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教学课件)(共24张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4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教学课件)(共24张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01 08: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教学课件
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
01
本课新课讲解
02
本课例题与练习
03
课后小结
04
目录
CONTENT
New Lesson Introduction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PART ONE
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知道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和爱国情怀,为他们的勇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2.具有探索大自然的执着追求,具有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New Lesson Presentation
PART TWO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向世界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飞驰的高铁、精准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技术……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
那么,我国科学家身上蕴藏了哪些优秀的科学精神呢
新课讲解
一、科学家有祖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事业百废待兴,一批科学家义无反顾地投入祖国建设中,他们用行动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家国情怀。
钱学森
邓稼先
赵忠尧
新课讲解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贡献巨大,特别是在导弹和火箭技术方面.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
回国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决定回国,但遭到美国
政府的阻挠,被软禁长达五年.在这期间,克服了重
重困难,最终在1955年成功回到中国.
科研资源匮乏:回国后,面对当时中国科研环境的
严重不足,迎难而上,积极推动导弹和火箭技术的
发展
新课讲解
钱学森即便受到重重阻挠,仍不改初心,坚持回国效力,他凭借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新课讲解
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和“中国氢弹之父”.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保密和隐姓埋名:长期在极端保密的环境中工
作,隐姓埋名,不为外界所知.克服了与家人分
离、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
技术难题:面对核技术的复杂性和巨大的技术挑
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和氢弹。
新课讲解
邓稼先为新中国核事业隐姓埋名28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他曾说:“做好了这件事,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做好了这件事,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新课讲解
赵忠尧:中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在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科研资源匮乏:在中国核物理研究起步阶段,设
备和资源极其有限.他克服了这些困难,积极开展
科学研究.
回国服务:在国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面对
优厚的条件,他毅然决定回国,为中国的核物理
事业贡献力量
新课讲解
赵忠尧为弥补当时我国核技术研究的短板,多次远赴重洋学习,他不仅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还十分关注核物理教育工作,为我国核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核物理科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生经历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
新课讲解
二、执着追求,勇于奉献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这离不开科学家们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南仁东
黄旭华
北斗卫星团队
新课讲解
南仁东: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 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中国天眼 他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发起人和主要推动者。 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具备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开创了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的新纪元
“如果天眼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新课讲解
黄旭华:中国著名的核潜艇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核潜艇设计和研发工作
在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带领团队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了几十年。
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战略威慑力和国防实力。
新课讲解
三、探索自然,始于志趣
古往今来,科学家们的志趣常常是他们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的动力之源.
东汉科学家张衡幼时曾痴迷观星而彻夜不睡,早在公元132年,张衡就研发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后测量仪器候风地动仪,该仪器可以测出千里之外有没有地震发生。
因其在机械制造以及天文学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出众,负责天文历法和编纂史书,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以及数学著作《算罔论》。
新课讲解
元天文学家郭守敬少年时曾动手制作浑天仪来观测天文,对星空的兴趣引导他持续探索,最终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守敬参与制定了《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该历法所规定一年周期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但比西方现行公历早了几百年。
郭守敬
新课讲解
我国当代航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孙家栋,从小立志投身科技事业来报效祖国,长大后在飞机、导弹、卫星等多个领域做出贡献,践行科学报国的志向。他曾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航天是我的兴趣爱好,搞一辈子也不会觉得累。”
孙家栋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这些科学家的基础上,新时代的年轻人也会有探索自然的执着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PART THREE
例题与练习
经典例题
1.他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潜心技术攻关,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获 2019 年度“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著名的科学家( )
A.赵忠尧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黄旭华
D
经典例题
2.简要介绍一位你最敬佩的大国功勋科学家,并说明他的主要成就。
例: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课堂练习
3.以论文、诗歌、散文、独幕话剧或舞蹈等方式,创作歌颂我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及科学精神的作品。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还有哪些杰出科学家为国家发展、民族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完成一篇相关论文,弘扬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