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市65校联考初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深圳市65校联考初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1 11:40:42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4月)
本试卷共18道题,全卷共计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驿题答案,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2B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
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3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基础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犬红务。
①有时、当心情低落附、我们需要一束ǎ0()洁的光兰,照尧前行的路途。②在这个喧露的
都市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③这光芒,或许是一份卖诚的关怀,或许是一声朴素的
安慰,它在黑液中溜烟生挥,让人盛到无比温暖。在生活的苦难与祧战中,我们时常需要一片宽慰的天空,
让我们能够放下疲意,重新起来。回首往事,追湖自已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的撞折和
圆惑,都是生命中n()育成长。无论是一,还是一,都无法阻挡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
为我们知道,即便眼眶布满泪水,心中仍然有着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1)请将画线句①②③句正确排序:
(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jiao洁()
②yin()育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修改后句子:
(4)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许慎《说文解字》认为,“美”是会意字,从羊,从大,味美之
意。后有多种引申义。《诗·周南·关雎序》中说:“美教化.移风俗。”请为此句中的“美”选择合适
的释义
)(2分)
A.味美,甘美
B.美丽,好看
C.使事物变美,变好
D,称赞
(⑤)依次摸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振作
摇摇欲坠
波澜壮阔
B.振兴
摇摇欲坠
波澜壮阔
C,振作
风雨飘摇
波涛汹涌
D.振兴
风丽飘摇
波海汹涌
2.下面是关于端午节、重阳节的对联,请根据你所学的对联知识,把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选项)
(2分)
初二语文第1页,共8页
端午节上联:(1)
下联:(2)
重阳节
上联:(3)》
下联:(4)
菜英插


A.
船首惯
B.
C.

D.

寿

3.你指导弟弟完成了五年级科学作业一一
制作走马灯后,向他解说走马灯“走”的原理。(4分)
小轮子

小纸人
小纸马
蜡烛
【知识卡片】
1.物理知识: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
2.“走”在文言中的字义:①跑;②奔向,趋向:③仆人。
走马灯“走”的原理:
4.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有一种记忆,叫“熟读并背诵全文/诗”。(1)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关
关眸捣,(2)
窈窕淑女,(3)
(《诗经·关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4)
(《诗经·揶风》);(5)
悠悠我心;一日不见,(6)
(《诗经·郑
风》)!本学期背过的这些经典古诗文,戳中你的心了吗?还有王勃也用(7)
”(《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而孟浩然在《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则用(8)“
”两句诗生动描绘洞庭湖水汽蒸腾的壮丽景象和汹涌
澎湃的磅礴气势…无论这些经典来自何处,我们都能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亭告诉自己、告诉所有人它们的含
义,感受它们穿越时空,传递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溫度和力量。
5.赏析诗歌。(2分)
兼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初二语文第2页,共8页2025 初二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1. (1) (2 分)②①③ (2) (2 分)皎 孕
(3) (2 分)示例:那些曾经的挫折和困惑,都是生命中孕育成长的营养/的机会。或:那些
曾经的挫折和困惑,都在生命中孕育着成长。
(4) (2 分)C (5) (2 分)C
2. (2 分)(1)D (2) A (3)B (4) C
3. (4 分)参考示例:弟弟,你看,点燃走马灯下面的蜡烛后,热空气就会上升,产生推力,
从而带动上面的小轮子以及与之连接的轴旋转。这样,剪纸也就会跟着旋转,影子投射在灯
笼的四壁上,我们就能看到走马灯不停地在“走”了。
4. (10 分)(1)阡陌交通 (2)在河之洲 (3)君子好逑 (4)胡为乎泥中 (5)
青青子衿
(6)如三月兮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

5.(2 分)示例:运用比兴手法。起兴并统领全篇,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景物描写点
明时节和地点,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与色调,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6. (2 分)(1)像北斗星那样; (2)使……感到寒冷; (3)好像; (4)代指鱼
7.(4 分)(1)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
隐或现。
(2)风虽然依旧吹得猛烈,然而一走路就汗流浃背。
8.(3分)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9.(2分)甲文当作者感受小石潭的氛围之时,被贬的抑郁被景物与氛围触发,心情变得
忧伤悲凉。乙文作者观景后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自由的向往。
10.(1)(1 分)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带来海洋上的暖湿水汽,从而带来降水。
(2)(1 分)气压促使大风形成,大风又使低气压里的云就会走得很快,从而形成降雨天气。
(3)(1 分) 从主到次(或“逻辑”)
(4)(2 分)示例:
第 1 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用典雅的语言更形象地说明了清明节清洁明净的特点。
第 2 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幽默风趣的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与太阳
直射角的关系紧密。
(5)(1 分) 补充说明(或“解释说明”)
答案第 1页,共 3页
{#{QQABTQIpxgiQkATACD4qEwUWCkqQsIIiLSokgQCYqAxKAJFABKA=}#}
(6)(3 分)示例:我认为农民希望清明时节下点雨,但不要连续不断地下,也不要下暴雨。
农谚①说明清明时节适量下雨,对于田地的湿润和农作物的生长都非常有利;农谚②说明清
明时节下雨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农谚③清明时节连续下雨会影响小麦的产量的质量;农
谚④说明麦子不怕绵绵细雨,就怕清明下暴雨。
11.(4分) A;C;B;D;
12.(3分)可任选一个角度,常用的可从修辞、描写、句式等角度赏析。
从修辞角度: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草和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花草等
植物在老墙上肆意生长的情形,表现了岁月之笔的神奇魅力。表现了作者漫步深巷、欣赏老
墙时的愉悦之情。
从描写角度:运用描写,“集”“跻”“扎”“探”“招”“舞”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花
草等植物在老墙上扎根、生长的肆意情形,表现了作者漫步深巷、欣赏老墙时的对花草等植
物的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从句式角度:“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朗朗上
口,富有音乐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问句结尾,引人思考,抒发了作者漫步深巷、
欣赏老墙时对这面“生态墙”“文化墙”由衷的赞美之情。
13.(3分)这首诗既写出了严田村美丽的自然风景,又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此外,诗句
的引用也令文章更具文学气息。
14.(3分)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和抒情。表达效果:画龙点睛,抒发作者对老墙承载的
历史的怀念;对老墙文化的赞美与敬仰,以及面对老墙终将消失的无奈和惋惜,点明主旨,
引人深思。
15.(3分)本题答到三点即给满分。
墙是泥瓦匠的作品,体现了匠人造墙的智慧和艺术,值得解读;
墙是岁月和自然的艺术作品,沉淀了自然与岁月的丰富印记,值得欣赏;
墙是生态墙、文化墙,承载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值得思考;
墙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见证了逝去的岁月与文明,值得品味。
16.(4 分)示例:
A从“仓颉造字说”谈起,然后讲到各种字书,并重点介绍了“划时代的字书”——许慎的
《说文解字》。接着讲述了造字、用字的六个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以及秦朝之后的书体演变情况。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它是一部划时代的
字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答案第 2页,共 3页
{#{QQABTQIpxgiQkATACD4qEwUWCkqQsIIiLSokgQCYqAxKAJFABKA=}#}
B.《周易》第二,本篇首先讲伏羲氏画八卦的传说、卜法和筮法,接着谈到《周易》的由来,
《周易》是如何逐步演变成儒家经典的,以及它在民间的流传与发展,最后得出“儒家的《周
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的结论。读《周易》第二,我们
可以了解到八卦真正的由来,《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
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等内容。
C.《尚书》第三中讲到,《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本文先讲《尚书》的主要内容、
成书过程及书名含义,接着看重介绍了《尚书》在流传过程中的种种遭遇及令古文之争。王
肃伪造的《古文尚书》流传了一千年,直到清代,学者们才弄清真相。最后介绍了作者所见
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今文尚书》也有真伪之分。读《尚书》,那些简短的誓词、诰命,
承载着先人对天道、人伦的深刻思考。尽管部分篇章真伪难辨,但其传递的“以史为鉴”“敬
畏自然”的精神内核,始终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D.《史记》《汉书》第九开篇简述《史记》《汉书》的体制、记载的时期,接着详述司马迁的
人生经历、写《史记》的过程以及《史记》的特点;然后讲了班固的人生经历、《汉书》的
成书过程以及特点。《史记》《汉书》孰优孰劣,不同时代的文士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两
书各自成家,各有长短,都是良史。《史记》《汉书》第九让我们思考:今天我们阅读历史,
既要看到文字背后的史家情怀,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在古今对话中寻找智慧。就像《史记》
教会我们“以史为镜”的勇气,《汉书》启示我们“鉴往知来”的审慎,这种辩证的历史观,
或许正是经典给予现代人最珍贵的馈赠。
17. (4 分)(1)辞赋第十一 (2)《周易》第二
(3)《说文解字》第一 (4)《史记》《汉书》第九
答案第 3页,共 3页
{#{QQABTQIpxgiQkATACD4qEwUWCkqQsIIiLSokgQCYqAxKAJFABK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