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专题
第23课《秋水(节选)》同步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泾jīng 涘yǐ 渚zhǚ B.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泾jīng 涘sì 渚zhǚ D.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辨别字音。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辨别字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3.下列加横线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夫列子御风而行 C.而征一国者 D.而御六气之辩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反同返;C项征通政;D项辨通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4.比较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③奚而知其然也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不同,@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答案:A
解析:分析:①项而的意思表修饰的连词;②项而的意思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③项而的意思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项而的意思是并列关系的连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把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仔细区分词性和解释,区分它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等,这类题做起来难度较大。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休:美好;B项,物:他人;D项,冲:谦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6.对下列两句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A.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列于对于求福的事
B.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D.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答案:B
解析:分析:做题时要注意“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也就是要在语句通顺、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富有文采。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首先找出句子中的重要实虚词,以及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以及被动句等等,先准确翻译这些再通句翻译,做到无错别字,没有语病,就好了。
7.对下面抗拒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即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B.①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 ②他这样做,好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C.①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D.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答案:C
解析:分析:做题时要注意“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也就是要在语句通顺、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富有文采。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首先找出句子中的重要实虚词,以及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以及被动句等等,先准确翻译这些再通句翻译,做到无错别字,没有语病,就好了。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列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斥鴳一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徙的大鹏一样。
B.大鹏能南徙天池,但无扶摇之风也不能高飞,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也得乘风而行。大鹏、宋荣子、列子都不是“逍遥游”。
C.如果顺着天地自然的正气,驾驭着“六气”以游于无穷的宇宙,他就没有什么依待的了。这样的人,是至人、神人、圣人。庄子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当是圣人,“圣人”比“神人”“至人”为高。
D.庄子宣扬完全超然而神秘的境界和不要任何客观条件,不受任何客观限制的所谓“无待”的自由。
答案:C
解析:分析:跟据课文的原意进行辨别。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9.选出下列加点词与其它各项用法不同的两项(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顺流而东行 D.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BC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 ( )
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嗜:喜欢 B.孰能与之 与:和
C天油然作云 作:兴起 D.其如是,孰有御之 御:阻止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与”是“交给”的意思。
点评: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必须依据语境解释,不可静态理解。
11.以下六句,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
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吾非至于子之门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⑥望洋向若而叹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分析:①③⑤并不能显示河伯的愧疚之意。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答案:B
解析:分析:因为井蛙是生活在方寸之井里,它看不到外面广阔的空间。这种观念跟时间、后天教育和知天因素联系不是很大。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窃取
B.至杀不辜人也 辜:清白
C.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D.多尝苦曰甘 甘:甜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辜:罪)。
点评: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必须依据语境解释,不可静态理解。
1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解析:分析:这句话是庄子说的,抨击的是当时的达官显贵的罪恶。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5.、《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答案:D
解析:分析:庄子在本文里就是通过比照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因此,虽然文章开头有一些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也不是为了惊叹大自然的美好,更不是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而河伯态度的改变也不是开头描写河水与海景铺垫的结果。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
16.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答案:周|战国|宋|老子|道家
解析:分析: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
答案:内篇|外篇|外篇。
解析:分析:《庄子》有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内篇和外篇是庄子所作。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8.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 通 , 通 。
答案:“泾”通“径”|“辩”通“辨”
解析:分析: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泾通径,辩通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19.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 , 。
答案: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相关情节,依据其意思选择现在还用的四字成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20.《庄子》散文是 (时期)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 ,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 和 。
答案:战国中叶|汪洋恣肆|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诗意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解析:分析:《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时期)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三、阅读题
21、阅读课文,完成21——25题
(1)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大家觉得河伯这个人怎样?
答案:1、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2、我想起曾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3、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
解析:分析: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答案:人贵有自知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近于勇克服主观主义 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
解析:分析:该题可以拓宽发挥学生的联想思维的空间,检测他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从文段中概括出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3)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答案:“在这个时候”的意思,“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自得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解析:分析:于是焉本义是于是乎、于是的意思。但是,由于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因此,它的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4)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何伯不相信竟然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这种人太妄自尊大了。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作用是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答案。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5)“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答案:通过上联想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办好;通过下联勉励自己杜绝私欲,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解析:分析:此题是要检测学生能从林则徐的自题联中受到怎样的熏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对联丰富内涵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