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情 境 导 入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仔细留意身边的环境,如土壤里、花丛中,寻找无脊椎动物,并尝试将分它们类。
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
1.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说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3.说出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任务一: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动物
无脊椎动物
(约占95%)
脊椎动物
(约占5%)
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柱把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新课探究
活动1:刺胞动物
任务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
2.体表有刺细胞
3.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 。
水 螅
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
水母
海葵
海蜇
珊瑚
虫
新课探究
活动2:扁形动物
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扁平
3.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 。
涡 虫
血吸虫、绦虫
血吸虫
绦虫
新课探究
活动3:线虫动物
特征:
1.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2.体表有角质层
3.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 。
蛔虫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预防蛔虫病: 。
1.注意个人卫生;
2.管理好粪便,杀死虫卵再做肥料
新课探究
活动4:环节动物
特征:
1.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2.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 。
蚯 蚓
蚯蚓、沙蚕、蛭
沙蚕
蛭
新课探究
活动5:节肢动物
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 。
蝗虫
蜜蜂、蜘蛛、蜈蚣、虾、蟹
蜘蛛
蟹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新课探究
活动6:软体动物
特征:
1.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2.大多有贝壳
代表动物: 。
蜗牛
河蚌、鲍、鱿鱼、扇贝、乌贼
河蚌
鲍
3.运动器官是足
新课探究
任务三:分析讨论
1.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扁形动物是两侧对称,这两种体形对动物适应环境分别有什么优势
2.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3.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及分节的附肢,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辐射对称有利于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
两侧对称让运动更准确、迅速、有效
看是否有体节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自我修复能力强的作用
新课探究
任务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它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质的饲料。
蛭可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吸取血液,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新课探究
任务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蝗虫啃食农作物,可引发蝗灾,会降低农作物产量甚至造成绝收。
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还可以酿制蜂蜜。
课 堂 小 结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类群
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刺胞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
血吸虫、绦虫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蚯蚓、沙蚕、蛭
蜜蜂、蜘蛛、蜈蚣、虾、蟹
软体动物
河蚌、鲍、鱿鱼、扇贝、乌贼
任何一种动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消失就可能会影响自然界的稳定。在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方面,人类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让自己的行动符合自然规律。
3.暴雨后,常见地面上出现许多蚯蚓,是因为蚯蚓( )
A.爬出地面呼吸 B.爬出地面觅食
C.在寻找配偶 D.在地面产卵
新课探究
【即时检测】
1.下列动物中,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的是( )
A.涡虫——身体呈左右对称 B.蛔虫——靠刚毛运动
C.水螅——有口有肛门 D.蚯蚓——有外骨骼
A
2.下列关于海蜇的身体特征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不便于感知各方向刺激 B.能分前后背腹
C.能分上下 D.左右对称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