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和文体知识。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思维能力:诵读全文,读出本文的独特韵味,体会陋室不陋,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审美创造:感悟作者的情操,联系现实,了解文章的当下价值。
文化自信: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内心富足的价值观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与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为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贬到今天的安徽和县当通判。和州知府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这三间小屋的喜爱,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态。
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南北,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他和书丞商量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猜猜这次刘禹锡写了什么?是的,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大门之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铭》。
二、检测预习,夯课文之基
解题,了解作者
(1)“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三、朗读课文,读铭文之味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朗读没有标点的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小结断句方法:看名词代词定主语、宾语;看语气词在句首、句末;看对话标志找“云、曰”;看句式助断句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划分节奏:主谓之间优先划分
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男女对读,总结特点
出示:
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女: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合: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总结铭文的特点:篇幅短小,句式工整,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押韵。
学生找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活动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1.默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课文。
遇到疑难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省略句和倒装句的翻译
2.当堂检测:
多媒体出示:
(1)解释字词
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精读课文,感陋室之雅
1、齐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刘禹锡的陋室陋吗?
学生明确:陋室不陋
2、活动三:师生演读,感受陋室之雅
多媒体出示:(请学生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两种形式作答。)
师:你的房子都长青苔、小草了,谁说不陋?
生:
师:被贬至此,没有朋友与你为伍吧?
生:
师:小小一间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你们能干嘛呢?
生:
追问:①我们设身处地感受了刘禹锡的心境,大家发现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生活环境幽雅
交往人物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②你认为文章哪句话最能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五、品读课文,明德馨之心
1.一间小小的陋室,让我们感受到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观、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不慕权贵
师:他的朋友白居易评价他说:彭城刘梦得,诗豪也。此文可证,也有诗为证。
助读资料:
刘禹锡的《玄都观二首》
其一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其二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两首诗是刘禹锡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两度游玄都观时所作。诗中通过咏叹玄都观的桃花,暗讽了当时权贵的新贵之势,并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精神。第一首诗以玄都观中的桃树象征那些在他被贬谪后得势的新贵们,讽刺他们不过是自己离京后才迅速崛起的人物;第二首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曾经显赫一时但最终消逝无踪的权贵的蔑视,以及自己历经磨难后仍坚韧不拔的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文章哪些地方还能体现刘禹锡的豪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把自己和仙人与龙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想与诸葛亮和子云比肩)
教师补充: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以君子自诩)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君子之心。
3.君子居之就是雅室,请你为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名
雅闲居、德鑫居
4.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就是——托物言志
多媒体出示: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六、教师小结,晓言志之法:
托物言志具有增加感染力、突出主题等作用,刘禹锡仅用81字就传达出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与安贫乐道的志趣,告诉我们,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七、作业布置: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趣。
拓展作业:写一篇《 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