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练 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练 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1 01: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练 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c(H+)=1 mol·L-1的溶液中:NH、Al3+、OH-、SO
B. 在新制氯水中:Fe2+、Mg2+、NO、Cl-
C. 在加入NH4HCO3产生气体的溶液中:Na+、Ba2+、Cl-、NO
D. 加入Al片能产生H2的溶液:NH、Ca2+、HCO、NO
2. (2024·泉州高三下2月质检)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酸性溶液中:K+、S2O、NO、HS-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NH、Br-、Cl-
C. c(Fe2+)=1 mol·L-1的溶液中:H+、Mg2+、AlO、SO
D. 溶有SO2气体的溶液中:Na+、Mg2+、SO、ClO-
3. (2024·徐州四模)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含Na+
B. 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
C. 既含有Na+,又含有K+
D. 一定含Na+,可能含有K+
4. [Cu(NH3)4]SO4·H2O可用作杀虫剂,其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向足量铜粉与一定量稀H2SO4的混合物中通入热空气,当铜粉不再溶解时,过滤得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氨水,沉淀先增加后减少。当沉淀完全溶解时,停止滴加氨水。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95%乙醇,析出深蓝色[Cu(NH3)4]SO4·H2O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4H+Cu2++2H2O
B. 步骤2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Cu2+、NH、SO、OH-
C. 步骤3加入95%乙醇的目的是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量
D. [Cu(NH3)4]2+中有12个配位键
5. (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O4、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
A. Na2SO4、Na2S2O3
B. Na2SO3、Na2S2O3
C. Na2SO4、Na2CO3
D. Na2SO3、Na2CO3
二、 非选择题
6. (1)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入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洗涤MnCO3沉淀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练 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
1. C 解析:在c(H+)=1 mol·L-1的溶液中不可能有大量的OH-,且NH、Al3+、OH-三者不能大量共存,A不合题意;在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O等氧化性微粒,能将Fe2+氧化为Fe3+,B不合题意;在加入NH4HCO3产生气体的溶液中即强酸性溶液或者强碱溶液,即含有大量的H+或者OH-,H+和OH-与Na+、Ba2+、Cl-、NO均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加入Al片能产生H2的溶液即强酸性溶液或者强碱溶液,即含有大量的H+或者OH-,H+、HCO,OH-与NH,OH-与Ca2+、HCO三者之间也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故选C。
2. B 解析:酸性溶液中NO具有强氧化性,能和HS-、S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NH、Br-、Cl-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这些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Fe2+)=1 mol·L-1的溶液中,Fe2+、Mg2+、H+能和AlO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溶有SO2气体的溶液中,SO2会和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B。
3. D 解析: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则含有钠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有紫色火焰则含有钾元素,若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则黄色火焰会掩盖紫色火焰,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故选D。
4. C 解析:步骤1中铜粉溶解,发生2Cu+O2+4H+2Cu2++2H2O,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氨水,发生Cu2++2NH3·H2O===Cu(OH)2↓+2NH、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发生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步骤3中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晶体析出;据此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步骤1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2+4H+2Cu2++2H2O,故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步骤2中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Cu(NH3)4]2+、SO,故B错误;加入95%乙醇有晶体析出,降低了[Cu(NH3)4]SO4·H2O的溶解量,故C正确;Cu2+与NH3形成配位键,NH3中N和H形成共价键,因此[Cu(NH3)4]2+中配位键有4个,故D错误。故选C。
5. A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2H+===S↓+H2O+SO2↑,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故选A。
6. (1)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
(2)用玻璃棒引流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1~2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解析:(1)碳酸氢铵容易分解,温度低,可以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反应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
(2)洗涤MnCO3沉淀的实验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检验洗涤是否完全,可以看有无硫酸根离子,操作方法为: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