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突破练习
阅读《小英雄雨来》片段,回答问题。
①芦花村的街上,立时变得喧腾起来。②飞扬的灰尘里,人呀,车呀,牛呀,一毛一驴呀……就像河水般往东流。③小猪崽子尖声尖气地叫着。鸭子从背筐里伸出长脖子,张着扁嘴,嘎嘎嘎嘎。(甲)④一只老母猪,带着个沉甸甸的大肚子,摇摆着耳朵,扭搭扭搭地哼哧着。⑤赶猪的老头儿,留着一把灰白色的大胡子,面流汗水,就像回答谁的问话似的,一边走一边喊叫着:“我不能把它留给敌人,眼看就是一窝小猪啦!”
扬起的尘土,在大路、在田野、在村里的街道上浮动。在这猪、牛、人、马、车辆汇成的河流里,长着连鬓胡子的武装班长申俊福过来了。他敞着怀,高卷着裤腿,光着两只大脚,肩上扛着个大地雷。汗珠顺着他胡子拉碴的脸往下滚,顺着他袒露的胸膛往下流。他一路上喊着:“闪开!闪开!别挡道,嘿!”申俊福后面跟着十五六个大汉,有扛着地雷的,有用柳条筐背着地雷的,有……
1.这段话主要写了 ( )
A.芦花村的村民都去赶集。
B.大风刮起来,村子里的牲畜都躁动起来,人们惊慌失措。
C.敌人来了,村里的人们纷纷逃离,武装班长申俊福等人准备埋地雷。
2.第1段的①②句是对 的描写,③④⑤是对 的描写。这种写法叫 。
3.如果让你在甲处加上一句话,你会写什么呢?(提示:注意联系上下文)
阅读。
抗日小英雄
王朴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昂首挺胸:
毫不畏惧:
5.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词语。
6.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该句运用了的 修辞方法。
7.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除了王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的事迹?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2个)
读短文《中国结》,做题。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9.“曲折”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弯曲;②(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在本文第3自然段中,“曲折”一词应选第( )种解释。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 。
10.读短文第1自然段,概括出中国结的三个特点。
11.“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句中的“头”在文中是指:
。
12.根据下面提供的要点,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将问题回答完整。
①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
②中国结色彩鲜艳,传递着样和与喜庆。
③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因为中国结
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选段,完成练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线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3.为这段文字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来概括本段的中心。( )
A.他的眼泪
B.他对独立的要求
C.他面对挑战的沉着
14.选段通过哪些事来表现中心?详略如何?
15.画线句子体现出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16.你认为选段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风趣、幽默?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体会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7.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课外阅读。
不服输的赖宁
赖宁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他学习英雄,注意磨炼自己,逐渐养成了永不服输的性格。
他跟杨斌比赛掰(bāi)手腕,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于是决心练手劲。
回到家后,他找了20公斤重的铁桶,开始做提桶练习。他家住在四楼,他天天提着重重的铁桶上上下下。那大铁桶与他膝盖一般高,沉甸甸地直往他腿上撞,但他咬紧牙关,把铁桶看成拦路石,坚持天天练。手酸疼了,他不怕,手指被勒(lēi)红了,他也不怕。
两个星期后,他们又“交战”了,杨斌毫不在意,可是万万没想到,赖宁的手像一把老虎钳,让他一败涂地。
赖宁和杜武是同桌,杜武总认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有一天他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赖宁答不出来,他十分得意。当天下午,杜武又向赖宁提了好几个地理知识的问题,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杜武奇怪极了,问赖宁。赖宁说:“你逼我,我还不得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把地理书看一遍呀!说吧,还想考我什么?我正想练脑子呢。”(有删改)
18.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败得不可收拾。( )
(2)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
1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膝(xī qī)盖 沉甸(diàn diǎn)甸
20.简要回答,短文写了有关赖宁的哪几件事?
21.根据短文内容,请你给赖宁写一份评语(可以选择下面提供的词语)。
聪明 勇敢 顽强 有毅力 不服输 团结友爱 热爱学习
阅读专项训练。
草房子(节选)
桑桑就是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
(一)__________
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朋友们的数次努力下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了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二)_________
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三)_________
夏天的河上到处是喧闹声。桑桑吃完瓜,正想回到河里泡水,却突发奇想:为什么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冰棍反而不融化?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这些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缠住。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见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便走到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立即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22.桑桑做了三件事,请你用小标题概括并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3.结合三个小标题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4.文中的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5.照样子,写词语。
数着数着、一个一个
26.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加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①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②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7.说说你对“水滴石穿”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地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③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互相牵着的手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28.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2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滋于言表:
(2)手足无措:
30.领队分别用 和 的方法,带领大家在黑暗中找到出口,领队的智慧与冷静受到大家的赞叹。
31.读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联系上下文,此时,人们的心里会想:“ ”
32.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突破练习》参考答案
1.C 2. 面 点 点面结合 3.羊羔跟在母羊后边“咩咩”地叫着。
【解析】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结合“一边走一边喊叫着:“我不能把它留给敌人”“申俊福后面跟着十五六个大汉,有扛着地雷的,有用柳条筐背着地雷的”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敌人来了,村里的人们纷纷逃离,武装班长申俊福等人准备埋地雷。故选C。
2.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第1段中的①②句是对芦花村街上整体的描写,属于“面”的描写,③④⑤是对小猪、鸭子老母猪、赶猪的老头等具体的描写,属于“点”的描写。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
3.考查续写语段内容。
通读语段可知,这几句对小猪、鸭子老母猪、赶猪的老头等具体的描写,可以根据语境写以写还有其他的家禽。
示例:小鸡跟在母鸡后边“叽叽”地叫着。
4.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没有丝毫害怕和恐惧。 5.龇牙咧嘴 6. 心理 排比 7.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8.读了本文,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让侵略者再无机可乘。张嘎 王二小
【解析】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毫不畏惧:指面对危险、威胁时,毫不害怕。
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可知答案。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6.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结合文章句子“想起了”可知是心理描写。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结合句子三个“想起”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知答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课外搜集与积累。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像王朴这样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这样的英雄还有:雨来、海娃。
9. ① 笔直 10.①造型别致,巧夺天工;②样式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③代表着祥和、幸福,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 11.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12.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不但色彩鲜艳,传递着祥和与喜庆,而且是炎黄于孙心连心的象征。
【解析】9.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反义词:笔直。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就三句话,所以每句话代表一个特点。
从第一句可概括出:中国结造型别致,巧夺天工;从第二句话可概括出:中国结样式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从第三句话可概括出:中国结代表着祥和、幸福,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
1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第③段的句子“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可知答案。
12.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中国结色彩鲜艳,传递着样和与喜庆。”与“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连为:因为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不但色彩鲜艳,传递着祥和与喜庆,而且是炎黄于孙心连心的象征。
13.B 14.选段通过不愿让人牵他的手和主动要求自己买东西这两件事来表现他对独立的要求。 略写前者,详写后者。 15.第一次自己买东西失败后的沮丧的心情。 16.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他的手在“我”的手中挣扎的状态。 17.他是一个性格倔强、要强、独立的孩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文段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对于独立的要求。因此标题可为“他对独立的要求”。选B。
1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的是“小男子汉”对独立的要求。阅读句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可概括第一件事是愿让人牵他的手,是略写;由句子“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地喝橘子水”可知详写的第二件事是主动要求自己买东西。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阅读句子“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可知,这句话是对他的神态描写,“潦草”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独立做事失败后吃东西的神态,形象地揭示了小男孩内心的沮丧。
16.本题考查赏析关键句子。可选择带有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胖胖的小手比喻成活鱼,形象地写出了他的手在“我”的手中挣扎的状态。
描写方法: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子汉”的紧张。
17.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结合文中不愿让人牵他的手和主动要求自己买东西这两件事可知这是一个性格倔强、要强、独立的孩子。
18. 一败涂地 对答如流 19.xī diàn 20.第一件事:赖宁掰手腕输了之后坚持练习,后来让对手一败涂地。
第二件事:赖宁应对同桌考地理知识的事。 21.赖宁聪明有毅力,在困难面前不服输,热爱学习,勇于接受挑战。
【分析】18.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注意从本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形容败得不可收拾”应该是“一败涂地”。
(2)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应该是“对答如流”。
19.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学生需要注意“甸”的声调。
20.本题考查了概括能力,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来总结,可抓住一些关键句子:“他跟杨斌比赛掰手腕子,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于是决心练手劲”;“杜武总以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就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由此可概括出答案。
21.本题考查了写的训练,注意结合赖宁的品质进行写评语,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意思合理即可。
22.碗柜改鸽笼 蚊帐改渔网 夏天穿棉衣裤,戴棉帽 23.桑桑经常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如碗柜改鸽笼,蚊帐改渔网,夏天穿棉衣裤、戴棉帽。 24.示例:桑桑是个心地善良、异想天开、敢想敢做的孩子。桑桑心地善良,体现在他因怜悯鸽子去把碗柜改为鸽笼;桑桑异想天开,体现在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碗柜改为鸽笼、把蚊帐做成渔网等;桑桑敢想敢做,体现在他心里有了想法就会去做。
【分析】2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用小标题概括事件,要从文段中寻找主人公做了什么事,再用关键词进行概括。
2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简明扼要,可以抓住关键词来概括。
2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物特点。
25.琢磨琢磨、考虑考虑、活动活动 26. 黄昏时分,天不仅刮起了风,还下起了倾盆大雨。 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27.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分析】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数着数着、一个一个”来看,是ABA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6.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
①“不仅……还……”是递进关系。
②“只有……才……”是条件关系。
27.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8.一群探险者去一个岩洞探险,但是在岩洞里面迷路了,领队运用自己的智慧,最后带领大家走出了岩洞,告诉了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迎向生活的风雨,才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29. 本义是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在文中指团队爬山去探险,心情很兴奋,脸上是激动兴奋的表情。 本义是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在文中指这群探险者在岩洞里面迷路了,很慌张,不知道如何是好。 30. 朝着打火机火苗倾斜的反方向走 脱光上身,感受风吹来的气息 31.糟糕了,打火机汽油快没了,我们还没有离开这个岩洞,该怎么办呀! 32.人生难一帆风顺,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与其一蹶不振,不如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办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起有一次我做数学大题,最后一题不会做,后来我回想老师上课的讲题方法,再次认真审题,终于做出答案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解析】2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可以分别概括每自然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再加以合并。同时注意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如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句、结尾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提炼法使用。
29.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结合上下文句意来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
30.本题考查课文内容信息的提取。可结合第四自然段“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作答。
3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体悟。结合前文“手足无措、绝望”可以感受到他们找不到出路的无助、无能为力的心情。而打火机的火苗。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没想到汽油很快就用完了。他们又再次陷入无助境地中。语言表达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情境把他们无助的感受表达出来。
32.本题考查文章中心主旨的体会。可以结合文中事例及第六自然段的内容理解:遇到困难应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同时结合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不轻言放弃的例子谈体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