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练 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碱金属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5·泰州高三模拟预测)海水晒盐后精制得到NaCl,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H2、Cl2和NaOH,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向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通Cl2可制溴;从海水中还能提取镁。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Br(aq)Br2(aq)I2(aq)
B. NaCl(aq)Cl2(g)漂白粉(s)
C. Mg(OH)2(s)MgCl2(aq)Mg(s)
D. NaCl(aq)NaHCO3(s)Na2CO3(s)
2. 下列测定 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取m 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n g固体
②取m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n g
③取m 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n g
④取m 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n g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碱金属锂和镁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Li2SO4易溶于水
B. Li在氧气中加热生成Li2O2
C. Li的熔点比钠高
D. 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
4.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错误的是( )
A. 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 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C. 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
D. 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用焰色试验鉴别食用盐和工业盐(NaNO2)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硫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二、 非选择题
6.
(2025·连云港五校高三联考)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广泛应用于造纸等行业。Na2S2O4易被氧化,129 ℃时分解,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实验室用NaBH4碱性溶液和NaHSO3酸性溶液制取Na2S2O4,实验室制备装置如题图所示。
(1)实验前需打开K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0 ℃~35 ℃下,向盛有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容器中滴加NaBH4溶液,生成Na2S2O4和NaBO2,制备Na2S2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4产率与加入NaBH4溶液与NaHSO3溶液质量比的关系如题图所示,NaBH4碱性溶液与NaHSO3酸性溶液加料质量比增大时,Na2S2O4产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量5.0 g含Na2S2O4·2H2O晶体粗品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准确量取25.00 mL配制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甲醛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用0.200 0 mol·L-1标准碘溶液滴定至反应终点,重复实验三次后,平均消耗标准碘溶液20.00 mL。
有关反应如下:Na2S2O4+2CH2O+H2O===NaHSO3·CH2O+NaHSO2·CH2O
NaHSO2·CH2O+2I2+2H2O===NaHSO4+4HI+CH2O
计算该粗品中Na2S2O4·2H2O晶体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
(5)Zn还原法
已知:Zn+2H2SO3ZnS2O4+2H2O
二价锌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与pH的关系如题图所示。
请补充完整制备Na2S2O4·2H2O的实验方案:向水中加入Zn粉,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蒸馏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低温烘干,得到Na2S2O4·2H2O(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SO2、1 mol·L-1 NaOH溶液)
7. (2025·徐州七中高三期中)碳酸锂是工业上制备含锂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之一。
已知:Li2CO3溶液煮沸时易水解;Ca(H2PO4)2溶于水,CaHPO4和Ca3(PO4)2难溶于水。
(1)由难溶性磷酸锂渣(主要成分为Li3PO4)为原料制备Li2CO3,主要经过“转化分离→除杂→Na2CO3沉锂”的过程。
①转化分离。将一定量磷酸锂渣与CaCl2溶液、盐酸配成悬浊液,Li3PO4转化为LiCl和CaHP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盐酸用量对转化钙渣中残留锂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实验中选择盐酸用量为65 mL较为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钙。若要使后续得到的Li2CO3中不含有CaCO3(沉淀后溶液中Li+浓度为0.1 mol·L-1),需控制除钙后溶液中c(Ca2+)≤____________ mol·L-1[Ksp(Li2CO3)=2.5×10-2,Ksp(CaCO3)=2.8×10-9]。
(2)在氢气气氛中将碳酸锂加热到800 ℃可以制得氧化锂。Li2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Li+,O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8. (2024·南京、盐城二模)以粉煤灰浸取液(含有Al3+、Li+、Mg2+、Cl-等)为原料制备电极材料LiFePO4的实验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中,AlCl3最终转化为Al2O3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浸出”后的滤液中主要含有Li+、Mg2+、Cl-等。已知:Ksp[Mg(OH)2]=5.5×10-12。欲使c(Mg2+)≤5.5×10-6 mol·L-1,“除杂”需要调节溶液的pH不低于__________。
(3)离子筛法“富集”锂的原理如图所示。在碱性条件下,离子筛吸附Li+容量较大,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沉锂”反应1 h,测得Li+沉淀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成”在高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练 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碱金属
1. A 解析:氧化性Cl2>Br2>I2,所以氯气可以氧化NaBr得到溴单质,溴单质可以氧化碘化钠得到碘单质,故A正确;石灰水中Ca(OH)2浓度太小,一般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故B错误;电解氯化镁溶液无法得到镁单质,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产生大量氢氧根,与镁离子产生沉淀,故C错误。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
2. C 解析: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则NaHCO3分解的质量不确定,①错误;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分解,利用固体差量法即可计算出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②正确;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CO2中混有水蒸气,影响计算,故应先把水蒸气排除才合理,③错误;n g固体为碳酸钡,假设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为x mol、 y mol,可根据碳元素守恒,分别列出84x+106y= m、197(x+y)=n求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④正确。故选C。
3. B 解析:碱金属锂和镁的性质相似,MgSO4易溶于水,所以Li2SO4易溶于水,A正确;Mg在氧气中加热生成MgO,所以Li在氧气中加热生成Li2O,B错误;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熔点逐渐降低,Li的熔点比钠高,C正确;碳酸镁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D正确。故选B。
4. B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在碱金属元素中金属钫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A正确;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只生成Fr2O,还可生成更复杂氧化物,B错误;从金属锂到金属钫,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C正确;从金属锂到金属钫,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钫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D正确。故选B。
5. C 解析:焰色试验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A错误、C正确;食用盐和工业盐焰色试验都呈黄色,B错误;做焰色试验前,应用稀盐酸清洗铂丝,D错误。
6.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防止Na2S2O4(或NaHSO3)被氧化
(2)NaBH4+8NaHSO3NaBO2+4Na2S2O4+6H2O
(3)过量NaBH4将Na2S2O4还原到更低价态,导致Na2S2O4的产率下降
(4)84%(过程见解析)
(5)28~35 ℃加热条件下,向其中缓慢通入SO2至Zn粉完全溶解(或浊液变澄清),再向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1 mol·L-1 NaOH溶液至pH在8.2~10.5之间,过滤
解析:(1)实验前需打开K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防止Na2S2O4(或NaHSO3)被氧化;
(2)根据题意生成Na2S2O4和NaBO2,可得方程式为NaBH4+8NaHSO3NaBO2+4Na2S2O4+6H2O;
(3)Na2S2O4产率下降的原因是:过量NaBH4将Na2S2O4还原到更低价态,导致Na2S2O4的产率下降;
(4)根据题意n(I2)=c(标准液)×V(标准液)=0.2 mol·L-1×0.02 L=0.004 mol,根据Na2S2O4~2I2,n(Na2S2O4)=0.002×=0.02 mol,m(Na2S2O4×2H2O)=0.02×210=5 g,质量分数为×100%=84%。
(5)根据二价锌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与pH的关系可得完整制备Na2S2O4·2H2O的实验方案为:向水中加入Zn粉,搅拌,28~35 ℃加热条件下,向其中缓慢通入SO2至Zn粉完全溶解(或浊液变澄清),再向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1 mol·L-1 NaOH溶液至pH在8.2~10.5之间,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蒸馏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低温烘干,得到Na2S2O4·2H2O。
7. (1)① Li3PO4+H++Ca2+===CaHPO4+3Li+ 低于65 mL时,盐酸不足,磷酸锂不能完全转化;高于65 mL时,残留锂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且盐酸过量使后续实验中Na2CO3用量增加 ②1.12×10-9
(2)8 8
解析:(1)①根据已知条件,磷酸锂渣与CaCl2溶液、盐酸配成悬浊液,LiCl和CaHPO4,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Li3PO4+H++Ca2+===CaHPO4+3Li+。
②Ksp(Li2CO3)=c2(Li+)·c(CO)=2.5×10-2,c(Li+)=0.1 mol·L-1,则c(CO)=2.5 mol·L-1,Ksp(CaCO3)=c(Ca2+)·c(CO)=2.8×10-9,则c(Ca2+)≤1.12×10-9 mol·L-1。
(2)黑球均在内部,个数为8;白球在面心和顶点,个数为8×+6×=4,根据Li2O化学式可知,黑球是Li+,白球是O2-,故该晶胞中含有8个Li+。O2-周围有8个Li+,则O2-的配位数为8。
8. (1)HCl
(2)11
(3)在碱性条件下,OH-与离子筛中H+反应,使离子筛留出更多“空位”,能吸附更多Li+
(4)随温度升高,“沉锂”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Li2CO3沉淀量增大;随温度升高,Li2CO3溶解度减小,Li2CO3沉淀量增大
(5)Li2CO3+H2C2O4+2FePO42LiFePO4+H2O+3CO2↑
解析:(1)“焙烧”浸取液过程中,AlCl3最终转化为Al2O3,有水参与,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和元素价态不变可知,另一产物是HCl。
(2)“浸出”后的滤液中主要含Li+、Mg2+、Cl-等,加入NaOH溶液,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根据Ksp[Mg(OH)2]=c(Mg2+)·c2(OH-)=5.5×10-12,欲使c(Mg2+)≤5.5×10-6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OH-)== mol·L-1=1×10-3 mol·L-1,c(H+)== mol·L-1=1×10-11 mol·L-1,故“除杂”需要调节溶液的pH不低于11。
(3)离子筛中含有H+和Li+,碱性条件下,OH-与离子筛中H+反应,使离子筛留出更多“空位”,能吸附更多Li+。
(4)温度越高,Li2CO3的溶解度越小,越易产生沉淀;“沉锂”发生反应:2Li++CO===Li2CO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Li2CO3的量越大,故“沉锂”反应1 h,测得Li+沉淀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5)“合成”在高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Li2CO3与H2C2O4和FePO4反应生成产物LiFePO4,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FePO4中铁元素化合价由+3降到+2,做氧化剂,H2C2O4中碳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其产物是CO2,反应方程式是Li2CO3+H2C2O4+2FePO42LiFePO4+H2O+3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