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果醋酿造---寻味识酸 乙酸 教学设计 (表格式)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2果醋酿造---寻味识酸 乙酸 教学设计 (表格式)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1 11: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课题 果醋酿造-寻味识酸 乙酸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价值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上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乙醇相关内容,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乙酸是一种有机物,在选择性必修内容会通过化学键的角度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的学习。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中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为选择性必修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本节课在初中基础上,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并从官能团转化和物质类别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构建基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认知模型。 通过知识类比,学生学过无机酸的基本通性,乙酸作为有机酸具有酸性学生理解起来容易,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酸性,进行知识迁移,培养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 乙酸的酯化反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拼插模型分析酯化反应中官能团的转化,从速率和平衡视角分析调控反应的必要性。
学习者分析
已有相关经验:初中和生活经验知道乙酸是食醋的酸味主要原因。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无机物及其性质,对于结构-性质-用途的结构观学习方式较为熟悉。对于基础实验设计能够提出方案但尚不完善。学生学习了官能团的含义,且通过乙醇的学习,初步感受到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 可能的学习困难:对于物质转化、官能团转化与性质的转化关系对比迁移较为困难。对于乙酸乙酯制备条件控制分析可能存在困难。
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归纳探究类实验的一般思维过程。 对比乙醇和乙酸结构,从化学键视角认识乙酸的结构,感受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通过酯化反应实验,从速率和平衡角度分析反应条件控制。 通过物质、官能团的转化,梳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乙酸的结构与性质;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设计酸性强弱比较实验方案乙交流、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转化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 通过对酯化反应断键方式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认识进阶。 通过乙酸乙酯实验问题引导,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意识和平衡思想。 通过对官能团的和有机物的转化对比,发展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酸从何来)教师活动1 引入:果醋闻起来有酸味,产生酸味的是那些物质呢? 根据提供果酒中有机酸的结构简式,从结构的角度猜测,哪些基团会显酸性呢? 任务一: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并与盐酸、碳酸比较酸性强弱。 问题1:展示水果中的有机酸结构式,推测显酸性的的基团。 问题2:根据给定实验药品和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并书写结论。 问题3:验证乙酸的酸性强弱。学生活动1 活动一: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并比较酸性强弱。 1.根据材料信息,从结构角度猜测可能表现酸性的基团。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提供如下实验药品: 3.通过实验,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 猜测实验方案结论
4.对比无机酸,如何比较乙酸与碳酸、盐酸的酸性强弱?请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通过给定的果醋中的有机酸包含的基团可能包括羟基、羧基。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和基础能够指出显酸性的基团-羧基,所以实验设计方案证明羧基酸性,学生会联想到无机酸的通性,通过可能推测、实验方案设计、验证、获得结论。实现探究的一个过程的循环。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环节二:酯由何生教师活动2 任务二:水果香味揭秘 仔细观察会发现,果醋通常会有一股细微的区别于酒何醋的香味,那香味的来源是什么呢? 水果的香味通常是由于下列物质产生,例如草莓中的含有乙酸乙酯,乙酸异戊脂,苹果中含有戊酸戊酯。这些酯是在水果成熟过程中有机酸通过缓慢酯化反应生成的。 例如苹果和草莓中2-甲基丁酸乙酯是由2-甲基丁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的。 葡萄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由邻氨基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的; 菠萝中的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的。 提供模型材料,请同学们拼接乙酸、乙醇,并拼插反应过程。通过模型搭建分析酯化反应原理。 任务三:实验演示 1.播放香醋的发酵视频,感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演示。 学生活动2 活动二:阅读材料,从官能团角度分析反应酯化反应 1.阅读材料,你知道乙酸乙酯是如何形成的吗? 2.已知酯化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水。请同学们运用乙酸何乙醇的球棍模型拼插出新物质的可能结构。 对比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从结构角度分析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是如何断键的? 活动三: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1.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哪些实验现象说明生成了新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酸乙酯的生成? 2.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有哪些重要的安全措施? 3.在实验中有哪些操作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促进产物的生成? 4.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任务二以活动为驱动引导学生从结构出发。从宏观、微观视角,通过模型拼插和同位素示踪法探究酯化反应原理。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同位素是中法落实证据推理素养。通过结构探析、思维探究,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微观探析能力,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核心素养,在深度学习中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此环节任务三以酯的制备为线索,从传统酿造工艺再到实验室的制备。既能让学生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实验室制法环节中,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证据推理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环节三:酯香四溢教师活动3 1.对比乙酸和水果中的有机酸、乙酸乙酯与水果中的酯,说说酸从何来与酯香四溢的原因。 2.结合果醋的整个酿造过程,分析有机反应中物质转化与官能团转化与性质转化的关系。 学生活动3 1.找出下列有机物中的羧基与酯基,并从官能同角度说说一些水果闻着香甜吃着酸的原因。 2.分析整个果醋酿造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图,分析有机反应中物质转化与官能团转化与性质转化的关系。 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借助酸味、香味物质对比得出同类物质性相似的认知,进而迁移到从结构官能团的角度去认识物质性质,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变化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酯的官能团是酯基( ) D.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 2.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 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 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性 KMnO4 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 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和 工业上常采用如下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中的导管要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上,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 事故的发生。 (3)实验制取的乙酸乙酯,可用 方法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请用文字说明使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 (4)实验时,试管 B 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界面处产生浅红色,下层为蓝色,振荡后产生 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至不能重复使用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c.浓硫酸有吸水性 d.会造成环境污染 4.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称为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你能在生活中从化学角度给大家提出方法,缓解皮肤红肿? 5.请大家利用网络查阅资料,酯化反应中为什么是酸脱羟基醇脱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