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句意读拼音填写词语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只有(hào hàn) (1) 无边的宇宙, 才能孕育出星星的闪亮和繁多;只有波涛(péng pài) (2) 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只有连绵(wēi é) (3) 的群山,才能创造出森林的葱茏与茂密;因为挫折,我们描绘出了(wǔ cǎi bān lán) (4) 的生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骚 旁逸斜出 端详 待价而估
B.休憩 黯然失色 瞻仰 高谈阔论
C.威仪 龙盘虎据 珍馐 万恶不赦
D.妥协 试目以待 慰籍 牵强附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经》里有不少古人编造的神话。
B.作家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揭露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
C.在演讲中,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活灵活现。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5.下列各何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足( )
A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保尔·柯察金,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B 我梦见了那条熟悉的大街,像我当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嬉闹,他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好看……
C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的结合,会让以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悄变得简单。”史广顺说:“这将催生更多创新运用及业态。”
D 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享半功倍之效:不普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7.初中语文课上,我们领略过很多名家的风采。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例句表述你对他的认识。
例句:有一个灵魂的疗救者,他叫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我们了解了他被中国留学生的麻木所震撼,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唤醒国人的心路历程。
仿写:
8,。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
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
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
伟大的神力。 A 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上文所写的“她”是谁?A指的是哪件事?
(2)文中“她”把《山海经》说成了“三哼经”,并买了回来,结合上文分析“她”的形象。
9.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⑵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 )
⑶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
⑷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⑸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⑹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⑺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阙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1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
【注】①丐: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蹴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尽则更出 ④因市一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弗得则死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或衣以出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忽自悟以一袍故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 得 袍 之 后 不 衣 而 出 则心 系 念
15、翻译下列句子。
(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16、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朗读下面句子时,加点词该用什么语气?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2)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灌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会珍惜。
(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作者游宇明,有改动)
17.结合上下文语境,仿照第②段画线语句,在下面写出一个句子。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两个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做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21.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太阳最近的时光
①我翻过很多字典,对芒种的理解,仍不及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
②对节气,父亲嗅觉灵敏,尤其是芒种。麦芒日益坚硬,他整天在地里转悠,回来时,一双手能洗黑一盆水。当他嚼着麦粒、用麦芒般的胡子扎我时,我就知道芒种了,要收麦了。
③在我最初的印象里,芒种有些痛。阳光和麦芒,如箭矢,刺在身上,疼痛汗流如注。父亲却丕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气吞万里如虎”。那黄铜般的身体,就是铜墙铁壁,阳光和麦芒纷纷折落,洒落在滚滚的汗水中。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腿上挂彩,掌心磨出水泡。父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打发我回家读书。
④以后,每年麦收时节,我都是父亲的观众、芒种的旁观者。
⑤那时, 机械少,农活都靠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忙得热火朝天。我看不下书,就去送茶水。更多时,我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父亲坦克般碾过麦田。麦芒如刺,麦粒滚圆;太阳刺眼,光芒万道。我惭愧地垂下头,我成不了父亲那样的人!
⑥我决心读好书。“种不好地,就把书读好。”父亲的话,我记得。他没机会把书读好,我有。我没有辜负他,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和他的麦子一样“出类拔萃”,一说起我,他的眼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乐呵呵地看他的麦子。
⑦高考前放假,正赶上芒种。“芒种芒种,忙着收忙着种。”我却是闲人,虽然个头已超过父亲,却仍干些送茶递水的活。天太热,我恨不得找片云彩躲进去。太阳像穗麦,阳光是麦芒吧!刺到身上,如芒刺背。父亲喝口水,抹把脸,汗珠饱满,像麦粒滚滚落下。我有些恍惚,感觉父亲也是一株麦子,皱纹的麦芒,已刺入骨肉。
⑧父亲让我回家看书,地里的芒种属于他,我的芒种是高考。书上说,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想,“芒”不仅指“芒之谷”,还指“芒之光”,光芒、时光;而“种”则包括收获和播种。所以,“芒种”其实说的是生生不息的传递,就像父与子。
⑨父亲收割麦子,就像我做考题;他盘点收成,就像我估分;而播种,则像我填报志愿。父亲说的对,我的芒种是高考,他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⑩如今,我生活在城里,除了单位,就是家,我很少出门,住21楼,但并没离太阳近些。雾霾遮住天空,空调混淆四季,那如芒刺背的时光,已遥不可及。
又到芒种,想起那年,时光明亮,我和父亲席地而坐,他盘算收成、播种,我思量高考、大学。现在,父亲还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已天各一方。我开始懂得,那离太阳最近的时光,也是离父亲最近的时光。
(作者:葛亚夫选文有删改)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23.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
(2)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
24.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我的芒种是高考,父亲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25.有人说,⑩自然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可删去。对此,你怎么看 请简述理由。
26.“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芒种,你还知道哪些节气 请写出两个。哪个节气(“芒种”除外)会触动你内心怎样的情感或勾起你哪些难忘的回忆 请说一说。
作文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1、(1)浩瀚(2)澎湃(3)巍峨(4)五彩斑斓 2.B 3.A 4.D 5.C 6.A 7.略 8.(1)长妈妈 谋害隐鼠
(2)文化层次低;这样,更能表现她的热情、淳朴(1分);对少年鲁迅的关爱
9.略
10、⑴“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⑵“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激扬青春,放飞梦想!⑵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11、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1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3、⑴①踩踏 ②同“德”,感恩、感激 ③用完,用尽 ④买 ⑵ D
14、自 得 袍 之 后 / 不 衣 而 出 /则 心 系 念
15、(1)(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却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
(2)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16、(1) ①疑问语气(反问语气) ②感叹语气
(2)甲文中的“乞人”拒绝嗟来之食,可见他视尊严(义)比生命更为珍贵(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乙文中的“乞人”接受赠送的衣服后又拒绝,反映了他不愿为物质所牵挂、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1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例:我们喜爱荷花,因为它总是亭亭玉立于炎热的夏季(只要句子结构和内容与例句语境相符即可)。
18.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19.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20.(名言、警句与珍惜时间有关即可。)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 《长歌行》等。
2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就语言特点或思想内容某一方面谈即可得满分。例如:“香九龄,能温席”,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九岁的孩子尚且知道以行动孝顺父母,我们更应该关心父母,尊重父母。
22、一语双关。既指我与父亲在田间劳作,感受如芒刺背的劳作时光(或我与父亲烈日下在田间辛勤割麦的劳作时光),也指我与父亲相处,父亲对我谆谆教诲、潜移默化影响的幸福时光。
23、(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阳光和麦芒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阳光的炽烈和麦芒的扎人(或炽热的阳光和尖利的麦芒同时刺在父亲身上的情形),表现了父亲收割麦穗的艰辛和踏实勤劳(或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色。
(2)大词小用既显得幽默风趣,也生动形象(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我模拟父亲收割麦子时自信投入的情态。
24、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我学习的艰辛和父亲耕作的艰苦。从“一直做着同样的事”一语中可看出父亲一直踏实地做着农民,“我”一直踏实地读书,我们都用勤奋去换取人生道路上的收获。
25、(1)不能删去。本文主题意在表达与父亲相处时光的怀念,本段写了“我”的近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突出了中心。所以不能删去。
(2)能删去。联系上下文可知,本文重在描写我和父亲的芒种时光,而第10段写“我”如今的生活,与要表现的内容关系不大,删去后,行文间联系更为紧密,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26、节气 内容完整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