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18: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23题,每题2分)
福建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蚵壳厝是当地沿海地区以壳为外墙原材料建成的传统特色建筑,据专家考证,蚵壳原产于非洲东海岸,古代商船返航时会载满蚵壳回泉州。后来当地人在海滩发现并捡拾这些蚵壳,将蚵壳凸面朝上且向外微微倾斜,片片相扣,交错搭砌,搅拌海泥筑屋而居。下图示意泉州蚵壳厝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船只将非洲东海岸蚵壳装载回泉州的目的是( )
A.作为建筑材料 B.蚵壳为贸易商品 C.为船员提供食物 D.保持船只重心
2.下列有关于蚵壳外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风散热降低夏季室温 ②蚵壳凸外倾有利于排水
③墙体防海风腐蚀耐长久 ④反射阳光提高冬季室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蚵壳厝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 )
A.使用自然资源的生活智慧 B.追求方正威严的审美情趣
C.具备了长幼有序的价值观 D.形成内部聚合的社会组织形态
方位角,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阆中古城(31°35'N,105°58'E)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某游客于2024年12月21日17∶50在甲处欣赏到了日落金耳山景观。下图示意以甲处为观测中心的夏至日出方位和冬至日落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4.若测得阆中古城其冬至日落方位角为232.5°,则其夏至日落方位角约为( )
A.297.5° B.307.5° C.317.5° D.322.5°
5.不考虑地形影响,推测阆中古城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14时20分 B.14时40分 C.16时20分 D.17时00分
“大气河”是大气中长带型的强水汽输送通道,通常在温带的锋面气旋的冷锋锋前形成,基本质是暖湿气流。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河”形成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K气压系统的气流水平及垂直运动方向为( )
A.顺时针辐合上升 B.顺时针辐散下沉 C.逆时针辐合上升 D.逆时针辐合下沉
7.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河”最可能经过哪个地点( )
A.D地 B.C地 C.B地 D.A地
8.推断“大气河”带来的降水类型可能与下面哪项一致( )
A.我国福建地区夏秋季降雨 B.秦岭南部山区夏季降雨
C.我国北方一场秋雨一场寒 D.马来西亚夏季午后降雨
温宿大峡谷是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该地虽然降水量少,但是河流作用明显。温宿大峡谷地层产状较缓,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多样,主要岩性为红色砾岩和砂岩以及少量泥质岩。该地极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是顶盖型石柱,石柱的顶部覆盖着一层砾岩,石柱主体部分主要为紫红色砂岩,而顶盖为灰紫色砾岩,泥质含量相对较低,胶结较致密,硬度较大。图1示意新疆阿克苏温宿大峡谷顶盖型石柱景观,图2示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温宿大峡谷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温宿大峡谷顶盖型石柱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风力侵蚀一地壳下沉—陆相沉积 B.陆相沉积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海相沉积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根据每个季节的平均日出日落时间,将一天分为4个时间段:昼间、夜间、清晨和黄昏(日出日落前后各1小时)。保护区内有蹄类物种丰富,科研人员在1520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拍摄到小鹿不同季节日活动节律(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小鹿的日活动模式在各个季节都呈双峰型,但活动高峰出现时间具有小幅度的季节变化。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在08:00—09:00和18:00—19:00活动强度较大
B.冬季,在06:00—07:00和17:00—18:00活动强度较大
C.各个季节的日活动节律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
D.春季、秋季活动高峰在黄昏和夜间19:47—次日07:01
12.在冬季,小鹿明显增加昼间活动频率,在13:00—17:00都保持较高的活动强度,主要原因是( )
A.从食物中获取水分,水分需求多 B.冬季食物资源短缺,增加觅食活动
C.避免阳光直晒造成体内水分流失 D.错开与其他动物食物竞争的高峰期
13.小鹿以青草、树叶、嫩芽为食,通常会选择灌木密度高和草本密度低的生境,该处可以为其提供植物嫩芽、嫩叶和隐蔽身形、逃避天敌的环境,说明保护区内( )
A.针阔混交林与人工针叶林所占比例较大 B.次生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所占比例较大
C.生态环境较复杂,灌木、草丛植被丰富 D.植物地下根茎与果实丰富,淀粉、脂肪多
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则差异越大。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为上中下游间的差异和上游内、中游内、下游内的差异两部分。图示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间和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期间黄河流域( )
A.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较小 B.上中下游间的经济差异波动最大
C.下游内经济差异变化最大 D.上中游内经济差异总体趋势相同
15.黄河流域满足国家安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上游保持水土,维持生态环境安全 B.中游发展光伏产业,维持能源安全
C.下游发展河海联运,开发海洋国土 D.下游严禁乱占耕地,维持粮食安全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入中后期阶段,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省内人口迁移逐渐成为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主导模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显示,2020年省内迁移流动的比重已跃升至66.78%,形成“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为辅”的空间格局。下图示意省内跨县(市、区)人口迁移的空间结构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6.“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为辅”的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条件更加便利 ②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③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④区域产业分工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下列省区中,省区内流动人口向省级行政中心或极少数中心城市集聚最明显是( )
A.福建 B.安徽 C.宁夏 D.山西
18.跨都市区的链式迁移有利于( )
A.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主城区聚集 B.邻近高等级都市区的县(市、区)产业转型升级
C.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D.主城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口跨都市区迁入郊区新城
蚕桑业的分布格局与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东部省份经济崛起,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把蚕桑基地和初级茧丝绸加工的中心移向西部地区。近年来,在传统蚕茧产量下滑的背景下,某公司开发了可全龄饲养家蚕的人工饲料,并研发了配套的全自动工厂化智能养蚕专用设备和技术体系,总结了一套涵盖桑树种植和机械化采收、家蚕人工饲料生产和加工以及家蚕智能化养殖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养蚕全流程的自动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近年来,东部省份传统蚕茧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桑叶品质降低 B.劳动力成本升高
C.工厂化养殖的冲击 D.市场需求量减少
20.与传统桑蚕产业相比,工厂化养蚕的主要优势有( )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少废物排放 ③不受季节限制 ④节约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上海新能源汽车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生产基地都放在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从上海出发的设计方案,绕长江三角洲一圈,最终以整车的全新面貌回到消费者的眼前,下图为长江三角洲一市三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新能源电动汽车将总部、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主要是因为( )
①经济实力雄厚 ②海洋运输便利 ③科技创新能力强 ④第三产业发展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与江苏相比,安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是( )
A.产业协作条件好 B.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C.工业基础较好 D.资金较为充足
23.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区域经济转型,但加剧水资源短缺 B.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但增加固体废弃物处理压力 D.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但沿海地区盐碱化加剧
二、综合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原生于高纬度海域。第四纪冰期由北向南迁徙,通过入海河流溯源而上到达秦岭山区上游支流,现遗存于秦岭山地南北坡海拔900至2300米溪流中。冬季在跌水(瀑布)下的深水潭越冬,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鱼类为食。近年来,我国通过增殖放流对秦岭细鳞鲑加强了保护。研究表明,在当地秋季较为适宜放流秦岭细鳞鲑苗。下图为秦巴山区水系分布示意图。

(1)指出原生细鳞鲑溯源进入秦岭南北坡溪流中的入海河流,并说明理由。(6分)
(2)从海拔和纬度角度,说明细鳞鲑遗存在秦岭海拔900~2300米的原因。(4分)
(3)从地形角度,解释瀑布深水潭对细鳞鲑越冬的重要性。(4分)
(4)与夏季相比,说明秋季更适合放流秦岭细鳞鲑幼鱼的气候原因。(4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贯通10周年,该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东线工程从江苏江都逐级提水北送,经京杭运河、黄河至天津;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自流至北京团城湖。截至2025年,东线和中线累计调水超700亿立方米,为华北40余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并回补地下水超采区。 下图为东线工程与中线工程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库区森林覆盖率达67.5%,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下表为丹江口库区气候与水文特征:
年均降水量 年均蒸发量 7月平均水温 年入库泥沙量
800~1000mm 1200~1400mm 25~28℃ 0.12亿吨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需“逐级提水”穿越黄河的自然地理原因,并说明该设计对工程运营成本的潜在影响。(4分)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
(3)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4分)
(4)有专家建议“华北应发展海水淡化作为南水北调的补充”,请评价该建议的优势和限制。(4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2024年3月,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在新疆哈密市开建。该项目依托哈密市丰富的油煤资源和我国特有的直提液化煤制油技术,计划年用煤1420万吨,产油品超400万吨,旨在建立建立绿色低碳综合产业新业态。
材料二:哈密煤制油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煤矿、煤制油及配套风光发电项目;二期联合生产PX(对二甲苯,可用作纺织原料)、PGA(可降解材料)等化工产品。项目计划采用“平急结合”的生产方式,即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下图示意直接液化煤制油工艺流程。
材料三:德国的化石能源禀赋与我国类似,能源转型起步早。2014年,欧洲首个零碳科技园区——EUREF园区于德国落地。该园区利用旧煤气厂厂房,采用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下图示意该园区的能源利用模式。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哈密发展煤制油项目的必要性。(4分)
(2)指出哈密煤制油项目采用“平急结合”生产方式的益处。(4分)
(3)借鉴德国EUREF园区的经验,为哈密煤制油项目实现碳中和提出可行性措施。(4分)
(4)结合我国的能源禀赋背景,谈谈零碳科技园区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A B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D D C C B A
题号 21 22 23
答案 D B C
24.(1)黄河,长江。(2分)
冰期海域水温下降,冷水鱼类南迁;秦岭南北坡溪流通过黄河、长江的干支流与大海相连。(4分)
(2)原生于高纬度海域的细鳞鲑适应冷水环境;位于中纬度的秦岭山体高大,生境多样;海拔900~2300米处气温低/水温低,适合细鳞鲑生存。(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3)深水潭表层结冰,底层受冷空气影响小,不易结冰;深潭水体体积大,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小,温度稳定;岩石裂隙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隐蔽性高。(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4)秋季气温低/寒冷/降低/温和/凉爽/不高(或夏季高温,秋季适宜);降水强度小/降水少/暴雨少/气象灾害少(或夏季降水量大,秋季洪水少)。(4分)
25.(1)自然原因: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于周边地表,南北地势梯度大,无法自流,需逐级提水克服地形高差。
成本影响:泵站运行能耗高;设备维护费用增加。(4分)
(2)有利:湿地得到恢复;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增加地表径流,减轻沿海海水倒灌;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轻水污染,改善水质。
不利:农业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工农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6分两方面均要回答)
植被覆盖率高,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丰富,水系发达,来水多;库容量大,可调水量较大;水库地势较高,可自流输送到华北。(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4)优势:华北沿海城市(如天津)位置临海,原料充足;技术成熟(如反渗透法)。
限制:能耗高、成本高;浓盐水排放可能污染近海生态。(4分,两方面均要回答)
26.(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油可减少石油进口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二代直接液化技术全球领先,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建立成品油产能储备,应对国际油价波动或突发能源危机。 (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2)油价低迷时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维持企业利润;紧急状态下快速转产成品油,增加成品油供应来源,增强国家能源应急响应能力。 (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3)引入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能源分配和使用,实现能源的精准控制和高效利用。 (4分,答对任两点即可)
(4)我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碳排放多,而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零碳科技园区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了煤炭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利于保障环境安全;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利于保障能源安全。(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