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3 08:38:22

文档简介

第4章 第3节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C.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D.生态工程建设可以牺牲环境,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C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项错误;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项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项错误。
2.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基本原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生态农业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答案:B
解析: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果进行焚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错误;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正确;生态农业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循环原理,D错误。
3.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
A.循环原理      B.自生原理
C.协调原理 D.整体原理
答案:B
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物种多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物种数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容易受虫害的威胁,这种做法违背了自生原理。
4.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下列关于自生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生是由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实现的
B.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C.一般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生能力要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D.只要布设好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自生功能就能得以维持
答案:D
解析: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该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A正确;因为生态系统的自生依赖生物组分的自组织、自我调节等,因此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B、C正确;要维持系统自生,除了要合理布设好系统的生物成分以外,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D错误。
5.因为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太湖中水葫芦泛滥,水面被单一的水葫芦覆盖,针对上述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自生原理
B.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协调原理
C.太湖中水葫芦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D.从最终结果来看,水葫芦的引入并没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引入水葫芦时并没有去除太湖中原有物种,遵循了自生原理,只是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从最终结果(太湖水葫芦泛滥,水面被单一的水葫芦覆盖)来看,水葫芦的引入并没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项错误,D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否则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如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因此题中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协调原理,B、C项正确。
题组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答案:B
解析: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也有差异。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7.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C
解析:矿区废弃地往往因为矿藏开采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
8.甘肃某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多种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D
解析:回填土壤是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栽种多种植物是遵循了自生原理,栽种当地原有植物是遵循了协调原理,实行封山育林,是为了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
9.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
C.因生物种类增加,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该生态系统通过增加生物种类,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腐生型的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综合强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相关实例的分析中,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北”防护林建设时没有遵循自生原理,易暴发虫害
B.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引种杨树,没有遵循协调原理,导致杨树不能正常生长
C.桑基鱼塘的建设遵循的是整体原理
D.沼气池工程充分利用了循环原理
答案:C
解析:“三北”防护林建设时物种单一,易暴发虫害,这是因为未遵循自生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少,不适于杨树生长,引种杨树则是违背了协调原理;桑基鱼塘、沼气池工程都能充分利用物质,遵循了循环原理。
2.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C
解析: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工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将蛆蛹粪便还田,运用了循环原理,但是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先污染,再通过生态工程进行治理和恢复
B.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借助大自然的生态恢复力量
C.目前,我国生态工程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
D.我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答案:A
解析: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A错误;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可促进生态工程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B正确;目前,我国生态工程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C正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D正确。
4.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建设人工湿地过程中,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B.在选择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时,需要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C.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促进该人工湿地的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C
解析:在建设人工湿地过程中,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A正确;在选择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时,需要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B正确;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有控制地投放污水、污泥,有利于人工湿地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促进该人工湿地的物质循环,但增大投放量可能超过该人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另外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C错误;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利于促进对污水和污泥的处理,D正确。
5.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C.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D.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采用的方法为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答案:C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各地要因地制宜进行建设,B错误;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C正确;在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时首先采用的方法为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D错误。
二、非选择题
6.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地区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再施入农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提供清洁的能源等。
(3)该模式减少了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其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___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答案:(1)分解作用 可以增加大棚中的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3)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 (4)抵抗力
解析:(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的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禽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再施入农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这样做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和提供清洁的能源等。(3)该模式减少了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其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4)由于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所以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7.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解析:(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复杂程度,种植一种植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过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谓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由于有机肥料中有机物较多,故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3)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来吸收污水中的金属元素,然后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元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生态工程
1.用稳态与平衡观理解生态工程建设。(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2.用稳态与平衡观简述生态工程建设所应遵循的原理。(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有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原理。
教材梳理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
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和方法 ___________、系统学
手段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或改善______________,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学
设计和调控
修复、重建
生产力
生态环境
(2)原因: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3)目的: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4)优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为基础,遵循________、协调、________、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
①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__________、自我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求:需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______________并合理布设。
自组织
自我调节
整体
循环
自我优化
自我更新和维持
生物组分
(2)循环
①内容: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___________较高。
②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3)协调
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②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
迁移与转化
转化率
物质循环
生物与环境
环境容纳量
(4)整体
①要求
a.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________,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结构,达到改善系统________的目的;
b.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更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②意义: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比例
结构
改变和优化
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
经济和社会
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
判断正误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自生原理。(   )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整体原理。(   )
×
×
核心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结合教材P102~10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请分析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①蚕沙、蔗叶进入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为________原理。
②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为___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③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为________原理。
④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为________原理。
整体
自生
(2)尝试写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提示:桑树→蚕;甘蔗→人;甘蔗→猪→人;虽然用蚕沙喂鱼,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提示:还需要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核心归纳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自生 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合理布设,并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循环 物质循环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无废弃物农业
协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
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典题应用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的协调原理和整体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协调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不需考虑环境容纳量
B.建设生态工程可以创新,不一定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C.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属于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体现协调原理
答案:C
解析:生态工程中的协调是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和环境承载力,A项错误;生态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项错误、C项正确;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体现整体原理,D项错误。
2.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 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成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
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
A.a、b、c、d      B.d、c、b、a
C.d、c、a、b D.b、c、d、a
答案:B
解析: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整体原理,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平衡和稳定,d符合题意;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依据的是循环原理,从而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c符合题意;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协调原理,b符合题意;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成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据的是自生原理,a符合题意。
教材梳理
1.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①问题:突出矛盾是______________。
②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③实例: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
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人多地少
物质多级循环利用
(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①问题:由于人们对湿地进行排水和围垦,已经破坏了地球上80%的湿地资源,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恶化、______________下降、生物___________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
②对策
a.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b.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③案例: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工程。
局部气候
地下水位
多样性
工程学和生态学
自然演替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①问题:矿藏开采后会造成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______________的破坏;还可能产生严重的___________污染。
②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群落的重建。
③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系统
重金属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不足
①缺乏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有些设计缺乏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2)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环境与资源破坏、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态度:把______________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在发展中________自然、________自然、________自然。
定量化模型
高科技含量
人口激增
能源短缺
美丽中国
尊重
顺应
保护
判断正误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沼气工程具有重要地位。(   )
2.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属于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
3.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
4.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只能遵循污染、破坏后,再治理的发展思路。(   )
5.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

×

×
×
核心探讨
分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根据下面“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案例中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提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
(2)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各组分搭配合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3)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特点?
提示: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多级循环利用,能量充分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核心归纳
生态工程的类型与案例
类型 问题 主要原理 对策 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资源有限,人多地少 循环原理,整体原理,协调原理,自生原理 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保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产出 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类型 问题 主要原理 对策 实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面积的缩小和破坏 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控制污染、动植物物种引进、建立缓冲带等 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修复土地,恢复植被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典题应用
3.“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某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A项错误;在该生态农业模式中只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项错误;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项正确;生态农业也需要从外界获得一定的投入,D项错误。
4.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需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
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A项正确;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B、D项正确。
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