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的描述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运动的描述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03 14: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运动的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实施年级 高一 设计者
课程标准模块 物理必修“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名称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自然单元) 单元课时 7课时 课标要求 1.1.2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1.1.3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教学方法。 一、单元基本信息
二、单元教学规划
运动的描述
1.主题名称
2.主题概述
本主题包含“机械运动”一个核心概念,在对核心概念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从四个维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不同水平层级的培养。其教学内容有:①模型建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时刻、时间间隔、位置、位移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③数形(或数理)结合图像(x-t、v-t)④记录物体运动时刻和位置的仪器(打点计时器),余外,本单元的学习还涉及了多种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如比值定义法、极限思想、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这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必备基础。
第一部分是模型建构——质点、参考系及坐标系的模型。(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时间、时刻、位置、位移及位移-时间图像及打点计时器。(第二、三课时)
2.主题概述
3.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在初中物理课学习中,学会了用路程、时间和速度大小描述简单的机械运动,这为本单元参考系、时刻、位移及速度等物理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模型建构、比值定义、极限思想等科学方法都是第一次接触,且不易理解,很大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运动过程细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对机械运动的学习。
第三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测量速度并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第四、五课时);
第四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从速度——时间图像看加速度。(第六、七课时)。
4.开放性学习环境
(每一条目标后面对应多个学科的核心素养,A、B、C、D表示的是不同的素养,A1、A2里面的数字表示的是不同水平的量化。)
5.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想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A3质点模型;B4构建质点模型)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位移,会在实际情境中求解、测量位移和绘制x-t图像及体会图像的物理含义。(A4利用位移解决实际问题;B3在绘制x-t图像上的质疑创新;D3测量实际位移的科学态度及责任)
多媒体平台(包括电脑及实物投影装置等)、实验器材、视频资源、ppt及excel办公软件等有利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环境。
3.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思想,能绘制v-t图像且能利用x-t图像物理含义解决实际问题。(A4利用速度解决相关问题;B3利用极限思想的科学推理;D4 绘制v-t图像上的科学态度)
4.理解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体会从v-t图像的物理含义且能利用其含义解决实际问题。(A4利用加速度解决相关问题;B4对v-t图像分析推理应用)
5.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活动内容表述
评价内容与方式
6.核心任务与评价
任务1:
建构质点模型
(第1课时)
活动1:分析给出的实际问题情境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对物体大小、形状能否忽略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和构建质点模型的能力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后教师点评)
火车过桥
物块从斜坡滑下
核心任务
活动内容表述
评价内容与方式
6.核心任务与评价
任务2:
位移
(第2、3课时)
活动1:分析实际问题情境中,物体运动过程的初、末位置和运动方向。
对建立位移概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活动2:分析实际问题情境中,物体的位移如何求解。
对矢量观念的性进行评价
对位移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对建立矢量观念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对绘制x-t图像的小组表现、结果及科学态度进行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活动3:测量位移,绘制x-t图像。
素材:某同学从南门去往东门取物品,在某段时间先往东走了30m,又往北走了40m,请问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多少?
核心任务
活动内容表述
评价内容与方式
6.核心任务与评价
任务3:理解速度
(第4、5课时)
活动1:观看比赛视频、观察数据,分析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对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活动2:观看视频、观察数据,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对极限思想的理解程度和建立瞬时速度概念的过程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活动3:测量速度,绘制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对测量速度、绘制和分析图像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部分素材
核心任务
活动内容表述
评价内容与方式
6.核心任务与评价
任务4:理解加速度
(第6、7课时)
活动1:观看视频,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对比分析,建立加速度概念。
对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活动2:体会加速度方向的判断方法,总结规律。
活动3:从v-t图像分析物体速度变化情况和加速度。
对加速度方向判断的表述进行评价,对总结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对分析图像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飞机起飞
汽车刹车和转弯
学生活动部分素材
7.单元概念体系模型图
机械运动
概念描述
物理量描述
图像描述
记录仪器
频闪相机、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速度计闪
x-t图像、v-t图像
时刻、时间间隔、位置、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思想和研究方法
理想模型法
比值定义法
极限思想
数形结合
实验法
图像法
类比法比法
9.单元知识演进及教学流程描述
tx-t
x- t
tx-t
v - t
tx-t
v - t
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思想、数形结合、实验法、图像法、类比法。
8.单元物理科学方法归纳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