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复习一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节 散文阅读
考点练透3 赏析散文的语言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考查热点1 理解赏析重要词语含义
●高分技法
理解赏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包含词语的指代义、隐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理解短语的意义要注意短语的丰富内涵和隐喻、象征的意义,与词语相比,涉及的理解空间更大一些。一般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二是赏析文中重要词语。
【必备知识】
一、根据不同词语来思考具体的解题技巧
考查类型 内涵阐释 解题技巧
情感词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1.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厘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2.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或情感词。
3.从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会其情感
考查类型 内涵阐释 解题技巧
修辞词 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手法的文章中 第一步,解释词语本义。
第二步,指明手法,还原词语的语境义,需要联系文本主旨或情感
考查类型 内涵阐释 解题技巧
指代词 有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圈定特殊语境。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厘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
考查类型 内涵阐释 解题技巧
特殊词 1.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2.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的色彩(感彩、语体色彩等)。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或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还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二、理解赏析重要词语含义“3联1依”法
三联系 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托 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关键能力】
理解赏析重要词语含义3步骤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
通过审读题干,确定词语所在的语境,不能脱离语境,盲目理解。
第二步:审题干,明角度
通读文本,理解文本主旨或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
第三步:“3联1依”答题
要根据问题指向和赋分,分条陈述答案。
●典题试做
(202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把黄河给你
曹 蓉
“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渺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今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把黄河给了我。
当然,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但是,我却相信,它是黄河。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160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直安静地守在这片黄河滩上。我能辨认它身上细致的水纹是黄河的血脉,那蜿蜒弯曲的姿势是黄河的形态,甚至我能感觉到八千年前伏羲经过黄河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余温。
我一直相信,石头是有灵性的。
所以,我每到一处地方,只要有水流,有沙滩,我总会要拣一块小石带回去,其实是带回一段河流的记忆,带回一段如河流清澈的古老爱情。
在这黄河滩上,我仍然期望找到一块美丽的石头,把黄河带回家。而我的期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只是因为黄河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有我们承载几千年的情感。
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在众石之中寻寻觅觅,却一无所获。我不甘心,发誓要找到黄河石。当很多文人朋友上筏子漂流去了,我却固执地留在沙滩继续寻找。令我沮丧的是,我用了长长的时间,竟找不到一块烙下黄河印记的石头。我开始感到失望。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当时,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
我是不是太贪心?我要了黄河。我要了轩辕的黄河,要了伏羲和女娲的黄河,要了每一个黄皮肤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黄河。
这么重的礼物,我能载得动吗?
返回成都之际,我把石头留在了西安。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它太重,太重,我载不动它。它属于昆仑山,属于黄土高原,属于这片黄色的土地,和每一个炎黄的子孙。
属你,也属我。
“这是乾坤湾。”他平静地说,那语气就像是每天都见到它而处美不惊。“黄河乾坤湾。”他又补充了一句,仍然很平静的表情。
“黄河乾坤湾!”我站在山巅惊呼起来。我是一个见了山,见了水,就容易激动的女人,何况我面对的是黄河,是伏羲的乾坤湾,又怎么能做到不动声色?
“你看,它像不像河图洛书?”他指给我看。
我极目远望,在沟壑纵横之间,在伏羲出生的叫伏义村的地方,与古道边一个叫河怀的村子之间,黄河到了这里,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像一条从混沌而来蜿蜒而至的游龙,怀抱了两条“阴阳鱼”,浑若一幅大化而成的太极图。真是啊,是玉帝丢落在黄土高原重峦叠障之中的河图洛书!
它一直在那里,从四面八荒的太古,从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它就在那里,等着世人来参。
是谁发现了河图洛书?最先参透了宇宙天机?我故意考他。
伏羲。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传说,在久远久远的以前,太昊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这黄河古道上徘徊。伏羲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有一天,他登上山巅,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这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他顿悟玉帝丢落在黄河中的“天书图语”,参破“天机”。于是,伏羲按天书图语,演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
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自伏羲发现河图后,又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寻找治水良策。相传有一天,他看见洛河中出现一只五彩神龟,背驮“洛书”,背上的纹理如同文字。于是,大禹发现了洛书,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而就在这片土地上,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创造了人类,捏出了泥做的男人,水做的女人,捏出了天地万物。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世的《圣经》,而中国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打开了亘古永久的美丽神话,打开了文明之门。
望着眼前奔来眼底的九曲黄河,我忽然发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它是大化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
黄河是苍凉的。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经草原,越沙漠,它历尽了多少沧桑,见过了多少边关的明月,大漠的风沙。
黄河是厚重的。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孕育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数风流人物。它与长江一样,承载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沧桑。
黄河是黄色的。我骄傲,我的皮肤是它的颜色。
黄河又是碧绿的。我知道,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啊。它是天上之水。我深信并且坚持,终有一天人类会还原它的绿。变绿了,变清了的黄河,仍是我心中那条悠悠万载滚滚东去的大河。
虽然我无法把黄河带回去,但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在我的心上流淌。
(摘编自“人民阅读”网2019年3月1日)
结合全文,说明画横线的句子中“转弯”的含义?(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
文章以“我”在黄河边寻找黄河石未果,陈先生给了“我”一块像黄河一样的黄河石为依托,借黄河石、黄河乾坤湾展开联想,想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想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转折,抒发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步:审题干,明角度
题目要求说明“转弯”的含义,考查的是对文中富有深意的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
联语境 “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联系前文看,“它”指的是“黄河”,文章“转弯”写了几处,一处是“黄河……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是形成如太极图的黄河乾坤湾;一处是“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从具体语境看,“转弯”指的是:在伏羲出生的伏义村与河怀村之间,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
联主旨 从本文的主旨看,这个“转弯”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转折、大跃进,即伏羲按天书图语,演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是大化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第三步:“三联一依”答题
联情感 结合全文,“……我忽然发现……它是大化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这几句话提示读者“转弯”有象征意义,赞美中华文明,赞美民族智慧
依手法 “转弯”采用了语义双关手法,既有表面含义,又有深层含义
【答案】 ①黄河在流经伏义村和河怀村中间时一转,形成了仿如太极图的乾坤湾。②伏羲创立了黄河文化,使中华民族从愚昧混沌转向文明智慧。③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每点2分)
考查热点2 理解赏析重要句子含意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一、重要句子类型及理解技巧
【关键能力】
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五突破
●典题试做
(202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见考查热点1理解赏析重要词语含义【典题试做】)
如何理解“我把黄河给你”和“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两句话的含意?(6分)
/状元支招/
文中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角度 分析概括
我把黄河给你 修辞句 把黄河中的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代指黄河,表层含意是“我把带有黄河图案的这块石头给你”;深层含意是“想让你理解黄河给我们的启示”
含蓄句
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 表层含意深层含意 “黄河”,一是指这条流淌了五千年的滔滔河流;二是指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答案】 ①“我把黄河给你”这句话使用了借代的手法,表层含意是“我把带有黄河图案的这块石头给你”,深层含意是“想让你理解黄河给我们的启示”。(3分)②“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中的“黄河”,一是指这条流淌了五千年的滔滔河流;二是指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句话的表层含意是“黄河像过去一样,一直汩汩滔滔,奔流不息”,深层含意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依然代代相传,千古流传”。(3分)
考查热点3 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一、赏析散文语言特色的角度
1.用词之美
(1)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2)叠字、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
(1)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2)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3)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4)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5)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6)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7)感叹句:情感强烈。
(8)疑问句:发人深思。
(9)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感染力。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10)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11)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4.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5.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6.人称变换美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生动真实,如亲临其境;第二人称兼有拟人味,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地叙述,自由灵活。
7.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特别是口语、方言俚语所表现出的生活气息、地域色彩、乡土气息。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二、赏析散文整体语言风格角度
风格 特点或作用
豪放与柔婉 豪放 ①题材雄放,境界开阔;②用词有力度,色彩鲜明;③情感激越昂扬;④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手法
柔婉 所写内容纤巧细致,情感细致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比喻、设问等手法
风格 特点或作用
质朴与华丽 质朴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用描绘性语言
华丽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手法
庄重与诙谐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气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等手法,有趣味
风格 特点或作用
简洁与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对比性和辩证性语言
特殊
角度 时代 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地域 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个性特征明显
语体 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多用方言、俚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多用成语、诗文、典故等,典雅庄重、含蓄深沉
三、不同题材散文主要语言特色
类别 主要语言特色
叙事写人类 平易亲切,形象幽默,庄重典雅
写景状物类 描写比重大,多为细腻传神、生动凝练、富有画面感
议论说理类 以议论为主,多为严谨平易、精辟哲理、气势磅礴、含蓄蕴藉
文化散文类 含蓄深沉、诗意典雅、富有哲理
【关键能力】
赏析散文语言特色3步骤
●典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三边
贾平凹
三天过后,我们走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伙伴讲,再往北去不远,还有蒙民哩。夜宿镇里,当地老人给我一个手抄本,有这么一段:
三边地区蒙民,昼意干粮,晚就道旁,有水草处卸鞍驮,撑帐支锅,取野薪自炊,其牛纵食原野,人披裘轮卧起,以犬护之,不花一钱。汉民亦有效之。
读此书,方知三边地域民族竟是这么亲善!更不曾想,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
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还有那骡马市上,千头万头高脚牲口,黄乎乎、黑压压偌大一片,蒙民在这里最为荣耀,骡马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
披红毡,人声喧嚣,骡马鸣叫,气浪浮动得几里外便可听见。在羊肉市上,近乎一里长的木架上,羊肉整条挂着。更有买卖活羊的,卖主用两只腿夹住羊头,大声与买主议价。汉、回、蒙民似乎都极富有,买肉就买整条,买果就买整筐。末了就涌进那菜馆酒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要闹到月上中天方散。在酒馆里,几句攀谈,我们便成了极熟的人,兴致高涨,开怀大饮。
(有删改)
本文写交易会时大量堆叠同类词语,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概括特点
题干中已指明“大量堆叠同类词语”的特色。
第二步:举例分析
(1)内容角度:由文中“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可知,作者描写交易会时所用的大量堆叠同类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
(2)修辞角度:由文中“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等句子可知,本段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大量堆叠“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等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
(3)主题角度:由“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等堆叠的词语可知,作者是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交易会上物品种类的丰富,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
【答案】 ①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②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③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每点2分)
找短板 强突破 全面促提升
短板1 理解词语含义词不达意
词语在字典、词典中的意义是其基本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是固定的、不变的。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往往包含某种特殊的意义。词语的基本义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是不固定的,词语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也就不同。语境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之不同。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对词语的考查侧重语境义。许多考生往往拘泥于字典、词典中词语的基本义,而不考虑其语境义。
针对突破 坚持三个原则和分类分解
三个
原则 ①词不离句,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是理解词语含义的最小语境
②句不离段,词语所在句的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
③段不离篇,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词语所在句或前后句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义,这就要以整篇文章为词语的语境来理解
分类
理解 ①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②隐含义,主要指词语的深层含义,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词语的字面义而言的
③临时义,是对于词语的固定意义而言的,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体现的意思,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④附加义,作者从词语的感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意义
短板2 理解句子含意浅表化
理解语句含意实际上是考查句子的表层含意、深层含意、语境含意和主旨含意。解题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只能分析出句子的表面意义,没有从深层意义上进行分析。
针对突破
●对点强化
(2024·浙江省Z20名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悼易水
张承志
①我也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
②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③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1)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
④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⑤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乱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
⑥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⑦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据我所知,至少有三支人马都以登上狼牙山的棋盘砣峰为夸功资本。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当年的朋友们在心底的意识里,大概都觉得自己也属于那样的烈士吧。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⑧感谢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还有,那时流传着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作,其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2)后来居然潜入了我的血液,令我至今偏爱北方。
⑨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
⑩在棋盘砣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涞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易水已经是我们的旧友。
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
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
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
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
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密,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
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研究体味得早已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今,作为勇者的古人,还有那道沉默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
1.【理解词语含义】请理解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味。(4分)
【答案】 (1)“烙”字既有力地突出了“暑昼正午”炎热、残酷的特点,又饱含了人无法触景生情、回忆易水的痛苦之情。
(2)“潜”字突出了那个时代,那些作品对我思想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解析】 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在句子中的语境义。(1)句中的“烙”字,既反映了天气的特点,又表现了人的情感。(2)句中的“潜”字,针对的是课本上的优秀作品对“我”思想的影响。
2.(改编)【理解句子含意】作者在第④段说“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①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个人经历,在作者的认知里,易水的风骨都属于冬季,“炽日之下”他难以感受到这种风骨,所以无法回忆。②“易水”“遥遥”象征英雄豪杰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被人淡忘而离我们远去。③“炽日之下”隐喻当下喧嚣、浮躁的物欲世界,“我”对易水的怀念会被这个世界认为是乖僻,作者以此句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愤慨。
【解析】 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读懂前后文的语境内容。准确作答这道题,必须解决“无法回忆”的问题,找到作者“无法回忆”的原因。结合文意可知,有季节原因、象征原因和情感原因等。
3.【赏析语言特点】请赏析第⑨段的语言特色。(6分)
【答案】 ①善用叠词。如“久久”“纷纷扬扬”“朦朦胧胧”“暗沌沌”等,不仅准确地描摹了环境,更加增添了音韵美。②句式整散(长短)结合。如“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整散、长短的变化,使行文富有节奏感与画面感。③妙用拟人手法。如“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一句中,“挑”和“静默”,生动又别有情趣地写出了棋盘砣主峰的高耸与沉稳。④将简练的叙事性语言与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相结合。如“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是简练的叙事,
“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是细腻生动的描写,两种语言交错,使文章详略相宜,节奏鲜明。⑤语言文白兼容。如“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是典雅的文言语言;而“阎王鼻子”“小鬼脸”则是口语化词语,这样的语言融通俗与典雅于一体,使文章别有韵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要求针对第⑨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先找到具体的语言特点,然后举例加以分析即可。
4.(原创)【赏析语言风格】有人认为张承志的散文语言具有典雅古朴的风格特点,试结合本文加以分析。(6分)
【答案】 ①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如“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等,语言质朴,而“掬”“销肠伤骨”“碎动呜咽”“凝滞”“萧萧”等词具有古代的风格,显现出古色古香的风味。②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还有,那时流传着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作,其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显得语言高雅。(每点3分)
【解析】 题干已经给出了“典雅古朴的风格特点”,要求结合文本分析。作答时应紧扣“典雅古朴”,分析出“古朴”体现在哪里,“典雅”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