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课题 中国酿造-果酒的前世今生 乙醇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指出烃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乙醇承载了以下功能:1. 引入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官能团的概念。2.认识有机物中官能团同时决定物质类别、性质,发展学生的结构观、分类观和转化观。3.建构认识有机物的结构模型。
学习者分析
1、通过化学键、甲烷和乙烯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键和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的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2、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是新概念,学生需要将官能团、有机物的类别和性质三者之间进行关联,但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验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联起来,学习中需逐步引导、强化结构、类别和转化的学科观念。
学习目标确定
1、课程标准: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2)认识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2、学习目标: (1)通过拼插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发现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羟基)和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二甲醚)。 (2)通过钠的保存的一系列问题串预测乙醇能否与钠反应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探析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学会铜、银器皿表面变黑的处理方法。认识有机物中羟基和醇的性质的关系,能辨识有机物的类别、官能团,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分析乙醇在两个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 (3)通过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乙醇在能源、饮食、健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1)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的置换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3)有机物中官能团的转化(羟基变醛基)、有机物类别的转化(醇变醛)。 2、学习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拼插乙醇的球棍模型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认识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知道乙醇分子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诊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的理解运用,发展学生的结构观。 2、通过乙醇与钠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探析醇类的置换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规律,认识有机物中羟基和醇的性质的关系,能辨识有机物的类别、官能团,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发展学生的分类观和转化观。通过进一步分析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有机反应的思维进阶。 3、通过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诊断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观念。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生活中苹果醋的酿造视频,你发现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的转化(淀粉→酒→醋)?果酒中的酒的重要物质是乙醇,中国人的酿酒技术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晚期,那个时期的酒主要是饮品,随着科技的发展酒的用途越来越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自主) 【情景】1:中国每年生产这么多的乙醇,假如你是销售员,你会通过什么渠道销售掉? 学生活动1(自主) 思考 讨论 展示 预期理解(用途) 香料:超市、餐饮、家庭 燃料:石油公司、实验室、餐馆 消毒:医院、家庭 化工原料、有机溶剂:工厂 活动意图说明:1、用途线索贯穿始终,促使学生将用途与结构、性质进行关联。 2、引发思考:原来乙醇除了作为香料和燃料以外还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用途,促使学生对乙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不是除了这些还有啊?埋下一颗不断探究的种子。环节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任务1:乙醇的分子结构教师活动2(自主) 1、课前每个小组提前分发球棍模型(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2、巡视、发现不一样的组。 3、【问题】:你拼的分子与以往学过的烷烃有什么不同?什么是羟基?写出它的电子式,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4、【问题】:A、B两同学展示的分子是什么关系?学生活动2(自主) 1、拼插球棍模型。 2、展示球棍模型。 3、写出羟基的结构简式和电子式,说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预期理解:-OH, 4、发现乙醇存在同分异构体。 预期理解:和活动意图说明 1、进一步熟悉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2、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发现乙醇的同分异构体(二甲醚)任务2: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3(自主) 【问题】:乙醇有哪些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乙醇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3(自主) 1、阅读课文 2、【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小组代表说出其用途。 预期理解:易挥发——用于物理降温 与水互溶——制成各种浓度的饮料
良好的有机溶剂——制涂料、制碘酊等活动意图说明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中信息,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2、将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进行关联,进一步体会性质和用途间的辩证关系。 3、小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任务3: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师活动4 乙醇与钠的反应 【问题】: 1、钠是如何保存的? 2、能否保存在水中? 3、预测能否保存在无水乙醇中?说出你的理由。 4、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请同学们分析教材中实验装置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我们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 5、观察现象,对比与水反应现象,填写右表。 5、乙醇分子中哪部分结构决定了乙醇能与钠反应?什么叫官能团? 6、这个性质决定了乙醇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4 1、【自主】:问题1和2。 预期理解:保存在煤油中,不能保存在水中。 2、【讨论】:问题3,小组代表回答。 3、观察实验,总结结论。 预期理解:煤油属于烃,分子中除了碳碳键就是碳氢键,而煤油不与钠反应,证明常温下碳氢键与钠是不能反应的;水分子中存在氧氢键且能与钠剧烈反应,说明氧氢键常温下能断裂并与钠反应,在乙醇分子中,存在碳碳键、碳氢键、碳氧键和氧氢键,预测其中氧氢键可以与钠发生反应而生成氢气和乙醇钠。 预期理解:防止爆炸。 钠与水钠与乙醇钠是否浮在液面上有无声音有无气泡剧烈程度是否熔成小球反应方程式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 除去狭小空间内的钠(安全)学生活动3 1、学生阅读课文 2、【自主】:乙醇的物理性质。 3、【讨论】:乙醇的用途。 4、展示:小组代表活动意图说明 1、问题串是为了增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逻辑推理能力。 2、预测乙醇能否与钠反应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乙醇中的化学键是影响乙醇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既结构决定性质。 3、实验验证是为了验证学生的推理,促进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羟基能与钠反应)的学科素养的形成。 4、用途线索贯穿始终。教师活动5 乙醇的氧化反应 酒精作燃料时,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自主) 2【情景】2:铜或银制器皿用久了局部表面会变黑,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光亮如初吗? 3、演示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问题】: (1)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2)官能团和有机物的类别发生了哪些转化?根据CuO转化为Cu来判断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3)你知道表面变黑的铜或银制器皿怎样光亮如初了吗?学生活动5 1、写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类型。 2、思考,产生疑问。 3、研讨:现象、官能团的转化、化学方程式。 预期理解: 用途:用于处理因氧化表面变黑的铜或银制器皿。学生活动3 1、学生阅读课文 2、【自主】:乙醇的物理性质。 3、【讨论】:乙醇的用途。 4、展示:小组代表活动意图说明 1、【情景】埋下伏笔,引出用途。 2、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乙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并且会带来官能团和 有机物类别的转化,建立学生的结构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3、根据这个反应可以把表面变黑的铜或银制器皿表面光亮如初,解决情景中 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6 乙醇在人体中的转化 学生活动5 看图说话活动意图说明 1、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2、酒驾的危害环节三:课堂小结活动意图说明 本节课以乙醇的销路为线索,通过用途思考乙醇的性质,把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关联,明确了研究乙醇的认识角度是看碳骨架(乙基)和官能团(羟基),预测并验证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结构观、分类观和变化观,通过实验发展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乙醇的用途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认识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以后 的有机物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2、CH3CH2OH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 B.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C.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除乙醇外,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增强抵抗力。下列有关酒和酒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酒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酒精是电解质 B.酒精结构中有-OH,所以显碱性 C.酒精分子中6个氢原子都可被钠置换出来 D.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所以可以勾兑出各种浓度的含酒饮品。 4、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铜银金属表面除锈 B.官能团:羟基转化为醛基 C.类别:醇转化为醛 D.属于还原反应 5、从下列乙醇的有关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结论A在乙醇试样中加入少量CuSO·5HO.搅拌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乙醇试样中一定含有水B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在0.01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其余与碳原子相连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以果酒的前世今生为情境,分析乙醇的制备和转化,贯穿单元教学始终。 2、乙醇与钠反应装置的改进(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
教学反思与改进
1、活动和问题较多,时间紧。 2、预测乙醇能否与钠的置换反应的逻辑推理过程,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有机物中化学键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有机物学习中的宏微结合还没有形成,因此存在些许难度。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官能团的转化、类别的转化、都是难点,只能初步认识结构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学科观念。 4、实验探究促进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学科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难免有外行看热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