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略读实践课: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下略读实践课: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1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15: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略读实践课教学设计
一言一笑总是趣 一筝一线皆文化——《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
并说明理由。
本文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七十回。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主要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
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




已知 未知和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
知 古典名著中的一些词句晦涩难懂。
识 力,且课文中要求认读的字都标有注

字 音。 1.借助字典、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二类字、
与 策 能正确认读生字,用识字规律或多种 个别同学在自主识字时不能运用已有策略 多音字“喇”及文中带拼音词语。
写 略 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进行认读。 2.借助课下注释、结合语境识字、联系上下文、
字 个别学生不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课文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大致猜出词语意思。
生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有一定的阅
难懂的词语;部分语言的发音与生活联系较活 读基础,课外识字量一定的积累。
少,认读有难度。
通过自主阅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内 1.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表达的意思,概括 1.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概括文意的学习指导。
知 容;能结合语境体会部分重点词语含 能力不强。 2.学习课文时予以方法的指导,如联系上下文猜
识 义;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绝大 2.对于名著中部分少见或年代久远的词语 测词语意思,并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同时在学
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起来有困难。 共体之间自主学习。
1. 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范读、领读、开火车读等方
1. 表述故事不完整,对故事的内容整体把 式,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加强对文本的理
在读书中能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默
阅 策 握不到位。 解。
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有意识地积累
学 读 略 2. 对课文中角色理解不深,难以与故事人 2. 借助关键词、细节描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与 物产生情感共鸣,人物形象概括不全面。 画面想象,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情 鉴 3.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赏 1.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对于不同的语言问 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
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可以使用多种
分 生 题,在理解上存在难度。 的多种策略,并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媒介阅读,有主动读书的意愿。
活 2.阅读面窄,不能全面结合生活经验,体会 如:故事会、戏剧会、课本剧、阅读名著感悟分
析 人物形象。 享会等,促进学生的阅读。
1.个别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较窄,还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1.日常阅读中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主要局限于语文课本、语文课堂。
知 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 2.加强交流展示,日常同伴交流、师生交流、台
2.学生对于读后感的描写还主要集中在段
识 语调适当;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 前展示。
表 落和语言上,缺少对人物、背景、思想等深
方法及技巧,能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3.鼓励孩子参与文化实践活动。
达 层内容的分析,语言表述不够优美。
与 乐于表达,能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 不能主动地、条理地表演剧本,表达的流畅 1.优秀文本展示;

交 想,大胆的与人交流,并能清楚的表 度欠缺。 2.教师引导和鼓励;

流 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建立学共体。
能够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说话对 1.利用课后空余时间,及时梳理和形成阅读方法,
生 大部分学生对于有理有据地评价他人作品
象进行进行交流,能发现生活的丰富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活 的能力不强,或者角度单一、主动性不强。
多彩有独特的认识。 2.鼓励表达,伙伴、师生交流。
1.按照一定规律对语言材料进行梳理的意 1.引导梳理习惯的养成。
知 阅读有一定的探究和思考习惯,有自
识和能力较弱。 2.优秀梳理范本展示。
识 己的看法。
2.观察不够细致,缺乏耐心,缺少条理性。 3.日常活动明确,教师引导,学共体合作。

策 能了解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等渠道查 大部分学生不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 打造思维发展型课堂,设计问题链,运用思维图

略 找资料的基本方法。 会活动,参加活动处于被动状态。 示法,提升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生活中接触不同媒介,并进行有意 1.提供书本、电视等多种媒介,引导孩子多体验、
探 学生对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影
生 识的识字与阅读应用,初步筛选有用 感知、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究 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不愿进行专题探
活 的信息。 化,革命文化等作品,在体验中形成正确价值观。
究,并从中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2.协助与鼓励。
评价任务
任务一:寻“趣”事:用方法理情节(对应目标 1)
学 1.通过回顾、梳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运用猜读方式
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简 默读课文,运用本单元阅读名著的方法,理解内容,完成任务

要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放风筝之趣。 单第 1-2 题,并借助思维图,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目 任务二:品“趣”人:借细节品人物(对应目标 2)
标 2.通过跳读方法默读课文,圈画众人之“笑”,感受人 运用跳读方法默读课文,圈画、品读众人之“笑”;勾画描写
物之趣;通过勾画描写宝玉言行的语句,借助细节描写,批 宝玉言行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形象,完成任务单第 3 题——
注关键词句,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人物形象圆环图。
3.通过梳理、总结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了解放风筝 任务三:探“趣”俗:探民俗学文化(对应目标 3)
是放晦气的民俗;通过对比阅读课后链接,小组交流感受, 梳理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发现总结放风筝民俗;对比阅读
体会民俗文化传承之趣。 课后链接,小组交流感受,体会文化传承。
任务四:绘“趣”型:拓阅读绘人物(对应目标 4)
4.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抓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完成任务单
住细节描写,进一步梳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最喜欢 第 4-5 题,抓住细节描写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选择最喜欢的红楼
的红楼人物进行“趣”型绘制,争做红楼最佳人物绘画师。 人物进行“趣”型绘制。
大观园 人物绘
“一部奇书,亦真亦幻;几段奇缘,亦喜亦嗔;字字珠玑,亦说亦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塑
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学校正在为图书馆设计“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系列书签,请选择《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结
课时
合你所阅读的名著片段,对丰满深刻、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趣”型绘制,完成“大观园,人物绘”活动。请大家积极行
驱动 动,争做红楼最佳人物绘画师吧。
任务 要求:
1.尊重故事情节,符合人物特点,绘制人物形象画。
2.请选用名著中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的语句摘抄在绘画上。
3.用 1-2句简短的话语,写上你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任务一:寻“趣”事:用方法理情节 评价任务一:寻“趣”事:用方法理情节
请默读课文,运用本单元阅读名著的方法,理解内容,完成任务单第 默读课文,运用本单元阅读名著的方法,理
1-2 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解内容,完成任务单第 1-2 题,并能够用自己的
话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标准 1:
环节一:
回 顾 方 评价标准 等级
法,梳理 能准确圈出所有风筝名,并能运
用猜读方法,读出所有风筝的名
内容(目 字。
活动 1:默读课文,圈画风筝名,运用猜读方法,了解与风筝有关物品。标 1) 能借助思维导图,完整梳理出故
(任务单第 1 题) 事情节。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简要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 2:梳理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完成思维导图。(任务单
第 2 题)
活动 3:借助思维图,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讲述故事的主
要内容。
任务二:品“趣”人:借细节品人物 评价任务二:品“趣”人:借细节品人物
运用跳读方法默读课文,圈画、品读众人之“笑”;勾画描写宝玉言行的 运用跳读方法默读课文,圈画、品读众人之
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形象,完成任务单第 3 题——人物形象圆环图。 “笑”;勾画描写宝玉言行的语句,抓住关键词
活动 1:梳理众人之笑,感受人物之趣。 句品读形象,完成任务单第 3 题——人物形象圆
环节二:
环图。
聚 焦 人
标准 2:
物,品析
形象(目 评价标准 等级
标 2) 能圈画出众人之笑,并能选择其
中一人的“笑”或一类人的“笑”,
说出自己的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并批注文中众人之“笑”。 能勾画出 4处描写宝玉言行的句
子,批注完成人物形象圆环图。
(2)选择其中一人的“笑”或一类人的“笑”,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能借助人物形象圆环图,有理有
活动 2:抓住细节描写,交流宝玉形象。(任务单第 3 题) 据地说明理由。
(1)勾画描写宝玉言行的语句,批注人物形象,填写完成人物形象圆环
图。
(2)把心中的宝玉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投影展示学习单,小组上台汇报对宝玉的印象。
(4)师生共同总结:心肠好、没有贵族公子哥架子、率直、纯真……
环节三: 任务三:探“趣”俗:探民俗学文化 评价任务三:拓“趣”俗:探民俗学文化
对 比 阅
梳理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发现总结放风筝民俗;对比阅读课后链接, 梳理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发现总结放风
读,探寻
小组交流感受,体会文化传承。 筝民俗;对比阅读课后链接,小组交流感受,体
民俗 活动 1:勾画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寻找文中三次放晦气的描写,梳理 会文化传承。
( 目 标 总结风筝民俗。 标准 3:
3)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评价标准 等级
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能勾画出黛玉、探春及众人话语,
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找到文中三次放晦气的描写,梳
(1)学生自主勾画、梳理相关语句,伙伴交流谈发现。 理总结出风筝民俗。
能在对比阅读中,发现相同点:
(2)师生共同总结民俗:放风筝是放晦气的。 放风筝就是放晦气。
活动 2:阅读课后链接《风筝》,对比发现与课文一致的说法,探寻文化 能梳理总结出发现:放风筝这一
民俗寄托美好寓意,展现文化传
传承。 承。
(1)对比阅读,总结相同:放风筝——放晦气。
(2)梳理发现: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不仅寄托着美好寓意,
更展现了文化传承。
环节四: 任务四:绘“趣”型:拓阅读绘人物 评价任务四:绘“趣”型:拓阅读绘人物
拓 展 阅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完成任务单第 4-5 题,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
读,绘制
抓住细节描写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选择最喜欢的红楼人物进行“趣”型绘 玉》,完成任务单第 4-5 题,抓住细节描写进一
人物(目
制。 步感受人物形象,选择最喜欢的红楼人物进行
标 4)
活动 1: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完成表格。(任 “趣”型绘制。
务单第 4题) 标准 4:
活动 2:“大观园,人物绘”,选择最喜欢的红楼人物进行“趣”型绘制。
(任务单第 5题)——课时任务
“一部奇书,亦真亦幻;几段奇缘,亦喜亦嗔;字字珠玑,亦说亦叹。”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校正在为图书馆设计“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系列书签,请选择《红楼梦》
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你所阅读的名著片段,对丰满深刻、生动鲜明的人
物形象进行“趣”型绘制,完成“大观园,人物绘”活动。请大家积极行动,
争做红楼最佳人物绘画师吧。
要求:
1.尊重故事情节,符合人物特点,绘制人物形
象画。
2.请选用名著中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描
写的语句摘抄在绘画上。
3.用 1-2句简短的话语,写上你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基础性作业:
梳理《红楼春趣》的人物关系图,标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形成思维导图。
作业
拓展性作业:
设计
小组合作,仿照以下范例将《红楼春趣》改编成剧本,根据故事情节为人物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注意要符合人物的
身份和性格特征。课后进行小剧本排练,为课本剧展演做准备吧!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