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1 22: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晚商祖甲时期形成周祭制度,所祭祖先基本局限于历任先王和有子为王的先妣,祭祀过程中更加注重仪式性和秩序性,至廪辛、康丁时期形成的祊祭制度则更加重视直系血统传承。这一时期祭祀制度的变化表明(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生产力不断发展促使祭祀简化
C.分封制雏形开始出现 D.政治权力与政治结构日益稳固
2.《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商君书·垦令》提到“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从经济思想的角度来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国家控制经济的程度理解不同
B.对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主张不同
C.对农业生产积极性的调动方式不一致
D.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关系权衡不同
3.《汉书·平帝纪》记载:“郡国大旱……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这些措施旨在(  )
A.便于西汉朝廷对郡国直接控制 B.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
C.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 D.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地方经济
4.南诏王阁罗凤仿唐置清平官,设六曹,官制渐备。其孙异牟寻继位后又增设大军将、都督等官,增设罗苴子、负排等本族官号。这体现了(  )
A.唐朝官制对南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南诏探索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C.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D.南诏因地制宜对官制进行适应性调整
5.宋代犁刀、踏犁、铁搭、秧马、耘荡等新式农具相继创制,并在江南沼泽和海滩涂地开垦中广泛使用,耕作制度也由中原地区旱地的一年一熟制、二年三熟制提升至江南地区的一年两熟制。宋代农耕技术的发展(  )
A.得益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推动宋代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C.弥合了南北间的农业生产区域差异 D.促进农业耕织分离倾向加强
6.有学者认为,依靠乡绅、宗族组织维持地方村社秩序和国家对儒家说教治理传统的一贯尊崇,使得清代统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这一治理模式(  )
A.使政府有更多资金投人公共工程建设
B.构建了以乡绅和宗族为核心的基层行政体系
C.加速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型
D.利用人口同质和文化认同成功整合社会资源
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过程中,请人将瑞士国际法学家瓦特尔1758年出版的《万国法》中关于战争、敌对措施、封锁禁运的若干段落译为中文,定名为《各国律例》。同年又将伦敦出版的《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进行翻译,用来说明英国国内也有人反对对华鸦片贸易。这些举措表明林则徐(  )
A.已经具有明确的国际法意识 B.旨在寻求外交突破抵制侵略
C.试图借用外部力量应对危机 D.全面学习西方政治法律制度
8.《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记载,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上呈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自编年谱》里,对同一奏折内容的描述是“统筹全局者,全在自开制度局,以统新变,以行赏罚”。这两份史料的差异反映了(  )
A.档案的官方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B.官方与民间对变法认知的差异
C.康有为思想在变法后发生巨变 D.史料记载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9.晋察冀根据地政府出台政策,对于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新灌溉技术且成效显著的农民,可由其所在乡村推选为“生产模范”,并给予参加根据地基层民主选举的额外加分。这一举措的深层意图在于(  )
A.鼓励农民投身农业技术革新 B.改变根据地社会阶级结构
C.实现抗战与生产的有机统一 D.提升农民的社会政治地位
10.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央和云南省委的决策,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直接过渡区”的特殊政策,即在阶级分化不明显的落后民族(如傈僳、景颇)中,可不进行内部的土地改革,而是通过互助合作,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特殊政策(  )
A.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B.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快速推进
C.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经济形态 D.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
11.图1为2012—2017年价格市场化程度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图1
A.使地方政府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B.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显著成效
C.促进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 D.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12.波斯帝国时期,建立了从首都苏萨到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弗所的“御道”,沿途设置驿站,配备人员和马匹,保障信息快速传递。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贸易往来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应对帝国外部敌对势力的威胁 D.推动帝国境内民族的文化交融
13.观察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西欧王权演变的历史进程
A.8—13世纪王权衰落是因为基督教会势力绝对强大
B.13—15世纪王权上升得益于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的支持
C.15—18世纪王权达顶峰表明欧洲封建制度不断强化
D.18世纪后王权迅速下降源于民主革命彻底推翻封建统治
14.为管理红海香料贸易,奥斯曼帝国于1525年颁布新税法,取消埃及以前的香料配额和价格垄断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的税收制度,使国家政策“与商人的利益相一致”,帝国还实行优惠的关税政策,欢迎基督徒商人来本国从事贸易活动。这一政策(  )
A.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有效实践 B.意在促进帝国内部工商业均衡发展
C.推动了帝国成为全球香料贸易中心 D.基于世界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15.墨西哥革命运动后颁布的1917年宪法规定,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将对私人企业实行监督,保障工人的权利等。这一宪法的颁布(  )
A.标志着墨西哥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表明墨西哥彻底摆脱了殖民控制
C.体现了革命运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 D.使墨西哥经济迅速实现独立自主
16.2024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喀山峰会是“金砖大家庭”实现历史性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峰会围绕“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合作”“加强经济金融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发表了《喀山宣言》。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
A.开展南北合作以应对国际威胁 B.推动全球治理价值共识的凝聚
C.积极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 D.有效制止霸权主义和单边政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6—18世纪,东西方才开始第一次真正的文化交往,这次交往,构成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第一次真正实质性接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上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辩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宫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摘编自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曾颁布过切实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南京国民政府虽然背弃了国民革命,但不得不关注工人的权益,借鉴苏联和西方法律、经验,制定了《工厂法》《劳动保险草案》《强制劳工保险草案》《简易人寿保险法》等涉及劳工抚恤的法律。这些法律将抚恤的适用范围从";凡含有危险性质或有害卫生者”,改为“凡用汽力电力水力发动机器之工厂”,明确了伤残亡故抚恤的标准,规定了雇佣期间工人因公治病的工厂绝对责任原则,但抚恤金仍是只能维持短期生活,没有保障长期生活的年恤金。后根据国民政府的调查,1933年湖南省符合《工厂法》规定的工厂有12家,但仅1家工厂落实了该法律。
——整理自吴文浩《追寻近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轨迹》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在保障项目上,坚持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保底层,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要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协同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在保基本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9日
(1)根据材料一,简要描述南京国民政府劳工抚恤情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苏联出口4台9轴数控机床,用于制造潜艇螺旋桨。美国以日本东芝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规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技术出口管制)为由,1986年发表声明:“(此举)不仅影响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安全,而且也影响日本的战略利益。”之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在此后3年以内,禁止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日本加快对“东芝事件”的处理,1987年7月,美日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参加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同意提高出口管制水平。1988年4月,美日双方再次达成协议:美日共同开发新型战机,美国获得日本高新技术支持,有了过去没有过的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整理自摧丕《冷战转型期的美日关系——对东芝事件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处理“东芝事件”的目的,并对该事件进行简要评价。(1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泼水节,又称为“浴佛节”,即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12—13世纪经缅甸、泰国、老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泼水节期间,男女老少身着新装,一早到佛寺赕佛、斋僧,举行浴佛送旧迎新。在傣族人民看来,泼水节是神圣的仪式,傣族人民在仪式过程中祈求下雨和丰收。1987年,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批准,将泼水节定为法定节假日,2005年泼水节被修订为全州共同的节日;如今,泼水节作为傣族文化象征,成了一种“东方狂欢节”式的娱乐项目,全国上下凡是旅游景区内的傣族村都竞相举办。傣族社会被推向现代社会时空领域之后,人们已经很少知道其中的浴佛仪式,而只是记住了那狂欢的“泼水”仪式。
——据李春媚《转型时期的传统文化与再创造——以傣族波水节为例》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泼水节”这一社会历史现象,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闸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12分)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B D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欧洲饱受神权和王权压迫; ③儒家文化具有借鉴价值;④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⑤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和互补。(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2)影响:①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生机;②促进欧洲思想模式的转变;③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点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18.【答案】
(1)概况:①态度被动;②借鉴他国经验,形成制度化和法律化成果;③抚恤范围小;④标准和责任较为明确;⑤落实不到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条件:①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注重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必要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⑤借鉴西方等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19.【答案】
目的:美国以威胁西方安全为由,要求对东芝公司严惩,既提高了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出口的管制,又借机强化对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遏制。(4分)
简评:20世纪80年代,在美苏冷战对峙,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背景下,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口高科技技术遭到美国制裁,是冷战时期技术较量的缩影。美国借此加强对日本控制,巩固同盟关系,维护自身军事技术优势;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技术获取受阻,东西方技术封锁加剧;日本被迫妥协,经济利益受损,政治自主性受限,进一步依附于美国,美日同盟在冷战背景下得到调整与强化。(8分。要求从时代背景、对美国、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日本产生的影响角度作答。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20.【答案】
示例:
论题:泼水节的发展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2分)
论述:佛教产生于印度,辐射到东南亚地区,南传佛教扩散,随着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僧侣、商队和移民推动泼水节跨地域传播,传入傣族地区,在保留佛教仪式的同时与傣族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合,赋予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确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工作方针,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此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泼水节影响力得以提升;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民族顺应这一趋势,大兴以民族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把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商业化的重要资源,以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主题受到人们青睐,更是加速了泼水节的变迁,促进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8分)
总而言之,文化传播、民族交流、经济发展以及本土化改造等,推动了泼水节的发展,赋予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而泼水节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民族交流等的互动关系。(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