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备考综合模拟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备考综合模拟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16: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备考综合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 B.污水净化后排放
C.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D.大量使用塑料袋
2.宇树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向“芯”而兴。三氟化氮()是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蚀刻硅芯片的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我国古籍《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冶炼生铁 B.竖井挖煤 C.海水晒盐 D.粉碎矿石
4.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5.同学们在完成“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中发现,绣球花颜色是碱性条件变红,酸性条件变蓝,可以根据观赏需要,自行调节颜色。测得下列几种土壤的pH,若要获得蓝色的绣球花,可以选取的土壤是
A.的土壤 B.的土壤 C.的土壤 D.的土壤
6.“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能对天然水进行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B.抗菌颗粒可以杀菌消毒
C.“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蒸馏这种净水方法 D.通过“生命吸管”进行处理得到的水是纯水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 B.碱:纯碱、烧碱
C.氧化物: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D.化石燃料:煤、石油
8.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为)。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3:1
B.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三种物质的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B 验证银、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铝丝分别浸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C 除去溶液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10.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加热密闭锥形瓶中的铜粉(如图1),同时借助传感器测定氧气含量的变化(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实验中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
B.反应前和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质量
C.拐点C至终点D,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14.84%
D.可通过图2氧气含量的减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二、填空与简答
1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节气息息相关。
(1)“清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网络祭祀的方式寄托哀思,有效减少了因焚烧“纸钱”而引发山林火灾的发生。请分析:森林着火时,往往采用开辟隔离带的做法,其灭火原理是 。
(2)“谷雨”: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正常雨水的pH<7,是由于空气中的 溶解在雨水中造成的。
(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4)白露——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用 的方法。
12.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医药中的化学: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组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抗疟疾有效成分,青蒿素(化学式为)属于 (选填“氧化物”或“有机物”)。
(2)农业中的化学: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业上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3)科技中的化学:空间站、火星车、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都大量使用了镁铝合金。从材料分类的角度,镁铝合金属于 材料。
13.《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如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此温度下,将10g氯化钠溶解到25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
(2)“……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3)若保持温度不变,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下列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4)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4.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2)已知物质丁是常见的液体,则丁的化学式为 。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用上述转化方法,每生产4吨甲醇,可以消耗 吨二氧化碳
(5)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降低 效应。
15.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以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浆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的工艺流程。根据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 (填化学式)。
(5)“制浆”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
1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加入试剂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注射器和玻璃管中加入试剂,打开K先通入N2,目的是 。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关闭K,熄灭酒精灯恢复至室温,推动注射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再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吸收装置的作用是 。
(3)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用装置F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
(2)通常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常还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用D和E装置收集氢气,可知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
四、计算题
18.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是一种增氧剂,在运输活鱼时来增加水中的氧气量。已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得到64g氧气,需过氧化钙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五、综合应用题
19.海水是丰富的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一、海水淡化
(1)膜分离技术实现可实现海水淡化,如图1所示。
①图中能透过反渗透膜的微粒是 。
②淡化过程中,左侧海水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海水提碘
(2)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数值为 。
②食用加碘盐可预防 疾病。
③碘酒可检验土豆中含有 。
三、海水晒盐
(3)①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结晶。
②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精盐中含有的可滴加 溶液除去。
四、海水制碱
(4)海水获得的NaCl可制备NaOH,反应原理为。
①NaOH俗称 (填1个即可)。
②电解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NaOH久置空气中会含有少量碳酸钠,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B D B C B D
1.D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B、污水净化后排放,有利于减少水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C、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D、大量使用塑料袋,会导致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故选:D。
2.C
A、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A、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竖井挖煤只是将煤开采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碎矿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左盘的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正确。
故选B。
5.B
绣球花颜色是碱性条件变红,酸性条件变蓝,若要获得蓝色的绣球花,可以选取的土壤显酸性。酸性溶液pH<7。
故选B。
6.D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B、水中含有细菌,抗菌球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生命吸管”中的净水方法有:过滤(超滤膜、PP棉)、吸附(活性炭)、消毒(抗菌颗粒),没有蒸馏,不符合题意;
D、通过“生命吸管”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细菌、病毒等,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符合题意。
故选D。
7.B
A、塑料、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正确;
故选B。
8.C
A、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6:2=3:1,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3+14+16×2=13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B
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可以鉴别出CuSO4溶液,然后将CuSO4溶液分别滴加到NaOH和BaCl2溶液中,CuSO4与NaOH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Cu(OH)2,CuSO4与BaCl2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通过相互滴加,观察现象可以鉴别这三种物质的溶液,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洁净的铝丝分别浸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铝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铝也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只能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和银强,但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久置的氢氧化钠若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所以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实验方案能达到检验久置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A、该实验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固体颜色由红色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故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反应前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和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不一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拐点C至终点D,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则可通过图2氧气含量的减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11.(1)清除可燃物
(2)二氧化碳
(3)D
(4)灼烧,闻气味
(1)森林着火时,往往采用开辟隔离带的做法,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正常雨水的pH<7;
(3)A、CO(NH2)2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
B、Ca3(PO4)2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合题意;
C、NH4Cl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
D、KNO3中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4)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这两种纤维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具体来说,棉纤维在燃烧时会迅速燃烧,产生类似纸张燃烧的气味,并留下灰烬,而羊毛纤维在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为蛋白质在燃烧时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气味,因此,可以通过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12.(1)有机物
(2)熟石灰(氢氧化钙、)
(3)金属
(1)青蒿素(化学式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氢氧化钙显碱性,能改变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3.(1) 36.0g 34g
(2)蒸发
(3)D
(4)饱和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设25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解得x=9g。所以将10g氯化钠溶解到25g水中,只能溶解9g,可配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5g+9g=34g。
(2)“南风大起”,风大加速水分蒸发,从而使氯化钠结晶析出,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A、蒸发部分溶剂后,溶剂质量减少,溶质会析出,溶质质量也减少,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蒸发部分溶剂,溶剂质量一定减少,不符合题意;
C、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溶质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因为温度不变,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且蒸发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4)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所以是氯化钠的 饱和溶液。
14.(1)分子
(2)
(3)1:3
(4) 5.5
(5)温室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原子,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分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物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一个丁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是一种常见的液体;
(3)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4)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甲醇的质量比为44:32=11:8,故工业上用上述转化方法,每生产4吨甲醇,可以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5)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人工合成淀粉原料中有二氧化碳,故人工合成淀粉会消耗二氧化碳,该技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降低温室效应。
15.(1)过滤
(2)玻璃棒
(3)复分解反应
(4)CaCO3
(5)
(1)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此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②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此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③是将溶液蒸发得到晶体;故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过滤)、操作③(蒸发)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4)煅烧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制浆”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流程中除水之外也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碳酸钙,是因为流程中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化学式为CaCO3;
(5)“制浆”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1)将玻璃管两端封闭,推拉注射器活塞,若活塞推到一定程度不能推动,证明气密性良好
(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防止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导致污染空气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加入试剂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玻璃管两端封闭,推拉注射器活塞,若活塞推到一定程度不能推动,证明气密性良好;
(2)注射器和玻璃管中加入试剂,打开K先通入氮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原因是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关闭K,熄灭酒精灯恢复至室温,推动注射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再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设置吸收装置的目的是防止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导致污染空气;
(3)注射器和玻璃管中加入试剂,打开K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关闭K,熄灭酒精灯恢复至室温,推动注射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再点燃酒精灯给红磷加热,观察到红磷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7.(1) 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 氢气难溶于水、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B或C,由于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会从多孔隔板上漏下来,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装置F装置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常还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D装置通过排水法和E装置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可知氢气的物理性质有氢气难溶于水、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8.(1)
(2)解:若得到64g氧气,需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
x=288g
答:若得到64g氧气,需过氧化钙的质量为288g。
(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见答案。
19.(1) 水分子 变大
(2) 53 甲状腺 淀粉
(3) 蒸发 /碳酸钠
(4) 烧碱/火碱/苛性钠 电
(1)①由图可知,图中能透过反渗透膜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②淡化过程中,左侧海水中水的质量减小,则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填:变大;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X为53,故填:53
②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疾病,故填:甲状腺;
③碘遇淀粉变蓝,则碘酒可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故填:淀粉;
(3)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
②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精盐中含有的CaCl2可滴加碳酸钠溶液除去,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填:或者碳酸钠;
(4)①NaOH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故填:烧碱或者火碱或者苛性钠;
②电解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电;
③NaOH久置空气中会含有少量碳酸钠,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