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练 三氧化硫 硫酸 SO的检验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南京、盐城二模)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臭氧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体杀菌消毒
B.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C. 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用于织物的漂白
D. 硒单质难溶于水,可用于制造硒光电池
2.
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3. (2025·丹阳高三开学考)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少量SO2的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 实验室检验S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SSO2SO
C. 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物质转化:FeS2SO2SO3H2SO4
D. 工业上用Fe2O3·H2O脱除天然气中的H2S:Fe2O3·H2O+3H2S===Fe2S3↓+4H2O
4.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
A. SO2H2SO4 B. SO3Br2
C. SSO3 D. H2SO4SO2
5. (2024·北京卷)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的化学方程式:3FeS2+8O2Fe3O4+6SO2
B. 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
C. 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6. 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的是( )
A. 先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B. 先向乙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先向丙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先向丁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 非选择题
7.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生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固体能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探究一]称取铁钉(碳素钢)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1)(Ⅰ)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判断溶液X中是否含有Fe2+,可以选用__________。
a. KSCN溶液和氯水 b. K3[Fe(CN)6]溶液 c. 浓氨水 d. 酸性KMnO4溶液
(Ⅱ)乙同学将336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现溶液颜色变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溴水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得干燥固体2.33 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二]甲乙两同学认为气体Y中除SO2外,还可能含有H2和CO2。为此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进行验证。
(2)简述该实验能产生少量H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结合少量文字表述)。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确认CO2的存在,需在上述装置中添加M于__________(选填序号),M中所盛装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D之间 d. E~F之间
8. (2024·邗江中学高三月考)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1)方案一:以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溶液。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
①实验中采用可抽动的铜丝,与直接放铜片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的现象是溴水褪色,可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
(2)方案二: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投入稀硫酸中。和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3)方案三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理论上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__。
②在反应时,会产生少量污染性气体,对方案三进行补充完善,设计一个既能防止污染,又能实现物料循环的实验方案(在流程图方框中填写相应物质化学式或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4)方案四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解过程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但生成气体速率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使用的试剂:10% H2O2溶液、硫酸铜溶液、蒸馏水)。
9. 实验室以CuSO4·5H2O为原料制备[Cu(NH3)4]SO4·H2O并进行定量分析。
已知: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Cu(NH3)4]2++4H+===Cu2++4NH
(1)配制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CuSO4·5H2O晶体,放入锥形瓶中,溶解后滴加氨水,装置如图A所示(胶头滴管中吸有氨水)。
滴加氨水时,有浅蓝色沉淀Cu2(OH)2SO4生成;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得到深蓝色[Cu(NH3)4]SO4溶液。写出Cu2(OH)2SO4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回收。从含有[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废液中回收乙醇并获得CuSO4、(NH4)2SO4的混合溶液,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回收乙醇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
(3)测定晶体中SO的含量。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Cu(NH3)4]SO4·H2O晶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灼烧至恒重。(须使用的试剂:蒸馏水,0.1 mol·L-1 BaCl2溶液,0.1 mol·L-1 AgNO3溶液)
10. (2025·南师附中高三下月考)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硫酸、亚硫酸盐等。请回答:
(1)已知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关键反应。右图为不同温度(T1、T2)下S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T1__________T2(填“>”“<”或“=”);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②下表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4种投料比[n(SO2)∶n(O2)]分别为2∶18、4∶15、7∶11和8∶10时SO2的平衡转化率
投料比 a b c d
SO2平衡转化率/% 97.1 96.8 95.8 90.0
ⅰ. b对应的投料比为__________。
ⅱ. 投料比为8∶10时,平衡混合气体中SO3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2)钠碱循环法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并将其转化为硫酸的工艺如下:
①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
ⅰ. 在图中标示出b区的Na+和HSO的移动方向。
ⅱ. 请结合生成H2SO4的电极反应式说明c区除得到浓的硫酸外,还会得到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0练 三氧化硫 硫酸 SO的检验
1. A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B错误;SO2有漂白性,可用于织物的漂白,C错误;硒有光敏性和半导体特性,可用于制造硒光电池,D错误。
2. B 解析:Cu和浓硫酸共热生成CuSO4、SO2和H2O,体现H2SO4的氧化性和酸性,A错误;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CuSO4不能溶解,以白色固体的形式存在于试管底部,D错误。
3. D 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正确;5SO2+2Na2S+2H2O===3S↓+4NaHSO3,体现SO2的氧化性,2MnO+5SO2+2H2O===2Mn2++5SO+4H+,SO2体现还原性,B正确;FeS2与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SO2与O2反应生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C正确;工业上用Fe2O3·H2O脱除天然气中的H2S,Fe2O3·H2O+3H2S===2FeS+4H2O+S,D错误。故选D。
4. D 解析:SO2溶于水,反应产生H2SO3,不能反应产生H2SO4,因此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不符合题意;SO3与HBr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Br2,因此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B不符合题意;S与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SO2,不能反应产生SO3,因此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C不符合题意;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会将S氧化反应产生SO2,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D。
5. B 解析:黄铁矿和空气中的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和Fe3O4,SO2和空气中的O2在400~500 ℃、常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得到H2SO4。反应Ⅰ是黄铁矿和空气中的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和Fe3O4,化学方程式:3FeS2+8O2Fe3O4+6SO2,故A正确;反应Ⅱ条件要兼顾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如Ⅱ中“常压、催化剂”不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则不再产生Fe3O4,即可以减少废渣产生,故C正确;硫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为SO2、SO3,可以用碱液吸收,故D正确。故选B。
6. B 解析:Ag+能与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A不符合题意;若原溶液中存在SO,酸性条件下,NO能将SO氧化为SO,SO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C、D不符合题意。
7. Ⅰ. (1)bd Ⅱ. SO2+Br2+2H2O===H2SO4+2HBr 66.7%
(2)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2H+===Fe2++H2↑
(3)检验SO2是否除尽 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影响氢气的检验
(4)b 澄清石灰水
解析:Ⅰ. (1)Fe2+能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2+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要判断溶液X中是否含有Fe2+,可以选用K3[Fe(CN)6]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选bd;
Ⅱ. 铁与浓硫酸加热时,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所以溶液颜色变浅,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2.33 g,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根据关系式SO2~H2SO4~BaSO4,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100%=66.7%。
(2)由于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Fe2++H2↑;
(3)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吸收二氧化硫,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所以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装置E用于检验装置D中是否有水生成,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影响氢气的检验;
(4)C中的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要确认CO2的存在,在B、C之间添加M,M中盛放澄清石灰水即可。
8. (1)①抽动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还原
(2)方案二消耗硫酸少;方案二无污染性气体SO2产生
(3)①3∶2 ②O2/空气 H2O/水
(4)①Cu+H2O2+2H+===Cu2++2H2O ②反应生成的Cu2+催化双氧水的分解 ③在2支试管中分别取等体积的10% 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等体积蒸馏水,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
解析:(1)①实验中采用可抽动的铜丝,可通过抽动铜丝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②SO2可将Br2还原成Br-导致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2)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可生成CuO,其和稀硫酸发生CuO+H2SO4===CuSO4+H2O反应,相对于方案一,该方案消耗硫酸少,且无污染性气体SO2产生。
(3)①1 mol Cu失去2 mol电子氧化成Cu2+, mol HNO3得到2 mol电子还原为NO,而得到1 mol CuSO4需要1 mol H2SO4提供SO,因此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理论上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即3∶2。②尾气为NO,可混合O2(空气),用H2O完全吸收,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4)①溶解过程中Cu被氧化为Cu2+,H2O2被还原为H2O,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②反应中放出的气体为O2,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u2+催化双氧水的分解。③可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具体实验设计为在2支试管中分别取等体积的10% H2O2溶液,往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等体积蒸馏水,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
9. (1)Cu2(OH)2SO4+8NH3·H2O===2[Cu(NH3)4]2++SO+2OH-+8H2O或Cu2(OH)2SO4+8NH3===2[Cu(NH3)4]2++SO+2OH-
(2)H2SO4 蒸馏
(3)向其中滴加0.1 mol·L-1 BaCl2溶液,搅拌,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向其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浅蓝色沉淀Cu2(OH)2SO4生成,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得到深蓝色[Cu(NH3)4]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或氨气参加反应,[Cu(NH3)4]SO4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SO4+8NH3·H2O===2[Cu(NH3)4]2++SO+2OH-+8H2O或Cu2(OH)2SO4+8NH3===2[Cu(NH3)4]2++SO+2OH-。
(2)废液回收过程是从含有[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废液中回收乙醇并获得CuSO4、(NH4)2SO4的混合溶液,因此需要将[Cu(NH3)4]SO4转化为CuSO4,氨水中一水合氨和氨气转化为(NH4)2SO4,类似于NH3→(NH4)2SO4,因此应加入的试剂为稀H2SO4;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机盐和乙醇的水溶液,回收乙醇是液液互溶体系分离,因此回收乙醇的实验方法为蒸馏。
(3)测定晶体中SO的含量实验原理:将晶体溶解,加入BaCl2溶液,使溶液中SO完全沉淀,通过测定沉淀的质量计算晶体中SO的含量。因此BaCl2溶液需逐滴加入,至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时,过滤,洗涤,利用AgNO3溶液判断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
10. (1)①> 放热 ②ⅰ. 4∶15 ⅱ. 50%
(2)①SO2+SO+H2O===2HSO ②ⅰ. 图见解析 ⅱ. HSO-2e-+H2O===SO+3H+,多出的H+与HSO反应生成SO2
解析:(1)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首先达到平衡,因此T1>T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图像,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②ⅰ. 四种投料比转化成2∶18、2∶、2∶2∶、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因此b符合投料比为4∶15;ⅱ. 投料比为8∶10时,SO2的转化率为90.0%,
2SO2(g) + O2(g) 2SO3(g)
起始: 8 10 0
变化: 8×90.0% 4×90.0% 8×90.0%
平衡: 8-8×90.0% 10-4×90.0% 8×90.0%
反应后的总物质的量为8-8×90.0%+10-4×90.0%+8×90.0%=14.4 mol,则SO3%=×100%=50%;
(2)①根据流程图,以及SO2的性质,因此吸收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SO2+SO+H2O===2HSO;②ⅰ. a区是阴极,阳离子放电,其电极反应式:2H++2e-===H2↑,为了平衡溶液电中性,Na+向a区移动,c区是阳极,阴离子放电,H2O+HSO-2e-===SO+3H+,为了平衡电中性,HSO向阳极移动,因此图是:;ⅱ. 根据i的分析,HSO-2e-+H2O===SO+3H+,多出的H+与HSO反应生成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