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1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2.宁波植物园聚焦打造“最美赏花胜地”,满足了游客“春赏蔷薇夏品莲、秋看金桂冬探梅”的游览需求。下列关于园中蔷薇、莲花、金桂、冬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嫁接可以使同一株蔷薇上开不同颜色的花
B.池塘里所有莲花是一个生物群落
C.花圃里的金桂是被子植物
D.盛开的梅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你消化道中的某个部位,曲线(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
A.X B.Y C.Z D.都可以
4.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沉淀为红褐色
B.A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B点时溶液pH=7
D.A点到B点硫酸钠质量不变
5.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入轨,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在轨飞船和空间站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加速升空时,飞船的动能和势能的总量不变
B.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空间站中,飞船和航天员的质量均消失了
D.空间站各电路采用串联方式,以便统一控制
6.已知X是MgCl2溶液或MgSO4溶液。甲、乙、丙是稀硫酸、NaOH溶液、Ba(NO3)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X溶液,分别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A.乙是稀硫酸
B.丙是NaOH溶液
C.X溶液是MgCl2溶液
D.X与甲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8.“人工肺”可给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如图所示,该设备将人体内上腔、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器进行处理后,送回患者肺静脉。血液在氧合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分别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的是盐酸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银离子
C.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大于7,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10.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改进实验装置,将容器中的R1、R2串联在电路中,且R1=5Ω,R2=10Ω。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初始时甲、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B.U形管中液面上升是容器中气体热胀冷缩造成的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D.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甲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大于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图1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
(1)约90%的臭氧集中于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
(2)图2中影响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小金同学拿着自制气压计(图乙)从A地到B地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右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 。
(2)该系统利用水泵将养殖区中的水送入种植区中,水泵每小时做功36000J,则水泵的功率至少为 瓦。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
13.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我国感染率有40%~60%,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传播现象。目前常用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当患者服用含13C或14C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成13CO2或14CO2,然后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数值变化。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3C和14C具有相同的 数,因此属于同种元素。
(2)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与尿素酶具有 性有关。
(3)呼气试验时,受测者向集气袋中吹气,此时膈肌处于图中 (填“a”或“b”)状态。
14.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将与人心能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我们根据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如图所示。若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1)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
(2)甲的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 s,乙的心率为 次/min。
15.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中的一种,某同学仿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对四种溶液进行鉴别。
(1)请将图中“?”中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
(2)由上可知,D溶液为 。
(3)X溶液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16.如图甲所示为某智能镜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和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
(1)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选项,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有 。
(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用户开始体验智能化生活。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 。
17.如图所示是高空修剪树枝的工具——高枝剪。当树枝进入两剪片形成的刀口中,拉动拉绳就能轻松剪断树枝。为了剪断较粗较硬的枝条,除了增大拉力外,还应尽量将枝条靠近 (选填“B点”或“O点”)。若不计绳重、滑轮自重及摩擦,当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绳子自面端时,A点受到绳子a的拉力为 N。
18.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2)若要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X是 溶液。
(3)若X为稀硫酸,向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溶质只有FeSO4和ZnSO4
B.滤渣中一定含有Fe、Zn
C.滤液中可能含有FeSO4,一定有ZnSO4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Zn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已知每个H1机器人质量约为47千克,在表演过程中,机器人双脚站立在水平舞台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请回答:
(1)机器人遇到障碍物会及时躲避,这需要中央处理器快速处理摄像头捕捉到的光电信号,中央处理器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传出神经
(2)人形机器人的制作需要用到PEEK复合材料,该材料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现将4.6克该材料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再缓慢通入装有足量饱和澄清石灰水洗气瓶,瓶内产生的沉淀质量随通气时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时间(秒) 0 5 10 30 40
沉淀质量(克) 0 10 20 3030 30
求该材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求H1机器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舞台的压强。
20.如图为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电子身高体重测量仪示意图。其中AB和CD为两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压表V1和V2示数分别用来显示身高与体重的测量值。空载时弹簧刚好处于原长,且滑片P1和P2均位于电阻丝AB的E点,滑片P3位于电阻丝CD的C点。
(1)相同体重的小明与小红,小明的身高更高,当他们分别站在该测量仪上时,闭合开关S,通过电阻丝AB电流大小分别为I小明和I小红,则I小明 I小红。(选填“>”、“<”或“=”)
(2)已知该电子身高体重测量仪的电源电压U恒为3伏,电阻丝CD长度为25厘米、阻值为10欧,弹簧压缩的长度ΔL与其受到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通过计算说明:“体重60千克”对应的电压表V2示数是多少?(注:绝缘踏板和绝缘挡板的质量及滑片与电阻丝之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3)以下是小组同学对该电子身高体重测量仪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该测量仪中电压表V1示数随身高的增加而增大且刻度变化均匀
B.该测量仪中电压表V2示数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且刻度变化不均匀
C.该测量仪工作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与身高或体重的变化无关
D.用该测量仪测量不同体重的人的身高时,体重大小会影响电压表V1的示数
E.若用长度不变阻值更大的电阻丝替换CD,可提高体重测量的精确度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1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B A B B A 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图A中可以看出,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每个分子中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该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图B中可以看出,该物质中由两种分子混合而成,每种分子都有两个原子构成,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图C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而且是同种原子,该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图D中可以看出,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该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分析】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
【解答】解:A、嫁接可以使同一株蔷薇上开不同颜色的花,正确;
B、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因此池塘里所有莲花属于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因此属于种群,错误。
C、金桂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被子植物,正确;
D、被子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盛开的梅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正确。
故选:B。
3.【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故选:B。
4.【分析】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图可知,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硫酸钠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A点到B点时不反应,硫酸钠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一般发生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中。
根据光电效应,利用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用电器只能同时工作的是串联电路,可以独立工作的是并联电路。
【解答】解:A、加速升空时,飞船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所以动能和势能的总量增大,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利用光电效应或光化学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电力,故B正确。
C、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在空间站中,飞船和航天员的质量不会消失,故C错误。
D、空间站各电路采用并联方式,这样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而不是采用串联方式,故D错误。
故选:B。
6.【分析】根据X是MgCl2溶液或MgSO4溶液,甲、乙、丙是稀硫酸、NaOH溶液、Ba(NO3)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一种,X溶液和甲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乙溶液混合物明显现象,和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X是MgCl2溶液或MgSO4溶液,甲、乙、丙是稀硫酸、NaOH溶液、Ba(NO3)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一种,X溶液和甲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乙溶液混合物明显现象,和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溶液只能与NaOH溶液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稀硫酸、Ba(NO3)2溶液均不反应,X不可能是氯化镁溶液;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稀硫酸不反应,则X是硫酸镁溶液,乙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A选项的解析,无法确定丙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硝酸钡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解析,X是硫酸镁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X与甲发生的反应,即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或硝酸钡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分析】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由此得出结论;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结论;
C、由题意可知,重物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于甲、乙拉力大小相等,根据W=Fs可知甲、乙拉力做功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结论;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重物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到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于甲、乙拉力大小相等,根据W=Fs可知甲、乙拉力做功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即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绳子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的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甲、乙拉力移动的速度都等于重物上升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8.【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氧合器替代人的肺功能,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氧合器,氧合器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分别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盐酸、硫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银离子,也可能是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大于7,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通过转换法间接得到导体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A、该实验装置两电阻串联,故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电阻阻值不同,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故A错误;
B、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这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正确;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根据Q=I2Rt可知应该使电流变大,故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故C错误;
D、两电阻丝串联,电流和时间相等,电阻不相等,由Q=I2Rt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右侧容器产生的热量更多,故一段时间后,甲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小于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对流层是贴近地面最底层,平流层是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km的范围,平流层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臭氧集中在22﹣27km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大气环流、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3)海拔高度与气压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气压会降低
【解答】解:(1)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d为热层,其中c、d又称之为高层大气。约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即b层。
(2)据图文材料可知,A地海拔200米,海拔低;B地海拔2200米,海拔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暖湿气流的水热组合状况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两地气候产生差异。
(3)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从A地到B地时,气压会减小,玻璃瓶内气压大于外部的气压,水柱就会在内外压强差下,将液体往上压,从而导致内水柱液面升高。
故答案为:(1)b;(2)地形因素;(3)增大。
12.【分析】(1)根据分解者的作用分析解答;
(2)根据公式P=W/t 计算可得;
(3)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1)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所含的有机物质转换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2)根据公式:P=W/t W=36000J t=3600s,所以水泵的功率最少为10W。
(3)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草鱼和黑鱼是竞争关系,草鱼的数量减少,黑鱼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就多了,所以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黑鱼的数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10;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合理即可)。
13.【分析】(1)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解答。
(2)根据酶的特点及作用完成。
(3)根据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3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此处应填“质子”。
(2)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是因为尿素酶能快速催化尿素分解,这体现了尿素酶具有高效性,故此处应填“高效”。
(3)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体外。图中a状态膈顶部上升,是呼气时膈肌的状态;b状态膈顶部下降,是吸气时膈肌的状态。所以呼气试验时,受测者向集气袋中吹气,此时膈肌处于图中a状态,故此处应填“a”。
故答案为:
(1)质子;
(2)高效;
(3)a。
14.【分析】(1)根据心率的概念求出甲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由图甲可知心脏跳动一次坐标纸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乙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根据心率的概念求出乙的心率。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甲的心率为60次/min,即1min心脏跳动60次,所以甲的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1s;
由图甲可知,心脏跳动,坐标纸通过的路程s=25mm,
则坐标纸的走纸速度:v25mm/s;
(2)由图乙可知,乙心跳一次坐标纸通过的路程s′=20mm,
由v可知,乙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间隔:t′0.8s,
则乙的心脏1min跳动的此时:n75,
即乙的心率为75次/min。
故答案为:(1)25mm/s;(2)1;75。
15.【分析】(1)根据2a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2b应补充内容;
(2)根据D溶液滴加X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进行解答;
(3)根据C溶液(硫酸铜溶液)滴加 X 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D溶液(氯化铁溶液)滴加X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进行解答。
【解答】解:(1)已知 2a 是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在这四种溶液中盐酸溶液呈酸性,所以A是盐酸溶液。中性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B溶液是氯化钠;
(2)3b 中滴加X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在这四种溶液中,氯化铁溶液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D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3)因为C溶液(硫酸铜溶液)滴加 X 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D溶液(氯化铁溶液)滴加X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 X溶液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所以X溶液是一种碱溶液,比如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1)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2)氯化铁;
(3)氢氧化钠(答案不唯一)。
16.【分析】(1)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人脸通过摄像头在光屏上呈现,利用的是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灯泡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
【解答】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
故选:B。
故答案为:(1)神经中枢;(2)倒立、缩小的实像;(3)B。
17.【分析】(1)杠杆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2)由图知,滑动组有三段绳子拉A点,根据Fa=nF绳计算A点受到绳子的拉力;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为了剪断较粗较硬的枝条,除了增大拉力外,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尽可能增大动力臂或者减小阻力臂,所以尽量将枝条靠近O点;
若不计绳重、滑轮自重及摩擦,当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时:F绳,代入数据:100N,所以Fa=3040N。
故答案为:O点;300。
18.【分析】(1)根据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2)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即“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
(3)根据若X为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如喷漆、涂油等);在铁制品表面镀其它金属(合理即可)。
(2)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采用的是“两金夹一盐”的方法,X是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3)若X为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向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H>Cu,铜不与稀硫酸、硫酸亚铁反应,锌先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反应完,若还有锌,锌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则滤渣中除了含有铜,还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
A.滤液中溶质有ZnSO4,无法确定是否含有Fe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可能含有FeSO4,一定有Zn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合理即可);
(2)硫酸铜(合理即可);
(3)ABD。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1)根据反射弧水的结构和功能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中相关物质列式计算;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F=G =mg及p= 来计算。
【解答】解:(1)反射弧中,神经中枢负责处理信息,中央处理器处理摄像头捕捉的信号,相当于神经中枢,故选B;
(2)由表格知,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为30g;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30g
44:100=x:30g,x=13.2g;
碳元素的质量=13.2g3.6g;该材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3.6g÷4.6g=78.26%;
(3)根据题意可知:S=200厘米2=0.02米2;F=G=mg=47千克×10牛/千克=470牛;P=F/S=470牛/0.02米2=2.35×104帕;机器人对平台的压力:F=G =mg =47kg×10N/kg =470N;接触面积:200cm2=0.02m2,﹣压强:p= 23500Pa。
答案:机器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舞台的压强为23500Pa。
故答案为:
(1)B;
(2)78.26%;
(3)23500Pa。
20.【分析】(1)根据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结合接入电路的电阻是否改变分析电流变化;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CD中的电流,结合压力与长度关系分析电阻大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压表的示数;
(3)根据电压表U=IR结合电流不变而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分析解;
根据P=UI分析电功率变化;
根据体重大小改变弹簧长度,使得P2位置改变,改变了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大小分析。
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分析电压表示数变大,得出测量的精确度变化。
【解答】解:(1)电压表相当于断路,因而滑片移动过程中,AB始终接入电路,即该支路的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因而相同体重身高不同的小明与小红站立时,电流大小相等的;
(2)体重60千克的压力F=G=mg=60kg×10N/kg=600N;此时弹簧压缩的长度ΔL=15cm;
空载时弹簧刚好处于原长,滑片P3位于电阻丝CD的C点,由于电压表相当于断路,故电路CD中的电流不变,且I0.3A;
CD长度为25厘米、阻值为10欧,当压缩15cm时,电压表所测电阻的长度为10cm;电阻R'10Ω=4Ω;
故电压表V2的示数U=IR'=0.3A×4Ω=1.2V;
(3)A 选项:身高增加,滑片P1上移,电压表V1所测部分的电阻增大,而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故U=IR,故刻度是均匀的;
B、体重增加,弹簧压缩,滑片P3下移,电压表V2所测部分的电阻减小,而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故U=IR,故电压表V2示数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且刻度变化均匀;故B错误;
C、由于两个支路中的电流始终不变,干路中电流不变,根据P=UI知,总功率不变;故C 正确;
D、用该测量仪测量不同体重的人的身高时,当升高一定时,体重变化时,P2上下移动,改变电压表V1测量的电阻大小,故体重大小会影响电压表V1的示数,故D正确;
E、用长度不变阻值更大的电阻丝替换CD,在体重变化相同的情况下,相同长度的电阻占总电阻的比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V2示数变化不变,不可提高体重测量的精确度,E错误。
故选:ACD。
故答案为:(1)=;(2)“体重60千克”对应的电压表V2示数是1.2V;(3)AC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