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科学考试卷
命题:陶惠钧 审卷:陈伯军
一、单选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其中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H2O B.ATP C.O2 D.Ca2+
2.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B.蔗糖是淀粉的结构单位
C.DNA 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D.核糖核酸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3.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蛋清稀释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可选用的试剂是
A.苏丹Ⅲ染液 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本尼迪特试剂 D.双缩脲试剂
4. 骆驼蓬一般生长在荒漠干旱的草地或者低盐质化沙地绿洲中,耐旱、抗寒、耐碱,其根
系发达、扎根很深和叶片细小、肉质。下列关于骆驼蓬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骆驼蓬根系发达、扎根很深,有利于根细胞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
B.骆驼蓬叶细小、肉质具有贮水、保水能力,因而抗旱能力很强
C.骆驼蓬根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将相关的无机盐离子运进细胞的蛋白质
D.骆驼蓬根细胞能主动转运将多余的盐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溶胶的盐浓度高于细胞外
5. 细胞骨架是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结构。某些两栖类动物的皮肤中含有色素细胞,
这些细胞中有数量众多的黑素体(含黑色色素的颗粒),在细胞骨架参与下,黑素体可在数
秒钟时间内从细胞中心分散到细胞各处,使皮肤颜色变深;又能快速回到细胞中心,使皮肤
颜色变浅,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上述现象体现了细胞骨架具有
A.细胞内物质运输功能 B.维持细胞形态功能
C.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D.细胞变形运动功能
6. 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病毒衣壳蛋白 VP16 作为纳米骨架包裹α-淀粉酶,构建了高效、易调
控的蛋白类纳米酶。关于该纳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效率受酸碱度、温度影响
B.可催化肽键的断裂
C.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在适宜条件下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7. 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
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雌性生殖管道消失的原因是
A. 细胞分化 B. 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 D. 细胞癌变
第 1 页 共 6 页
8.人类的许多疾病与肽链错误折叠形成的异常蛋白不能及时清除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症;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ATTEC),能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患者细胞
中的异常蛋白,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自噬障碍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之一
C.ATTEC直接促进了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D.通过细胞自噬也能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第 9、10 题。
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其花粉在花瓣开放前就已经成熟,具有授粉能力,这种开花习性
决定了豌豆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豌豆的花瓣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
9.将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混种于同一块田地,白花豌豆植株所结种子种植后所开的花色是
A.全部紫色 B.全部白色
C.一半紫色、一半白色 D.3/4 紫色、1/4 白色
10.欲鉴定一株紫花豌豆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让其与紫花纯合子杂交 B.让其与白花纯合子杂交
C.让其与紫花杂合子杂交 D.让其自交
11.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各项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家鸡的毛腿和长腿 B.番茄的黄花和红果
C.果蝇的灰身和黑身 D.羊的白毛和牛的黄毛
12. 下图表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数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进行 DNA 的复制
B. BC段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CD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D. 形成的卵细胞中核 DNA 数是卵原细胞的一半
第 2 页 共 6 页
13.下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发现 1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病相同
B.1号与 2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
C.4号和 2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1/2
D.3号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不一定患病
14.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的物质是( )
A.S型菌的 DNA B.S型菌的多糖
C.S型菌的 RNA D.S型菌的蛋白质
15.用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
液和沉淀物,检测到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
B.标记 T2噬菌体时可用含 32P 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噬菌体
C.上清液具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
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
16.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 DNA 的结构时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 DNA 片段(“ ”代表磷酸基
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最合理的是
A.甲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 U 应改为 T”
B.乙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C.丙说:“如果他画的是 RNA 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
D.丁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17.一个双链被 32P标记的 DNA片段有 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15%,将
其置于含 31P的环境中复制 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 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 70个
B.该 DNA片段的一条链中,碱基 A与 T之和占该链的比值为 30%
C.复制 3次后,子代 DNA中只含 31P的 DNA分子数为 8个
D.三次复制过程共需要 49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第 3 页 共 6 页
1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进行催化
B.③过程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RNA 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生存,都能体现①~⑤过程
D.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 RNA都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9.DNA甲基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 DNA某些碱基上,使基因沉默,
从而改变遗传表观。这种改变可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同样的表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 甲基化导致 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B.DNA 甲基化可能引起转录异常
C.DNA 甲基化改变了 DNA的遗传信息
D.DNA 甲基化使 DNA不能正常复制
20.某男性 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该部位直径明显细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FMR-1 基因突变,突变的 FMR-1 基因中多了一段 CGG重复序列。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脆性部位 B.该突变是由碱基对增添引起的
C.患者 X染色体上基因数量未改变 D.男患者的子女都遗传这种变异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21.(每空 1分)下面是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
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第 4 页 共 6 页
(1)Mg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果麦田中缺乏 Mg 元素,会造成小麦减产。其原因
是 Mg 是构成__________的重要元素,缺乏 Mg 元素会导致光合作用的________(填图中
序号)阶段生成并提供给下一阶段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减少,从而影响了糖类等有
机物的合成。
(2)过程②和⑤发生的具体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只写细胞器不给分)
(3)上述①~⑤过程中,没有 ATP生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细胞呼吸
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图中 h 物质是_________;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 f量的变
化是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假如小麦长期被水淹,则会出现烂根现象,
原因是小麦根部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_________物质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22.(每空 1 分)下图为某动物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甲、乙分别代表两种分裂方式,其中
a~g 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乙表示__________(分裂方式),染色体形态最清晰的是细胞_________(用字母
表示),细胞 f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过程甲的左侧方框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方框内各
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其中细胞 d 的名称是__________。
(3)细胞 c 通过染色体配对即_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个四分体,该时期配对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染色体片段的__________;单个细胞 c 在没有变异的前提下可分
裂形成_______种精细胞。
第 5 页 共 6 页
23.(每空 2分)果蝇的眼色性状中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
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表中的 F1表型和数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F1表型 红眼 白眼
雄果蝇 152 150
雌果蝇 301 0
(1)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________。(请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填字母)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2)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让 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交配,
产生的 F2有________种表型,其中白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果蝇的白眼基因是由红眼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控制眼色的基因 B 和 b 在结构上
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4. (每空 1分)下图表示某微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微生物可能是__________(填“酵母菌”或“乳酸菌”)。
(2)DNA 复制产生的子代 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母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
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复制。若子代 DNA分子的母链中(A+G)/(C+T)=0.2,则子链中
(A+G)/(C+T)=________。科学家在探究 DNA的复制过程时,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标记 DNA,
并利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对提取的 DNA分子进行离心和分析。
(3)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酶 2是_________酶,该酶催化合成的
化学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a→b”
或“b→a”)。一个 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核糖体认读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选择对应的氨基酸,由对应的_________来转运。
下列密码子(5'→3')和对应的氨基酸如下:GGC甘氨酸、CGG 精氨酸、CCG脯氨酸、GCC
丙氨酸。根据提供的密码子推测图中氨基酸 1是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6 页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考参考答案
1--10 BADDA BCCBA
11-20 CCBAB DCABD
21.(每空1分)
(1) 叶绿素 ① ce
(2) 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3) ② ⑤
(4) 三碳酸/ C3 上升 酒精(和CO2)
22.(每空1分)
(1) 有丝分裂 e 0
(2) bc cbd / c→b→d 次级精母细胞
(3) 联会 2 交换/互换/交叉互换 2
23.(每空2分)
D
(2) XBY 4 1/8
(3) 碱基序列 /(脱氧)核苷酸序列 /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4.(每空1分)
(1) 乳酸菌
(2) 半保留 5 密度梯度离心
(3) RNA聚合 磷酸二酯键 a→b 提高(翻译的/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4) t RNA/转运RNA 丙氨酸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考答卷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考 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
号填写清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_________。
(3)_________; 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_ _ ____________, _ _ 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23. (1)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