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保尔来到中央委员会的“公社战士疗养院”。花园里有玫瑰花坛,波光liàn滟的喷水池,爬满葡萄藤的楼房。疗养员穿着白色疗养服或者游泳衣。一个年轻的女医生登记了他的姓名,把他领到拐角处的一栋楼房里。房间很宽敞,床单洁白曜眼,一尘不染,寂静异常。保尔洗了澡,换了衣服,感到神清气爽,径直朝海滨跑去。
极目远tiào,深蓝色的大海宛如光滑的大理石一般,庄严、宁静而又烟波浩渺,远远消失在一片淡蓝色的轻烟之中;融化了的朝阳照在海面上,反射出一片火焰似的金光。透过晨雾,隐约可见远处群山连绵,重峦叠嶂。保尔深深地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的海风,双眼久久凝视着这辽阔而静谧的碧蓝色世界。
懒洋洋的波浪亲昵地爬到脚下,舔着岸边金色的沙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iàn( )滟 远tiào( ) 静谧( ) 亲昵(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以下短语结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一尘不染 B.烟波浩渺 C.群山连绵 D.重峦叠嶂
(4)保尔是伟大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请参照下列表格,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
形象特征 事件分析
顽强坚定 ①
英勇无畏 ②
浪漫温情 保尔与冬妮娅纯洁的恋情,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浪漫温情。
挣扎绝望 保尔产生自杀念头后又放弃,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挣扎绝望。
二、综合性学习
2.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在经典阅读中增长见识,提升品味。小南和小新所在的901班,召开了以“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名著分享交流会。
(1)本次名著分享交流会,拟于5月28日上午九点在学校的明德楼5楼报告厅举办,主题是“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小南以班级的名义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刘校长前来参加。请你帮他选出用词不当的一项。( )
尊敬的刘校长:您好!我们将于5月28日上午9点在学校的明德楼5楼报告厅举办主题为“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名著分享交流会,我们全体同学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期待您的见教! 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 2024年4月22日
A.尊敬 B.诚挚 C.期待 D.见教
(2)小南在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感悟时引用了网络上的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①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小南引用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②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
A.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
C.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 D.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
(3)小新在分享时引用了下面的文字:
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保尔·柯察金冷冷地拒绝了。“不用了。我已经做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鲜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派点别的用场吧。”
①这段话出自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在 (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②这段话中“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什么?你对保尔生动幽默的回答有什么感悟?
③“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名著分享交流会结束后,小新有感而发拟出下联,请你依据读书的收获拟出上联,
上联:
下联:遨游书海铸造书香人生
三、语言表达
3.朋友林小强赠送给你一本《西游记》,并在书签写了下面一段文字,你将回赠给林小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请你从同样的角度写一段话,不要超过80字。
赠言: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是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信念,就像一颗种子,需要用汗水来浇灌才能结出硕果,希望我们都能保持信念,不忘初心。
四、现代文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谚曰:“蠹①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②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③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选自商鞅《商君书》)
【注释】①蠹:蛀虫。②离:背离。③渔:掠夺、骗取。
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教学相长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蠹众而木折 斗折蛇行
D.天下鲜矣 芳草鲜美
5.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何陋之有
B.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 以其境过清
D.故有隙、蠹而不亡者 执策而临之
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7.根据自己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甲、乙文段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甲文段用美味的菜肴类比① ,用② 类比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教”与“学”的论题;乙文段用裂隙类比③ ,用④ 类比以权谋私、鱼肉百姓的官吏,进而提醒君主要去除私利,推行法令,使国家免受危害。
五、名句名篇默写
8.句子默写。
陆游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于是在《卜算子·咏梅》中写下“ , ”,这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正如陆游在诗中所说: , 。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绘梅花生长的环境恶劣、寂寞无人欣赏的句子是: , 。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辙生十有九年(B)。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C)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云南的天池。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指风。
C.“怒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选择疑问句,“其”表示选择。
10.请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12.请将“且”“也”“矣”分别填到原文括号处。
A( ) B( ) C( )
13.【甲】文借“大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与【乙】文中苏辙的“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观点一致。
七、作文
14.品读经典,光亮人生。总有一本经典触动你的灵魂,滋养你的心灵。本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名著,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向校刊“品味经典阅读启智”专栏投稿。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6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 潋 眺 mì nì
(2) 曜眼 耀眼
(3)D
(4) 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后,以文学为武器重新战斗,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顽强坚定。 保尔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朱赫来,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英勇无畏。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liàn——潋。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tiào——眺。远眺:往远处看。
静谧(jìng mì):安静。
亲昵(qīn nì):十分亲密。
(2)本题考查字形。
曜眼——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3)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A.主谓短语;
B.主谓短语;
C.主谓短语;
D.并列短语;
故选D。
(4)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根据形象特征补充相关事件即可。
①保尔的顽强坚定主要体现在:他确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后,无论是战场上的厮杀,还是工地上的辛劳都不曾使他动摇,甚至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文学创作,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保尔的英勇无畏主要体现在: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英勇杀敌,甚至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仍然奋勇当先,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这种在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只为革命胜利的英雄气概,是保尔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1)D
(2) 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精神(勇于拼搏,不畏权势,向往自由的精神) D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赫来 从事写作(文学创作), 保尔乐观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强乐观地生活。 示例:博览群书成就伟大梦想
【详解】(1)本题考查谦辞敬辞。
D.有误,“见教”一词是谦辞,通常用于自己向对方请教时,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指教。在此邀请函中,使用“见教”显得用词不当,因为这里并不是在请求刘校长指教,而是邀请他参加活动。正确的用词应该是“光临”;
故选D。
(2)(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踏南天,碎灵霄”内容可知,南天门、灵霄宝殿是天宫的建筑,这是孙悟空去大闹天宫。结合“便一去不回”可知,表现了孙悟空视死如归的精神。据此分析,这段对话主要了突出孙悟空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示例:这段话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
(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毁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依然无事。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一脚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在天宫大打出手……孙悟空和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天宫统治者的矛盾达到了高潮。因此放在D处最合适。后玉帝下令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故选D。
(3)(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识记。
结合“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保尔·柯察金冷冷地拒绝了”可知,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朱赫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水兵,俄罗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他对保尔·柯察金的思想与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但生动易懂。他喜欢聪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诱,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第一问,联系“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保尔·柯察金冷冷地拒绝了”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十八章,保尔在双腿瘫痪、失明后,手术并没有使他更好,在经历过想要自杀、但是又重新振作起来的心历路程后,保尔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故“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从事写作(文学创作)。
第二问,这段话是在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说的,他没有向命运妥协,通过文学创作继续参加战斗。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革命形式中,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体现了钢铁般的革命意志。生动幽默的语言还体现了他乐观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强乐观地生活。
(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语义相关、音韵协调,对联的上下联一般遵循“仄起平收”的规则,即上联的尾字一般用仄声(三四声),下联的尾字一般用平声(一二声)。
下联中“遨游书海”描述了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的场景,其中“遨游”是动词,“书海”是名词短语,形成动宾结构。“铸造书香人生”则表达了通过阅读书籍来塑造有文化底蕴的人生的意愿,其中“铸造”是动词,“书香人生”是名词短语,也是动宾结构。
既然下联强调的是在书海中畅游并因此塑造人生,上联可以围绕读书带来的收获或体验来构思。
“品味书韵”可以作为一个与“遨游书海”相对应的短语,其中“品味”是动词,“书韵”是名词短语,同样形成动宾结构。
“感悟百态世间”则与“铸造书香人生”相呼应,表达了通过阅读书籍来感悟和理解多样的人生和社会的意愿,其中“感悟”是动词,“百态世间”是名词短语,也是动宾结构。
可拟写上联为:品味书韵感悟百态世间。
3.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勇敢坚强,他历经苦难依然坚持革命,即使最后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也要坚持用文字作为他新的武器继续战斗。保尔就像我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积极向上,不惧困难。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参考示例,可以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要人物及经历、体现的精神品质,以及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等角度作答。
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历经磨难,却始终坚毅顽强。勇气如光,需用坚持去点亮才能闪耀,愿我们都具勇气,勇往直前。
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在革命道路上,虽饱经风雨,却百炼成钢。意志,恰似一把利剑,需以磨砺来锻造才能展露锋芒,愿你我都有钢铁意志,永不言弃。
4.B 5.A 6.因此明智的君主依据(或“使用”)法度,抛去(或“去掉”)私心,国家就没有“缝隙”和“蛀虫”了。 7. 最好的道理 不品尝嘉肴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百姓与君主的背离 蛀虫
【解析】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最好的/动词,到;
B.副词,相互/副词,相互;
C.动词,折断/形容词,曲折;
D.形容词,少/形容词,新鲜;
故选B。
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介词,在/动词,到;
C.连词,来/连词,因为;
D.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是故,因此;明王,指明智的君主;任法,依据法度;去私,去掉私心;隙,缝隙;蠹,蛀虫。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甲文通过将食物只有品尝才能它的美味与只有学习才能知道最好的道理进行类比,即:将“佳肴”与“至道”作类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乙文“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囊也”可知,作者将裂隙类比百姓与君主的背离,用蛀虫类比隐瞒下情、鱼肉百姓的官吏,“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因而主张用刑法治国去除私利,使国家免受危害。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谚语说的好:“蛀虫多了树木就会折断,裂隙大了墙自然就坏了。”所以大臣为了争夺一已之利而不顾及百姓,这样下层百姓与君王就离心离德,上下离心,这就是国家的裂隙。拿国家俸禄的官员隐瞒下情鱼肉百姓,这就是人民的蛀虫。所以如果有了蛀虫、裂隙,国家也不会衰亡的,在天下是很少见的。因此,贤明的君王是用刑法治国而除私利,国家就没有裂隙和蛀虫了。
8.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碾、妒、驿、寂寞。
9.A 10.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11.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12. 也 矣 且 13.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答最后一句也可)
【导语】两文皆见“志存高远”之旨。《北冥有鱼》以鲲鹏喻志,汪洋恣肆,展现庄子“逍遥游”的哲学境界;苏辙书札则直抒胸臆,以游历见闻拓展胸襟,彰显儒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精神。一虚一实,共证“大观”之道。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A.“北冥有鱼”句意是:北海里有一条鱼。“冥”,同“溟”,海。“南冥者,天池也”句意是: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天池”指天然形成的水池,并非“云南的天池”所以此表述有误。
故选A。
10.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根据“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可知,“虽无所不读” 是一个完整的让步状语分句,强调了自己目前读的书很多,需在此处断开;“然皆古人之陈迹” 是转折后的主谓结构,“然”为转折连词,即读的书很多,但是内容陈旧,引出与前文相反的内容,应独立成句,故断开;“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是前句的结果,说明古人陈迹的作用,逻辑上承接前文,但为保持语义清晰,需与上文分开。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有:故:所以;决然:坚决果断;舍:舍弃;去:离开;求:探求;奇闻:惊奇动听的事情;壮观:雄伟的景象;知:了解;广大:指宽阔而弘大。
12.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A.根据甲文“鹏之徙于南冥(A)”的含义“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可知,本句是一个判断句,为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用“也”;
B.根据乙文“辙生十有九年(B)”的含义“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可知,表完成时态,强调年龄的既成事实,句末语气词,表已然,故用“矣”;表完成时态,强调年龄的既成事实;
C.根据乙文“(C)夫人之学也”的含义“至于一个人的学习”可知,开启递进论述,与后文“虽多而何为”形成逻辑衔接,即一个人不只是学得多,还要有远大的志向,故用“且”。
1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
依据【甲】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作者通过写“化鱼为鹏”表现了大鹏志在高空,写鹏迁徙的目的地是“南冥”,表现鲲鹏志在千里。
依据【乙】文中“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句意可知,作者认为自己目前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所以,想要出外游学,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广见识。这是他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应该填写“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天地间的尘雾,都是生物呼吸不断而起。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我(苏辙)十九岁时,在家乡所交往的不过是邻里乡亲;所见不过方圆数百里,没有高山旷野可供登临以开阔胸襟;诸子百家的著作虽然无所不读,但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足以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就此埋没,所以毅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游历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北望黄河奔腾的激流,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豪杰。到了京城,瞻仰了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宏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壮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修,听到他宏辩的议论,看到他俊秀伟岸的容貌,和他的门人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冠绝天下,天下人依靠您而无忧,四方夷狄畏惧您而不敢妄动,您在朝如同周公、召公,出征如同方叔、召虎。可是我还没有见到您啊。
至于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立志于远大的目标,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见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见到了黄河的浩大与深邃;对于人,见到了欧阳公,却还没有见到太尉。所以希望能一睹贤人的风采,聆听一句话以激励自己,这样才算看尽了天下的壮观而没有什么遗憾了。
14.例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讲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穷孩子,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经历,它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我。
保尔从小失学,当了一名洗碗工,后来又兼任电工,十月革命,把他引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当时虽然沙皇已被推翻,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保尔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曾多次受伤、生病,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把他难倒,仍顽强地坚持战斗。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但由于过度劳累和身体受伤,致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曾想自杀,却又以惊人的毅力活了下来。后来病魔已经使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写字了,他就在别人的帮助下以口述的方式写作。然而,由于他的文化水平低,经过后人多次的修改,才使得这本励志经典毫无漏洞地出版了。
令保尔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本历经千辛万苦才写成的书稿,在邮寄到出版社的路途中不幸丢失。这本浓缩了保尔心血和汗水的一生的书,就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保尔并没有泄气,他重新开始了撰写。他始终坚信,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便可驱散绝望之云。成功了!成功了!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没用的,他让我们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开另一扇窗。这扇窗户可能会有点隐蔽,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保尔做到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我们这样的年纪,我们要投入到学习中去。读书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比成绩,而是我们在将来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要活在当下,学在当下。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铁经过熊火,冶炼成钢,人经过种种磨难考验成才。保尔不就是这样的吗?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
第一,审题立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从它面市之日起就对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特别是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书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献身精神、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都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奋斗的动力,读过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会受到这些精神的影响。写这篇作文时,就是要写出自己读了这本书后,对自己的影响,也就是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写较为恰当。
第二,思路点拨。例如我们选择理想主义这一点来谈:保尔 柯察金是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如此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那就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他,所以他才有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吧,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再例如,我们谈英雄主义,保尔是一位钢铁战士,他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抒写了一篇英雄主义的乐章。再例如谈保尔的献身精神,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总之,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选择其中一点来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