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推断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推断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1 01: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推断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3·重庆卷)“嫦娥石”是中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其主要由Ca、Fe、P、O和Y(钇,原子序数比Fe大13)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B族
B. 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
C. 5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Fe
D. 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P
2. (2023·苏锡常镇二模)嫦娥石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其纯晶体成分为Ca8YFe(PO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能:I1(Na)>I1(Mg)
B. 碱性:Ca(OH)2>Mg(OH)2
C. 离子半径:r(Ca2+)>r(P3-)
D. 电负性: χ(P)> χ(O)
3. (2024·苏锡常镇二模)利用反应Na+KClK↑+NaCl可制备金属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径大小:r(K+)>r(Cl-)
B. 熔点高低:KCl>NaCl
C. 电负性大小: χ(Cl)> χ(Na)
D. 金属性强弱:Na>K
4. (2024·连云港一模)元素N、P、As位于周期表中Ⅴ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N)>r(P)>r(As)
B. 第一电离能:I1(N)C. NH3、PH3、AsH3的键角逐渐增大
D. HNO3、H3PO4、H3AsO4的酸性逐渐减弱
5. (2024·盐城五校联考)前4周期元素(非0族)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小于Y原子半径,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W在前4周期中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B. 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C. 第一电离能:Z>Y>X>W
D. 基态W3+的电子排布式:[Ar]3d5
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nsnnpn+1,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Y、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Z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C.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XD. WY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7. [W(X2Z)6]2+[(Y5)2(X2Z)4]2-是合成某种全氮阴离子配合物所需的中间体。其中,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Y与Z是同周期相邻非金属元素,且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B. 简单离子的半径:W>Z>Y>X
C. 1 mol该中间体中含σ键的数目为30NA
D. X2Z分子的VSEPR模型名称为四面体
8. 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三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短周期的不同主族。Z、W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Y、Z、W元素可形成一种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负性:Z>Y>X>W
B. Y、Z杂化方式相同
C. 1 mol该化合物的阴离子中含有2 mol配位键
D. 漂白剂中Z的化合价为-1、-2
9. (2024·前黄中学高三下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W位于不同周期,原子序数:3Y=Z+R,常温下,X与Y可组成两种液体二元化合物。某种缓冲溶液的主要成分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B. 简单离子半径:Y>Z>W
C. W分别与X、Y组成的化合物均含离子键
D. 电解WZ溶液可制得WYX、Z2
10. 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Q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Y
B. Y、Z和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可存在非极性键
D. 该化合物中Z、Y、Q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1. (2024·南通高三下3月质量监测)已知X、Y、Z、G、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与最高(最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GB. 元素的电负性:XC.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ZD. 化合物MZ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2. (2025·泰州高三下质量测试)已知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X、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至第四电离能(I4)数据(单位是kJ·mol-1)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I1 I2 I3 I4
X 738 1 451 7 733 10 540
Y 578 1 817 2 745 11 575
A. 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3价
B. 元素Y是元素周期表的s区元素
C. 单质Y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硝酸反应
D. 基态X原子、Y原子中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13. (2024·南京、盐城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基态Y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Z单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W与Z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ⅣA族
B. 共价键的极性:X—Y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D. 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14. (2025·扬州高三下模拟预测)W、X、Y、Z、M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M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W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p区
B. 第一电离能:I1(M)>I1(Y)>I1(Z)
C. 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ⅢA族
D. W的气态氢化物和M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二、 非选择题
15. (1)S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
(2)C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
(3)(2024·扬州中学高三下月考)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4)(2024·昆山中学高三上月考)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高效储氢材料,25 ℃时NaBH4在掺杂了MoO3的纳米Co2B合金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水解制氢的机理如图所示:
NaBH4中组成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N、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6)(2024·海安中学高三下月考)电负性:H—2.1、C—2.5、O—3.5。通常用酯基和NH3生成酰胺基,不用羧基和NH3直接反应,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3·南通一模)已知:·OH更容易进攻有机物分子中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基团。1 丁醇比正戊烷更容易受到·OH进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3·苏锡常镇二模)Fe2O3可以用作脱除H2S的催化剂,脱除过程如图所示。
①Fe2O3脱除H2S时需先进行吸附。利用图乙进行吸附,比图甲吸附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脱除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推断
1. A 解析:钇原子序数比Fe大13,为39号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ⅢB族,A正确;钙为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10个轨道中,B错误;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5种元素中,钙第一电离能比铁小,C错误;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故选A。
2. B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呈增大趋势,电离能:I1(Na)Mg,故碱性:Ca(OH)2>Mg(OH)2,B正确;Ca2+、P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r(Ca2+)3. C 解析:K+与Cl-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K+的核电荷数比Cl-大,所以半径大小:r(K+)<r(Cl-),故A错误;K+的半径大于Na+,则KCl晶体中离子键键能较小,熔点NaCl>KCl,故B错误;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是递增的,可知电负性 χ(Na)< χ(Cl),故C正确;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加,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则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第一电离能由大变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Na4. D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N、P、As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r(N)<r(P)<r(As),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则N、P、A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r(N)>r(P)>r(As),故B错误;元素N、P、As位于周期表中ⅤA族,元素非金属性大于H,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它们与H形成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减弱,因此极性键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NH3、PH3、AsH3的键角逐渐减小,故C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则硝酸、磷酸、砷酸的酸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故选D。
5. B 解析:由题给信息推知,X、Y、Z、W分别是H元素、N元素、O元素、Cr元素。H、N、O三种元素形成的NH3·H2O的水溶液呈碱性,A错误;非金属性:NO,C错误;Cr为24号元素,失去3个电子形成Cr3+,基态Cr3+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3,D错误。
6. A 解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为O,Y、W同主族,Y为S,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nsnnpn+1,n=2,故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2s22p3,X为N,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则Z为Na;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Na+O,C错误;SO的中心原子S的孤电子对数为=1,成键对数为3,故VSEPR模型为四面体,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错误。故选A。
7. D 解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X为H元素;Y与Z是同周期相邻非金属元素,且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则Y为N元素,Z为O元素,根据[W(X2Z)6]2+[(Y5)2(X2Z)4]2-判断W为=2价金属,即为Mg元素;Y和Z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H2O,沸点H2O>NH3,故A错误;N3-、O2-、Mg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的半径:N3->O2->Mg2+>H+,故B错误;该中间体的化学式为[Mg(H2O)6]2+[(N5)2(H2O)4]2-,1个中间体含有40个σ键,即1 mol该中间体中含σ键的数目为40NA,故C错误;H2O的中心原子含有4个价层电子对,其中2个孤电子对,VSEPR模型名称为四面体,故D正确。故选D。
8. A 解析:由题给信息推知,X、Y、Z、W分别为H元素、B元素、O元素、Mg元素。电负性:O>H>B>Mg,A错误;B、O都采取sp3杂化,B正确;2个B原子各形成1个配位键,则1 mol阴离子中含有2 mol配位键,C正确;过氧键中的O为-1价,其他的O为-2价,D正确。
9. D 解析:X、Y、W位于不同周期,又因为X原子序数在五种元素中最小,则X为H,常温下X、Y形成两种液体二元化合物,说明Y为O,W+中含有离子键,结合题意W应位于第三周期,则W为Na。又存在原子序数:3Y=Z+R,即24=Z+R,又因为Y为O,Z与Y位于同一周期,则Z为F,代入24=Z+R,R的原子序数为15,说明R为P。即X、Y、Z、W、R分别为H、O、F、Na、P,据此解答。H2O间氢键的个数比HF间氢键的个数多,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HF,A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应遵循“序小径大”,即简单离子半径:O2->F->Na+,B正确;Na分别与H、O可形成NaH、Na2O和Na2O2,均存在离子键,C正确;电解NaF溶液,Na+和F-在水溶液中不放电,不能产生F2,D错误。故选D。
10. B 解析:由物质结构分析可知,X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又知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故X为H;Q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Q为O;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可形成四个共价键,则Y为C;则Z为N。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Y)>N(Z)>O(Q)>H(X),A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C11. A 解析:由图可知,X为O元素、Y为N元素、Z为Cl元素、G为P元素、M为Mg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则水的稳定性强于氯化氢,故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电负性依次增大,则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氮元素,故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磷酸,故C错误;氯化镁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
12. D 解析:已知X和Y为第3周期元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X元素的电离能在I2~I3处突然增大,所以X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则X元素是Mg元素,Y元素的电离能在I3到I4处突然增大,所以Y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则Y元素是Al元素,故X为Mg元素,Y为Al元素。X为Mg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价,故A项错误;元素Y是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B项错误;常温下,铝和浓硫酸发生钝化,故C项错误;基态X原子、Y原子中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故D项正确。故选D。
13. 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则X为H元素;基态Y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则其轨道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Y为N元素;Z单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则Z为O元素;W与Z同族,则W为S元素。由分析可知,X为H元素,则X位于周期表中第一周期ⅠA族,A项错误;由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电负性:S<N<O,则共价键的极性:H—S14. B 解析:W、X、Y、Z、M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X为Na,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为Al,M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M为Cl,W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W为F,则Y为Mg。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A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但是Mg 3s轨道全满,较为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Cl>Mg>Al,B正确;Y为Mg,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C错误;F的气态氢化物为HF,HF为弱酸,D错误。故选B。
15. (1)5 ⅤA
(2)4 ⅥB
(3)第4周期ⅤA族
(4)H>B>Na
(5)H、N、O
(6)酯基中碳、氧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极性强,最容易断裂,形成酰胺比较容易;而羧基中氧、氢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比碳、氧键更容易断裂,容易形成铵盐。
(7)由于O的电负性比C大,1 丁醇中羟基(—OH)的电子云密度比正戊烷中甲基(—CH3)、亚甲基(—CH2—)的电子云密度大,更易受到·OH的进攻
(8)①H2S中H带正电、S带负电,Fe2O3中Fe带正电,O带负电;甲吸附方式为同种电性微粒靠近,乙吸附方式为不同电性微粒靠近,吸附能力强 ②反应生成的硫单质附着在催化剂表面
解析:(1)S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ⅤA族。
(2)Cr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ⅥB族。
(3)As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ⅤA族。
(4)钠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余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最小,BH中B显+3价,H显-1价,H的电负性强于B,即电负性强弱H>B>Na。
(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
(6)元素电负性H:2.1、C:2.5、O:3.5,可知酯基中碳氧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极性强,最容易断裂,形成酰胺比较容易;而羧基中氧氢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比碳氧键更容易断裂,容易形成铵盐,所以通常用酯基和NH3生成酰胺基,不用羧基和NH3直接反应。
(7)由于O的电负性比C大,1 丁醇中羟基(—OH)的电子云密度比正戊烷中甲基(—CH3)亚甲基(—CH2—)的电子云密度大,更易受到·OH的进攻。
(8)①Fe2O3脱除H2S时需先进行吸附。利用如图乙进行吸附,比如图甲吸附能力强的原因是H2S中H带正电、S带负电,Fe2O3中Fe带正电,O带负电;甲吸附方式为同种电性微粒靠近,乙吸附方式中为不同电性微粒靠近时,故乙方式吸附能力强。
②脱除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单质附着在催化剂表面,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