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第4课《鸟啼》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第4课《鸟啼》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09: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第4课《鸟啼》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凫(fú) 椋鸟(jīng) 老饕(tāo) 摇曳(yè)
B.荆棘(jīng) 苍穹(qióng) 斑鸠(jiū) 笨拙(zhuō)
C.角逐(jué) 蛰伏(zhé) 滞留(zhì) 隐遁(dùn)
D.充塞(sè) 窒息(zhì) 阻挠(náo) 炽烈(chì)
答案:A
解析:椋读li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起这些,他总不免感叹人心向背、世情险恶,觉得自己孤弱无援。
B.生杀予夺的鬼子一进村,见什么抢什么,见一个杀一个。
C.这次回乡,小王不是外出打工前的模样了,你瞧他,一身西装,洋洋洒洒。
D.所有同类题材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起来,都黯然失色。
答案:D
解析:A.“人心向背”指人们的拥护或反对,与语义不符。B.“生杀予夺”是确定生死赏罚的意思,句中只有“杀”和“抢”的意思,可改为“无恶不作”。C.“洋洋洒洒”形容文辞丰富流畅,连续不断,可换成“潇潇洒洒”。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
B.鸽子,还有斑鸠、画眉……,不能停止它们的歌唱。
C.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D.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答案:B
解析:A.是一个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子的结尾是正确的。C、D两项也无误。B.注意省略号的用法。省略写后面除了后引导、括号外,一般不要用其他点号,因省略号不但省略了文字,连文字后面的标点也省略了;但如果省略号后面的话和省略的话不相连,那么,省略号后面的句号要保留。本题不属于这种特例,逗号应删掉。
4.和其他三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就要飘出花香,绵羊就要站立舞蹈,白屈菜就要遍地闪烁。
B.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C.它(鸟的歌声)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它(过去)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答案:A
解析:A.排比兼拟人;B.比喻;C.比喻;D.排比兼比喻。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顷刻 如愿以偿 跌宕 风靡一时
B.丰饶 神彩飞扬 蔚蓝 前车之鉴
C.骇人 出类拔粹 潺潺 雷励风行
D.攫住 首曲一指 残骸 通宵达旦
答案:A
解析:B.神采;C.出类拔萃,雷厉风行;D.首屈一指。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在诗歌上有极高的成就,他与李白合称为“小李杜”。
B.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以及散文集《彷徨》等。
C.《史记》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欧 亨利,英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鸟啼》等,与莫泊桑、契诃夫合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答案:C
解析:A.杜牧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彷徨》是小说集;D.欧 亨利是美国作家,《鸟啼》不是他的作品,《鸟啼》的作者为英国作家劳伦斯。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空阔幽静的山巅上,驴友们听着鸟啼虫鸣,欣赏着满山红叶,高兴地席地而坐,吹着山风,唱着歌谣,翩翩起舞,无不喜形于色,异常快乐。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
D.商务部表示,在促销活动期间,餐饮企业不得故意推诿、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或服务。
答案:C
解析:A项不合逻辑,“幽静”与“鸟啼虫鸣”矛盾;B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倡导人们”应提到“在饭店就餐时”前,“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应为“勤俭节约”;D项搭配不当,前为提供服务,后为销售商品。
8.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俄国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B.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肖洛霍夫和海因里希·伯尔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鸟啼》作者劳伦斯,英国文学家,诗人。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笔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儿子与情人》,《虹》等。
D.《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古文与诗歌。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答案:C
解析:A项肖洛霍夫为苏联作家,《安娜·卡列尼娜》为托尔斯泰的作品;B项应为“德国作家”。D项杜牧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B.“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
C.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色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鸟啼》)
D.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最后的常春藤叶》)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可以结合词语的含义理解记忆。B项,竞相:互相睁着的意思,“竟”和“竞”这两个字是同音形近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竟,一般是出人意料的意思,竟然,居然等等竞,是比较,竞争。两个字意思方面没什么相同的。C项,应该是“蛰伏” D项,应该是“ 一筹莫展” 中的“筹”是筹划的意思。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泉水)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汩汩而行。
B.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褪去。
C.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
D.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大变迁的第一阵爆发。
答案:B
解析:A.“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用在该句中可以,课文用“潺潺”也可。B.“褪去”的往往是衣服、羽毛、颜色等,根据语境可改“退去”。
1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能够比较准确的选出答案。由诗歌的第一句“城雪初消荠菜生”可以看出时令是冬末春初,这样A项“落红满地”和D项“花欲语”是不合时令的,与上文无法衔接;由诗题和“角门深巷少人行”可以看出C项“春山一路”不符诗意;B项“柳梢”是春天比较早的景色,“黄鹂语”也无“鸟空啼”的嘈杂,反而给人以惊喜,与下文的“此是春第一声”相吻合。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晕场 眩晕 日晕 头晕目眩
B.取缔 真谛 烟蒂 莺啼鸟啭
C.恰当 当真 当做 长歌当哭
D.靡费 奢靡 靡散 靡靡之音
答案:C
解析:A ((1)yūn,用于“晕倒”“晕头转向”“头晕”;(2)yùn,用于“晕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月晕”“眼晕”。其中“日晕”是四声,其他为一声)B(前三个通读dì最后一个读tí)C(通读dàng,另外一个音是dāng,读四声的意思相对少一些,可记住几个典型词语)D(浪费、奢侈和分散三个意思读mí,其他的意思读mǐ。D项就最后一个词读mǐ,其他通读mí)
13.下列诗句中与“天香月色同僧室”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叶落猿啼傍客舟 B.魏国山河半夕阳
C.花间觅路鸟先知 D.寒林空见日斜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中的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按照这个要求,考生需首先明确题干中诗句的特点,“天香”“月色”都是名词,“僧室”是偏正结构的短语,“同”在这里是同处于的意思,应为动词;从内容来看,这句诗写的是旅途之中在桂花飘香、月明如素的禅房里,摆设斋宴,宾主洽谈的情景,因此下联也应写出旅途中的情景,综合上述因素,A项最恰当。
14.下列各项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夜深而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B
解析:例句,感慨年长色衰,独守空船的凄凉身世,流出悲凄之泪。A.无故被休,伤心之泪;B.闻官军收复失地,欣喜之泪;C.与情人凄然别离,伤心之泪;D.感慨国破家散,伤 心、痛楚之泪。
15.选出下面语句中与课文相同的一项(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摧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岩。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D
解析:A.萧萧下B.丛菊 /催刀尺 C.之飞/攀援。这是一道考核文章记忆的题目,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16.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
A.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B.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个综合性的考查,既考考生对联常识,也考了对仗和词性的相关知识,但难度不大。对仗最主要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A选项中的“怪禽”为动物,“旷野”为自然景象,而“落日”和“行人”分别为自然景物和人物,不能与上一句一一对应,所以对仗并不工整。B选项,“荷笠”为动宾结构短语,对应位置的“青山”为名词,同理,“斜阳”为名词,与之位置相对的“归远”为动宾结构短语,对仗并不工整。D选项,“山暝”为主谓结构的短语,而“沧江”为名词或偏正短语,“猿”为动物,“夜”为时间、时令类,在工对中也是不能相对的,故D项也不工整。C项,“感时”和“恨别”都为动作,同为动宾结构,“花溅泪”和“鸟惊心”都是描写花鸟类,“溅泪”和“惊心”词性和类别也很工整,且都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仗不但工整而且巧妙。
17. 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B
解析: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所以选B。
18.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作者开篇描绘鸟尸,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 。(《鸟啼》)
B.“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杰作”一语双关。既指贝尔曼在雨夜中画的那片树叶,形象逼真,使琼珊误以为是真的树叶;又指贝尔曼舍生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的常春藤叶》)
C.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地坛。
——地坛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世事沧桑,时间无情),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我与地坛》)
D.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
—— “无聊”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脱离实地欣赏的一切的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江南的冬景》)
答案:D
解析:“无聊”在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本文正是作者对故乡江南多年感情的厚积薄发。
1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这里花草遍地,绿树成茵,鸟啭莺啼,天蓝水清,的确是人们消夏避暑的一块佳处。
B.“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等作了充分肯定。
C.印度尼西亚当局把默拉皮火山的警戒提高至最高级别,显示火山有随时暴发的可能,并下令居民撤离。
D.经验表明,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抓典型,树标杆,以点代面,榜样的力量会激发出其他人竟相上进的热情。
答案:B
解析:A句“茵”应为“荫”;C句“暴发”应为“爆发”;D句“代”应为“带”,“竟”应为“竞”。
20.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道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岸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成都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答案:C
解析: “愁空山”是指子规鸟的悲啼之声回荡在空山之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我是在梦中吗 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选自2013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21.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体裁和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整体把握全文。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分析文本要抓住其神。本文以《雾中的村庄》为题,自然以村庄为核心,文中除了直接描写雾和村庄外,写城市则是为了衬托雾中的村庄,以城市的喧嚣反衬村庄的宁静,而城市的喧嚣又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从而带给作者村庄未来的担忧。
22.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特色。
答案:①由近及远;层次清晰;②视觉听觉相结合,多角度丰富地体现了雾中树庄的宁静、精致;③抓住典型景物,突出描写了雾中最具有村庄特点的景物。
解析:本题赏析重要语句的描写特色,品位语言的表达艺术。“脚下”、“近旁”、“不远处”由近及远;层次清晰;“野草”、“菜园”、“废墟”、“寺庙”、“菜棚的木架”“农家院子的轮廓”和“人声”、“脚步的声”视听结合描写了村庄的宁静。
23.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和原因。
答案:“雾中村庄的灵魂”就是乡村的自然宁静的趣味,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村庄与城市两种文明融合,希望村庄的自然和谐宁静的气氛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因为,“雾中村庄”是有灵魂的、宁静的、自由的、坚守的、勤劳的,所以作者“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这句话呼应开头,总结了全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语的含意和作用,结束语一般都有总结全文,突出主题的作用。就本文来说,“真心祈祷”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就是一种期盼,期盼的内容即是后文——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而“雾中村庄的灵魂”则要通过把握全文对村庄的描写得到答案。
三、诗歌鉴赏
台 城①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4.本诗题咏台城,也有凭吊六朝古迹之意,诗中“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含义隽永,此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①“空”字用得最妙,在此句中有“空自”、“徒劳”等意,台城经过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叫着。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解析:“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2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诗歌罗列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氛围。作者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
解析:吊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