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随堂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随堂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18: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A.使破坏。 B.使分开。 C.突破,破除。 D.打下、攻下。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文娱演出的有警察、教师、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士。
B.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泉州、漳州的小学生和福州、厦门的大学生。
C.今天去?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D.有人认为,小学生应该读原版的《四大名著》。
3.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毛泽东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B.赞扬了毛岸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C.充分显示了毛主席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4.下面画线部分和句后词语意思一致的是( )
A.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同学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鼓起掌来。(不由自主)
B.看到他拿着一本书,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我们都笑了。(若有所思)
C.听到洞里传来了声音,他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地放慢了脚步。(情不自禁)
5.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段话运用了( )的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动作和语言
二、填空题
6.填空。
主席在电文稿上批示的这两句诗是“ , 。”出自 ,作者是 。这里表现了 。
7.根据句意写词语。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 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 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是对毛主席的 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 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 品质和伟大精神。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 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 。
9.根据拼音写词语。
shāng shì yóujú zhí yuán má zuì yào
( ) ( ) ( ) ( )
dān xīn sǔn shāng gāng bǎn zhèn jìng
( ) ( ) ( ) ( )
10.看拼音写词语。
miǎn qiǎnɡ yóu zhōnɡ zhǎn xīn yūn dǎo
róu hé jù jué kān chēnɡ shī xínɡ
三、语言表达
11.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3.“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你认为此时的毛泽东在想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2.“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 种解释。
13.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 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画出。
14.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5.选文采用了 、 、 、 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16.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 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 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
17.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18.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C B B
1.D
2.B
3.C
4.B
5.B
6.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毛泽东博大的胸襟
7.勋鉴
8. 几次 倾注 锻炼 平平安安 动作、神态 丧子 崇高 毛岸英 岸英 胸怀
9. 伤势 邮局 职员 麻醉药 担心 损伤 钢板 镇静
10.勉强 由衷 崭新 晕倒
柔和 拒绝 堪称 施行
11.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写字台上放着电报。 示例:他在想以前与毛岸英一起生活的日子,在想自己与毛岸英的一次次分离与团聚。
12.① 13.悲痛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4.B
15. 心理 动作 神态 语言 16. 父亲 国家领导人 踌躇 17.因为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和主席聚少离多,而如今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是毛主席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是多么痛苦。但主席同时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化,想到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的,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应该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18.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