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读一读乐乐为参加活动所写的故事梗概,按要求完成练习。
jìn( )察冀边区的还乡河上,苇絮(xù rú)飘荡。雨来喜欢到河里游泳。
有一天,雨来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不一会儿,就见李大叔来到家里,挪开盛着糠(kāng káng)皮的缸,躲到了洞里。随后dí rén( )呜哩哇啦地要找李大叔,就拉起qiāng shuān( )威胁雨来,并niǔ zhù( )雨
来的gē bo( ),把他捆(kùn kǔn)绑(bǎng bāng)起来。雨来宁死不说,鬼子气得要把雨来枪毙(bǐ bì)。此时,雨来趁敌人不备跳到了河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chóu zi(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大家站在河边不肯离去……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字词。
3.文中画“ ”的词语为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可以让表达更生动。请你读以下句子,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哐啷 哗啦哗啦 吧嗒吧嗒 嗡嗡嗡嗡
(1)老师走进教室,( )的说话声立刻停了,只听见( )的翻书声。
(2)今天的风格外大,门被吹得( )响了一声。
(3)雨来的爸爸装了一袋烟,( )抽着。
4.读一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用红色做背景,营造雨来“牺牲”时 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雨来的 之情。
二、书写
5.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每féng( )夏夜,生活pín kùn( )的车胤都要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微光来照明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bó xué duō tōng( )的人,这就是《náng yíng yè dú( )》的故事。
7.辨字组词。
炕( ) 铅( ) 扒( ) 博( )
吭( ) 沿( ) 趴( ) 膊( )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 )
(2)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
(3)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 )
(4)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
9.补全成语,并完成练习。
( )萤夜( ) ( )梁刺( ) ( )( )偷光
( )( )成针 程门( )( ) 手不( )( )
上面成语都与 有关,我还能再写出两个: 、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相看两不厌, 。
(2)胤恭勤不倦, 。
(3)学习了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 的车胤; 的小英雄雨来、 的小小“男子汉”; 的青铜。
(4)《我们家的男子汉》全文共三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 、 、 。
四、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在阅读长文章时,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
12.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这样读起来会更加顺畅。( )
13.有时兰兰读书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
14.明明认为阅读时不用思考那么多,不管文章长短,一气读完就行了。( )
五、语言表达
15.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交流表达
(1)请你整理出你与朋友相处的秘诀: 、 、 、 。
(2)判断下面与朋友相处的做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小刚今天要去帮生病的小明补课,妈妈想带他去游乐园玩,小刚拒绝了妈妈,而是去帮小明补课。( )
②昨天考试时,小红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小红就把试卷拿给她抄。( )
③慧慧和丽丽约好去打球,可由于妹妹邀她去看电影,她就去看电影了。(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例文
我的老师(节选)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
(一)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孙涵泊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二)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结果失了许多志气。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三)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16.请你改用小标题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并根据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标题:(一) (二) (三)
17.“我”从我的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轻松阅读。
草房子(节选)
_______________
①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当那天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火草房子时,这个小鸽笼已在他和朋友们的数次努力下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桑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到渔夫在用渔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渔网。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渔网,下河捕鱼去了。晚上,桑桑回来妈妈并没有打他,而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结果晚上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
18.用小标题概括桑桑做的两件事,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9.把两部分的内容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你认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七、书面表达
21.快乐习作。
题目:我会__________
从小到大你一定学会了很多本领,选择一件自己学会的本领,用通顺的语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中心思想要突出,不写错别字。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xù kāng kǔn bǎng bì 2.晋 敌人 枪栓 扭住 胳膊 绸子 3. 嗡嗡嗡嗡 哗啦哗啦 哐啷 吧嗒吧嗒 4. 浮云和浮云映在河面上的景象 庄严、悲壮 惋惜和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絮:读xù,释义:1、棉絮,棉花的纤维。2、古代指粗的丝绵。3、像棉絮一样的东西。4、在衣服、被褥里铺入棉花、丝绵等。5、连续重复,惹人厌烦。6、〈方〉腻烦。读chù,释义:调拌;调制。参见“絮羹”。读nǜ,释义:姓。汉有絮舜。见《汉书·张敞传》。
苇絮(wěi xù):芦苇的花絮,通常指芦苇的种子,随风飘散。
糠皮(kāng pí):谷物脱壳后剩下的外皮,通常用作饲料或燃料。
捆绑(kǔn bǎng):用绳子等将人或物紧紧绑住,使其无法自由活动。
枪毙(qiāng bì):用枪执行死刑,指被枪击致死。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晋”“栓”“膊”“绸”这些字的正确笔画。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哐啷: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哗啦哗啦:形容水流的声音或物体快速翻动的声音。
吧嗒吧嗒:形容嘴唇、枪弹等触碰或咀嚼的声音,也可形容脚步声等。
嗡嗡嗡嗡:形容昆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某些机器运转时发出的类似声音。
(1)对于句子“老师走进教室,( )的说话声立刻停了,只听见( )的翻书声。”,同学们说话的声音比较嘈杂,用“嗡嗡嗡嗡”形容比较合适;而翻书的声音用“哗啦哗啦”来形容很形象,故依次选填“嗡嗡嗡嗡”“哗啦哗啦”。
(2)对于句子“今天的风格外大,门被吹得( )响了一声。”,门被风吹撞击发出的声音,用“哐啷”来形容最为恰当,故选“哐啷”。
(3)对于句子“雨来的爸爸装了一袋烟,( )抽着。”,抽烟时嘴唇发出的声音用“吧嗒吧嗒”来形容很贴切,故选“吧嗒吧嗒”。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句子“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着的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 ,这里描写的对象是还乡河上的景色。
文中以红色(“红绸子”“鸡冠花”都突出了红色)做背景,在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中,红色常常与悲壮、庄严等情感相联系。在这里,当大家以为雨来“牺牲”时,这样的景色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当时那种沉重、哀伤的情绪,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雨来的遭遇给大家带来的悲痛。
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站在河边不肯离去,结合整个故事,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面对敌人的威胁宁死不屈。所以这样的景色描写,也表达了人们对雨来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体现出人们对雨来这种勇敢、爱国精神的敬佩。
5.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恭”“逢”“囊”“膊”“绸”“滋”“嘱”“熟”“绪”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6. 逢 贫困 博学多通 囊萤夜读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注意“逢”“博”“通”“囊”“读”的正确书写。
7. 土炕 铅球 扒皮 博学 吭咽 沿着 趴下 胳膊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炕(kàng):北方农村用土坯或砖砌成的一种床。下有孔道连接烟囱,可生火取暖。可组词为:土炕、火炕、炕头、炕席、尿炕、炕梢、暖炕等。
吭(háng):喉咙、嗓子。可组词为:引吭高歌、引吭、吭嗌、扼吭、吭首等。
铅(qiān):金属元素。可组词为:铅笔、铅中毒、铅弹、铅华、铅山、铅板、铅粉等。
沿(yán):顺流而下。可组词为:沿着、沿海、沿路、沿途、沿溯、沿用、前沿、沿革等。
扒(bā):刨,挖。可组词为:扒开、扒皮、扒拉、扒车、扒杆等。
趴(pā):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可组词为:趴架、马趴、趴伏、趴窝、趴下、趴稀、趴蛋等。
博(bó):.广泛;普遍。可组词为:拼搏、脉搏、肉搏、击搏、相搏、捕搏、自搏噬搏、执搏、心搏等。
膊(bó):上肢近肩之处。可组词为: 赤膊、下膊、肩膊、打赤膊、屠膊、褡膊、胳膊、秀膊等。
8. 洁白 严寒 认真 讨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词性的理解。
(1)黝黑:漆黑;没有光亮。反义词:白皙、雪白、洁白等。
(2)暖和: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反义词:寒冷、严寒、凉快、冰凉等。
(3)潦草:(字迹)乱,不工整。反义词:认真、庄重、端正等。
(4)喜欢:愉快、高兴。反义词:憎恶、讨厌、厌恶等。
9. 囊 读 悬 股 凿 壁 铁 杵 立 雪 释 卷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断织劝学 负薪读书
【详解】本题考查了补全成语和成语归类。
囊萤夜读:比喻: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劳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结合上述的成语的意思可知这些成语都与故人刻苦学习相关的成语,类似成语还有:韦编三绝、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牛角挂书: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
10. 只有敬亭山 博学多通 勤奋好学 勇敢机智 纯真可爱 聪明懂事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文言文的识记与课文的理解能力。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原文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自唐代晋书·车胤传的《囊萤夜读》,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3)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从《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认识了勤奋苦学的车胤;从《小英雄雨来》中认识了勇敢机智的雨来;从《我们家的男子汉》中认识了纯真可爱的小小“男子汉”;从《芦花鞋》中认识了聪明懂事的青铜。
(4)《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作者是王安忆,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部分,表现了男子汉的特点。据此整理作答。
11.√ 12.√ 13.√ 14.×
【解析】11.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2.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4.阅读长文章时要采取一定的方法: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不管文章长短,一气读完就行了”的说法是错误的。
15. 换位思考 言而有信 互帮互助 自由平等 √ × ×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1)回顾与朋友相处的经历,从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思考。情感上要有真诚、友善等态度;行为上涉及沟通、互动等。可列举如理解包容朋友的小缺点、分享快乐忧愁等方面,且语言简洁、契合朋友相处场景。
示例:真诚相待、相互包容、乐于分享、积极沟通。
(2)①小刚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他对朋友的责任感和重视。朋友生病需要补课,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小刚拒绝了妈妈去游乐园的邀请,选择帮助朋友,说明他把朋友的需求放在了首位,是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有助于维护和加深与小明的友谊。
②小红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在考试时把试卷给同桌抄是错误的行为。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弊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同桌真正掌握知识。这种行为不是帮助朋友,而是害了朋友,不能真正促进朋友的成长和进步,还可能破坏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③慧慧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和丽丽已经约好去打球,却因为妹妹邀请看电影就爽约了,这是不遵守承诺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约定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守,随意爽约可能会让丽丽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从而影响两人的友谊。如果慧慧确实很想去看电影,应该提前和丽丽沟通,说明情况,征得丽丽的同意,而不是直接放弃约定。
16. 怜惜花儿 为国歌打节拍 劝人不要打架 17.“我”从孙涵泊怜惜花儿中学到了善良和尊重;从孙涵泊不顾他人看法为国歌打节拍中学到了无所畏惧;从孙涵泊劝人不要打架中学到了安危度外,大义凛然。
【导语】这篇《我的老师》以三岁半孩童孙涵泊为观察对象,通过三个典型场景展现了成人世界缺失的珍贵品质。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描写孩子的“不漂亮”“傲慢”,却在后续事例中层层递进:从“花疼不疼”体现的生命敬畏,到指挥国歌展现的赤子之心,再到街头劝架彰显的浩然正气。文章以孩童的纯真反衬成人的世故,在平凡小事中挖掘深刻哲理,语言质朴却饱含张力,体现了“大音希声”的美学追求。
16.本题考查取小标题。
文章通过三件小事,刻画了三岁半的孙涵泊纯真高尚的品质:他因怜悯花朵拒绝采摘,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听到国歌肃立指挥,体现赤子般的爱国情怀;街头勇敢制止斗殴,彰显无畏的正义感。作者以孩童的纯粹反衬成人的世故,表达了对真诚、勇气与慈悲精神的向往。
从第(一)部分的句子“孙涵泊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可知概括为“怜花惜物显慈悲”。
从第(二)部分的句子“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结果失了许多志气。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可知概括为“指挥国歌的赤子心”。
从第(三)部分的句子“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可知概括为“挺身劝架的正义感”。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第(一)部分的句子“孙涵泊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可知对万物生命的敬畏;
从第(二部分)的句子“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结果失了许多志气。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可知他具有发自内心的爱国赤诚;
从第(三)部分的句子“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可知他具有面对冲突挺身而出的正义感。
故“我”从我的老师身上学到了敬畏生命、赤城爱国和勇敢担当。
18.示例:碗柜改鸽笼 蚊帐改渔网 19.桑桑经常做出一些像碗柜改鸽笼、蚊帐改渔网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 20.示例:桑桑是个心地善良、敢想敢做的孩子。
【导语】这篇《草房子》节选通过两个生活片段,生动刻画了桑桑这个乡村孩子的形象。文本以白描手法展现儿童特有的天真与创造力:改造碗柜为鸽笼的巧思,拆蚊帐捕鱼的率性,都体现了孩童未经世俗约束的想象力。作者用“霞光染火草房子”等诗化语言营造乡土氛围,而母亲“摘蚊帐”的惩罚方式又暗含温情。两个事件形成平行结构,共同勾勒出一个善良、顽皮又富有生命力的儿童形象,展现了纯真童年与自然生活的美好交融。
18.本题考查拟写段落标题。
文中第①段“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当那天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描述桑桑看到鸽子没有好的住处,心生怜悯,在父母不在家时,叫来朋友,将家中碗柜按照想象中的高级鸽笼样子,用锯子和斧头进行改造,最后把改造好的鸽笼挂在墙上。这一系列行为的核心是围绕给鸽子制作一个舒适的笼子展开。
第②段“桑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到渔夫在用渔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渔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渔网”讲述桑桑在放学路上看到渔夫用渔网打鱼收获颇丰,便渴望自己也有一张渔网。他在屋里屋外寻找材料,看到父母床上的蚊帐后,迅速扯下来并将其改制成渔网,然后下河捕鱼。这部分重点在于把蚊帐改制成渔网用于捕鱼。
示例:①制作鸽笼②改制渔网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文章主要讲述了桑桑的两件事。第①段“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当那天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得知桑桑因怜悯鸽子没有好住处,趁父母不在家,和朋友一起把家中碗柜改造成鸽笼;第②段“桑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到渔夫在用渔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渔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渔网”得知桑桑看到渔夫用渔网打鱼后,为了拥有自己的渔网,把父母床上的蚊帐扯下来改制成渔网去下河捕鱼,结果晚上妈妈扯掉他的蚊帐,他被蚊子叮咬浑身是包。通过这两件事,展现了桑桑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经历。
示例:桑桑经常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如碗柜改鸽笼,蚊帐改渔网。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桑桑看到鸽子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就心生怜悯并付诸行动为鸽子打造鸽笼,可以看出他对动物充满关爱,不忍心看到鸽子生活条件不好,体现出他内心柔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当看到渔夫用渔网打鱼能收获鱼虾时,桑桑就渴望自己也拥有渔网,并且能迅速想到利用家中的蚊帐来改制。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动手能力,充分展现了他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特点。
桑桑在没有经过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改造碗柜和扯掉蚊帐,这种行为显示出他的天真无邪,还带有小孩子特有的调皮任性。他做事往往凭借一时的兴趣和冲动,没有过多考虑后果,进一步体现了他孩童的天性。
示例:桑桑是个富有爱心、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天真调皮的孩子。
21.例文:
我会骑自行车 在我家的车棚里,停放着一辆蓝色的自行车,它的铃铛总是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车把上还系着我亲手绑的彩色飘带。这辆自行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见证了我学会骑自行车的全过程。
起初,看到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自如穿梭,我心里满是羡慕。于是,我央求爸爸教我骑自行车。爸爸爽快地答应了,还把那辆蓝色自行车从车棚里推了出来。
我兴奋地跨上自行车,可刚一坐上去,车子就开始摇晃,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座,告诉我:“别害怕,眼睛看前方,身体放松。”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双脚踩上踏板,小心翼翼地往前蹬。可车子根本不听使唤,歪歪扭扭的,没走几步,我就连人带车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有些气馁,不想再学了。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万事开头难,学骑自行车哪有不摔跤的,这点小困难就把你难倒啦?”听了爸爸的话,我咬咬牙,又重新站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在小区的空地上练习。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努力保持平衡。慢慢地,我能骑得远一些了,不再像刚开始那样走两步就摔倒。虽然还是会时不时地偏离方向,但我知道自己在进步。
终于有一天,我在骑行时突然发现爸爸没有在后面扶着车了,而我居然能自己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前行。那一刻,我又惊又喜,兴奋地大喊起来。风在耳边呼呼吹过,我感受到了自由驰骋的快乐。
学会骑自行车,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当我看到那辆蓝色自行车,那段努力练习的日子就会浮现在眼前,它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这是半命题作文,需先将“我会 ”补充完整,横线上应填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像“骑自行车”“游泳”“炒菜”“弹钢琴”等。要围绕学会该项本领的过程来写,重点把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等情节写清楚。
二、立意。
通过描述学习某项本领的过程,展现个人成长和获得成就的喜悦。突出克服困难的过程,传递坚持的重要性。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我学会了什么本领,引出下文内容。
中间:详细描述学习本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困难细致刻画,为后文克服困难做铺垫。着重写自己如何克服困难。还可加入心理描写,体现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结尾:总结学本领的感悟,升华文章主题,表达对继续探索、提升本领的期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