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4课《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4课《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
第14课《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需有声音来代表这一过程,对我的耳朵来说,它会像《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排列。
B、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以为冰是最冷的东西。
C、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D、从实数轴上的“ 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 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完全引用原句,句号应在后双引号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兰特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他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qián)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sú)罪。
B.这是一条幽僻(pì)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ēng)郁郁的。
C.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lèng)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qiàn)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àn)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答案:D
解析:A.赎(shú)罪B.蓊(wěng)C.峭楞楞(lé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B.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C.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答案:D
解析:A项“近”与“左右”重复;B项语序不当,“赎罪”与“认罪”要对换位置;C项句式杂糅,“发挥……作用”“起到……作用”取其一即可。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使命的灾难。
B. 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D. “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答案:C
解析:A项一个句子不能用两个冒号,应把第一个冒号改为破折号;B项“两、三丈”是概数,应去掉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学生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
B.稼轩词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C.勃兰特以下跪的方式向二战中被纳粹党杀害的无辜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D.《阿房宫赋》充分发挥了赋体的特点,多方渲染,极尽铺张,宫楼殿宇,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文的议论就越是扎实可信,唯有描写文字连篇累牍,后面的议论文字才显得汪洋恣肆。
答案:A
解析: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含有贬义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这台电脑的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是联想公司生产的。
C.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D.著名主持人朱军日前在“艺术人生”节目中向全国的电视观众下跪。   
答案:C
解析:概数间不庐用顿号
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地大地震的灾民劫后余身,由于迟迟领不到国际社会的救援物资,部分灾民竟冒死抢掠,街头经常传来枪声,局势已到失控地步。
B.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我国的甲流“外堵内防”和疫苗研制生产等工作都做得很不错,但切忌虎头蛇尾,要根据温总理提出的甲流防控六项措施,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疹治。
C.成都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有人认为纯属作秀;有人觉得是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值得称道。
D.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还让他摆脱了“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
答案:C
解析:A项:身----生;B项:疹----诊;D项:不肖有三----不孝有三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以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是通过“我”的叙述来表现的。
B.《雷雨》的高潮部分是:繁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让周萍下跪认生母;四凤无法承受残酷现实,冲向花园触电而亡,周冲去救他时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C.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作了具体描写:“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心较比干多一窍”“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D.《论语》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曾皙的潇洒脱俗,颜回的温雅贤良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案:C
解析:除了记忆别无选择,丢分可惜。熟悉《红楼梦》的同学清楚《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可知道C项中“心较比干多一窍”写的是林黛玉,而非王熙凤。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亲自执板,狠命下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及时阻止,而后贾母赶到厉声训斥贾政,贾政下跪赔罪。又见宝玉挨打后的惨状,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B.宝玉和晴雯拌嘴,袭人来劝解,越帮越忙,恰宝钗到来,袭人戏称“你不知我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宝钗笑道:“你死了,我先就哭死了。”宝玉则道:“我做和尚去。”宝钗将两个手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
C.初秋季节,探春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于是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举掌坛”任社长,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D.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管家媳妇们欺负探春年小,翘首观望探春如何处事。探春按旧例赏银二十两。赵姨娘过来抱怨,嫌给得少,连袭人都不如,没有脸面,遭到探春义正言辞的反驳,两人大闹了起来。
答案:B
解析:B宝钗应为黛玉。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刘表尚在,荆襄九郡都是刘表地盘;刘备以刘琦尚幼、刘表托付辅佐侄儿为由,哄骗鲁肃回去。(《三国演义》)
B.贾雨村逢遇大赦,出牢后被削职为民。路上遇见甄士隐,甄士隐道出宝玉的来历,并说宝玉的尘缘已满,还归了太虚幻境。(《红楼梦》)
C.觉新成绩优良,打算继续深造,中学毕业后父亲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他非常痛苦,极力反抗,但很快又陶醉于新婚的幸福。(《家》)
D.欧也妮收到夏尔的来信,得知他急需一笔钱,就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送给他。夏尔流着泪下跪接受了,并回赠欧也妮首饰盒。(《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B
解析:A项,此时刘表已死,刘琦也已成年;刘表并未托付刘备,而是孔明借口刘备应该辅佐侄儿;C项,觉新并未“极力反抗”,而是默默忍受;D项,欧也妮并未收到夏尔的信,而是偷看夏尔写给朋友的信;夏尔并未“下跪”,而是欧也妮下跪求夏尔收下钱,夏尔流泪接受。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这人真没本事儿,连个牲畜都________不了。
②他每次回故乡时都要给父母带些白糖,好像是为自己童年时犯下的过错________。
③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我不想和你________了。
A.降伏 赎罪 分辩 B.降服 服罪 分辨
C.降伏 服罪 分辩 D.降服 赎罪 分辨
答案:A
解析:降伏:制伏,使驯服。降服:投降,屈服。赎罪:抵消所犯的罪过。服罪:承认自己的罪过。分辩:争论,辩白。分辨:辨别,分别。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铜臭/星宿 解差/慰藉 数见不鲜/述而不作
B.羹匙/踟蹰 芟除/潸然 浩浩汤汤/举觞相庆
C.游说/睡眠 剖析/泡桐 立功赎罪/穷兵黩武
D.奇数/及笄 发酵/咆哮 真知灼见/流金铄石
答案:B
解析:需注意“铜臭、羹匙、芟除、泡桐、发酵”的读音。
1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便biàn 听便 轻便 大腹便便 便宜行事
B.参cān 参商 参阅 参天大树 参差不齐
C.差chā 差别 差距 差强人意 差之毫厘
D.称chēng 称赞 简称 称心如意 称兄道弟
答案:C
解析:A.大腹便便pián;B.参shēn商,参cēn差不齐;D.称chèn心如意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孙海平说:“多年来,刘翔一起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爱,作为他的教练,我是感同身受。
C.面对着中国足球队的过早出局,他直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D.“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答案:B
解析:A项“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应改为“垂头丧气”。B“感同身受”指如同亲身感受,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C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象是感悟,应改为“不由自主”。D项“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15.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阴:暗中,暗地里
B.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C.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良:确实
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赞:称赞
答案:D
解析:赞:引见
二、填空题。
1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句要注意“长久”“婵娟”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 。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本句要注意“晴”“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 , , 。”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解析: 本句要注意“晴”“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 。
答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解析: 本句要注意“阁”“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登飞来峰》中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诗句: , 。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本句要注意“遮”“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2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理解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可遵循以下步骤:抓词语(关键词语反复揣摩)→重勾连(上下文语境结合分析)→看全文(结合全篇情感主旨把握)。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沉静”和“啮碎了自己的心”由表及里发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内涵。 “沉静”是指韦素园的外在,“啮碎”是他的内在体现,而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否该追溯呢 同时,这句话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韦素园深沉的感情,要结合上下文及阅读全文把握。
2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答案: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情感及其特点的把握。回答此题要从内容与手法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即情感上, 情感概括并不困难,作者的情感经历了起伏,从文中“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可看出。突出了由喜至悲的过程,情感表达的特点要注意排比手法的“指——析——点”。 手法方面,作者所思所想过程中连续运用了四个“忽而”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作者在叙述中糅入议论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地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爱重与怀念。
2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答案: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解析:先概括要点,再列举事实,把定性分析和举例分析结合起来,注意原文的引用和关键词的提取。文章中有关韦素园的文字,基本上都与未名社的活动相联系,作者在肯定未名社的立场上肯定韦素园对于未名社所起的作用,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泛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考察,也就是在整个新文学背景中来评价韦素园这一文学青年,而绝非以个人的好恶论功过,这就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在比较中突显“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性格。
2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解析:此题表面上考查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能力,实则考查对文章主旨内涵与作者情感倾向的理解把握。《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君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并肯定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的努力与功绩,从而赞美韦素园宁愿作为无名的基石,无名的泥土,“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这句话,言简意丰,言深旨远,既包含着对韦素园的高度评价,又隐含着浓浓的期冀,要注意挖掘其中的弦外之音。注意联系实际,分点作答。
四、语言表达题。
25.学校要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诗歌内容、风格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首诗词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50字。第一首诗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结束。
串联词(1):请听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深情告的《再别康桥》。朗诵结束后,串联词(2): 接下来,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戴望舒《雨巷》。
答案:(1)离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古战场,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来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康河河畔。 (2)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让我靠撷进江南烟雨中的小巷,去邂逅一位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解析:本题考查写串词,将语言得体与连贯、简明结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要能够衔接上下两个节目。因为是课文,要结合课文内容,讲究文采。串词主要是节目之间的过渡,所以还要注意简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