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高考历史质检试卷(3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时间简史》中写道:“他(爱因斯坦)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
A. 建立了以推理为方法的理论科学 B. 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理论大综合
C. 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开创了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2.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 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 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 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 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3.唐制规定,每丁每年必需服徭役二十日,有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替代,每天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这一规定( )
A. 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产时间 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C. 导致了政府财政收入的锐减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管控
4.永乐十三年,明成祖为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亲赴南京主持典礼。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大臣夏元吉还为麻林国进贡的麒麟作《麒麟颂》。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明朝朝贡贸易的形成 B. 明初海权思想的萌芽
C. 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D. 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5.王夫之基本继承了“尚俭”的传统,故有曰:“夫俭与勤,于敬为近,制道之美者也。”但他又指出,“俭之过也则吝,吝则动于利以不知厌足而必贪,勤之亟也必烦,烦则责于人以速如己志必暴。”据此可知,王夫之的主张( )
A. 批判了儒家传统的道德理念 B. 强调重利轻义的重要性
C. 体现了勤俭有度的辩证思维 D. 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
6.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 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存亡危机 D. 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7.它使“王朝”转为“民国”,即便一个军阀控制了中央政府之后,他们也会挂着“民国”招牌,保留着国会等机构和三权分立的权力架构,再也不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材料强调的是( )
A. 社会根本问题得到解决 B. 北洋军阀统治顺应潮流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9.理论就是旗帜,道路决定命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下列思想中形成于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是( )
A.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
B. 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C.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D.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10.1988年,上海市开始对城市蔬菜供应实行“双轨分流”改革,即在原蔬菜购销站增挂“交易市场”牌子,被管住的那部分蔬菜由购销站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执行规定的价格,亏损由国家承担;放开的那部分蔬菜由交易市场经营,自负盈亏。上海蔬菜供应体制的改革( )
A.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民生建设 B. 促进了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C. 迎合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摆脱了计划经济对生产的束缚
11.“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C.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12.西欧庄园生产了封建主们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物品,除了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蜜糖、面粉、咸鱼等农产品外,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及各色工匠,如铁匠、金银匠、皮鞋匠、旋工、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炼油者等。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 仅仅满足领主生活所需 B. 缺乏军需产品的供应
C. 带有较强自然经济特征 D. 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
13.阅读1601-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项目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 7.0% 6.3% 5.4% 1.9%
科学 1.7% 4.6% 7.0% 5.2%
A. 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 B. 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C. 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 D. 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14.如表所示为19世纪前中期针对童工问题英国颁定的部分法案及条款概况。这些法案的颁布( )
时间 法案 相关规定
1802年 《学徒健康和道德法》 规定纺织厂不能雇佣9岁以下的学徒,童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2个小时,并禁止做夜工。
1833年 《工厂法》 规定纺织厂9至13岁的儿童每天只能工作8小时,保留2小时接受教育的时间,任命4个有权进入任何工厂调查工厂状况的视察员,以确保法案的执行。
1847年 《十小时法案》 规定,未满18岁的童工、未成年工以及女工的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
A. 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落实 B. 反映了资产阶级对童工的剥削
C.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 D. 加强了政府对劳工权益的干预
15.在如何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方面,美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经验。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据统计,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美国采用消费品展览会这一特殊方式,意在( )
A. 扩大美苏双边民间交流 B. 展示西方阵营的发展优势
C. 为美国消费品开辟市场 D. 以缓和策略麻痹华约国家
16.1946年到198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投的否决票为239次;1990年到2004年,安理会的否决票总共为18票,与之对应的是安理会正式会议大大增加,非正式磋商更是成倍增长。这表明( )
A. 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国际关系向民主平等迈进 D. 全球治理机制臻于完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金代,辽上京及燕京地区的窑厂继续生产,其中房山县河北乡磁家务窑厂,生产延续了辽金元三代。而在磁家务村南有一处窑址,与磁家务属同一体系,或是一个分场,其烧造时间持续到明代初年。中原陶瓷业,在金初女真人大举南下的过程中遭到了严重破坏。直至世宗大定年间才逐渐得到恢复,主要有河北的定窑、磁州的观台窑、河南禹县的钧窑以及陕西铜川的耀州窑。
——摘编自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磁州窑瓷业在胎质、釉色、彩绘等方面进行的改良,不仅顺应了社会文化及人们审美时尚之变化,而且继承和保持了磁州窑的民间特色及乡土气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瓷器品质,提升了磁州窑的美誉度,行销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13省及北平、天津两市,促进了磁州窑瓷业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的繁荣。
——摘编自庞洪奇《“清末新政”与磁州窑瓷业改良》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作出保护、恢复各历史名窑传统手工艺的指示,全国各地名窑纷纷组建陶瓷研究机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为这一重要工程做了大量工作,梅建鹰先生八下磁州窑,深入窑室、操泥制作、教授陶工。一大批工作者经过艰辛劳动,创造出了高温花釉工艺和高浮雕壁画工艺,设计出了许多新的陶瓷雕塑和日用陶瓷产品。进入21世纪,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摘编自杨永善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陶瓷》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金代陶瓷业发展的概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磁州窑瓷业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保护与发展名窑传统手工艺的经验。
19.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分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
材料三: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 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签署RCEP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小题1】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政治措施:①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②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③确立察举制加强中央集权。④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小题2】实践: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打击匈奴(北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设立河西四郡;③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意义: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18.【答案】【小题1】概况:北方陶瓷业稳步发展、历史悠长;中原陶瓷业缓慢恢复,河北地区发展相对突出
【小题2】原因:深厚的历史底蕴;技术改良;适时的品牌创新;有利的政策环境;国货运动的推动;较好的地理位置;近代交通的发展
【小题3】经验:与现代教育体系结合;注重产品与技术创新;借助国家政策与社会公共力量
19.【答案】【小题1】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小题2】变化:由“冷战”结束前的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或答: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小题3】意义: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
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反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