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家乡的风俗
01
课前交流,了解风俗
看风俗图片,辨别节日
过年贴“福”字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
看风俗图片,辨别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读诗,谈节日风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
饮宴祈寿……
放爆竹、舞龙、舞狮、游神、祭祖、贴对联、拜年……
认识风俗的内涵
所谓风俗,一般指在固定的时间,同一区域内的人们做一些相同的事。这些风俗是约定俗成的,而且风俗的背后往往有一些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它们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认识它们,把这些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
02
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读题、审题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话题和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你们来说说这两个话题分别是什么,各需要注意什么。
读题、审题
话题一:介绍一种风俗
主要是说明这种风俗的来历,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更适合用介绍说明的方式来写。
话题二: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侧重于写自己在参加风俗活动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更适合用记叙的方式来写。
03
话题指导,编写提纲
话题一: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话题一:介绍一种风俗
①重点是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然后明确分几个方面来写这个主要特点。
②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学习写作建议,读相关的内容,谈写作重点。
话题一:介绍一种风俗
示例:
①我的家乡在北方。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这是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活动。
②我的家乡在降水丰富的南方。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赛龙舟。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风俗。
谈谈你的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话题一:介绍一种风俗
风味食品:饺子、汤圆、粽子、月饼……
特定节日:春节拜年、元宵赏灯、清明祭
祖、中秋赏月、重阳登高……
民间艺术:踩高跷、捏泥……
居民代表:傣族的“迎中柱”“架竹楼”……
话题二: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话题二: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
示例:
①重点是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②要写出自己在参加风俗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引入与风俗活动有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学习写作建议,思考本话题的写作重点。
话题二: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
示例:
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元宵节猜灯谜大会的经历。各种各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现场人山人海。我猜出灯谜,得到奖品后,高兴得欢呼雀跃,觉得很有成就感。
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观看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经历。比赛十分精彩、激烈,我看得既兴奋又紧张。
交流参加过的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活动,用一到两句话概括这个活动的特点和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
话题二: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
“写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重点:
要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写清楚,还可以适当地引入与风俗活动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内容。
确定写作内容
所写的风俗,角度要小,可以从众多风俗中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以小见大,比如贴春联、制作花灯、赛龙舟等;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还可以写自己参加的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活动,如赶集、逛庙会等。
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时间顺序
①回顾课文《北京的春节》,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前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九
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交流打算重点介绍的部分和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风俗的特点。
②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共四十多天,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选择了( )、( )和( )这三个日子来重点写。
③围绕( )这一天,作者从(
)
等方面,写出了这一天( )的特点。(可选择三个重点日子中的一个来谈)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除夕
做年菜、穿新
衣、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
热闹
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交流打算重点介绍的部分和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风俗的特点。
④在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三个重点部分时,作者分别是怎么写的呢?
北京的春节
开始——腊月初旬
彩排——腊月二十三
高潮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结束——正月十九
重点
(举例)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
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语言带着和浓的“京味儿”,能让人感受到北京特有的风俗的特点。
说说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加入一些方言或者地方化的表达,让语言有地方特点,能够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在语言中融入真挚的感情,力求细腻、生动,抒发对家乡真挚的情感。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
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一一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04
展开交流,确定框架
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选择介绍的风俗或参加过的风俗活动?
你要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
你要把什么内容当作重点来写?
你选择的风俗活动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你打算怎样把特点写清楚?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一
根据选择的话题,结合问题,编写写作提纲。
围绕问题,展开交流
05
尝试练笔,评议修改
提笔写作
写作小贴士:
我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题目是否明确?
我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选择介绍的风俗或参加的风俗活动?
我要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
我要把什么内容作为重点来写?
风俗活动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我打算怎么把特点写清楚?
我引用的内容是什么?引用的内容是否准确、恰当?
我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参照自行拟定的提纲及写作小贴士进行自由写作。
评议修改
参照评价标准,轻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给自己的习作评星,看看能得几颗星。
挖掘亮点
找出不足
在自己满意的地方做上标记,如重点描述处,特点表现处,细节刻画处,过渡精彩处,心之所感处等。
找出自己还不太满意的地方(词语、句子、表达)并认真修改。
小组间互相评议,对照评价标准,进一步修改习作。
评议修改
组内互评
发表欣赏,结集留存
誊抄
习作
推荐
佳作
编制
成册
尝试把优秀作品编制成《中国民间风俗集》。
推荐优秀的习作,上传到班级空间或在校园报上发表,还可将优秀作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录制成音频作品。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作文本上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