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14 母鸡
课 标 分 析 一、识字与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会写“讨、厌、坝、忠、毒、绩、孵、警、戒、歪、咕、汤、掘、伏、啼”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认“疙、瘩、侮、恶、聋、啄、哼、凄”9个生字,并能够辨析多音字“恶”。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准确书写“讨厌、理由、心事、反抗、忠厚、毒手、成绩、警戒、预备、汤圆”等词语。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能在文本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识记“伏、啼”等生字。 二、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指定课文段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能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注,并尝试解答,和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考。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梳理作者态度发生的转变以及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 三、表达与交流 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用口头的方式与人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能分享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用自己的话讲讲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教 材 分 析 单元主题为“动物朋友”。本单元的要素一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变化”,二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母鸡》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学 情 分 析 已知未知和困难障碍突破措施识 字 与 写 字知识此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认识并不困难,并能够认清字形进行正确书写。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读音掌握不扎实。 2.形近字、同音字等方面易出错。加强识字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通过对比识记、组词、结合语境识字等方式,在课文中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策略1.识字:借助拼音、语境识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查字典、字源识字。 2.写字:笔顺笔画、间架结构。遇到结构较复杂、笔画难写的字时,个别同学在自主识字时不能书写正确。 1.提升写字兴趣,教给学生会意识字、联想识字的方法,采用游戏式、及时反复巩固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2.加强对写字的方法指导,课上和午练时间进行练习,同学互相点评,取长补短。生活能在生活中识字,通过包装袋、店铺、网络等认识部分生字。同音字词语的滥用导致学生对正确词语的掌握出错,方言的发音与书面语混淆。生活中建立识字积累本,可以按照词语归属的不同种类进行归类识字;范读正音。阅 读 与 鉴 赏知识1.能自主朗读课文,并能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了许多优美词句和有新鲜感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表达的感情。1.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表达的意思,以及课文的特点。 2.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 1.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2.上课讲解课文的感情,在文章中加深对感情的体会。 策略1.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 3.会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 4.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5.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段意。1.想象画面能力薄弱。 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在语境中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3.无法多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1.借助视频、画面、师语言描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联系上下文、结合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语境中难懂的词句。 3.学习提问策略,运用提问词进行提问。 4.从分析句子结构开始,抓住关键词语,利用连接段意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生活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形成观点,表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部分课文写法新奇,学生理解有困难。 2.不能全面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1.通过整本书阅读、播放视频等方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2.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表 达 与 交 流知识1.能用普通话交谈,会认真倾听,能把握别人说话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喜欢观察周围世界,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见解。1.无法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地表达与写作。 2.发挥想象把课文的内容写清楚的能力欠缺,做不到细致生动。 3.学生畏惧在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容易有紧张情绪。1.通过教师指导、阅读积累、口语表达等方式提升仿写能力; 2.以小命题,仔细观察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练写; 3.鼓励表达,伙伴、师生交流。策略1.能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自主修改习作中有明显的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1.个别学生不能在习作时准确运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2.个别学生不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1.联系生活实际; 2.优秀文本展示; 3.教师引导和鼓励; 4.建立学共体。生活1.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生活中的事,记录生活事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表述生活中的事,对生活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偶尔还能运用优美词句。1.不能恰当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进行习作; 2.生活中积累的词语无法达到学以致用。1.生活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累优美词句。 2.鼓励表达,伙伴、师生交流。梳 理 与 探 究知识能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能有意识地寻找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1.陌生的形近字会产生归类错误的情况。 2.缺乏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日常活动明确,教师引导,学共体合作。策略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与社会,积极思考,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部分同学总结归纳和探究能力较为薄弱。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引导组织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2.协助、鼓励、示范引导。生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无法根据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结合其他学科解决问题。1.开展趣味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2.示范结合其他学科解决问题。
学 习 目 标 通过自主朗读课文、结合停顿方法、圈画关键语句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通过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并说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并说出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比较老舍的两篇文章《猫》、《母鸡》,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任务二:精读品析,感悟“变化”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圈画关键词,并说出原因。 2.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对感受深刻的句子作批注,并说说“我”的态度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任务三:对比阅读,比较异同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两篇课文在结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课时 驱动 任务 “我喜爱的动物朋友”分享会 “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们,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动物朋友,让我们为自己的动物朋友好好做一本图文手册来介绍一下它们吧!做好图文手册需要我们好好观察自己的动物朋友,做好记录卡,完成后我们需要写出“特点”、写出“感情”、写出“有趣”的知识。本单元开启我们的探索之路吧! 任务要求: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2.能仔细观察动物朋友,写出特点、表达感情,写出有趣的知识,做好记录卡。 3.图文手册精美,展示大方自然,重点突出。 评价量规 评价维度评价等级水平1水平1水平1思维能力能积极的进行探索和思考,选择合适的动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积极的进行探索和思考,选择合适的动物,有理有据负责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积极的进行探索和思考,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分析、概括,有理有据负责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运用展示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经验。 展示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经验,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地体验和想法。展示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经验,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地体验和想法。审美创造展示仪态端正、大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展示仪态端正、大方。展示形式多样,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展示仪态端正、大方。展示形式多样、有创意、主题突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文化自信能运用普通话,流畅表达,基本能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能运用普通话,自信表达,能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能运用普通话,大方表达,做到自信流畅,表达对小动物的热爱。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1)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评价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准1: 评价标准等级能圈画出关键句子,大致说出作者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能圈画出关键句子,说出作者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理清结构。能圈画出关键句子,熟练说出作者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理清结构。
环节二: 精读品析,感悟“变化”(目标2) 任务二:精读品析,感悟“变化”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圈画关键词,并说出原因。 过渡: 后来“我”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2. 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对感受深刻的句子作批注,并说说“我”的态度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老舍先生仅仅是在赞美母鸡吗?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评价任务二:精读品析,感悟“变化” 标准2: 评价标准等级能圈画出关键词,说出作者讨厌母鸡的一个原因。能圈画出关键词,说出作者讨厌母鸡的两个原因。能圈画出关键词,说出作者讨厌母鸡的三个原因。
标准3: 评价标准等级能找出作者赞美母鸡的关键词及两处原因能找出作者赞美母鸡的关键词及三处原因能找出作者赞美母鸡的关键词及四处原因
环节三: 对比阅读,比较异同(目标3) 任务三:对比阅读,比较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两篇课文在语言表达、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评价任务三:对比阅读,比较异同 标准3: 评价标准等级能说出两篇课文在语言表达、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能说出两篇课文在语言表达、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点能说出两篇课文在语言表达、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作业 设计 基础性作业: 文中“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拓展性作业: 阅读主题丛书2《蝌蚪》,说说作者是如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