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04 00: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核心内容是力分解的讨论,旨在让加深学生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熟练程度,为后面在平衡问题中熟练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时还就矢量标量重新给出定义,为今后学习矢量合成尤其是运动合成和分解做铺垫。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知道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便于分析三个已知大小的共点力的合力范围。学生的思维障碍是不能很快的由边三角形知识运用到力三角形上。
学习目标确定
物理观念:通过力的分解的讨论,学生学会用数学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建立物理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科学探究与思维:学生通过解决小刀越尖锐越锋利的问题,逐渐尝试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明确矢量定义,学生知道今后学习的所有矢量叠加均满足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确已知条件下力的多解问题。 2.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知道一个确定的合力能画出无数个分力,并由此教师增加前提条件,学生依然能判断分力情况。 2.学生通过学习合力一定时,等大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能自己解释小刀越尖锐越锋利的问题,并例举生活中符合同样规律的实例。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做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矢量概念等的理解。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处理上节课习题教师活动1 提前批改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出现的问题,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修改。学生活动1 学生对答案,注意自己是否有出现老师提到的问题,自行修改,还有疑义的向老师提出(线下应该是同学之间交流)活动意图说明:巩固上节课所学,进入新课学习。环节二:力的分解的讨论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若是不加以限制,一个已知合力有多少种分解方法? 继续提问:加上以下限制条件,求分力的情况 找学生回答上节课后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越尖锐的刀越锋利?学生活动2 回答:无数种 思考,动笔画图,拍照上传 连麦回答(可能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解决,还有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也能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联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熟悉三角形定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环节三:矢量的定义教师活动3 重新定义矢量和标量 重新回顾上节课习题9(课堂延伸)如图所示,炮弹从炮筒射出后运动轨迹为曲线。请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及运动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从炮弹射出炮筒口瞬间开始计时,炮弹在t1、t2时刻在轨迹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以炮筒口为位移原点,作出炮弹做曲线运动时在0~t1时间内的位移x1、0~t2时间内的位移x2,以及Δt=t2-t1时间内的位移Δx; (2)证明炮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试大致画出炮弹在Δt=t2-t1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的方向。学生活动3 思考,理解 知道所有矢量合成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活动意图说明 为以后学习矢量,尤其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做铺垫。与数学向量联系,理解失量概念,让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关联。
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讨论 ①互成角度的二个共点力如果保持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将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合力有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分力。 ③ F1、F2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 ④合力大小范围:︱ - ︱ ≤ F ≤ + ⑤合力一定时,互称角度的两等大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减小 矢量和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某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还受到另一个大小为44 N的力,方向竖直向上。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能等于,也可能等于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指向学习目标1) 3.将一个l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30N和5N B.10N和26N C.5N和10N D.100N和115N 4.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分力 B.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3N的分力 C.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4 N的两个分力 D.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 (指向学习目标1) 5.(多选)如图所示,当直升机水平匀速飞行时,需调整旋翼的旋转平面使其与前进方向成某一角度θ。已知空气对旋翼产生的升力F垂直于旋翼旋转的平面,直升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的重力G=F (学习目标1) B.直升机的重力G=F cos θ C.直升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sin θ D.直升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 tan θ 6.将一个大小为10 N且有确定方向的力F分解成两个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学习目标1) 能力提升作业: 1.(力的分解)如图所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点,总质量为80 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10 m/,sin53°=0.8,cos53°=0.6)(  ) A.480 N,640 N B.640 N,480 N C.450 N,800 N D.800 N,450 N (学习目标2) 2.(力的分解与合成)巨型海轮到达目的地需要靠泊时,靠自身操作比较困难,需要拖船帮忙移动。如图,有三个拖船通过缆绳在牵引巨型海轮。假设某时刻三个拖船通过缆绳施加的拉力均为F,三条缆绳与水平面夹角均为37°。三条缆绳与巨型海轮的作用点在水平面的投影如图中所示,中间拖船和投影点的连线与船身垂直;两边拖船和投影点的连线与船身夹角均为30°。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巨型海轮受到三个拖船拉力的水平合力大小为(  ) (学习目标2) A.3F B.1.8F C.2.4F D.1.6F (求合力)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19 N、40 N、30 N和15 N,方向如图所示,求它们的合力。(sin 37°=0.6,cos 37°=0.8) (练习使用正交分解,为下一节课解决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做铺垫)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钉钉分享屏幕授课,学生看的更清晰,在家网课学生可以上网查一些学习资料。 缺点也很明显,钉钉大班授课学生出境就太卡,因此都是不开摄像头,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表情动作,评价督促不及时。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批作业及上课表现,我的反思如下:班级学生还是有两极分化情况出现,学生对于用三角形解决力的分解情况反应不一,有的很快能打出答案,有的学生反应不过来,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学生估计过高,不应该让学生统一回答,可以找会的学生讲解一下,帮助其他学生慢慢建立数学三角形与物理力三角形的思维联系。学生做平行四边形时,个别学生实线虚线不分,教师应再次予以强调,提醒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物理避免“差不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