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0张PPT。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一个立志求学的孩子,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家庭十分困难。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
一个尽职的国家干部,父母重病在床,他断然离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篇“表”让人感动之极,一篇是初中时学过的《出师表》,另一篇是《陈情表》?正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谓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陈 情 表晋?李密课文重点课文分析艺术特色文言知识课文朗读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1.通过朗读,给文章的省字注音;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字音,字词)
2.借助所学知识,圈点、归纳特殊句式、重点字词等,强化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缜密、严谨。(文言知识)
3.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验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艺术特色)
4.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第一课时陈情表?谁在“陈情”“陈”什么为什么要“陈”向谁“陈情”如何“陈” 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解 题陈 情 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补充:
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朗读课文注意:1、生字词读音
2、划出表达感情的句子
3、概括每段大意险衅 夙愿 闵凶
怜悯 祚薄 期功
强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陨首
逋慢 病笃 矜持 jīn 字词读音xìn sù mǐn xiōng lián mǐn zuò jī qiǎng rù dài kuí wěi yǔn bū dǔ 郎署 拔擢 优渥
盘桓 庶几 愚拙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形影相吊 更相为命
愿乞终养 茕茕孑立 shǔ 字词读音bázhuó wò huán shùjī zhuō bóXī yǎn lǜ diào gēngqǐ qióng jié 结 构 梳 理: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 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诵读第1段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哪句最打动你?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离”
(为下文伏笔)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因为 早背弃我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衅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钟。~鼓。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隙。~端(争端)。挑~。寻~。
以香熏身:~浴。
涂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不会走路 成人自立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十分瘦弱,便亲自抚养我。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少 没有福分比较近孤独的样子安慰缠绕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泽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课文分析陈以往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零丁孤苦未曾废离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祖
孙
相
依
为
命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2、3段,体会情感,特色。
2、积累字词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诵读第2段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按时间顺序)(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代授官专用动词:
古今异义:
察,推举举,举荐授予官职授予官职申诉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况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逮奉圣朝到供养无主无人主持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对皇上报答告诉不许实为狼狈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
急於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则以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是诏书急切严峻,
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
州官登门督促,
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
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
,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逋逃亡:~逃。~迁。~荡。
拖欠:~负。~租。~债。
拖延:~留(逗留)。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具体研习第3段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故旧老人。怜悯抚育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任职自尊,自夸。提拔恩命十分优厚徘徊不进的样子因为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气息微弱,奄奄一息生命危弱,朝不夕保使动用法,使……终了互相依靠谦词,私爱远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词类活用:
重点字词理解:
凡在故老(形作名)年老之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 离开自夸提拔优厚徘徊不进靠近微弱的样子想到,考虑到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
历任郎中和尚书郎,
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
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只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
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
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
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课文分析陈现今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沐
浴
清
化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祖母病笃 孝
治
大
道孝恩
重
如
山情
深
似
海奉诏奔驰不能废远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忠孝难全第三课时
1、理解最后一段
2、归纳全文
3、当堂练习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陛下能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古义:心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劳累。指天神、地神审察,识别怜悯体恤准许平民,百姓终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恐惧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名作状)像犬马一样有,通“又”,又臣之辛苦辛酸苦楚听臣微志准许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知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
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
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卒保馀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
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
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
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为什么?
李密以《陈情表》成功地达到不奉诏仕晋的目的,他的成功因素有哪些?你得到什么启示?思考研究嵇康: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陷害,被司马昭所杀。阮籍: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方孝孺:
浙江宁海人。明惠帝时任翰林侍讲、文学博士。后明成祖称帝时,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成功因素1.至真至诚的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2.缜密严谨的思维3.形象生动的语言四字骈句对 偶 句比 喻 句构思艺术叙孝情表忠情找依据释误会乞矜悯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忠孝两难先尽孝后尽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思维严谨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结 构 梳 理: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 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陈以往之情陈现今之情陈日后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愿乞终养,死当结草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李密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艺 术 特 色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好(表情达意效果)在哪?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情感深挚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后对举,恰当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2004感动中国颁奖辞
孝顺、孝心、孝道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母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思。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孝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哪一个字上做文章?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关心父母的病痛是讲求孝道之关键。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
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尽其和乐之心
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
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尽哀戚之情
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要庄严肃敬 课堂小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乌鸟有反哺之情,小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得到了所有爱我们的亲人的所有阳光,我们也应该回抱他们些许绿荫,让我们敞开我们的心怀,用我们的心灵紧紧地拥抱他们吧!以“自尊”为话题:
自尊是人的灵魂,尤其是才人。丧失自尊对一个官员兼才人来说是一种侮辱,一种毁灭、贬低。但李密为了达到他辞官尽孝的目的,不惜多次极尽贬低自己抬高皇帝,将皇帝的恩惠一一放大,将自己描述得鄙陋低微,他是在拿他的尊严做赌注,与君王对抗,这需要的是何等勇气!人活一世,要的是“面子”,这面子是由尊严,荣誉堆砌出的。李密在陈情表中,既“微”又“贱”,既“愚”又“陋”,既没有了“高风亮节”的气度,又没了文人的傲骨,竟然甘愿承认自己曾做伪国之臣,对现在的主子如犬马般惧怖。能退避到这一点实为不易,但面对一个君王,身为降臣的他,或许心中念念不忘旧主子刘禅,或许从无事晋王之心,却可以抛开一切放弃亡国之愤懑,来讨好巴结晋王,可以看出李密能屈能伸,既有勇气,暗暗为自己的目的在奋斗,也有胆量,露骨地为自己的大局降身份,大丈夫也。晋王面对了这种变幻自如捉摸不透的人,也只有随他去了。
以“平凡”为话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无数的英雄豪杰做出了无法言语的贡献。其中有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之举,也有呕心沥血、宵衣旰食、震古烁今的名人伟业。但这一切似乎都不比平凡来的真切,来的更使人从内心不由地萌发出敬佩之感。西晋的李密只想默默无闻地照顾病重的祖母,平平淡淡地尽孝之道,而这平凡的尽孝之心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楷模。因他面对金钱的引诱,面对名誉的盅惑时,那依然目不斜视、昂首直行。这绝不是力不能及后的无奈,也不是心满意足后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哀叹。它是利欲者永远也涉足不到的高峰,尤其在物欲汹汹、利念滚滚的潮浪面前,能努力把守淡泊,更是平凡中的伟大。也许一切伟大的事业、英雄的壮举均开始于平凡,正是这看似普通的平凡才能孕育出点点的不平凡。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文言知识梳理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 假 字有,通“又”。 闵,通“悯”,忧患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子至于成立。至于成立。九岁不行臣以供养无主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无人来做;没有主意古今异义词: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臣之辛苦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谦言私爱;数量少。古今异义词: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1、祖母臣无以终余年
2、愿陛下矜悯愚诚
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
7、猥以微贱
8、则刘氏病日笃。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形-名,诚心形-名,老人形-动,远离动-使动,使--闻名-状,在家之外
名-状,在家里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名-状,一天一天词类活用而刘夙婴疾病
告诉不许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特殊句式被动句. 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被动句. 我申诉苦衷,请求暂 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
除 《京都赋》:“登自东除。”
“诛乱除害。”
“通路除道”。
“除臣洗马”。 台阶 清除、去掉修整。任命,授职卒 信臣精卒陈利兵
“公子季友(人名)卒。”
“语卒而单子大怒。”
“卒成大业。”
“军旅卒发。 步兵。又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死亡 完毕,结束 终于 cù,通“猝”。突然,仓猝 矜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怜惜自夸
一词多义以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猥以微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秦以区区之地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山寂寞之滨。介词,因因,是以==以是==因此。介词,用,凭借 与“无”连用,意为“不能”。拳拳少,小诚挚自称的谦词 1班任宸佳版《陈情表》
生佳言:生因马虎,常忘叮嘱,自小以来,考试忘笔,回家忘书,出游忘钱。父母责骂,屡教不改。遂备记事本,以记一二。小时迷糊,以为可爱,至于成立,仍无悔过。粗心大意,神经大条,以为天然呆愚。外无温柔娴德之貌,内无慧质兰心之计。而记事本贴心藏之,常在身侧,住校上学,未曾废离。
及至放假,心内焦急。前各科教师布置作业,后慌乱收书遗忘记事。生因回家心切,抛之脑后。接母短信,晚有炖鱼。饥肠辘辘,心之切切,非生拙词陋语所能表达。短信连连,责吾行缓;电话声声,催吾上车;父车临门,急于星火。生于半路想起,本欲当即折回,则告诉不许。生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老王以智治班级,凡忘作业,作文一篇,或为古文,或为白话,以此陈情。且生忝列科代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今生忘带记事本,忘带作业,未作表率,反失本职,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作业本远在学校,两地遥遥,归期漫漫,望眼欲穿。生无作业本,无以过国庆;作业本无生,无以孝其主。作业本与生,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生佳今年十之有七,作业本今年随生三月,是生假期于家之日长,返校做作业之日短也。生之辛苦,非独父母及舍友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老王悯余年幼,听生哀情,自当改过,小心谨慎。吾生当为老王端茶送水,死当为老王驱蚊赶虫。生不胜懊恼悔恨之情,谨拜表以闻。7班刘旭坤版《陈情表》
生坤言:生以命背,常遭师批,一年四季,掌手十回,寒窗苦读,挨骂百余,同桌锐(注:锐,李锐也)悯生倒霉,躬亲抚慰。生少无文采,十岁不行,零丁孤寂,至于当前。既无狐朋,终鲜狗友,门衰祚薄,更无妻儿。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八尺妹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生未老先衰,记忆下降,曾服中药,效果更差。
逮奉学室,沐浴洗脑。前班主任察生态度;后老王紧催威逼。生以才疏学浅,迟不上交。诏书特下,逼生尽快,承蒙师恩,容我拖延。猥以浅学,方迟上交,非生跪唱《东方红》所能上报。生具以表闻,拖延未交。师告切峻,责生油条;时间急迫,催生补做;大祸临头,间不容发。生欲疾书成文,则凑不出来,欲照抄原文,则告诉不许。生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学子以文考大学,凡在名校,犹蒙矜育,况生孤寂,特为尤甚。且生幼阅庸文,鲜读圣贤,本图平淡,及格就行。今生犯有过错,至惭至愧,过蒙饶恕,颜面犹存,岂敢放肆,有所希冀。但以生老气横秋,顾影自怜,忝列门墙,不知所云。臣无锐哥,无以至今日;锐哥无生,无以终余年。兄弟二人,想入非非,是以区区不能忘怀。
生坤今年十之有七,锐哥今年十之有八,是生努力于学习之日长,与锐哥同情之日短也。两两私情,共同进步。生之辛苦,非独周围同窗及诸老师所见明知,金马碧鸡,实所共鉴。愿老王矜愍愚诚,听生微志。二人联手,金榜题名。吾生乃师人,死乃师鬼。生不胜犬马忐忑之情,谨拜表以闻。
1班王丽君版《陈情表》
生君言:吾以偷懒,夙遭罚写。成长十四年,考入高中;学习三年,成绩平平。老王怜悯吾国文贫弱,躬亲教诲。吾少缺国文细胞,六岁求学,苦苦学习,至于十七。既无家教,又无天赋,赞少骂多,了无生趣。外无补课专攻薄弱,内无亲戚辅导求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吾因小被打,智有残缺,恰缺国文天赋,成绩贫瘠。
自进高中,沐浴人文,前语文老师说我没救了,后语文老师却对我耐心教导。吾以感动念恩,泣涕涟涟。却因未做作业,惨遭罚写。承蒙师恩,免吾写作。改命仿写,于我更难。具以表述,非我不思学。老王切峻,责吾懒惰。吾因被迫,学习国文;每次临考,急于星火。吾欲速提成绩,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向老王求情,则告诉不许。生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我班以班规严治,凡在学生,常被督查。况吾分低,尤为重点。且吾自小就已灰心,常被说教,无奈之举,只图及格。今差生不交作业,大错特错。承蒙检查,哀叹连连,哪敢犹豫,另盼逃脱?但以吾无脸见老王,被迫无奈,苦心仿写。吾无老王,无以至今日;老王无吾,无以终教学。师徒二人,更相鼓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吾今年十岁有七,老王教龄今年几十余载也,是吾敬于老王之日长,报成绩与老王之日短也。人非草木,愿乞原谅。吾之辛苦,非吾独之努力,亦有老王教育,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老王怜吾愚诚,听吾一回。恕吾偷懒,保卒余年。吾上课当听讲,下课当按时完成作业。生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恋爱版陈情表
我因瘦弱,夙遭欺凌。幼小心灵,深受伤害。行年四岁,无一朋友。邻女如花悯我寂寞,热情相待。如花四岁容颜似苞,九岁似花,温婉大方,亭亭玉立。而我既无玩具,终鲜零食;捕获芳心,还靠蜜语。二人在外看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在内看舒克贝塔,多啦A梦。笑语欢声,形影不离。若遇如花偶感风寒,常在床蓐;我久立与其家门外,未曾废离。
上学时期,关系愈好。前小学有人疑我变态,后初中有人告我早恋。我以心中微虚,行事谨慎。商量之下,收敛行径。只得约约小会,拉拉小手。怎奈花园凉亭,逮个正着,非我有嘴所能狡辩。我具以检查上报,千字反思。家长言语切峻,责我分心;老师咄咄逼迫,催我分手;同学急切关心,凑看热闹。我欲斩断情丝,而花颜难舍;欲暗中续情,则告诉不许。我之进退,实为狼狈。然闭关思索,终于顿悟。伏惟90后以学为己任,凡在学龄,犹学孔孟,况我高一,特为尤甚。且我少读四书,遍观五经,本立大志,报效国家。今我沉于恋爱,不顾理想,实是虚度。但我与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无如花,如树之无土;如花无我,如树无枝叶。花、我二人,不离不弃,为了理想,共同奋斗,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生今年十之有七,如花今年十之有六,是我浪费于恋爱之日长,忠学业之日短也。前途似海,学业为重。我之悔悟,非独家长及师生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各位听我劝告,早恋之事,不是不可,须有其度。男应沉稳,女应自重,两人携手,共同进步,搞好学习,自然长久。我之恋爱之言,谨以此文以告。老师版陈情表
师俊言:普天教师,命途蹉跌。分工三载,囊中羞涩;十年寒窗,无产无业。众兄姊,怜亲苦楚,竞相接济。师多碍面子,强作撑难;个中况味,无以言表,哑吃黄莲。既怕跌份,终勤本业。上老下小,唯恐不周;分内分外,叫苦不迭。外无醉酒消遣之娱,内缺酣眠饕餮之福。孤灯相伴,蚊虫肆虐。而书常在周遭,不离不弃。夙兴夜寐,没日没月。
逮及考核,上蹿下跳,前关乎钞票,后虑及前程,谁敢不勤。终有生性内敛者,固不趋从,分数一下,郁郁寡欢,寻根究底,天灾人祸。韬光养晦,从头再来,非怨天尤人所能凑效。俊代以书闻,切中肯綮。分数不高,责师逋慢,学生家长,逼师下课。领导怀疑,老班火急。师欲弃旧图新,则劣迹斑斑;欲苟顺天命,则告知无门。师之狼狈,实为罕见鄙闻教师以爱育稚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况加勤苦,无人能敌。且师自幼聪慧,遍读诗书,本图自在,不谋钱权。今处革灭殆尽之际,至微至贱,过蒙众爱,无福消受。哪敢荒业,千唾万骂。仅因师实乃凡人,吃喝拉撒,人之常情;七情六欲,不言自明。师无关爱,何以爱人,师无休闲,何以振奋。师生两端,不可偏废。是以拳拳之心望世人能解。师多三十出头,四十有余,韶华尚存,是师尽忠于教坛之日长,报国之日多也。高山流水,冀盼舒坦。师之辛苦,非业内同仁所见明知。天地日月,实所共鉴。愿教外有识之士,听师微志,庶师有运,安身立命,师必劳比牛马,勤过蜜蜂。俊不禁蹴冰之惧,竟涂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