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3课时18文言文二则 课件+素材 统编版四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3课时18文言文二则 课件+素材 统编版四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15:42:51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四年级

www.21cnjy.com
第3课时

是真是假
目录

以译促思

以译促思

创意复述


总结回顾
感知文律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文言文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与精神内涵。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节奏,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提炼关键词句描述人物品质。
通过对比古今学习条件,辩证思考“勤学苦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人物行为与品质的关联,培养逻辑概括能力。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与赏析,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古人高尚的人格精神。

是真是假
铁杵成针
磨成,做成。
揭示课题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杵能磨成绣花针吗?你相信吗?

感受文律
01
熟练朗读文言文,注意朗读节奏,感受文律的韵味。
02
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的注释,概括文言文大意。
03
感受人物品质,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导读提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ǎo
huán

chǔ
铁杵成针
听范读,注意停顿和断句,圈出生字。

趣识生字


féng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趣味识字
甲骨文
本义指古代服役者穿的制服,引申为穿制服的人(兵卒)
后因士兵服役结束,引申为完毕、结束
趣味识字
3.卒业。 ( )
2.士卒。 ( )
4.生卒年月 ( )
1.兵卒。( )



给加点的“卒”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古时指兵。
④完毕,终了。
③死亡。
②旧时称差役。
.
.
.
.

甲骨文中的“逢”由左“彳”(表示道路或行走)与右“夆”(表音兼表义)组成,会意“行走中相遇”。部分金文版本下方添加“艸”(草),可能象征野外相遇的场景。
久别重逢 绝处逢生
萍水相逢 棋逢敌手
千载难逢 逢凶化吉
成语积累:
辨字组词:
锋( )
峰( )
蜂( )
指导书写:“逢”半包围结构,被包部分的撇、捺都不要写的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写的舒展;起笔要轻,捺角要平。
巧记秘诀
逢人相遇用走之,
山峰有山尖又高,
金属锋利才有锋,
蜜蜂有虫嗡嗡叫。

以译促思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猜一猜他是谁?你都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李白(701年—762年)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唐·韩愈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人们这样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介绍诗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遇到
白发谁家翁媪?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问之,曰:“欲作针。”
老妇人
想要做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少的小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huán)。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
老婆婆
及时悔悟而读书


文章是通过什么来体现人物品质呢?

连句成篇
人物 行为 品质 李白
老媪
小组合作将李白与老媪的行为对比,完成表格。
活动提示
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
自己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请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古文译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古文译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传李太
古文译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古文译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问之,曰:“欲作
针。”
古文译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古文译汉

创意复述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杵,在一块石头上磨。想一想,李白会对老婆婆说些什么呢?



添加合理细节(如李白的神态、老媪的动作)。
用口语化语言讲述,避免直接翻译文言文。
提供语言支架:“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有一天……路过这条小溪……从此以后……成为了……”。



★★☆ 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 生动形象,有创意细节。
评价标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总结回顾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弃学而去。在溪边遇到老妇人用铁杵磨针,深受感动,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少年李白形象。
概括主旨
回顾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哪?
1
借助注释和插图。
3
现代词解义。
5
联系上下文。
2
理解重点词。
4
查找工具书。
6
反复诵读。
2.想一想,两则文言文故事的“勤学”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有什么收获,写一写你的感悟。
1.积累:古人勤奋学习的典故或名言警句。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