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复习四 写作
考点练透4 锤炼议论文主体段落语言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出色的语言是考生文学功底的体现,好的语言表达,能让阅卷老师“一见倾情”,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当然容易得高分。
大多数考生对文章开头、结尾非常重视,但对核心段落的语言雕琢不够。
其实,在写主体段落时,也应注意丰富、新颖、深刻、有文采的表达,这样才能使主体段落光彩熠熠。
一、引用法:旁征博引,文采飞扬
引用名言、诗句或者各大官媒上出彩的句子,能使主体段落的语言更加丰富,且能增强说服力。但在引用时要注意:
首先,引语要准确,必要时也可标明作者或出处;
其次,引语要贴合文段的中心,不能光顾着“贴标签”而与文段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如:
送谭孝廉赴举
[唐] 李咸用
[例]读懂“少年”之赶考初心,磨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做向梦想前行的“答卷人”。“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冰雪交融,激情飞扬;冬奥盛典,同心筑梦。109个冬奥小项,
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参赛”,这背后有着一批“00后”
?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年轻人奋勇拼搏……共燃冰雪梦,激情向未来,这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少年奥运健儿初心使命深层次的体现,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气质。
(《向梦想前行,我们皆是“可期少年”》)
【运用点拨】
该文段在提出观点时,将郑板桥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巧妙嵌入其中,又将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里的关键词“答卷人”巧妙嵌入其中,接着又用唐代诗人李咸用的诗句来体现顽强拼搏的意义。这几处引用,为这段文字增色颇多。
二、整句法:对偶排比,气势不凡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式。具体来说,在文段中比较适合运用的整句主要是对偶句、排比句,还可连用三字或四字短语。
在主体段落中可将事例化为整句,也可在开头阐释观点或在事例后分析论证时使用整句。使用整句,句式整饬,语意铿锵,能增强文章气势。整散结合,也让主体段落在形式上产生错落之美。
[例]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尽管冬衣单薄、粮弹匮乏,志愿军将士依然敢打必胜,牺牲时依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战壕之中;在被狂轰滥炸的上甘岭,尽管敌人的炮火把山头削低了两米多,也无法撼动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无法迫使志愿军后退一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群“最可爱的人”
用血与火、生与死的钢铁意志,诠释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历史莫敢忘,吾辈当自强》)
?
中国首位“特级英雄”杨根思语
【运用点拨】
该文段先用两个对称的句子亮明中心;接下来列举了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两个例子,都使用“在……,尽管……,也……”的句式;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得出结论句。两组整句的运用,让文段显得铿锵有力。
三、比喻法:巧设譬喻,生动形象
朱光潜先生曾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比喻,即是以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用比喻分析说理,能使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生动形象,并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主要代表作:《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
[例]山不转水转,平芜尽处是春山,失去时,莫衰颓,前路自有芳菲来。翻越岁月的山丘,我看到李煜失去了“雕栏玉砌”和锦衣玉食,却以啼血之深情,唤出一代词帝的千古风流;透过岁月的瞳孔,我看到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他混迹于市井巷陌,却溅得宋词一片婉约缱绻;漫溯岁月的长河,我看到王阳明被贬于万山丛薄之龙场,他在这里动心忍性,揭开了阳明心学的新篇章……人生就是不断行走在得与失之间的旅程,得与失乃是世间之常态,正是这“朝晖夕阴”的晦明变化,才形成了人生的万千气象。所以,“淫雨霏霏”处无须衰颓,只要葆青云之志,自会迎来“春和景明”之时。
(《得失放眼量,书写大传奇》)
?
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运用点拨】
该文段起笔不凡,在亮明观点时没有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而是巧妙设喻,用“山不转水转”来表明得与失是互相转化的,用“平芜尽处是春山”来表明开始有所失,后来可能有所得。举例论证时用“山丘”“瞳孔”“长河”以及“旅程”与“气象”的变化设喻,形象生动,富有新意。
四、融情法:以情贯注,打动人心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写作主体段落时融入自我的真情实感,以“我”或“你”来发自我之感慨,似与人物对话一般,巧妙展现人物事例和自我的感受与议论,会使主体段落更富感染力。
[例]中国女排,我想为你们追一束光,驱散那低谷中的伤痛与迷茫。东京失利,我看到了你们眼中的落寞甚至泪光,我听到了一些质疑埋怨之声。谁不盼望成为登上巅峰的强者?谁不想成为永不落幕的英雄?但竞技场上难免会有输赢,人生路上也难免经历种种波折。鲜花也应赠与失意者,光束也应照耀失利者。这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情怀。因为暂时失利的人和成功的人一样,拼尽了所有的汗水与勇气。数十年起起伏伏间,你们激励着国人的,不只是在山巅停留的力量,更是从谷底重回山巅的勇气。所以,中国女排,我想为你们追一束光,驱散那些迷茫和伤痛,我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清亮的阳光会倾洒大地。
(《中国女排,我想为你们追一束光》)
【运用点拨】
该文段在评价中国女排失利一事时,反复用“你们”这样的字眼,有强烈的对话意识,有与女排深情交流的感觉。“我”的情感灌注其中,在体现主观意识与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自己对事件的评价态度,易打动人心,富于感染力。
五、符号法:句式多样,情感充沛
不少考生的作文中只有逗号和句号两种标点,标点单调,往往意味着文章的表达是单调的。我们在写作主体文段时,可综合运用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感叹号等多种标点,写出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这样会使文段的感情表达更为丰富,说服力与感染力更强。
[例]在大有可为的崭新时代,我看到无数君子身披霞光,灿然而行!万物互联,机遇丛生。任正非四十三岁才出发,白手起家,开启“华为”之门。数十年奋斗,终于筑就“华为”之巍巍昆仑。而君可知,荣耀的背后是对“中华可为”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华当有为”的坚毅恒心的坚守?乡村振兴,生机无穷。“海归”青年肖磊和曹东川坚信农村大有可为,他们以创新理念使新昌县沙溪镇生田村岩前自然村这座“空心村”重新焕发了生机。而君可知,成功背后是对乡村土地的热爱和对传统与现代的创意黏合?亲爱的朋友,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我们濡染着百年峥嵘的芬芳。愿你用你的故事诉说你的悲喜,愿你用你的作为卷起时代的风云!
(《风正一帆悬,何不逐浪行》)
【运用点拨】
该文段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多种标点,写出有力的反问、感叹句式,增强了情感的浓度,使文章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以上几种方法单独使用各有妙处,如果能巧妙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则又是更高的境界,能让整个文段更丰富,更有层次感,以至流光溢彩,引人注目。
【关键能力】
1.用词贴切,纤毫传神 用词造句精准贴切、恰到好处,能够彰显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要有意识锤炼
2.妙用比喻,形象鲜明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一朵“艺术之花”。议论文中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3.铺陈排比,文情并茂 排比也是运用范围很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排比用来描写,可以把事物描绘得具体细致;用来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用来议论,可以把事理阐述得严密透彻
4.引用名句,彰显底蕴 引用名句,引用、化用诗文,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使文章具有文化气息,从而增添文采
5.句式灵活,跌宕多姿 首先注意整散结合,整散结合使文章语句具有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运用,不但使句式富于变化,而且强化了情感,使文章不再枯燥干瘪,是一种提升表达项分数的快捷方法
●典题试做
1.(2024·山东临沂质量检测)根据下面的作文题,综合运用融情法、标点法,完成文章的一个主体段落。
历史,是人类观照自己的一面明镜;历史,是人类总结自己得失的工具。没有历史,人类社会将会“万古如长夜”。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自我,只有记住历史,方能自强不息。
兴华中学将在9月18日举行升旗仪式,请你以“铭记历史,我辈自强”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2024·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根据下面的作文题,综合运用前文所述的几种方法完成文章的主体段落部分。
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这段话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你对科学精神有何感悟和思考?请你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状元支招/
1.(示例)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忘历史,我们才能走好未来的路。而目于当下,一部部个人英雄主义泛滥的“美国大片”侵蚀着国人的集体意识,盲目追求过洋节的“欢声笑语”淡化了我们原有的民族传统习俗……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浮躁的风气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抛弃,当百年屈辱史被遗忘,我们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何谈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同学们,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历史需要敬畏,是非应该分明。”如果我们不能提高自我的辨别意识,正视外来文化的渗透,一切皆为妄谈。我辈青年当自强,面对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我们必须寸土不让,拒绝做文化俘虏!
2.(示例)莫洛亚曾说:“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不断探求科学的真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千百年来,人类科学探索的跫音从未消歇。400多年前,罗马鲜花广场的烈火至今仍在灼烧我们的胸膛;1919年,陈独秀对“赛先生”的呼喊至今仍在我们耳畔激荡;面对疫情,领导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指示为我们明确方向……
?
法国著名作家。
以科学精神武装头脑,我辈方能摒弃“想象”之臆断、之浅薄,提升自身,自信前行。何为科学精神?是唯实求真的精神,是崇尚理性的精神,是批判质疑的精神,是勇于开拓的精神。唯求真,方得越过繁花妖娆的迷阵;唯崇尚理性,方能跨过无知和愚昧的沼泽地;唯敢于质疑,大胆批判,才能穿过权威设置的厚障壁;唯不断开拓进取,才能邂逅一重又一重旖旎的风景。
找短板 强突破 全面促提升
短板 语言空洞、啰嗦、乏味,行文失色
1.语言空洞。抒写当前时代,对表达宏大主题的理解,很多考生满足于围绕主题进行评说,这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掉入官话、套话、空话的陷阱里,语言空洞无物。
2.语言啰嗦。叙述事例语言啰嗦,对所用的事例平均用力,详略不当。
3.语言不严密,表达不严谨,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4.语言乏味。语言缺少文采,用语干瘪,少用修辞,不优美。
针对突破
1.语言准确表现在:①概念使用、引用准确;②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材料、观点结合紧密。
2.语言简洁表现在:①叙述事例材料简洁明了,不以叙代议;②论述性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干练流畅,不拖沓,不冗长。
3.语言严密表现在: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要周密,富于逻辑性,客观辨证。
4.语言优美表现在:能够运用各种技巧、手法,使论述语言变得更具文采。
●对点强化
(202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适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人真正地做到阅己,才能更好地越己,而一个人也只有越己,才能更好地悦己,淡看人生的云卷云舒。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阅己·越己·悦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三元作文题,材料比较简单,重点就是理解“阅己”“越己”“悦己”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阅己(是“越己”的前提)→即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悟透自己,明确自己的特点、长处、价值等。越己(是“悦己”的前提)→即不断地成长,重塑自我,精进自我,拓展人生的可能性,最终超越自我。悦己→即欣赏自己,不为外物所累,而向内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不卑不亢,以从容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得失。
由此可知,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写作时可以从三者的关系出发,强调“阅己”“越己”的重要性,也可以三者都强调。
【参考立意】
1.阅己才能越己,越己才能悦己。
2.人生三重境界:阅己,越己,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