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知识网络(课件+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知识网络(课件+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3 08:15:05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虽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答案:B
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但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A项错误、B项正确;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已经影响了生态环境,C项错误;人口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项错误。
2.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PPE怪圈表明了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三者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此可见,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该价值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B
解析:小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小草可能与其他种群有种间竞争关系,也可能产生抑制其他种群的物质等,所以,小草对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不利。小草体内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小草可以为很多种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4.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答案:C
解析: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能量是不可能循环的,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5.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因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B.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
C.桑基鱼塘是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大于直接价值,A项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也要源源不断地获得太阳光照,固定太阳能,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B项正确;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缓解温室效应,D项正确。
6.龙血树是一种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因此龙血树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龙血树可以加工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正确;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发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子库、植物基因库等,C项正确;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D项错误。
7.生态农业是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比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C.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
D.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答案:A
解析: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且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A错误;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强,B正确;生态农业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C正确;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D正确。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
9.滇金丝猴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最高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滇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
C.保护滇金丝猴实际是从物种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
D.滇金丝猴为关键物种,其灭绝会导致该区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D
解析:生物的生活习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滇金丝猴是一个物种,其灭绝就代表一个物种的消失,保护滇金丝猴实际是从物种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关键性物种,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很多,滇金丝猴虽然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但它的灭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D错误。
10.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导致多种生物物种的出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A错误;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因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不能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C正确;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D错误。
11.长期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污染环境。下列修复和改良酸碱化土壤的措施中,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A.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
B.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
C.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D.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
答案:C
解析: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属于生态工程,A正确;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循环原理,B正确;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酸碱危害作用属于化学修复方法,不属于生态工程,C错误;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菌作为分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态工程,D正确。
12.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D
解析:建立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系统总能量利用率,A错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污染环境,B错误;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C错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
13.下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等问题
C.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衰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答案:C
解析: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A、B正确;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人口数量的增多,C错误;人类是具有控制自身发展能力和创造力的生物,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
14.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B
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中的微生物分解残留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可避免农田动物受毒害,能有效地增加其种类,同时也增大了害虫的环境压力,降低了其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存在相应的基因,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15.如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提高了净化能力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答案:A
解析: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增加需氧型微生物的降解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能力,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
16.“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C.“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D.《韩非子》中的“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B正确;“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C错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一成就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原理。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指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横跨13个省551个县,该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考虑,还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1)循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整体原理 物种多样性 (3)生态学措施 自然演替
解析:(1)“无废弃物农业”指的是生态农业中一些物质被循环利用,没有直接作为废弃物抛弃而污染环境,这一成就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生态经济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2)“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指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它是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其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该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整体原理,同时考虑到该生态工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还要做到物种多样性,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18.(10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呈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___(填“N”“P”或“K”,可多选)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_________将会升高。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于水华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
①利用了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答案:(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间接 (2)N和P 多样性 不适合 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3)种间竞争 捕食藻类
解析:(1)水华严重时,水下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含氧量也降低,由于沉水植物在水体的底层,会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浮床上的植物和蓝细菌之间竞争阳光等,二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由于凤眼莲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凤眼莲不合适作饲料。(3)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种间竞争关系和植食性鱼类捕食藻类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9.(10分)“千里金堤柳如烟,芦苇荡里落大雁。渔歌催开千张网,荷花映红水底天……”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近百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1)流经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山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植被有芦苇、灌丛、乔木、茶园和水域滩涂,适合不同的鸟类栖息,林鸟和水鸟均有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3)人们仍然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使用着最先进技术,以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使得洞庭湖朝着破碎化、陆地化的方向发展。上述情况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进行。
(4)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灾害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愈来愈体现出来。为此,国家建立了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保护。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入(或人工输入)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水平 (3)速度和方向 (4)间接 就地
解析:(1)流经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入(或人工输入)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0.(12分)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 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垂直 循环、自生、整体原理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4)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 (5)见下图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循环、自生、整体原理等。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多数为需氧型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可不断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21.(10分)(2024·全国甲卷,9)鸟类B曾濒临灭绝。在某地发现7只野生鸟类B后,经保护其种群规模逐步扩大。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鸟类B采取“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模式。就地保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类B经人工繁育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放飞野外。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鸟类B的野生种群稳步增长。通常,种群呈“S”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鸟类B等濒危物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2)天敌、竞争者、食物等 (3)存在环境阻力 (4)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减少天敌以及竞争者的存在,同时增加鸟类B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3)种群呈“S”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以及竞争者和天敌的存在,即存在环境阻力。
(4)保护濒危物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本章知识网络
2门世2有
3厚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人与环境
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丧失的原因
掠夺式的利用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自生
循环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协调
整体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