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的里,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2016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这里的“大运河” ( )
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 B.南至上海
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D.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 唐高宗 D.唐玄宗
3、“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对外开放 D.交通发达
4、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5、小小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6、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与唐朝友好相处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靺鞨
9、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④东京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0、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
13、下列有关于隋唐两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都实行三省六部制 B.都出现过盛世局面
C.都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D.都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14、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15、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1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7、在下列反映宋朝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的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夜市上小吃很多 B.临安城里有许多鱼店
C.“瓦子”里上演京剧 D.百姓过中秋节
18、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9、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20、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1、宋夏、宋辽和议的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22、李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3、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 )
A、友人送他部《红楼梦》 B、去江南贩运棉花
C、经运河到杭州游玩 D、在大都勾栏瓦子中看《窦娥冤》
2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唐朝中后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25、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1)(2)小点: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2分)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3)(4)小点:
(3)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2)归纳材料一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2分)
(3)材料一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3分)
(4)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分)
(5)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你会做些什么?(3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卷(答案)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的里,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B D A B B B D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C C B C C D A D A
26、(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2)a、真实、愿意。(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3分)
b、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分) (说明:a、b、任意一种作答均可)
( 3 )科举制 隋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5分)
( 4 ) 科举制度对唐朝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分)
27、
(1)景象:商业繁荣或经济繁荣。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4分)
(2)特点:①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或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出现了专门的街市。(意思相同或相近,答出2点即可得2分)
(3)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如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1分)(2分)
(4)原因: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东亚地区产生深刻影响(1分)
(5) 努力学习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对外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多关心国际事态,多看新闻多读报;尊重他国文化传统,主动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