘扬 B.地方官员重视粮食储备
C.内迁民族学习农业技艺 D.北朝统治者推广农作物
4.“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边疆地区与国家政治实体最主要、最核心、最广泛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等呈现一致性。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边疆内地一
体化”的是
A.西汉设立“河西四郡” B.北魏朝中统一说汉语
C.明以“土司”管理西南 D.清朝册封“达赖喇嘛”
5.1921年,杜定友在演讲《图书馆与市民教育》中指出:“图书馆乃一新名词也,为藏书
楼与书院之脱胎,其实现于中国者,已数千年矣,但以其用意之不同,管理之各异,遂有新
旧之分。”从作用来看,他说的“新”应包括
A. 服务公众 B.传承文化 C.保存典籍 D.培养人才
6.黄鹄号和东风号是中国造船业中的里程碑。两者表明我国
“黄鹄号”轮船模型 1960 年江南造船厂下水的“东风号”
A.轮船从购置走向自主研发的历程 B.海防事业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C.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D. 现代造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7.学者梁启超曾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叙述:“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
触, 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横线处应为
第 1 页 共 8 页
A.先秦诸子百家 B.西汉的儒家学说
C.晋唐间的佛学 D.宋明时期的理学
8.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0 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2001 年,中国加入了 WTO,促进了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
发展;2020 年以来,联合国将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应急中心等机构设在中国。这表明中国
A.在国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B.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深度融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推动构建大国关系框架
9.下列图片的流动路线与雅利安人的形成有关的是
A B
C D
10.下图为《世界史·近代史编》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其中第四章第四节标题最有可能是
目录(节选)
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二章 17 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第四章 ……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扩散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发展·宪章运动
第四节 _______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接成为整体
A.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
B.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第 2 页 共 8 页
C.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D.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1.19 世纪以来,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提出了自己的斗争口号,下列口号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B.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
C.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D.打倒列强, 除军阀
12.1946-1947 年,素来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终止了粮食进口,并在国内自给困难的情
况下以兄弟援助的形式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提供粮食援助,还向法国出口粮食
以支持法国共产主义者的竞选,粮食出口量达 250 万吨。苏联粮食政策的变化是由于
A.战后国民经济恢复 B.东欧政局剧烈动荡
C.美苏变成冷战对手 D.国内粮食供应充足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楚人曾言“我是蛮夷,不服从中国名分谥号等礼制”,但《左传·襄公十三年》载子囊
讨论楚共王谥号时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
化折射出
A.地域文化风采强化 B.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变法推动楚国强大 D.华夏认同得到发展
14.有学者认为,由商到周绝对不是后世以为的改朝换代,而是两个不同且长期冲突的文化
拉锯斗争后产生了此消彼长的新局面。下列属于周文化“新局面”的有
①“敬天保民” ②“封建亲戚” ③“工商食官” ④“书同文字”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2021年,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
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右图
是宋元泉州城市平面布局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的
信息有
①宋元泉州城的经济职能突出
②坊市分区的传统格局被打破
③外贸税成为政府的首要财源
④多元文化汇聚并存和谐共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
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
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A.推动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B.顺应了近代文明
C.改变了饮食陋习 D.掀起饮品的新潮流
17.“黑死病葬送了罗马帝国的同时,也催生了欧洲的商品经济,破和立总是相辅相生,这
就是历史的独特逻辑”。下列组合符合上述这种“历史的独特逻辑”的是
A.工业革命: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城市化的发展
B.拉美独立运动:拉美各国获得独立 /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第 3 页 共 8 页
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国际法的发展
18.右图为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的一份征兵海报,一个年轻的女
孩举着橄榄枝,她的下方是一排不同年代、不同服饰的军人形
象,由远及近。最下行是一排粗体大字写着:“曾经、现在、
永远”。该海报意在
A. 通过女性鼓舞前线将士的斗志
B. 呼吁军人为后方家园和平而战
C. 构建陆海空三维军事防御体系
D. 展示美国军队军事实力的强大
19.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的联系更
为紧密,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共同挑
战。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人类携手同行,建立起不同层次的
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下图是某国际组织成员国的
示意图(阴影部分)。关于该国际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该组织合作共赢的平台
B.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D.成员涵盖广,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
20.浙江一媒体在《哪吒闹海陈塘关原型在宁波镇海?》的报道中给出三条线索:一、据《续
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记载,自北宋以来,历朝官方供奉的东海龙王庙就在镇海巾子山山脚
下;二、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父亲李靖的职务陈塘关总兵与明代的总兵镇守制度相
吻合,嘉靖中后期,镇海为浙直总兵驻地;三、《中国气象报》结合历史资料,认为《封神
演义》(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水淹陈塘关”的故事,很可能取材自镇海群众当年抗击台风、
风暴潮的一场真实事件。关于“陈塘关原型在镇海”的说法,以下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媒体选取的文献资料和论证路径,在严谨性上存在问题
B.历史考证必须依托最直接的证据,特别是遗址考古研究
C.文学作品源于历史,但带有作者想象不能用于历史研究
D.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学术上百家争鸣,更需要媒体引导
第 4 页 共 8 页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题,21 题 12 分,22 题 12 分,23 题 12 分,24 题 16
分,共 52 分)
2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原因和规律,宇宙秩序不是建立在神的意志之上,
而是建立在规律和法则之上,形成了一个外在于宗教的思想领域;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
度”,人能够自主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主张用宗教以外的方式思考世界由什么构成、它
从何处来等根本问题,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贯穿几千年的思维特质。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
材料二 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本和希腊文本译成德文。……早在路德之前,已有南德
语言的十四种圣经译本和北德语言的三种圣经译本。路德翻译圣经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在翻
译时追溯到完全未经后人窜改过的圣经原本,并把它译成一种由他确定下来并通用起来的
“标准”德语版本。……圣经翻译工作一直到 1534 年。……路德译成的德文圣经依靠当时
已有的印刷技术而获得迅速传播,统一德语也随之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
种德语写作。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后世所知的古希腊“三大哲人”,概括古希腊哲学家认
识、解释世界的“思维特质”,说明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哪些方面的知识追求。(6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路德版德文圣经迅速传播所依靠的“印刷技术”,
并概括其迅速传播的政治意义。(6 分)
第 5 页 共 8 页
2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化、弘治年间以后,田赋徭役折银逐渐增多,农民必须将农副产品等拿到
市场去出卖,甚至典卖田宅以完赋税,促使人们以粟帛为富的观念随之改变。手工业者以银
代役,推动匠户向自由雇佣劳动者过渡,部分手工业者上升为手工工场场主,而大部分手工
业者则与破产的农民一道,加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市镇在成、弘以后的普遍兴起与白银也有
着直接关系。人们日常生活日益依靠商品货币的市场交换,经商成为谋生的极好出路,拥有
白银货币的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
材料二 1571 年西班牙征服菲律宾后,构建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再到欧洲
的贸易航路。这条贸易之路最早的推动力源于中国,明朝政府自上而下地“赋役折银”激发
了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在 1570 年前后,明朝不得不公开承认华商去东南亚贸易的合法性。
菲律宾的马尼拉充当了美洲对中国丝绸与丝织品和中国对美洲白银需求的中介。以丝绸、瓷
器等为主的中国商品,以及传统文化成分在墨西哥,甚至在中南美洲各地得到传播。反过来,
美洲土著印第安文明成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先后传入我国,也影响到中国许多人的饮食
习惯。此外,以墨西哥银币为主的美洲白银也通过马尼拉或澳门而大量流入中国,明显作用
于明清两代的金融活动。
——摘编自于文杰《“太平洋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元素》等
(1) 从明朝的赋税征收演变佐证材料一的划线部分,概述明朝白银承担货币职能的表现。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并指出明朝中期
以后出现的新式金融机构。(6 分)
第 6 页 共 8 页
23.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政府每次对粮食的加价而籴或减价而粜,都隐含着协调粮价与其它商品价
格的问题。唐政府通过义仓储备粮食来预防灾荒,通过临灾赈济来应对灾荒,通过减免租税
来灾后恢复,这些都需要政府对粮食实施有效的控制。官府通过常平仓籴粜,在贱买贵卖间
悄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通过仓粮放贷取息来增加政府收入,甚至直接将义仓粮挪作他用,
将之国税化。唐政府采取种种措施保障军粮供应,维持军队稳定,通过对粮食的控制,制约
边境少数民族势力的发展。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政策及其实际运作浅析》
材料二 关金券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税收的专
用纸币。1929 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政府于 1930 年 1 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
0.601866 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 0.40 元。1931 年 5 月中央
银行正式发行关金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 年,“海关金单位”被提高,并增发二十元、
五十元、一百元和五百元面额流通。1948 年 8 月 19 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并以 1 金圆
券兑换 15 万关金券的比例收兑关金券。同年 11 月 21 日关金券正式作废。
(1) 贰拾圆关金券正反面(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摘编自《历史看点:近代中国海关征税采用的记账货币单位——关金券》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粮食对于唐政府国家治理的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关金券”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结合所学,对国民政府发行“关
金券”从背景、目的和作用三个方面予以简要评价。(6分)
第 7 页 共 8 页
24. (16 分) 移民文化是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触中创新的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元培先生在《东西文化结合》中指出:“综观历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必能
产出一种新文化”,如希腊人与埃及及西亚地区接触,所以产生雅典的文化。而“移民文化”
的出现,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论述的那样,会促进文化创新。外来文化的“侵入”或本土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形成移民文化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移民文化
都是杂糅文化,具有文化的杂交优势,和旧有的文化相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在移民
文化研究中,例如,考察海外移民文化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移民文化的形成、形态及特质;
考察古代和近代国内的移民文化等,对于探讨文化创新的规律和本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傅腾霄《移民文化与文化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古代“希腊人与埃及及西亚地区接触”为例论证蔡元培的观
点。(4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近现代史,以“移民与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12 分)
第 8 页 共 8 页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12 CBAAA DCCAC AC
13-20 DAB BABDA
21.(12分)(1)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分)
特质:理性。(1分)
追求: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2分)
印刷技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2分)
意义:推动宗教改革,进一步打破了罗马教廷权威,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创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语言,推动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4分)
22.(12分)(1)佐证: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1分)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1分)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2分)
表现:国家财政的基本支付手段,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2分)
(2)主要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赋役折银征收;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放松;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白银大量流入。(4分,任答4点即可)
金融机构:钱铺(钱庄也可得分)(2分)
23.(12分)(1)价值:对商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开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为战略储备,保障国家安全。 (6分,任答3点即可)
(2)价值:为研究近代中国的关税制度提供了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实物史料)。(2分)
评价: 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分)
目的:增加关税收入。(1分)
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也加重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分)
24.(16分)(1)与埃及: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模仿埃及;与西亚:西亚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传到希腊,成为希腊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腓尼基的字母文字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4分,任意答出4点即可)
(2)示例: 移民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欧洲人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从非洲贩卖大量黑人到美洲,由此改变了美洲族群结构。来自不同族群的特色文化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19世纪以来大量华工为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华工在当地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下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也成为美国的显著特征。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多数是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其次的马来族和印度裔移民,新加坡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独特文化景观。
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近现代的移民活动在文化交融与认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新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