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练习。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要开始了。双方①mó quán cā zhǎng( ),②( )欲试。孙膑③不动( )地观察思考一番后,④胸有( )地为田忌⑤出( )策,帮助田忌⑥yíng( )得了比赛。田忌赛后向齐威王⑦如( )相( ),并⑧yǐn jiàn( )了孙膑。
1.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字词。
2.文段加点字“策”的意思是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策:①计谋,主意;②谋划;③鞭打。
鞭策( ) 束手无策( ) 策划( )
3.下列不是词语③的近义词的一项是( )
A.若无其事 B.从容不迫 C.心不在焉 D.泰然自若
4.从文段中选择合适的四字词语概括下列场景。
(1)小龙看到同学们在田径场上赛跑,心情激动,也想试一试。( )
(2)大家都在为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出主意、想办法。( )
二、书写
5.写字。
艘航肆帽桅
撕逗唬钩扭
咧舱警鸥瞄
6.看拼音,写词语。
三、判断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7.《田忌赛马》中,田忌第二次赛马能取胜的原因是他另换了几匹马。( )
8.在《自相矛盾》中,“莫”和“弗”的意思都是“不要”。 ( )
9.“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轻蔑”一词把齐威王骄傲自满、自负轻敌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
10.“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 ( )
四、填空题
1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一sōu( )轮船在大海上平稳地hánɡ xínɡ( )。 一只猴子用尾巴钩着桅杆倒挂着,时而龇牙liě zuǐ( )dòu( )男孩,时而xià hu( )男孩。一旁的叔叔非常愤怒,便举枪miáo zhǔn( )猴子,猴子吓得连忙逃走了。
12.近义词
赏识——( ) 信任——( ) 猜测——( )
模仿——( ) 吓唬——( ) 显然——( )
13.反义词
熟悉——( ) 疑惑——( ) 谦虚——( )
轻蔑——( ) 放肆——( ) 灵巧——( )
14.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 )拳( )掌 ②( )有成( ) ③不动( )( )
④( )( )领先 ⑤跃跃( )( ) ⑥兴致( )( )
(1)⑥中加点字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
(2)AABC式的词语有: 。(填序号)我还能再写出两个 。
15.我会积累并运用。
(1)小铭的哥哥已到了弱冠之年,这就是说,他的哥哥的年龄是 。
(2)王嫣今年十三岁,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她的年龄。她的姐姐年满十五岁,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她姐姐的年龄。
(3)俗话说,三十 ,四十 。
(4)“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五、语言表达
16.发表观点。
有人说: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已经心惊胆战了,船长却还用枪瞄准孩子,并开枪吓唬他,这种做法不合适。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有条理地说明理由。
观点:
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马陵之战
战国时,魏国与赵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援韩国,他们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军撤 离韩国赶回魏国。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了。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 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 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 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领部队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 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 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认为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大将,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主帅太子申。
17.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分别是( )
A.孙膑、庞涓;太子申、田忌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
C.庞涓、孙膑;齐威王、田忌
18.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B.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
C.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19.庞涓在追赶齐军时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
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粮草充足 C.认为对方势单力薄
20.根据短文内容推测,孙膑最有可能与下列典故有关的一项是( )
A.围魏救赵 B.赤壁之战 C.四面楚歌
21.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短文内容加以说明。
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⑧“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⑨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22.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 )
2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 的心理。
(2)第 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
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 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25.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6.第 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七、书面表达
27.习作。
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提示:写明探险之旅是怎样发生的?中途遇到了什么困难?困难又是怎样被解决的?结果怎样?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把事情的经过交代清楚。要求:想象合理,选择合适的同伴和装备;不少于400字。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①摩拳擦掌 ②跃跃 ③声色 ④成竹 ⑤谋划 ⑥赢 ⑦实 告 ⑧引荐 2. ① ③ ① ② 3.C 4. 跃跃欲试 出谋划策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补全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摩”“擦”“赢”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如实相告: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原原本本地告诉对方。
2.本题考查多义字。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策:计谋,办法;故选①;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策:鞭打,故选③;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策:办法,计策,故选①。
策划:指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定计划。策:谋划,故选②。
3.本题考查近义词。
③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A.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
B.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C.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
D.泰然自若:形容遇到变故或在严重、紧急的情况下,沉着镇定,毫不慌乱。
结合所给词语和词语意思,可知不是不动声色的近义词的是心不在焉;
故选C。
4.本题考查四字词语。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如实相告: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原原本本地告诉对方。
(1)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也想试一试”可知小龙急切地想要试试,故选“跃跃欲试”。
(2)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都在出主意,想办法”可知大家都出主意,故选“出谋划策”。
5.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艘”“肆”“撕”“唬”“舱”“警”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输、赢、拳、策、荐”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8.√ 9.√ 10.√
【解析】7.略
8.略
9.略
10.略
11. 艘 航行 咧嘴 逗 吓唬 瞄准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
注意“艘”“咧”汉字易写错,书写需仔细。
12. 欣赏 相信 猜想 仿照 威胁 明显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赏识: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予以赞赏。近义词有:欣赏、鉴赏。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近义词有:相信、信赖、坚信、确信。
猜测:猜度;揣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近义词有:猜想、推测、揣测、臆测、猜度、估计。
模仿:按照现成的样子做。近义词有:模拟、抄袭、仿效、仿照。
吓唬:恐吓;使害怕。近义词有:威胁、恐吓、威吓、恫吓
显然:显而易见地。近义词有:明显、分明、明确。
13. 陌生 坚信 骄傲 重视 收敛 笨拙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熟悉:意思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它的反义词有:陌生、生疏、生分等。
疑惑:指心里不明白,困惑。它的反义词有:确信、坚信、笃定等。
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它的反义词有:骄傲、自大、自负等。
轻蔑:意思是轻视、看不起。它的反义词有:敬重、尊重、重视等。
放肆:指(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它的反义词有:收敛、检点、规矩等。
灵巧:意思是灵活而巧妙。它的反义词有:笨拙、迟钝、粗笨等。
14. 摩 擦 胸 竹 声 色 遥 遥 欲 试 勃 勃 xìng xīng ④⑤ 井井有序 念念不忘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多音字、词语的仿写。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胸有成竹: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遥遥领先:远远超过别人。
跃跃欲试: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1)兴:多音字。[xīng]举办,发动:~办。旺盛:~盛。[xìng]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兴致勃勃的“兴”的读音是:xìng,另一个读音是xīng。
(2)AABC式的词语也就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相同的字,AABC式的词语有:④⑤。
我还能再写出两个:源源不断、楚楚动人、栩栩如生、默默无闻、头头是道。
15. 二十岁左右 豆蔻年华 及笄 而立 不惑 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行相互抵触,要三思而后行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
(1)弱冠之年,男子20岁左右。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所以小铭的哥哥的年龄是二十岁左右。
(2)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3)三十而立,最早出自于《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思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四十不惑,意思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出自《论语·为政》。
(4)《自相矛盾》主要内容写了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用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这个故事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合。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相抵触。
16.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因为当时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如果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但是,如果用枪逼孩子跳进海里,在海水的缓冲以及水手们的救助下,孩子还有生还的希望。船长这样的做法,给了孩子一线生机。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需要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表明态度,条例清晰,书写时字迹工整、书写无误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观点: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理由:船长作为经验丰富的航海者,当孩子处于桅杆顶端,且情况危急(如孩子失去平衡、体力耗尽或情绪极度紧张),任何轻微的晃动都可能导致其坠落。基于对孩子的观察和对局势的判断,船长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使用枪逼孩子跳进海里是唯一或最可行的救援方案,是基于对孩子安全的最大考虑。同时,水手们已经准备好进行救援,那么孩子跳进海里后,他们可以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孩子的生还希望。
17.B 18.C 19.A 20.A 21.示例:我认为孙膑是一个智谋过人、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人。从“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可以看出孙膑心思缜密;从“减灶示弱,诱敌追赶”可以看出孙膑智谋过人、深谋远虑。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1自然段“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援韩国”和“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军撤 离韩国赶回魏国。”可知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是田忌、孙膑与太子申、庞涓。
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3段: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可知孙膑作战的思维过程是: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敌人。
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3自然段“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做饭用的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可知庞涓认为对方队伍庞大。
故选A。
20.本题考查历史典故的积累。
从“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可知孙膑与“围魏救赵”有关。
故选A。
21.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文中有关孙膑的做法分析孙膑的人物形象即可。
示例:从孙膑在马陵这里设下了埋伏,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计谋诱其追赶,伺机伏击。可知孙膑是一个善用兵法、料事如神的人。
22. 跳海比本领 发现危险 分开逃生得救 23. 语言 神态 非常担心孩子们 老炮手的行为出人意料,军舰上的人惊呆了 24. √ × √ 25.好。因为两个孩子分开后鲨鱼只 能先追一个人,那么另外一个人得救的可能性更大。 26.要想救下两个孩子,只有冒险向鲨鱼开炮。
【解析】2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根据短文中“Ⅱ”的提示,结合对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可梳理如下:天气闷热,孩子跳海游泳。→孩子遇到了鲨鱼,便各自游乡向一方。→水手划艇施救,炮手急中生智炮击鲨鱼,孩子得救。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第8、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吓得脸色发白”分别是对炮手的语言、表情的描写,表现了老炮手担心孩子们时的焦急、害怕的心理。
第13自然段说“军舰上的人,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老炮手会用这么危险的办法,人们被老炮手的举动震惊了。
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1)第①自然段中环境的描写,写了天气的炎热,正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孩子们才跳海的,这就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说法正确。
(2)第①自然段“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住脸”,是因为他被大炮的声响震倒了。说法有误。这是老炮手炮击后对后果不敢比想象的举动。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一句,“欢呼”说明孩子已经脱离了险境。说法正确。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常识写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我觉得好。因为两个小孩子和鲨鱼的力量对比悬殊,在一起就很可能会被鲨鱼一起吞并,向两个方向游,其中一个还有逃生的希望。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12自然段写到“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炮手吧。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就在两个孩子面临着被鲨鱼吞吃的危急关头,想到的是想办法救孩子们,结合后文可以围绕“老炮手想用炮轰的办法救孩子们”展开现象。
示例:这两个孩子还这么小,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一定要尽力救他们,或许用炮轰击鲨鱼还能给他们带来一线生机,为了救他们,我暂时顾不上这么多了。
27.例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
一天,我、大胆的表姐和知识渊博的向导刘叔叔带着装备,准备前往热带雨林中探险。
临行前,刘叔叔说:“到了雨林之后,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彼此之间要照顾。”我们点头应下,然后拿起装备就出发了,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热带雨林。
表姐一马当先,走在我们前面,表姐走的很快,我和刘叔叔被落在后面。半个小时后,我们发现表姐不见了,我和刘叔叔急忙的去找,我们顺着脚印,找了过去,忽然听见了表姐求救的声音。我们跑了过去,看见表姐坐在一颗树的树枝上。我看见了,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哈哈哈,表姐,你怎么在树上呀!”表姐见我笑,气急败坏地说:“你还笑什么,还不快把我弄下来!”刘叔叔见了,说:“你抓紧这根绳子,顺着绳子,爬下来。”表姐听了,赶忙爬了下来。
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这时候,我突然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我慢慢的把脚移开,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小蛇,吓得我差点叫出声来,刘叔叔走了过来,悄悄地对我说:“别怕,这条蛇没有毒,但是小心别让它缠在你身上。”我点了点头,刘叔叔又说:“附近不知道有多少危险,我们还是走吧!”我和表姐都同意了,毕竟谁也不想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待着。不知走了多久,我们找到了来时的路,便划船走了。
这一次的雨林探险真刺激,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求生知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及习作。
审题:这是一篇想象类的习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神奇的探险之旅”的故事。关键在于描述探险之旅的发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困难是如何被解决的,同时要求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把事情经过交代清楚。
选材:可以选择一次虚拟的探险经历作为故事背景,比如热带雨林探险、神秘洞穴探索、古老遗迹寻宝等。同伴可以选择具有不同特点的角色,如勇敢的队长、聪明的科学家、机智的朋友等。装备上,可以描述专业的探险工具、防护用品等,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立意:通过探险之旅的叙述,展现勇气、智慧、团队合作等正面品质,同时传递出面对困难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
写作思路:
开头:简洁明了地介绍探险的起因和初始状态,可以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封神秘的信件或是一个未解之谜的吸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中间:详细描绘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如恶劣的天气、凶猛的野兽、复杂的迷宫等,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增强紧张感。展示同伴们如何运用智慧和技能克服困难,可以穿插对话和内心活动,展现人物性格和团队精神。
结尾:总结探险的结果,可以是成功解开谜团、发现宝藏,或是虽然未达目标但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友谊。同时,可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或对探险精神的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