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化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化学(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1 22:47:25

文档简介

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 月 ) 调研模拟考试 化 学 试 卷
命题单位 :襄阳市教科院 审题单位 : 宜昌市教科院 荆州市教科院 2025. 4
本试卷共 8 页 ,19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 并认 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 ;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4. 考试结束后 ,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016 Na 23 Ca 40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本工艺百科全书 。下列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工艺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耕种 “ 石灰淹苗足 ” 利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B 冶锡 “ 火力已到 ,砂不即熔 , 用铅少许勾引 , 方 始沛然流注 ” 在锡中加铅形成合金以升高 熔点
C 制盐 “ 凡煎卤未即凝结……将皂角椎碎 , 和粟 米糠投入其中搅和 ,盐即顷刻结成 ” 皂角和粟米糠促进食盐结晶
D 制糖 “ 凡饴场…… 用稻、麦之类浸湿 , 生芽暴 干 ,然后煎炼调化而成 ” 谷物生芽产生糖化酶使淀粉 水解成麦芽糖
2. 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
A. 用电子式表示 H2 0的形成过程: H. + .0. + .H—→ H+ [: 0:] 2一H+
B. Al(0H) 3 溶于 Na0H溶液: Al(0H) 3 + Na0H=Na[Al(0H) 4 ]
C. 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 p一p σ键的形成:
D. 由苯乙烯和 1 ,3一丁二烯共聚制备丁苯橡胶:
催化剂
高三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酯豆腐:葡萄糖酸一δ一内酯缓慢水解为葡萄糖酸使豆类蛋白质胶体聚沉 B. 502 胶水:α一氰基丙烯酸乙酯在空气中微量水的催化下发生缩聚反应固化 C. 保暖热袋:袋中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遇到外界激荡后变成晶体并放出热量 D. 泡腾药片:有机酸和碳酸盐在水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药物快速溶解
4.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灼烧海带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B. 步骤②要经过溶解、加热、过滤等操作
C. 步骤④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 步骤⑤的蒸馏装置要用到球形冷凝管
5. 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性质的变化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 组成与结构变化 性质变化
A NH4 N03 C2 H5 NH3 N03 熔点降低
B CH3 C00H CF3C00H 酸性增强
C 识别的碱金属离子半径变大
D AgCl [Ag(NH3 ) 2 ] 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
6. 天然植物染料苏木素(如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苏木素属于芳香烃
B. 苏木素生成甲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 苏木素和甲的手性碳原子数一样多
D. 苏木素的分子式为 C16 H14 06
7. 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少量 S02 通入氨水中: S02 + 2NH3 .H2 0=2NH4 (+)+ S03 (2)一+ H2 0
B. Na2 S 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变质: 2S2一+ 02 + 4H+ =2S↓ + 2H2 0
(
通电
)C. 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溶液: 2Cl一+ 2H2 020H一+ H2 ↑ + Cl2 ↑
D. 将 AgCl和 AgI 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沉淀: I一+AgCl∈兰 Cl一+AgI 8. 化学理论是分析化学问题和解释化学现象的重要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共价键理论可解释分子的稳定性
B. 阿伏加德罗定律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C. 用碰撞理论可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大 π键结构理论可解释苯及其同系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9. 元素 A、B、E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A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nsnnPn+1 ,B的基态原子 2P 能级有 2 个单电子 ,基态 E2+ 的 M能层为最外层且全充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负性:A>B B. 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s区
C. A和 B的简单氢化物均为极性分子 D. 用 VSEPR模型可预测 A3 (一)为直线形结构
10. 硫脲[CS(NH2 ) 2 ]可用石灰氮(CaCN2 )与 H2 S 控制在 80 ℃时反应制备 , 同时产生石灰
乳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的分液漏斗盛有稀硝酸
B. 丙中的加热装置可选用酒精灯 C. 反应前后均需通入一段时间 N2
D. 生成硫脲的反应中 H2 S 发生氧化反应
11. 烃基卤化镁(R一MgX)也称格氏试剂 ,能够与羰基等发生格氏反应:
下列转化不能通过格氏反应实现的是(格式试剂可根据需要任选)
A. 甲醛(HCH0)转化为正丁醇(CH3 CH2 CH2 CH2 0H)
B. 乙醛(CH3 CH0)转化为乙醇(CH3 CH2 0H)
C. 丙酮(CH3 C0CH3 )转化为叔丁醇[(CH3 ) 3 C0H] D. 二氧化碳(0=C=0)转化为乙酸(CH3 C00H)
12. 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测定晶体的结构。乙酸的晶体和晶胞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酸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每个晶胞中有 4 个乙酸分子 B. 晶体中分子的不同取向及非紧密堆积方式与氢键有关 C. 分子沿 Z轴在底面上的投影 ,1 和 2、3 和 4 分别重合
D. 乙酸晶体的 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若干个明锐的吸收峰
高三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13. 由乙烯胺(CH2 =CHNH2 )可制备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胺(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烯胺和聚乙烯胺分子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均为 SP3 杂化 B. 乙烯胺生成聚乙烯胺的过程中既有 σ键断裂也有 π键断裂 C. 氨基有碱性 ,故聚乙烯胺可用作空气中 C02 的捕集材料
D. 氨基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故聚乙烯胺有良好的吸水性
14. 我国科学家通过 Cu2 0超低电位下电催化硝酸盐与甲醇在 Cu2 0/Cu 复合电极上反应 , 其原理如图 ,其中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0H一通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三化学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电源
(
b
) (
a
) (
Cu
2
O/
Cu
) (
Cu
2
O
) (
Cu
) (
Cu
2
O
)离子交换膜
NH3 (
NO
3
) KOH溶液
(
CuO
)CH3OH
(
Cu
)HCHO
Cu(OH)2
(
Cu
2
O

)HCOO-
A. 反应过程中 Cu2 0和 Cu 在电极 b 上被氧化
B. 阳极区的反应包括:CH3 0H+ Cu0= HCH0+ Cu+ H2 0
C. 理论上每生成 1 Mol HC00一,就有 4 Mol 0H一通过离子交换膜 D. K0H溶液在反应过程中 PH保持不变
15. 常温下向二元酸 H3 R02 的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 ,各种含 R微粒的分布系数 δ( 某含 R 微粒的浓度占所有含 R微粒总浓度的百分数)随 PH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3 R02 为弱酸 B. H3 R02 的一级电离常数为 10一3. 8
C. NaH2 R02 的水溶液呈酸性 D. PH=8. 1 时:C(Na+ ) <3C(HR02 (2)一)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共 55 分。 16. (13 分)
电子 工 业 上 常 用 Fecl3 溶 液 腐 蚀 覆 铜 板 制 作 印 刷 电 路 板 , 发 生 的 反 应 为 2Fe3+ + cu=2Fe2+ + cu2+ 。某小组同学欲通过 Fecl3 溶液与 cu 反应的现象验证 Fe3+ 的 氧化性及所得产物。
已知:cucl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 [cucl2 ] 一在水溶液中呈褐色。
回答下列问题:
I . 现象预测
(1)同学们认为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与 cu 反应后会得到蓝绿色溶液 。即使铜有 剩余也不会置换出单质铁 ,原因是 。
Ⅱ. 实验探究
编号 1 2 3 4
操作
现象 溶液呈褐色 ,试管 底部出现大量褐 色沉淀 溶液呈浅绿色 ,试 管底部出现大量 白色沉淀 溶液呈蓝色 ,试管 底部出现少量白 色沉淀 溶液呈褐色 ,试管 底部未见白色沉 淀和褐色沉淀
(2) 实验 1 中甲同学不用铜片而用铜粉 , 目 的是 ; 甲认为褐色沉淀是 Fe(0H) 3 ,则产生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排除实验 1 中沉淀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 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 2 ,并认为盐 酸酸化后 , C( cl一) 增大 , 促使 cu2+ 与铜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4)为了验证乙的观点 ,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则乙的观点 (填“正确”或 “ 错误”) 。
(5)为了分析实验 1 中溶液呈褐色的原因 , 丁同学查阅资料后认为是溶液中大量的 cl一与 cucl反应生成了[cucl2 ] 一所致 ,于是设计并完成了实验 4 ,从而证明丁的推测是正 确的 ,试剂 X为 (填试剂名称) 。
Ⅲ. 实验结论
(6)根据上述实验说明Fecl3 溶液与cu 反应的产物受到 (填标号)等因素的影响。
a. 溶液的温度 b. 溶液的 PH C.cl一的浓度 D. 催化剂
高三化学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17. (14 分)
甲烷催化重整法为实现碳中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 1 : CH4 (g) +H2 0(g) ∈兰 C0(g) +3H2 (g) ΔH1 =+206. 1 KJ/Mol 反应 2 : C02 (g) +H2 (g) ∈兰 C0(g) +H2 0(g) ΔH2 =+41. 2 KJ/Mol
总反应: CH4 (g) +C02 (g) ∈兰 2C0(g) +2H2 (g) ΔH 回答下列问题:
(1)总反应的 ΔH= KJ/Mol ,反应 1 自发进行的条件为 。
(2)向体积为 2 L的恒温容器中通入 2 Mol CH4 、2 Mol C02 和 1 Mol H2 0(g) ,发生上 述反应 ,容器内初始压强为 p0 ,反应经过 5 Min 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 CH4 和 C02 的转化率 分别为 80%和 90% 。则 0~5 Min 内 C0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 ,5 Min 时 容器内压强为 (用含 p0 的代数式表示) 。
(3)若反应 1 中正、逆反应的速率方程分别为:
U正 =k正 .C(CH4 ).C(H2 0) U逆 =k逆 .C(C0).C3(H2 )
其中 k正 、k逆 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下图为 pk(pk 表示速率常数的负对数 值 ,即 pk=一lg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其中 a、b、c 、D 四条线中能表示 pk正 随温度变化关系 的是 (填标号 ,下同) ,表示 pk逆 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是 。
(4)将 C02 转化为乙烯是处理 C02 的另一途径 ,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2C02 (g) +6H2 (g) ∈兰 C2 H4 (g) +4H2 0(g) ΔH3
若 U正 =k正 .C2(C02 ).C6(H2 ) , U逆 =k逆 .C(C2 H4 ).C4(H2 0) 。实验测得 200 ℃达到平衡 时 k正 =2. 3k逆,而 300 ℃达到平衡时 k正 =1. 7k逆,则 ΔH3 0(填“ >”“ <”或“ = ”) 。
高三化学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18. (14 分)
铟(In) 、锗(Ge) 、铋(Bi)是有重要价值的稀有金属 。某含锌物料中含有锌、铟、锗、铋 等元素的氧化物 ,从中回收铟、锗、铋的流程如图。
高三化学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
!
萃余含
萃取铟
)硫酸+H2O 硫酸 P204+煤油
(
浸出
浸出
1
沉锗 蒸馏
含铋
富铟有机相
萃余有机相
)中性 滤渣 酸性 铟锗富集液 锗滤液 丹宁 氯化
(
七水硫酸锌
酸性浸出
2
滤液
海绵铋
盐酸
)滤液 盐酸 ·滤渣 反萃 水相 ·海绵铟
(
水解
)粗GeO2
回答下列问题:
(1)锗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
(2)“ 中性浸出”溶出锌和“酸性浸出 1”溶出铟和锗用的是不同浓度的硫酸 ,“ 酸性浸 出 2”用的是盐酸 ,说明金属氧化物的浸出与酸的 有关。
(3)萃取铟:P204(用 H2 A2 表示)是一种磷类酸性阳离子萃取剂 ,可以将铟锗富集液 中的 In3+转化为 InA3 .3HA萃取到有机相中 。写出“反萃”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
(4)丹宁沉锗:丹宁是一类复杂的多酚类化合物 ,PH= 2. 5 条件下与 Ge4+ 发生反应形 成络合物沉淀 。通常“丹宁沉锗”温度控制在 65 ℃ ~75 ℃之间 ,其原因是 。
(5)“氯化蒸馏”得到Gecl4 。Gecl4 易水解而ccl4 不易水解的原因是 (填标号) 。
a. Ge一cl键极性更大
b. Ge 的原子半径更大
c. Ge一cl键键能更大
D. Ge有更多的价层轨道
(6)锗酸铋(简称 BG0)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 。可以将 BG0看做是由锗 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组成 ,其中锗处于最高价态 ,基态铋离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6S2,两种 氧化物含氧的总质量相同。BG0晶体的化学式为 。
19. (14 分)
锦菊素(H)是从旋复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 ,它的一种合 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
(
O
)O
OH
(
OH
CH
3
COOH
) (
OH
) (
=
O
LiAlH
4
n
) (
OH
)、Cl
(
C
6
H
5
CH
2
O
C
6
H
5
CH
2
O
C
6
H
5
CH
2
O
O
C
6
H
5
CH
2
O
OH
COOH
)
A B C D
①LiNH2 ②HCl
③DHP,H+
(
O
(
CH
3
CO
)
2
O
O

H
2
O,
CH
3
COOH
O
HCHO
O
) (

MnO
2
一定条件下
)O O ii O O OH O THPT (O)HPO ii O THPT (O)HPO O
O
H G F E
已知:

(
HCl
)②C6 H5 CH2 0R—→ C6 H5 CH2 Cl+ R0H
③H0CH2 CH2 CH=CHCH2 0H——Mn H0CH2 CH2 CH=CHCH0
DHP,H+ H2 0,CH3 C00H
④R0H—→ THP0R——————→ R0H;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不饱和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2)B→C的另一种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A→B b. B→C C.C→D D. F→G②
(
/
=
)(4)D→E第③步反应的目的是 。
(5)A的同分异构体中 ,其分子同时含有 2 个 — — —CH3 基团和 1 个一C00CH3 基 团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6)G→H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参考上述合成路线 ,写出用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丙烯酸甲酯的流程图( 无机试 剂任选) : 。
高三化学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第十届湖北省高三 4 月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B C D A D C C B C A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 .(共 13 分,除标注外其他每空 2 分)
(1)单质铜的还原性弱于单质铁(共 2 分,回答“铁的活泼性强于铜 ”“铜的活泼性弱于铁 ”“Fe2+ 的氧化性弱于 Cu2+ ”“Cu2+的氧化性强于 Fe2+ ”也给 2 分)
(2)增大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共 2 分,答对一点给 1 分,回答“增大铜与溶 液的接触面积 ”也给分); Fe3+ + 3H2O Fe(OH)3 ↓ + 3H+(共 2 分,没有沉淀符号不扣分,中间 写“ = ”不扣分)
(3)Cu2+ + Cu + 2Cl 2CuCl (共 2 分,中间写“ = ”不扣分,若 CuCl 写沉淀符号不扣分)
(4)正确 (1 分)
(5)浓盐酸(共 2 分,答“盐酸 ”给 1 分,“稀盐酸 ”为 0 分)
(6)b c (共 2 分,答对一个给 1 分,多选错选为 0 分)
17 .(共 14 分,每空 2 分。)
(1)+247.3 (2 分) 高温 (2 分)
(2)0.34 (2 分) 1.64p0 (2 分)
(3)d (2 分) c (2 分)
(4)< (2 分)
18 .(共 14 分)
(1) 四 (1 分,答“4 ”也给分) ⅣA (1 分)
(2)浓度和种类 (2 分,答对一点给 1 分)
(3)InA3·3HA + 3HCl InCl3 + 3H2A2 (2 分,写“ = ”不扣分;写离子方程式不给分)
(4)锗沉淀过程中,温度过高会使丹宁被氧化(络合物沉淀分解或无法络合,或络合物沉淀重新 溶解);温度过低使络合反应速率变慢(或丹宁因溶解度降低而结晶),导致沉淀效率下降。(共 2 分, 温度过高和过低导致的结果各 1 分,只要答对结果中的任意一个,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1
(5)abd (3 分,漏 1 个扣 1 分,多选 0 分)
(6)Bi4Ge3O12 [或 2Bi2O3 3GeO2 或 Bi4(GeO4)3] (3 分,元素的书写顺序不做要求)
19 .(共 14 分)
(1)酮羰基(2 分,写成“羰基 ”也给 2 分)
(2)(2 分)
(3)b d(2 分,各 1 分)
(4)保护羟基(2 分)
(5)9 (2 分)
(6)+ (CH3CO)2O → + CH3COOH (2 分,反应条件不作要求)
(共 2 分,制备甲醛 1 分,制备乙酸甲酯 1 分)
2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命題单位:襄阳市教科院
审题单位:宜昌市教科院荆州市教科院
2025.4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
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題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0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本工艺百科全书。下列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工艺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耕种
“石灰淹苗足”
利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B
冶锡
“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
在锡中加铅形成合金以升高
始沛然流注”
熔点
制盐
“凡煎卤未即凝结…将皂角椎碎,和粟
米糠投入其中搅和,盐即顷刻结成
皂角和粟米糠促进食盐结晶
制糖
“凡饴饧…用稻、麦之类浸湿,生芽暴
谷物生芽产生糖化酶使淀粉
干,然后煎炼调化而成”
水解成麦芽糖
2.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H,0的形成过程:H·+0+H一→H[:0:]2H
B.AI(OH)3溶于NaOH溶液:Al(OH)3+NaOH一Na[Al(OH)4]
C.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p-pσ键的形成:○DD→○0D→0·0
D.由苯乙烯和1,3-丁二烯共聚制备丁苯橡胶:
nCH=CH2+nCH2 =CH-CH=CH,
催化剂
fCH-CH2-CH2-CH=CH-CH2于n


高三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酯豆腐:葡萄糖酸-δ-内酯缓慢水解为葡萄糖酸使豆类蛋白质胶体聚沉
B.502胶水:α-氰基丙烯酸乙酯在空气中微量水的催化下发生缩聚反应固化
C.保暖热袋:袋中的过饱和酷酸钠溶液遇到外界激荡后变成晶体并放出热量
D.泡腾药片:有机酸和碳酸盐在水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药物快速溶解
4.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剪碎
4
海带
海带灰
②海带灰③合L的
今1,的
C℃14溶被
出体典
浸收液
水溶液
A.步骤①灼烧海带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B.步骤②要经过溶解、加热、过滤等操作
C.步骤④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步骤⑤的蒸馏装置要用到球形冷凝管
5.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性质的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
组成与结构变化
性质变化
A
NHNO
C.HNH.NO
熔点降低

CH.COOH
CF.COOH
酸性增强
识别的碱金属离子半径变大
D
AgCl
Ag(NH3 )2]CI
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
6.天然植物染料苏木素(如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木素属于芳香烃
HO
OH
OH
B.苏木素生成甲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苏木素和甲的手性碳原子数一样多
D.苏木素的分子式为C6H4O。
OH
OH
苏木亲

7.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S02通入氨水中:S02+2NH3H20一2NH4+S05+H,0
B.NaS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变质:2S2+02+4H—2S↓+2H,0
C.用惰性电极电解MgC,溶液:2C+2H,0通电20+H,↑+C,↑
D.将AgCl和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沉淀:I厂+AgCl一CI+AgI
8.化学理论是分析化学问题和解释化学现象的重要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共价键理论可解释分子的稳定性
B.阿伏加德罗定律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C.用碰撞理论可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大π键结构理论可解释苯及其同系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