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
第7课《安妮日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氛围(fēn) 绷紧(bēng) 荒谬(miù ) 沮丧(jǔ)
B.慰藉(jiè) 执著(zhuó) 纳粹(cuì ) 一幢楼(zhuàng)
C.恪守(kè) 水槽(cáo) 藏匿(nì) 惩罚(chéng)
D.隽秀(jùn) 剃光头(tì) 引擎(qín) 霎时(shà)
答案:D
解析:D项,“擎”应读“qí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实验课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演示、讲解,而不给学生留些自我实践的时间,这恐怕就是越俎代庖了。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习以为常。
C.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知识和能力,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二者休戚相关,同样重要。
D.3月11日日本九级大地震的爆发,以及随后的核泄露事件,使得日本国内局势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令许多国外旅游者退避三舍。
答案:A
解析:A项,越俎代庖: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B项,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这里应为“司空见惯”或“屡见不鲜”;C项,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应为“息息相关”;D项,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这里不合语境。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
A.粗暴 消褪 鞭笞 魑魅 桎梏
B.恐怖 题裁 麻痹 辅弼 裨益
C.国藉 窒息 瑰丽 硅谷 皈依
D.肆虐 蜕变 睚眦 里弄 泥淖
答案:D
解析:A项,“褪”应为“退”;B项,“裁”应为“材”;C项,“藉”应为“籍”。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我要这日记当我的朋友,我还要为这位朋友取个名字,叫吉蒂。
B.你听过“人质”这个名词吗?这是给破坏分子的最新惩罚,也是你想象不到的恐怖事情。重要的市民——都是无辜的人——被关起来等候处死。
C.“哦,老天,一天炸两次,”我们心想:“未免太多了。”
D.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答案:C
解析:C项“我们心想”后要用逗号。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想想看,我要出版一本以我们的密室为_______________的小说,那多有趣。
(2)国际互联网的建立,_______________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3)单纯追求升学率,_______________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A.体裁 沟通 加大 B.题材 沟通 加重
C.体裁 勾通 加大 D.题材 勾通 加重
答案:B
解析:“题材”是构成文学和艺术的材料,如工人题材、农民题材等;“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散文等。“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是暗中勾结。负担应该是重不重的问题,而不是大不大的问题。
6.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无辜 引擎 置之度外 B.雷庭 蜕变 瞭望
C.霎时 侦探 肆虐 D.沮丧 执著 荒谬
答案:B
解析:B项,“雷庭”应为“雷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6日下午消息,一种名为正在微型博客Twitter上肆虐“Tweet Viewer”的病毒,目前正以每分钟发送159条消息的速度扩散。
B.昌黎葡萄酒“造假成风”、三聚氰胺“魅影再现”、“镉大米”引发担忧、“漂白蘑菇”问题重重……2010年以来,诸多“饮食难安”的事件时时纠结和扯动着公众的神经。
C.节前,平遥县对“我们的节日——春节·万家灯火靓平遥”为主题的平遥中国年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安排,使古城内外呈现出流光溢彩、花灯齐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亮丽美景。
D.陆家嘴东方明珠塔、外滩、上海大剧院……这些上海地标将吸引全世界游客,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观光品牌。
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一种名为正在微型博客Twitter上肆虐‘Tweet Viewer’的病毒”应该为“一种正在微型博客Twitter上肆虐名为‘Tweet Viewer’的病毒”。B项,“纠结和扯动着公众的神经”搭配不当,将“纠结”删去。C项,成分残缺,在“对”后加介词“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次企图淡化日本侵华暴行的会议引起了北京一场批评风暴并招致日本历史学家和其他人士的强烈谴责。
B.出席会议的除本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本市各学校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个大会。
C.我看见世界正变成一片荒野,雷声正在接近,千百万人在受苦受难。
D.我揪紧我的“逃生袋”,虽然说是想逃走,但不如说是想有个东西可以抓住。
答案:A
解析:B项“也派人参加了这个大会”属赘余;C项“雷声正在接近”不能成为“看见”这个谓语所跟的宾语;D项不存在转折关系,将“虽然”改为“与其”,将“但”去掉。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俩同窗十二年,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为琐事吵过架。
B.我收到一封外国朋友的来信,发现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C.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如虎添翼,其发展速度将令世界震惊。
D.在“美化环境有我一份”活动中,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卫生大扫除。
答案:C
解析:“相敬如宾”用于夫妻间。“不胫而走”意思是传布迅速。“倾巢而出”为贬义词。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答案:A
解析:本题从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体裁等角度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项,“风”是“国风”。
11.下面哪一项比喻不够恰当( )
A.日记:心的轨迹/凝聚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群欢乐的生命。
答案:B
解析:将词典比喻为“书山上跋涉的樵夫”不恰当,与词典的特性不符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韩愈《山石》的优点何在?清人查晚晴说:“写景无意不刻,无语不僻。”这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但我们更应注意查晚晴所说的“屡经荒山古寺来,读此始愧未曾道着只字。”
B.日记,顾名思义,“逐日所行之事,巨细不遗,以纪实也。”关于日记文体的渊源,清代学者有源于西汉说、源于东汉说、源于唐代说。
C.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的全心全意,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凡·高?
D.在节日或庆典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等作为装饰,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贴在门楣上的叫“门签”;也有用于礼品的装饰或刺绣的花样。
答案:C
解析:A项,最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此处为不完整引用。B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引号外面,此处为不完整引用。C项,有迷惑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此处的问号是与“有没有可能”在语气上相联。D项,分号改为逗号。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文学史上,我国的鲁迅和俄国的果戈理都以《狂人日记》为题写过小说,成为文坛佳话。
B.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C.在元代文学中,首先异军突起的是杂剧,它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后人又把散曲和小令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举。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形式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答案:C
解析:元曲应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1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首领而已。
B.政治思想史名家萧公权晚年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现代转变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文本。该书中,萧氏平心持正,对新文化运动的很多激烈的文化主张时有批评。
C.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D.放眼目前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台商,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之间,虽然仍有打拼市场的雄心与智慧,却也难免会有“廉颇老矣”的感叹。
答案:C
解析:“如箭在弦”指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此处强调局势紧张,用“一触即发”。A项“求田问舍”为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买田置房经营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出自辛弃疾《水龙吟》。B项“平心持正”为主持公正,无所偏倚。出自《苏武传》。D项“廉颇老矣”形容年老。
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现代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诗体,在形式上冲破了旧体诗的限制,在用韵、平仄、句式上都没有严格的规定,采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易为读者接受。
C.新闻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它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而报告文学则不用强调真实,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他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答案:C
解析: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也强调真实。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江头送客时写萧瑟秋景,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为全诗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本句要注意“浔”“荻”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主客惨将别别时的情景,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 。 , 。
答案: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本句要注意“弦”“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主客将要分别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
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 。
答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解析:本句要注意“琵”“琶”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主客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 。
答案: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解析:本句要注意“琵”“琶”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作者写邀见歌女,将船只移过去,慢慢靠近,邀请那人出来相见。大家添了酒,把灯拨亮,重新设宴。 , 。
答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解析:本句要注意“邀”“添”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巴金: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李致
①粉碎“四人帮”以后,巴老开始在四川出书。出第一本书起,他就宣布不要稿酬。当时向巴老要书的人很多,样书不够,他就出钱买;出版社为他冲洗照片,他从上海寄钱来付费。
②留在出版社的稿费怎么办
③一九八一年,出版社党委讨论了这个问题。多数同志主张用巴金的名义设立奖金。我在转达这个意见的同时,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不久,巴老回信说:“稿费问题就按你所说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④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巴老给四川省作家协会写信,再次表明态度。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我非常感谢。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巴金全集》时,拟编两卷巴金的日记。巴老委托我替他校看日记原稿。四川出版界一位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由四川出版日记的单行本。
⑥一九九一年冬我向巴老转达了这位朋友的请求。巴老有些犹豫,我说:“《鲁迅日记》也有单行本,您的日记也可以出单行本。”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巴老勉强同意了。
⑦我回成都不久,外甥李舒给我带来巴老的信。“日记我考虑了两个晚上,决定除收进《全集》外不另外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我最近刚看过这些日记,里面还有些违心之论,你也主张删去,难道还要翻印出来,使自己看了不痛快,别人也不高兴 你刚来信说你尊重我的人品,那么你就不该鼓励我出版日记,这日记只是我的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版这样东西,我要证明自己不愿做‘名人’,我就得把紧这个关,做到言行一致。对读者我也有责任。我出一本书总有我的想法。为什么要出日记的单行本 我答应你,也只是为了不使你失望。几十年前我曾经责备自己拿作品应酬人,因此大发牢骚,今天在我搁笔的时候我不能再勉强自己了,何况《全集》出版之后另出日记单行本还要同人文社办交涉。”
⑧一句话,日记不另出单行本。
⑨回想起来,我当初想得太简单。《鲁迅日记》是在鲁迅逝世后多年出版的,他在世时也可能不同意。惭愧之余,我立即给巴老去信表示尊重他的决定,并把巴老的决定转告给出版界的那位朋友。
⑩一九九一年秋,原成都市第二中学校长张珍健同志来到我家。他是巴老的读者,十分崇敬巴老的作品和人品。为迎接“巴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他用了半年时间把巴老作品的书名刻成五十六方印章,并请艾芜老人题签。他希望到上海把这些印章送给巴老。
⑾珍健同志双腿残疾,一生拄着双拐。看见他诚恳的态度和辛苦的劳动,我委实被感动了。我找了一个折衷方案:我去信征求巴老的意见,能否用十五分钟时间会见他。珍健同志表示愿意静候佳音。
⑿不久巴老即回了信:张珍健同志要送我五十多个印章,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不愿意举行一种接受的仪式,让人们谈论、看热闹,也不愿意让他把印章送到上海亲手交给我,只为了一刻钟的会见,这样做,我觉得不近人情。总之烦你告诉张同志,不要来上海送印章,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看由慧园代收,不好吗 将来还可以在慧园展览。
⒀读完信,我感到自己考虑很不周到。我尊重巴老的意见,便给珍健同志打了电话,委婉地作了解释,请他谅解。
⒁一九九三年我回到成都,偶然在《读书人》杂志上看到珍健同志的文章《巴金访问记》。原来珍健同志已在一九九二年秋到上海看望巴老。巴老收到《印谱》以后,既高兴又谦虚地说:“你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我过去那些书都是乱写的,没有多大意思。”巴老和珍健同志交谈了五十多分钟,送了一部《激流三部曲》给他,并题字签名。临别的时候,八十七岁高龄且举步维艰的巴老,坚持把珍健同志送到大门外。珍健同志一再请巴老留步,巴老却说:“你不远千里专程来访,我送送你是应该的。”
⒂巴老就是这样对人对己。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
(节选自《我的四爸巴金》,有删改)
21.本文叙写了有关巴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反对用巴金的名字建基金会、设文学奖。②不愿出版日记的单行本。③拒绝张珍健先生送印章。④热情接待张珍健先生。
解析:根据文章对对传主介绍有明确的时间,以此为角度分条概括。不要完全抄写原文句子,要提炼关键词整合答案。
22.文中第④自然段引用巴金先生的信件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①直接引用信件内容,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②信件内容可见巴金反对以自己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的态度很坚决。
③突出了巴金淡泊名利的形象特点。
解析:结合传记的文体特征答题。首先是真实性,信件是传主人生的直接体现和见证。然后是传记的文学性,分析这段内容对表现传主的思想、情感、精神、性格等作用。此处与前后文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文段的结构作用可不答。
23.依据全文,简要分析巴金在“对人对己”方面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每个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对人方面:
①对读者负责:巴金认为自己的日记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而且里面有违心之论,没必要印出来让读者看了不高兴。
②为他人着想:不愿张珍健要为送印章专程从成都到上海。
③对人真诚:热情对待到访的张珍健,张珍健离开时坚持把他送到大门外,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
④心地善良:用稿费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
(2)对己方面:
①淡泊名利:反对用自己的名字设立奖金。巴金不愿意出版日记的单行版,认为日记只是他个人的备忘录,他不愿别人把他当成“名人”。
②谦虚实在: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并无多大成就。巴金评价自己的日记“对读者无大用处”,写日记“是为自己服务的”。
③言行一致:巴金先生不愿做“名人”,就把紧这个关,不愿出日记单行本,做到言行一致。
解析:注意审题:“对人对己”方面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要分两个方面答题,并具体回答传主的精神品质。要从文章对传主的事迹记述中分析精神品质。
四、语言表达题。
24.下面是一位班主任写的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寄语。要求:指出问题,提出希望,评价客观,语气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4分)
①9月3日:早自习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时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社。
②10月13日:下午第一节物理课上睡觉。第二节课上语文老师诵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校刊上的习作。
③10月28日:在半期英语考试中舞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被年级警告处分。
④12月25日:在圣诞晚会上独唱表演,技惊四座。
⑤1月5日:在学校冬季长跑比赛中带病跑完全程。
答案:你的文学、艺术才能令人倾倒,你在竞技场上的坚持让人钦佩;诚信、勤奋、均衡发展更能让你如虎添翼,期待你更大的进步!
解析:缺优点归纳概括准确,语言得体。
25.按照要求,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个长句,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②鲁迅是短篇小说集《呐喊》的作者。
③《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1)以“《狂人日记》”为主语:
答案:收录在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或: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2)以“鲁迅”为主语:
答案:鲁迅是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收录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狂人日记》的作者。(或:鲁迅是收录了开创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的作者。
解析:先选定一个基本句子,再将其他句子的内容作为修饰成分插进这个基本句中。注意改写完后要检查是否有语病,同时还要注意区分“以××为主语”和“用××作为开头”的句子的区别。每个句子3分。信息完整,组织合理即可。该句不是长单句不得分,句意不畅酌情扣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