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3 11:24:4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诵诗歌,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学方法:2·1·c·n·j·y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
一、课堂引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作者简介:
选自《陶渊明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 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饮酒》一遍,要求学生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并尝试翻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补充《饮酒》的注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并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来源:21cnj*y.co*m】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四、赏析文本:
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1.“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2.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五、小结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学习《行路难》
一、课堂引入   21*cnjy*com
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版权所有:21教育】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本诗,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解决生字生词。
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金樽:金酒杯。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馐:名贵的菜肴。
直:通“值”,价值。
顾:看。
歧路:岔路。
济:渡过。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三、探究文本21教育网
1.《行路难(其一)》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四、课堂练习:
背诵这两首诗。
6、布置作业:
预习下面的诗歌。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夸张的描写
行路难 壮美的意象
充满乐观和希望
第二课时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2-1-c-n-j-y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积累重点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理解文意
八月深秋,大风怒吼,把我屋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几层茅草都卷去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南边村庄伤的一群儿儿童,欺辱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然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渐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知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雨中安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二、分析文本: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3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第4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
三、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四、课堂练习: www.21-cn-jy.com
完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背诵。
五、课后作业:
预习后面两首诗歌。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祈求广厦
夜雨湿屋
痛苦凄凉的生活 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三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 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 ( http: / / www.21cnjy.com )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 ——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出处:21教育名师】
三、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字的读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2、翻译全诗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 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四、赏析文本: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为什么精彩 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表现出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21*cnjy*com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作者写雪,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3.赏析送别部分
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学习《己亥杂诗》
一、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21cnjy.com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这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吟鞭:诗人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落红:落花。
3、翻译全诗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五、课堂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共18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6、课堂练习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积累有关“雪”“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奇异瑰丽
送别—— 依依离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教学反思: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一堂课中,学生在两首诗歌的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了两首诗歌风格的不同,体味到了诗人内心的远大抱负和后来的忧国伤时之情,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1·cn·jy·com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时,如何启发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五首》习题
基础知识
1、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饮酒》——东晋
B.李白——《行路难》——唐朝
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
4、按课文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阅读题
6、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
7、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
8、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21cnjy.com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www.21-cn-jy.com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www-2-1-cnjy-com
10、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1-c-n-j-y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①悠然见南山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21*cnjy*com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沧,厦,凝。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默写的题,比较简单,需要根据背诵来填空,不出现错别字。
2、答案:C
解析:【分析】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里面的“羞”通“馐”。
【点评】这是考查通假字的题,这样的题,需要根据课下注释完成。
3、答案:D
解析:【分析】D.龚自珍应该是清代的诗人。
【点评】这是考查文学常识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
4、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分析】根据理解填空的题,通常考查的都是整首诗中的名句。
【点评】这是考查诗句理解填空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整首诗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答案: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解析:【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点评】这是考查诗句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题,需要先把诗句加以理解,然后加入一些描写性的修饰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题
6、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cn·jy·com
解析:【分析】看图要抓住反映的重点,什么人在干什么。
【点评】这是考查看图写古诗的题,需要先认真看懂图片上所反映的内容,然后根据积累选出该诗,并默写正确。21·世纪*教育网
7、答案:陶渊明集 陶渊明 晋
解析:【分析】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
8、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里面的关键词语,思考答案“世人推崇”的一般都是名句。
【点评】这是考查诗句理解填空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整首诗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21教育网
9、答案:A
解析:【分析】A选项里面“热闹的田园生活”有误,应该是“清幽宁静的田园生活”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这样的题稍有难度,可以采用排除法。
10、答案: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2·1·c·n·j·y
解析:【分析】赏析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等进行赏析。然后也可以结合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来源:21cnj*y.co*m】
【点评】这是考查名句赏析的题,抓住赏析的角度可以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9张PPT)
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行路难》
情景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作者简介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整体感知
《饮酒》重点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整体感知
翻译全诗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赏析文本
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赏析文本
1.“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赏析文本
2.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学习《行路难》
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课堂引入
整体感知
重点词义
金樽:金酒杯。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馐:名贵的菜肴。
直:通“值”,价值。
顾:看。
歧路:岔路。
济:渡过。
整体感知
描述诗歌内容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探究文本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探究文本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课堂练习
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夸张的描写
行路难 壮美的意象
充满乐观和希望
第二课时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积累重点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整体感知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
八月深秋,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去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南边村庄伤的一群儿儿童,欺辱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然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整体感知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渐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知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雨中安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作者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分析课文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分析课文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课文分析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课文分析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
完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背诵。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预习后面两首诗歌。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祈求广厦
夜雨湿屋
痛苦凄凉的生活 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三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 ——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情景导入
作者简介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整体感知
1.注意字的读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整体感知
2.翻译全诗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整体感知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赏析文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表现出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为什么精彩 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赏析文本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赏析文本
2、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作者写雪,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赏析文本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3.赏析送别部分
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者简介
学习《己亥杂诗》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整体感知
1、掌握重点词语。
吟鞭:诗人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落红:落花。
整体感知
2、翻译全诗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课堂小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课堂练习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课后作业
积累有关“雪”“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奇异瑰丽
送别—— 依依离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