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17: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朔气(  ) 金柝(  ) 铠甲(  ) 啾啾(  ) 红妆(  ) 云鬓(  )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但手熟尔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射: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
(3)尝射于家圃 圃:_______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担: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__
(5)睨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_
去F:____________
(6)但微颔之 但:_____________
微:_____________
颔:_____________
(7)汝亦知射乎 知F:____________
(8)但手熟尔 熟:_____________
(9)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
(10)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_____
轻: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1)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___
   ①释担而立 _____________
(2)而 ②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
③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_
①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
(3)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
③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_____________
(4)其
②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
(5)汝亦知射乎 _____________
(6)康肃忿然曰 _____________
①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
(7)以
②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
(8)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_____________
(9)自钱孔入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来责问,透露出陈尧咨的盛气凌人,表现出卖油翁不过如此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
B. 本文对卖油翁的神态描写细致:“睨”字写出他侧头斜眼看射箭,一副见惯不惊的样子,对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也只是“微颔之”。
C. 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不以为然,演示油穿过铜钱方孔而未沾湿铜钱的绝活,以此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加深了双方之间的冲突。
D. 本文叙述疏密相间,又重点突出,明白晓畅,又委婉生动。“熟能生巧”的主题思想表达得鲜明突出,又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意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7. 默写。
(1)        ,唯闻女叹息。
(2)        ,送儿还故乡。
(3)         ,关山度若飞。
(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惨烈而且时间很长的诗句是:         ,         。
(5)《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   
8.班级开展主题为“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论述观点】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请围绕话题,表达你的观点。80字以内。
【撰写颁奖词】请你给巾帼英雄花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简洁流畅;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一)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各题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旦辞爷娘去 旦( )
(2)万里赴戎机 戎( )
(3)出郭相扶将  郭( )
(4)双兔傍地走 傍( )
10、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书十二卷 译文: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
11.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对男女平等的强烈要求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B.“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描写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出征准备。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
12. 有同学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说理由。
13. 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这首叙事诗故事情节处理得详略得当。其中哪些情节是详写 哪些情节是略写 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万北征
谢万①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谢安)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故幸而得免。
(选自《世说新语·简熬》,有删改)
【注释】①谢万:东晋名士,谢安的弟弟。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谢公(谢安)甚器爱万( )
(2)宜数唤诸将宴会( )
(3)以说众心( )
(4)军中因欲除之( )
16.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谢 公 欲 深 著 恩 信 自 队 主 将 帅 以 下 无 不 身 造 厚 相 逊 谢
17. 根据选文,说说谢万“事败”却“幸而得免”的原因。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狄青出奇兵
沈括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③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陈:同“阵”,阵势。②北:败北,失败。③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④阳:假装。
1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虏望其旗,易之( )
(2)殆无遗类( )
(3)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
(4)不可胜计也( )
19.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 青 在 泾 原 尝 以 寡 当 众 度 必 以 奇 胜
20. 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胜军”失败的一个原因是那些人缺乏战斗经验,没有战斗力。
B. 狄青用兵的特点很奇特,善出奇制胜。
C. 虏人两次失败是因为他们两次上了狄青的当。
D. 由狄青带兵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战法得当,不管什么样的士兵都能打胜仗。
21. 文章在塑造狄青出兵之奇时为何反复写到虏人?
答案
1.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shuò tuò kǎi jiū zhuāng bìn 2.1. (1)尔  耳  罢了 (2)杓  勺  勺子 3. (1)擅长射箭 擅长 (2)自夸 (3)园子 (4)放下担子 放下
(5)斜着眼看, 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离开 (6)只 略微  点头 (7)知道,了解 (8)熟练 (9)气愤的样子 (10)怎么 轻视 4. (1)介词,在 (2)①表修饰,可不译 ②词缀,用于表时间的词之后,不译 ③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3)①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②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代词,指卖油翁 (4)①代词,他,指陈尧咨 ②代词,指葫芦 (5)表疑问,相当于“吗”(6)……的样子 (7)①介词,凭、靠 ②介词,用 (8)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9)从 5.C 6.(1).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3).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7..(1)不闻机杼声 (2)愿驰千里足 (3)万里赴戎机 (4)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5)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6)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8.(1)(1)示例一: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有了英雄,不知拥护、爱戴、敬仰,则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致敬英雄是最好的国民教育方式。
示例二:宣扬英雄事迹,要做到科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史料,还原真实的英雄原貌;其次,弘扬正气,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因此,我们应摒弃歪曲历史、蔑视英雄的行为。
示例三:英雄是民族精神的守护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因此,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2)面对军书号令和年迈的爹娘,你机智勇敢地替父从军,身披铠甲驰骋疆场;面对功名利禄和锦绣前程,你未曾忘记自己的家乡和年迈的爹娘,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与家人团聚。你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奇迹,你抒写了保家卫国的赞歌,你不愧是女中豪杰!
9、(1)早晨 (2) 战事 (3) 外城 (4)靠近
10、(1)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多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2)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哪只是雌呢?
11、A
12、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13、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14、详写的情节如: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束时的欣喜等内容。
略写的情节如:对木兰军旅生涯的描写,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对战争残酷的描写。
好处: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颂扬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美好品质。这样巧妙安排情节的详略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木兰这一形象,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15.(1)器重 (2)应该 (3)取悦 (4)清除,除去
16谢 公 欲 深 著 恩 信 /自 队 主 将 帅 以 下 /无 不 身 造 /厚 相 逊 谢
17.谢万傲慢无礼,颐指气使,不能团结军心,导致“事败”。而谢安诚恳谦虚,对将士们施以恩惠,有一定的威望。将士们念及谢安的恩情,才免了谢万一死。
18.(1)轻视 (2)几乎 (3)后退 (4)尽
19.又 青 在 泾 原 /尝 以 寡 当 众/ 度 必 以 奇 胜
20.D
21.以虏人的轻敌侧面衬托狄青杰出的军事才能,狄青善于迷惑敌人,兵出奇招,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