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透4鉴赏技巧要有据 课件(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透4鉴赏技巧要有据 课件(共7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15:3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练透4 鉴赏技巧要有据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考查热点1 鉴赏修辞手法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比喻 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词句巧妙地以“月”和
“霜雪”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语音铿锵,朗朗上口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去”对“留”,“紫台”对“青冢”,“朔漠”对“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比拟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排比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曹雪芹《红豆曲》,《红楼梦》) 这首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滴不尽” “开不完”“睡不稳” “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设问 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而不答,让读者去思考、联想、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词句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突出特征,强调重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如梦令》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作者的伤感情怀。
《琵琶行(并序)》中以
“丝竹”代指音乐,使之形象化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夸张 突出事物的特征,更鲜明地表达对事物的喜恶。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以夸张的手法,一气呵成,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双关
?
分为:意义双关、谐音双关 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互文
?
分为:单句互文、对句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惊醒了树上的鸣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关键能力】
鉴赏古诗修辞手法3步骤
第一步:明修辞
结合给出的诗句,抓住“炼字”,点明修辞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
考生可以识记“描述画面+构成=分析手法”这一格式。首先,大部分赏析的诗句为写景的句子,所以考生可以描述画面,进行分析。其次,具体分析手法的构成及特点,构成是需要解释清楚。如比喻是“将……比作……”,对偶是“……”和“……”两两对仗等。最后,要灵活答题。
第三步:析效果
需要点出这样的修辞有何效果,例如比喻、拟人一般为生动形象,对偶是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等。有些诗句本身蕴涵情感,则需要点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典题试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明修辞
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处于江河日下、由盛转衰的时期。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烟尘”和“鼓角”“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
①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江山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②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
第三步:析效果
这时需要结合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江山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意蕴丰富,情感深沉。②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考查热点2 鉴赏表达方式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方式 作用 示例 赏析
记叙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抒情作铺垫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方式 作用 示例 赏析
描写 刻画人物,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的画面,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方式 作用 示例 赏析
议论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方式 作用 示例 赏析
抒情
?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等)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直抒胸臆
【关键能力】
鉴赏古诗表达方式3步骤
第一步: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确定诗歌使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若题干中已明确了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本步骤可省略。
第二步:释运用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几)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典题试做
(2024·二轮复习模块精练)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吴江阻风
谢应芳①
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
归去也,瓶无粟。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 谷②?第四桥③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
【注】 ①谢应芳: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元末避地吴中。②盘谷:地名,今河南济源北,此指隐居之地。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唐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
有学者评价此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表达了沉郁的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明技巧
从题干“评价此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表达了沉郁的感情’”,可以明确表达方式是抒情,因此要明晰抒情技巧知识。调动抒情技巧知识,有助于迅速找到答案。
第二步:释运用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
首先理解“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表达了沉郁的感情”之句评价,“委婉曲折的笔法”指诗歌的抒情手法是间接抒情,委婉含蓄;“沉郁”则表明抒发的情感是悲怆的。
诗歌开篇从“吴江阻风”写起。船行被阻,人在旅途,词人借事抒情,借舟行吴江因风被阻一事,含蓄表达世乱途穷、人生不幸的感叹。“江上青山吹欲倒”可见风之狂;“湖中白浪高于屋”可见浪之高,写景如画,如在目前。风急浪高,作者的“船儿”几欲“翻覆”,然而他却还有心情欣赏江上的风景,这就愈见其从容镇定了,从而含蓄地表达出了世乱途穷、人生不幸的感叹。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作者以阮籍自况,用典抒情,说明自己之所以能经得住江上风浪,原因是近年来已经见惯了人世间的风波,江上的风浪再急再高,比起人间的“狂风恶浪”又算得了什么!含蓄表达了自己饱受离乱之苦,空怀济世之志的悲楚。
船行被阻,人在旅途,但作者已在盘算归去后的生活了。归去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呢?“归去也,瓶无粟。吟啸处,居无竹”,“瓶”是古人储米之具,“竹”是古代文人脱俗高风和坚贞人格的象征。瓶中无米以果腹,居所无竹以吟啸,以物抒情,暗写自己物质生活既无保障,精神生活亦无寄托,含蓄表达世乱途穷、人生不幸的感叹。
【答案】 ①用典抒情,作者以阮籍自况,含蓄表达了自己饱受离乱之苦,空怀济世之志的悲楚;以陆龟蒙隐居甘泉桥的故事,含蓄地表达想效法陆龟蒙就地隐居,与沙鸥作伴的随遇而安。②以景(物)写情,写生活无米果腹、居所无竹可寄托,暗写自己生活艰难、精神空虚的悲苦。③借事抒情,借舟行吴江因风被阻一事,含蓄表达世乱途穷、人生不幸的感叹。(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考查热点3 鉴赏表现手法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一、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虚实相生
?
诗词中的虚景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③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
布》) 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是虚写。虚实结合,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联想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想象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诗人通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盛大而热烈的场面,突出了梦境的绮丽绚烂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对比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突出主题,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起兴
?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衬托
?
分正衬和反衬 使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引出周瑜,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用典
?
用典有用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简洁含蓄,意蕴丰富,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进行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渲染烘托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杜诗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托物言志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动静
结合 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抑扬
?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正侧描写 正面描写使形象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其五)》] 白诗这两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战士们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白描 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敕勒歌》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简洁而又生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白描手法,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直抒胸臆 直截了当,酣畅淋漓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温庭筠《梦江南》) 这一句词直抒胸臆,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那“恨”有
“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感慨
二、鉴赏古诗表现手法3注意
1.注意题目问题指向。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
2.注意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
3.注意表达效果。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
【关键能力】
鉴赏古诗表现手法3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
通读整首诗词,把握关键词句,找出这首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果题干已给出表现手法,此步骤省略。
第二步:释运用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有些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总体出发,扣住诗歌的主旨来作答。答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
●典题试做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明手法
题目指明了这首诗在勾勒精卫形象时采用的是“对比手法”,答题时要围绕对比手法的使用分析。
第二步:释运用
立志报仇雪恨的精卫鸟经年累月怀着微小的赤诚之心,“终年”与“寸诚”是一组对比;口衔细石却希望填平大海,“细石”与“大海”是一组对比;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区区小命实在轻,“任务重”与“性命轻”是一组对比。
第三步:析效果
主要指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前六句在对比中表现了精卫的决心之坚、抱负之大与命运之悲。
【答案】 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每点2分)
考查热点4 鉴赏结构技巧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技巧 示例 赏析
开门见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
技巧 示例 赏析
以景结情
?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技巧 示例 赏析
卒章
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歌末尾直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态
铺垫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技巧 示例 赏析
首尾照应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转承圆合,结构严谨。“未休
兵”则“断人行”,望月则
“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
“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技巧 示例 赏析
留白
?
有暗示情节的留白、有表达含蓄情感的留白、有创造意境的留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并没有明确表达出对这些景象的感受。这个留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二、鉴赏诗歌结构技巧,还需关注三个特殊之处
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也有先抒情后写景,先说理后记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作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过渡、层层深入、蓄势等。“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
(1)卒章显志(情或理)。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这是古诗经常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赏析时应联系全篇诗意,结合诗句的位置,指出其结构的具体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关键能力】
鉴赏古诗结构技巧3步骤
第一步:明技巧
恰当地使用术语,指明诗歌在艺术构思方面的技巧。如果题干已给出结构技巧,此步骤省略。
第二步:释运用
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结构技巧是怎样体现的。
第三步:析效果
分析这种结构技巧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典题试做
(2024·山东省联合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②试春风。
【注】 ①天经、智老:作者的朋友。天经,即诗中儒先;智老,即诗中禅伯。②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请简要分析诗歌尾句的留白艺术。(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明技巧
题干中说“简要分析诗歌尾句的留白艺术”,表明结构技巧是留白。
第二步:释运用
诗歌尾句从“衣着”和“迎风前往的过程”“只写诗人访友途中情形”三个方面来写。
第三步:析效果
这一步可以和第二步合并。
【答案】 ①写衣着,只用“纶巾鹤氅”四字,笔墨极其简洁,让读者想象出诗人儒雅风流的形象特点;②写迎风前往的过程,只着以“试春风”三字,让人想见出诗人的神采飞扬及轻松愉悦的心情;③只写诗人访友途中情形,而不及其余,让读者对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产生无限遐想。(每点2分)
找短板 强突破 全面促提升
短板 混淆术语,表达技巧分析片面
鉴赏古代诗歌,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但由于“表达技巧”十分宽泛,很多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面对此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干脆乱写一气,导致滥用术语、分析片面而失分。具体来说,易失分的原因有:审题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术语不准确,判断修辞手法不准确,概括情景关系不准确,分析原因不具体等。
针对突破
解题步骤 内容阐释
第一步
认真审题明方向 题干不明确哪种手法的,要学会把握题干中的三类关键词。
(1)范围词:如“这一句”“这一联(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是词、句,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片(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
解题步骤 内容阐释
第一步
认真审题明方向 (2)位置词: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
(3)标志词:即题干中那些提示思考大方向的词。如题干“本诗描写十分精妙……”,“描写”即是关键词,它提示我们从描写手法角度去思考分析
解题步骤 内容阐释
第二步
层层剖析定术语 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要从大处着眼,看整体上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二要从小处入手,如果是抒情,要看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如果是间接抒情,要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等;另外,不能想起什么术语就回答什么术语,而要根据诗歌内容加以分析,比如“动静”问题,就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等,虽然都涉及“动静”,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要立足诗歌整体,学会结合语境分析
解题步骤 内容阐释
第三步
立足诗歌详解析 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技巧)+怎样运用的(诗歌内容)+有什么效果(情感、主旨)”的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对点强化
1.(2024·新高考专用模拟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属广东)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指黄几复善治国。
【鉴赏修辞手法】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面的诗句相比,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答案】 ①《寄黄几复》中“寄雁传书谢不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当作人来写,因为双方距离太远,连大雁也谢绝替诗人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友人互通音信的无奈和绝望之情。②《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鸿雁”代指书信;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询问寄给友人的书信什么时候能收到,引出下句,表达诗人对书信不能及时到达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深沉思念。(每点3分)
【解析】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两首诗中包含“鸿雁传书”内容的句子,然后具体分析两句中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黄几复》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寄雁传书谢不能”。句中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想要让鸿雁将书信带到友人身边,却被鸿雁婉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距离遥远,诗人因书信难通而产生的苦闷与绝望之情。《天末怀李白》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鸿雁几时到”。句中运用借代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担忧,并且恰到好处地扣题,表明了诗人心中对友人李白的思念之情。
2.(2023·江苏如皋市适应性考试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牧 童
[唐]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鉴赏表达方式】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每点3分)
【解析】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②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3.(2024·河南省郑州市十所省级示范性学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 河
杜 甫
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含星动双阙,伴月落边城①。牛女②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注】 ①杜甫因疏救房琯受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他辞官去了秦州。诗中的“边城”即秦州。②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年年机杼劳役。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从此牛女因天河阻隔而增相思之苦。
【鉴赏表现手法】本诗尾联用牛郎织女典故,却翻出新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牛郎织女的典故多用于表达因天河阻隔而相思别离之苦,本诗中却写天河风平浪静,牛郎织女年年渡河相会,暗写现实中国家处在狂风巨浪之中。(2分)②表达了作者不惧人生风浪的积极心态(2分),也超脱了个人的恩怨,升华到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高度。(2分)
4.(2024·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 游
杜 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鉴赏结构技巧】诗歌的首联不落窠臼,请谈谈其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①“曾”“再”等词点明寺和桥都是重游之地,照应标题“后游”。②“忆”“怜”传达出诗人再游时对寺和桥的爱怜之意,正是人有意,物有情,为后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