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我与名家聊朋友(熟悉作家笔下的小动物)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选编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和《语文园地》。通过阅读链接,选编了夏丐尊、周而复的《猫》和叶 诺索夫《白公鹅》片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感受作家表达的感情;二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的;三是尝试写出熟悉动物的特点,表达喜欢的情感。三个层次有其内在的逻辑,在领会表达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如何表达的过程也是对内容的进一步整理和体悟。 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字词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有一定的能力。他们有一定的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已有生活经验: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很多学生家里都养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通过默读、圈画词句等方式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未有经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一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在教材中并不多见,大多数与表达情感有关,如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四上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生动的准确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前的学习都集中于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本单元侧重分析作者表达感情的写法和表达方式。本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的分析把握能力有待提高。之前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借助“想象”、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句等方法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因此,要实现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作者感情。 学习困难: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具体突破措施: 1.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2.在搜集整理资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资料,学习如何根据需要搜集、整理资料。 3.在阅读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圈画表示猫特点的相关事例,并总结猫的相关特点。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初探作者眼中的“猫” 目标 1 活动一:初探作者眼中的“猫” 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评价任务通过默读,边读边想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喜爱猫的语句,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大单元导入。 学习活动一说说老舍眼中的猫什么样。 学习活动二小组交流。导入(3分钟) 学习活动一(5分钟) 小组展示(6分钟)能找出老舍眼中猫的样子。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说一说老舍先生眼中的猫是怎样的? 预设1:“古怪”,文章第一句就说了“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 预设2:“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老舍不仅觉得猫古怪,还觉得可爱。 预设3:“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老舍觉得小猫更好玩。 2.教师小结:确实如此!老舍先生眼中的猫既古怪又可爱。板书:(古怪可爱)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了关键句来帮助思考,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接下来,我们可以围绕关键句给文章分分段。 3.再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4.师生交流,明确落实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3、4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古怪 第1、2、3、4自然段 可爱 第5、6自然段) 5.教师引导: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总领第一部分;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这样的关键句是梳理文章脉络的标志。 6.教师小结:这样既古怪又可爱的大猫、小猫,是如何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活灵活现的呢? 评价任务一: 能找出老舍眼中猫的样子 评价方式: 指名交流 评价标准: 声音洪亮 分条梳理 谈出感受
环节二 再探“猫”的性格 (目标1、2) 活动二:再探“猫”的性格 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评价任务1.品词析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交流猫的特点交流(7分钟)能从文中找到猫的特点
1.教师引导: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预设:文章分别从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两个部分,分层次讲了猫的“可爱”。 2.教师小结:“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一句话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这种古怪的小动物”,是对前面的再次总结;后半部分“真让人觉得可爱”,是开启后面的文字。像这样的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学们要重视。 板书:(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过渡句) 3.自由朗读第1至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猫的“古怪”的关键词。 出示课件19: 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4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关键词很准确,都是围绕“古怪”分层次描写的。 5.学习作者“语气词”表达特点,完成小练笔。 6.教师提示: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比较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的不同。 7.教师指名读后,师生交流揣摩语气,学生自由练读。 预设:有语气词的句子读起来感觉到责怪中有喜爱。 8.教师引导:想想你喜爱的小动物,试着用上这样的语气词说一说小动物的特点吧! 预设1:我家的小乌龟,说它胆小吧,的确是呀,稍微一动就把小脖子缩进了壳里。 预设2:小狗,说它淘气吧,的确是呀,每次都把我藏起来拖鞋叼出来搞破坏。 9.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语气中带着对小动物的亲昵,我们再来动笔写一写吧! 10.教师要求:用上红色的词“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11.学生练习并分享。 预设:我家的小乌龟,说它胆小吧,的确是呀,稍微一动就把小脖子缩进了壳里。可是谁真惹急了它,它也敢伸出头来咬住不放。 12.教师小结:找出动物的自相矛盾的特点,用上“说……吧……可是……”的句式说清楚,这样就能写清楚了。 13.教师引导: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课后第2题) 预设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后文写猫的温柔可亲。 预设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像人一样有了脾气,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作者非常喜欢猫。 预设3:作者把猫的脚印写的像梅花一样美丽,可爱,可见作者非常喜欢猫。 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14.师生交流时,教师可顺势指导朗读,注意把冒号、层次、感情等用停顿和语态表达出来。 15.教师引导:试着用一对反义词概括这一自然段中猫的特点。板书:(胆小勇猛) 16教师追问:写猫既胆小又勇敢,具体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预设1:“总想藏起来”看出它“胆小”。 预设2:“遇上蛇也敢来斗一斗”看出它“勇猛”。 17.师生交流,重点关注动词“藏”“斗一斗”,感受到作者把猫当小孩子来写,有了人的动作意识,说明作者非常喜欢猫。 18.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小猫的喜爱。 学生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喜欢小猫的句子并重点圈注字词,完成后,组内交流,全班分享。板书:(淘气) 评价任务二: 能从文中找到猫的特点 评价方式: 指名交流 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星级正确性:依据《猫》文中的关键句,从原文中提取准确信息☆☆流畅性(语言流畅、口齿清晰)☆☆概括性(能用上关键语句)☆☆
环节三 聊聊我身边的猫 (目标2) 活动三:聊聊我身边的猫 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评价任务能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见过的猫 自主进行练习 上台进行展示。 黄金三分钟。自主练习(5分钟) 上台展示(6分钟) 回顾反思(3分钟)能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
1.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以文会“友”,认识了老舍先生。 “老舍”是作家的笔名,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谁来说一说在这篇课文里,作者的语言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1:没有复杂的字词,通俗易懂。 预设2:课文里有很多语气词,像跟我们聊天似的,特别亲切。 预设3:老舍也用比喻、拟人这样的修辞,用得特别合适。 2.教师小结:确实如此,他擅长用通俗的口语、幽默生动的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这样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文字,难怪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3.教师过渡:还有两位作家也非常喜爱猫,我们也来读一读。 4.教师引导:先默读课后的两段选文,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文大声朗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评价任务三: 能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阅读后完成表格
作业 设计 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任务单梳理动物的特点及表达的感情。基础性作业目标1 2
板书 设计 我与名家聊朋友 熟悉作家笔下的小动物 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