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课题 大概念统摄下“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第一节已经构建了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学生初步认识了“位—构—性”的关系,本单元教学将在此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族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归纳出元素周期律;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陌生元素及其物质性质,并能应用陌生物质性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本课时内容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陌生元素硒为例,从位置、结构、性质角度对陌生元素硒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体现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应用。通过借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不同对提纯硒方案的设计,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的分析,发展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角度,即在原有的物质类别和价态两个认识维度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律的相似性、递变性通过化合价、类别通性打开,将元素周期律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到对陌生元素和陌生物质性质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维度。最后,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在自然科学及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强化位置决定用途的观念,构建元素、物质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在依据元素位置获取硒元素有关信息时,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对比实现对“位—构—性”模型认识的进阶,在依据元素性质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设计提纯硒的方案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分析,完善认识物质的的角度,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其他应用价值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创造性,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发展进阶可能碰到困难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负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能基于元素“位—构—性”认识元素性质。 能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基于“位—构—性”模型认识陌生元素及物质性质 基于物质“结构—性质—用途”认识物质性质,构建元素、物质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从元素价态、物质类别、元素周期律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认识角度出发,认识物质性质 获取陌生元素信息时角度单一,不能基于“位—构—性”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不能由元素性质发展到物质性质。 不能基于元素周期律分析陌生元素及其物质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不能基于已有物质性质进行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解决中。
学习目标确定
基于陌生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取有关硒元素的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对比,实现对“位—构—性”模型认识的进阶,发展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能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设计提纯硒的方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通过对陌生物质H2S性质分析,发展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角度。在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角度基础上,能依据元素周期律角度认识陌生物质,完善应用物质认识模型来研究陌生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的学习,领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升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位—构—性”三者的推理关联,构建元素“位—构—性”到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学习难点:发展“价、类、律”的陌生物质认知模型,运用模型对陌生物质性质进行推理、预测、解释、应用。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赋值 认识硒元素及物质性质依据硒元素的位置,获取有关硒的信息,能分析硒元素与相邻元素在性质上的差异 ①能依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硒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Se元素性质(化合价、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Se与相邻元素及其物质性质上的差异(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酸性)(20分) ②能依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硒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Se与相邻元素氢化物稳定性(16分) ③能依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硒原子结构、元素性质(12分) ④能依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硒原子结构(8分) ⑤能依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说出硒元素的原子序数、周期序数、族序数(4分) 多角度认识H2Se的性质能从物质类别、化合价、周期律三个角度分析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并应用 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周期律角度分析H2Se的性质,依据硒元素的价态分析解释含硒物质转化过程(15分) 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周期律角度分析H2Se的性质(10分) 认识H2Se的性质,不能进行研究角度梳理(5分)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能依据气态氢化物性质差异设计提纯Se的方案 ①依据Se、As、Te、Sb气态氢化物性质差异及相关数据设计由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完整提纯方案(15分) ②依据Se、As、Te、Sb性质将其转化为氢化物,依据稳定性差异将H2Se与其他氢化物分离,没有设计方案将H2Se分解得到纯硒(10分) ③依据Se、As、Te、Sb性质将其转化为氢化物,没有依据稳定性差异进行后续方案设计(5分)“位—构—性”模型进阶与发展能结合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建立元素“位—构—性”到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10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认识陌生元素教师活动1 【导入】 1. 介绍明星元素——硒(硒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2. 硒在自然界中稀少而分散,常从精练铜的阳极泥中提取。一般方法提取的硒含有许多杂质(As、Te、Sb),不能满足工业技术上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纯。 思考:1. 你需要获取什么信息才能提纯硒? 2. 你如何研究硒及杂质(As、Te、Sb)的化学性质? 3.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性质预测你首先需要哪些资料? 【任务一】 1. 结合下图获取有关硒(Se)的信息 2. 分析硒与周围元素在性质上的差异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小结】 学生活动1 认识需要用周期律认识陌生元素—硒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总、分享、交流 分析交流对硒元素及其物质的认识依 据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会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陌生元素的途径。诊断学生认识元素性质的角度是否全面,引导学生借助元素“位、构、性”模型认识陌生元素及物质性质,实现位、构、性关系的整合,初步体验“证据推理”的过程。环节二:探究陌生物质教师活动2 思考:H2Se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任务二】多分析H2Se的性质 分析:H2Se的性质 物质类别:酸 化合价:具有还原性 元素周期律:稳定性 学生活动2 依据物质类别分析H2Se能与碱反应 依据价态分析H2Se具有碱性 依据周期律递变性判断稳定性: AsH3 < H2Se < HBr H2Te< H2Se < H2S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的分析,完善认识物质的的角度,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环节三:应用陌生物质性质教师活动3 资料:一般方法提取的硒含有许多杂质(As、 Te、Sb),其中一种提纯方法为 H2Se分解法 思考:如何提纯硒? 【任务三】请设计提纯单质Se的方案 已知:氢化物稳定性 : SbH3 < AsH3 < H2Se ,H2Te< H2Se 氢化物分解温度: SbH3 < AsH3 < H2Se,H2Te< H2Se 【小组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补充】 【展示】工业生产中实际方案: 在石英反应瓶中,与于550-650通入氢气使硒反应为H2Se 将生成物通入一个300℃的净化瓶,使可能生成的砷、碲和锑的氢化物分解 最后将气体导入1000℃的石英管,75%的H2Se及分解为Se,产物随之被迅速冷却至反应温度以下加以收集。 思考:以上提纯Se方法用到了含硒物质的哪些性质? 【拓展】 资料:工业中常从精练铜的阳极泥中提取硒。阳极泥中的硒主要以Se和CuSe的形式存在,工业上常用硫酸化焙烧法提取硒,主要步骤如下: i:将含硒阳极泥与浓硫酸混合焙烧,产生SO2、SeO2的混合气体 ii:用水吸收i中混合气体,可得硒固体 思考:以上提纯Se方法用到了含硒物质的哪些性质? 【小结】 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 物质类别 化合价 元素周期律 【迁移应用】认识H2SeO4学生活动3 结合氢化物稳定性进行思考、交流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对比、分析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依据氧化还原角度进行分析 基于价、类、律分析H2SeO4的性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方案设计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突显元素周期律的预测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创造体验的过程,引导主动调用知识,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 环节四:总结提升【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其他应用: 自然科学方面 生产上的应用(寻找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 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 结合本节课所学交流、分享活动意图说明: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其他应用价值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创造性,发 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总结提升,丰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构建元 素“位—构—性”到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复习巩固: 已知:N、P、As位于同一族,NH3 + HCl = NH4Cl(产生白烟) 结合本节课所学预测砷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 多角度认识单质As、AsH3的相关性质,并说明依据。选取反应试剂书写相关反应,并说明预测依据。 AsH3有毒,设计检验AsH3泄漏的方法并说出依据 (二)探究作业 (1)多角度预测硅酸的化学性质 (2)查阅资料,设计多种方法制备硅酸 课后检测 1.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
B. 分界线附近可寻找到制造催化剂和耐腐蚀的元素
C. 处于第五周期第Ⅵ族
D. 、可作半导体材料 2. 元素周期表在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请画出该部分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______。
(2)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稀有金属,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被广 泛应用到光电子工业和微波通信工业。回答下列问题:
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 (3)与同周期,与同主族,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①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 ______填字母。
a.碱性:
非金属性:
酸性:
热稳定性: ②用原子结构理论推测,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 本节课基于工业实际问题开展教学,以提纯硒为问题线索,探究元素硒及其物质的性质,突显元素周期律的预测功能,同时通过方案设计与分析,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体验的过程,实现问题解决。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通过腾讯会议开展线上教学,借助微信群实现小组讨论与互动,通过屏幕共享呈现学生讨论过程并展示讨论结果。
教学反思与改进
对单元教学的认识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清楚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立足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明确单元教学的逻辑主线、以及课时之间的进阶关系。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 本节课通过复习提问诊断学生知识水平,通过提问提供思考方向,借助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通过资料提示帮助学生完善方案设计,逐步引导完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阶发展。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对比实现对“位—构—性”模型认识的进阶,依据元素性质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设计提纯硒的方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分析,完善认识物质的的角度,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探索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其他应用价值,体会化学知识的创造性,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 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评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