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语文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语文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2 09:25:1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道尽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陈子昂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在《登幽州台歌》中感慨“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而龚自珍及时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忱。
(2)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启迪我们要不断向前、向上探索,追寻更为广阔的世界。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保尔听出他的话里没有一点chénɡ意,仍然把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激动地说:“既然你不想说,那我就说。你认为我在挡你的道,认为我想抢你的书记当,是不是?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就不会因为菲金的事吵起来。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会使咱们的整个工作受到损失。如果只对你我两个人有影响,那就算不了什么,管它呢!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好了。可是明天咱们还要在一起工作,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你听我说,咱们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lì害冲突。你我都是工人。 你认为咱们的事业高于一切, 就请你把手伸给我,从明天起,咱们做个好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hénɡ(诚)意   膝(xī)盖   损(sǔn)失   lì(利)害
(2)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只有……才…… B.如果……那么…… C.因为……所以…… D.既然……也……
(3)语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叙述了保尔的三段爱情故事,下列人物中最后与他建立家庭的是(D)(3分)
A.丽达 B.冬妮娅
C.谢廖沙 D.达雅
(4)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和队员们筑路期间的故事,谈谈这些话在保尔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示例:保尔参加了艰苦卓绝的筑路工作,他和战友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鞋、手套,坚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工作,期间还遭遇了土匪袭击,他们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匪徒的干扰和恶劣的环境,终于把铁路修到了林区。最后保尔因伤寒住院,在再一次战胜死亡后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保尔以行动证明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的热潮。你所在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3分)
(1)为开展好此次活动,班委会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学雷锋志愿者卫生清扫”活动
活动二:“学雷锋志愿者敬老助残”活动
示例:“学雷锋志愿者交通劝导”活动;“学雷锋志愿者环境保护”活动。
(2)仔细阅读李明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倡议书,根据提示修改。(3分)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文明实践,你我同行。【甲】新时代文明实践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需要每个人带来爱和暖,为全社会奉献光和热。在第63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倡议:做文明实践行动者,做雷锋精神传承人。
  …………
  文化传承我助力。【乙】让我们积极参与、大声喝彩,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参加非遗技艺传承,支持传统文化发展,推动传统节日振兴,使文化资源活起来;群众文化热情旺起来。
  人人都是文明的因子,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行动者。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奉献书写大爱、用行动实践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在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里,有你,有我,有大家!
班委会
2025年3月5日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将“带来爱和暖”和“奉献光和热”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将分号改为顿号。
(3)右图是全国志愿服务标识,请简介它的构图及含义。(4分)
示例:全国志愿服务标识整体呈圆形,外围由“中国志愿服务”的汉字与英文组成,中间是由汉字“志”为基本原型变化而来,标识以鸽子、彩带为基本构成。“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有人上地铁时不排队,往前挤。有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儿,二要有挤劲儿。”如果看见这种情况,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反驳他的错误言论。(4分)
示例:雷锋的钉子精神是让你用来在事业上肯下功夫,在生活中要有坚持不懈的动力,而不是用来挤公交车。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②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③“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④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⑤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⑧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⑨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⑩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B.第③段《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与后文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的艰辛形成对比,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
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
【解析】A.“‘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记叙了人们摘莲蓬、挖莲子、剥莲子、挑莲心、挖莲藕的劳动过程,强调了采莲人的“苦”。
5.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①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②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③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④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
6.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⑨段要写到“荷”?(5分)
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背后的辛劳形成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7.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人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勤劳苦。
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以“用岁月在莲上写诗”为题的妙处。(6分)
①运用比喻,将种莲人的辛勤劳作比作在莲上写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美。②“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将其说成“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③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意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兴起、影响深远。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团队针对某中学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探究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及其与认知能力、学业成绩的关系。
  ②短视频对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短视频的出现迎合了青少年通过在线社群实现娱乐消遣、信息获取、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受众范围广、时效强等特性,用户几乎都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分享甚至生产知识。同时,在线互动与视频创作也为青少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短视频的互动、分享与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以丰富的表达形式呈现的潜能,同时在这种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增强同伴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例如,当学校提供的在线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时,短视频社区中的同龄伙伴能够分享甚至创作视频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③但是,本研究调查发现,受访青少年中近二成仍表现出了较严重的短视频成瘾倾向。从使用目的来看,仅有不到20%的青少年平时通过短视频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或了解时事,而大多数受访青少年都主要以消遣、社交、追星等非学业目的使用短视频App。
  ④正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往往难以充分意识到短视频使用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往往越差。青少年使用短视频App时,难免会面临这样的“失控”场景:一不留神便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和“即时满足”,明知道该去学习了,但总是停不下“刷”视频的手指……而为了更重要、更长远的学习目标“延迟”对欲望的满足,恰恰是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
  ⑤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言语能力和工作记忆任务表现往往越差。过多使用短视频,青少年可能会对书面文化产生“疏离感”,在阅读、写作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力不从心。此外,短视频强大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进行信息筛选与“投喂”。一旦习惯于将自主选择权移交给算法,青少年便可能逐渐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非“主动获取者”。长此以往,青少年信息检索的自主性以及反思、批判、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可能减少,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发展进程继而受阻。
(摘编自《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如何规避短视频使用对自主控制、读写能力、深度思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短视频平台推出“未成年模式”,以便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并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②有关部门指导各大网络平台陆续上线防沉迷系统,部分短视频平台打造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分级分类丰富内容供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优质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网络内容供给,帮助未成年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③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其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完善相关课程,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育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分辨网络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为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引导。
  ④青少年的用网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作为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网习惯。
(摘编自《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8日)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大多数中学生使用短视频是为了消遣、追星和社交,获取知识、学技能的占比较少。
B.短视频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进行选择推送,青少年可能逐渐成为“被动接收者”。
C.超过50%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内容丰富,但知识的准确率没有保障,对其持客观态度。
D.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频率则在降低。
【解析】D.根据材料二可知,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增长,但并不是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占比是37%,占比最高但并不能表明“频率在降低”。
1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应该如何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4分)
①各大网络平台上线“未成年模式”防沉迷系统。②未成年人需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③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也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答出两点即可)
11.针对目前短视频兴起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请你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提出两条合理利用短视频帮助学习的建议。(4分)
①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自主检索学习需要的相关信息;②理性思考,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并筛选短视频中可获取有用信息;③积累短视频中有用的学习资源,可以互动分享,也可以主动创作。(答出两点即可)
12.“心灵沟通”栏目收到了一则同学匿名来稿,请你根据来稿帮小夏回复这位匿名同学,要求语言流畅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小夏姐姐,我最近十分苦恼,迷上了刷短视频。原本打算只看半小时,可总控制不住自己,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因为这个问题经常和爸妈吵架。我明白时间宝贵,但在看短视频时,我就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示例:同学,你好!刷短视频也许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可以满足你娱乐消遣、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作息、学习能力和言语能力等等。因此,我觉得你可以在使用短视频时开通“未成年人模式”,帮助你防沉迷;另外,你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能力。除此之外,父母也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可以尝试和父母多多沟通,帮助你解决目前的烦恼。
【三】(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①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②”)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④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武后:指武则天。②夕贬潮州路八千:早上一封谏书上奏朝廷,晚上就被贬官到遥远的潮州。③俾:使。④肮脏(kǎnɡ zǎnɡ):高亢刚直的样子,意为不屈不厄。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蔓不枝    枝: 旁生枝茎    (2)陶后鲜有闻  鲜: 少
(3)及睹《事物纪原》 及: 等到 (4)人主不能屈之 屈: 使……屈服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2)强项若此,得贬固宜。
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
16.同一写作对象在不同文章里的形象特征可能不同,试探究周敦颐笔下的“牡丹”和李渔所说的“牡丹”的不同之处,写下你的发现。(4分)
写作对象 篇目 牡丹
《爱莲说》 《牡丹》
关键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对象特点 贪慕名利 ① 高亢刚直,不肯通融
形象特征不同的原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② 在【甲】文中,周敦颐以牡丹象征追求荣华富贵的人,以此衬托莲的高洁品质。在【乙】文中,李渔通过讲述武则天贬谪牡丹的故事,突出牡丹不肯通融、高亢刚直的本性。二者对牡丹形象特征的刻画不同,主要是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周敦颐旨在借牡丹批判世俗的追名逐利,赞美莲的君子之风;李渔则是通过对牡丹本性的描述,表达对其刚直不屈的赞美。(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牡丹在群花中称王,我起初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它的颜色和香气,与芍药能相差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一决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等到看到《事物纪原》中记载,说是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所有的花都开放了,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它贬到洛阳,我这才恍然大悟说:“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然而不给予它花王的尊位,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八千里的耻辱呢?”(韩愈的诗说“夕贬潮州路八千”)
  正对着太阳的方位,应该是适合种植牡丹的,这是种植花卉的通识。然而其他的花还能委曲求全,只有牡丹不肯通融。将它种在朝南的地方就能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它高亢刚直不肯屈服的本性,君主都不能使它屈服,谁还能使它屈服呢?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山水之间,自有道理蕴藏。云卷云舒,如同人生起伏无常;山川万千,启示着时间无尽的变幻;山水相映,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高水长,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安徽等地适用)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范围:第四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陈子昂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在《登幽州台歌》中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龚自珍及时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忱。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我们要不断向前、向上探索,追寻更为广阔的世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保尔听出他的话里没有一点chénɡ意,仍然把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激动地说:“既然你不想说,那我就说。你认为我在挡你的道,认为我想抢你的书记当,是不是?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就不会因为菲金的事吵起来。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会使咱们的整个工作受到损失。如果只对你我两个人有影响,那就算不了什么,管它呢!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好了。可是明天咱们还要在一起工作,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你听我说,咱们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lì害冲突。你我都是工人。_______你认为咱们的事业高于一切,_________就请你把手伸给我,从明天起,咱们做个好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hénɡ( )意   膝( )盖   损( )失   lì( )害
(2)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才……  B.如果……那么…… 
C.因为……所以……  D.既然……也……
(3)语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叙述了保尔的三段爱情故事,下列人物中最后与他建立家庭的是( )(3分)
A.丽达 B.冬妮娅 C.谢廖沙 D.达雅


sǔn

B
D
(4)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和队员们筑路期间的故事,谈谈这些话在保尔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示例:保尔参加了艰苦卓绝的筑路工作,他和战友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鞋、手套,坚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工作,期间还遭遇了土匪袭击,他们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匪徒的干扰和恶劣的环境,终于把铁路修到了林区。最后保尔因伤寒住院,在再一次战胜死亡后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保尔以行动证明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的热潮。你所在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3分)
(1)为开展好此次活动,班委会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
(2分)
活动一:“学雷锋志愿者卫生清扫”活动
活动二:“学雷锋志愿者敬老助残”活动
示例:“学雷锋志愿者交通劝导”活动;“学雷锋志愿者环境保护”活动。
(2)仔细阅读李明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倡议书,根据提示修改。(3分)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文明实践,你我同行。【甲】新时代文明实践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需要每个人带来爱和暖,为全社会奉献光和热。在第63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倡议:做文明实践行动者,做雷锋精神传承人。
  …………
  文化传承我助力。【乙】让我们积极参与、大声喝彩,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参加非遗技艺传承,支持传统文化发展,推动传统节日振兴,使文化资源活起来;群众文化热情旺起来。
  人人都是文明的因子,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行动者。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奉献书写大爱、用行动实践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在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里,有你,有我,有大家!
班委会
2025年3月5日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将“带来爱和暖”和“奉献光和热”调换位置。
将分号改为顿号。
(3)右图是全国志愿服务标识,请简介它的构图及含义。(4分)
示例:全国志愿服务标识整体呈圆形,外围由“中国志愿服务”的汉字与英文组成,中间是由汉字“志”为基本原型变化而来,标识以鸽子、彩带为基本构成。“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有人上地铁时不排队,往前挤。有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儿,二要有挤劲儿。”如果看见这种情况,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反驳他的错误言论。(4分)
示例:雷锋的钉子精神是让你用来在事业上肯下功夫,在生活中要有坚持不懈的动力,而不是用来挤公交车。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②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③“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④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⑤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⑧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⑨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⑩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B.第③段《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与后文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的艰辛形成对比,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
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
A
【解析】A.“‘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记叙了人们摘莲蓬、挖莲子、剥莲子、挑莲心、挖莲藕的劳动过程,强调了采莲人的“苦”。
5.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6.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⑨段要写到“荷”?(5分)
①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②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③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④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
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背后的辛劳形成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7.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人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勤劳苦。
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以“用岁月在莲上写诗”为题的妙处。(6分)
①运用比喻,将种莲人的辛勤劳作比作在莲上写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美。②“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将其说成“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③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意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兴起、影响深远。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团队针对某中学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探究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及其与认知能力、学业成绩的关系。
  ②短视频对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短视频的出现迎合了青少年通过在线社群实现娱乐消遣、信息获取、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受众范围广、时效强等特性,用户几乎都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分享甚至生产知识。
同时,在线互动与视频创作也为青少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短视频的互动、分享与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以丰富的表达形式呈现的潜能,同时在这种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增强同伴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例如,当学校提供的在线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时,短视频社区中的同龄伙伴能够分享甚至创作视频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③但是,本研究调查发现,受访青少年中近二成仍表现出了较严重的短视频成瘾倾向。从使用目的来看,仅有不到20%的青少年平时通过短视频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或了解时事,而大多数受访青少年都主要以消遣、社交、追星等非学业目的使用短视频App。
  ④正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往往难以充分意识到短视频使用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往往越差。青少年使用短视频App时,难免会面临这样的“失控”场景:一不留神便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和“即时满足”,明知道该去学习了,但总是停不下“刷”视频的手指……而为了更重要、更长远的学习目标“延迟”对欲望的满足,恰恰是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
  ⑤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言语能力和工作记忆任务表现往往越差。过多使用短视频,青少年可能会对书面文化产生“疏离感”,在阅读、写作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力不从心。此外,短视频强大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进行信息筛选与“投喂”。一旦习惯于将自主选择权移交给算法,青少年便可能逐渐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非“主动获取者”。长此以往,青少年信息检索的自主性以及反思、批判、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可能减少,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发展进程继而受阻。
(摘编自《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如何规避短视频使用对自主控制、读写能力、深度思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短视频平台推出“未成年模式”,以便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并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②有关部门指导各大网络平台陆续上线防沉迷系统,部分短视频平台打造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分级分类丰富内容供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优质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网络内容供给,帮助未成年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③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其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完善相关课程,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育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分辨网络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为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引导。
  ④青少年的用网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作为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网习惯。
(摘编自《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8日)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多数中学生使用短视频是为了消遣、追星和社交,获取知识、学技能的占比较少。
B.短视频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进行选择推送,青少年可能逐渐成为“被动接收者”。
C.超过50%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内容丰富,但知识的准确率没有保障,对其持客观态度。
D.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频率则在降低。
D
【解析】D.根据材料二可知,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增长,但并不是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占比是37%,占比最高但并不能表明“频率在降低”。
1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应该如何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4分)
①各大网络平台上线“未成年模式”防沉迷系统。②未成年人需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③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也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答出两点即可)
11.针对目前短视频兴起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请你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提出两条合理利用短视频帮助学习的建议。(4分)
①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自主检索学习需要的相关信息;②理性思考,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并筛选短视频中可获取有用信息;③积累短视频中有用的学习资源,可以互动分享,也可以主动创作。(答出两点即可)
12.“心灵沟通”栏目收到了一则同学匿名来稿,请你根据来稿帮小夏回复这位匿名同学,要求语言流畅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小夏姐姐,我最近十分苦恼,迷上了刷短视频。原本打算只看半小时,可总控制不住自己,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因为这个问题经常和爸妈吵架。我明白时间宝贵,但在看短视频时,我就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示例:同学,你好!刷短视频也许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可以满足你娱乐消遣、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作息、学习能力和言语能力等等。因此,我觉得你可以在使用短视频时开通“未成年人模式”,帮助你防沉迷;另外,你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能力。除此之外,父母也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可以尝试和父母多多沟通,帮助你解决目前的烦恼。
【三】(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①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②”)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④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武后:指武则天。②夕贬潮州路八千:早上一封谏书上奏朝廷,晚上就被贬官到遥远的潮州。③俾:使。④肮脏(kǎnɡ zǎnɡ):高亢刚直的样子,意为不屈不厄。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蔓不枝    枝:__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
(3)及睹《事物纪原》 及:________
(4)人主不能屈之 屈: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谓武后冬月游后苑 花俱开而牡丹独迟 遂贬洛阳。
旁生枝茎

等到
使……屈服
/
/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强项若此,得贬固宜。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
16.同一写作对象在不同文章里的形象特征可能不同,试探究周敦颐笔下的“牡丹”和李渔所说的“牡丹”的不同之处,写下你的发现。(4分)
写作对象 篇目 牡丹 《爱莲说》 《牡丹》
关键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对象特点 贪慕名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亢刚直,不肯通融
写作对象 篇目 牡丹 《爱莲说》 《牡丹》
形象特征不同的原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甲】文中,周敦颐以牡丹象征追求荣华富贵的人,以此衬托莲的高洁品质。在【乙】文中,李渔通过讲述武则天贬谪牡丹的故事,突出牡丹不肯通融、高亢刚直的本性。二者对牡丹形象特征的刻画不同,主要是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周敦颐旨在借牡丹批判世俗的追名逐利,赞美莲的君子之风;李渔则是通过对牡丹本性的描述,表达对其刚直不屈的赞美。(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牡丹在群花中称王,我起初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它的颜色和香气,与芍药能相差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一决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等到看到《事物纪原》中记载,说是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所有的花都开放了,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它贬到洛阳,我这才恍然大悟说:“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然而不给予它花王的尊位,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八千里的耻辱呢?”(韩愈的诗说“夕贬潮州路八千”)
  正对着太阳的方位,应该是适合种植牡丹的,这是种植花卉的通识。然而其他的花还能委曲求全,只有牡丹不肯通融。将它种在朝南的地方就能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它高亢刚直不肯屈服的本性,君主都不能使它屈服,谁还能使它屈服呢?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山水之间,自有道理蕴藏。云卷云舒,如同人生起伏无常;山川万千,启示着时间无尽的变幻;山水相映,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高水长,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道尽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陈子昂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在《登幽州台歌》中感慨“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而龚自珍及时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忱。
(2)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启迪我们要不断向前、向上探索,追寻更为广阔的世界。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保尔听出他的话里没有一点chénɡ意,仍然把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激动地说:“既然你不想说,那我就说。你认为我在挡你的道,认为我想抢你的书记当,是不是?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就不会因为菲金的事吵起来。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会使咱们的整个工作受到损失。如果只对你我两个人有影响,那就算不了什么,管它呢!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好了。可是明天咱们还要在一起工作,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你听我说,咱们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lì害冲突。你我都是工人。 你认为咱们的事业高于一切, 就请你把手伸给我,从明天起,咱们做个好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hénɡ(诚)意   膝(xī)盖   损(sǔn)失   lì(利)害
(2)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只有……才…… B.如果……那么…… C.因为……所以…… D.既然……也……
(3)语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叙述了保尔的三段爱情故事,下列人物中最后与他建立家庭的是(D)(3分)
A.丽达 B.冬妮娅
C.谢廖沙 D.达雅
(4)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和队员们筑路期间的故事,谈谈这些话在保尔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示例:保尔参加了艰苦卓绝的筑路工作,他和战友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鞋、手套,坚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工作,期间还遭遇了土匪袭击,他们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匪徒的干扰和恶劣的环境,终于把铁路修到了林区。最后保尔因伤寒住院,在再一次战胜死亡后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保尔以行动证明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的热潮。你所在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3分)
(1)为开展好此次活动,班委会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学雷锋志愿者卫生清扫”活动
活动二:“学雷锋志愿者敬老助残”活动
示例:“学雷锋志愿者交通劝导”活动;“学雷锋志愿者环境保护”活动。
(2)仔细阅读李明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倡议书,根据提示修改。(3分)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文明实践,你我同行。【甲】新时代文明实践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需要每个人带来爱和暖,为全社会奉献光和热。在第63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倡议:做文明实践行动者,做雷锋精神传承人。
  …………
  文化传承我助力。【乙】让我们积极参与、大声喝彩,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参加非遗技艺传承,支持传统文化发展,推动传统节日振兴,使文化资源活起来;群众文化热情旺起来。
  人人都是文明的因子,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行动者。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奉献书写大爱、用行动实践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在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里,有你,有我,有大家!
班委会
2025年3月5日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将“带来爱和暖”和“奉献光和热”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将分号改为顿号。
(3)右图是全国志愿服务标识,请简介它的构图及含义。(4分)
示例:全国志愿服务标识整体呈圆形,外围由“中国志愿服务”的汉字与英文组成,中间是由汉字“志”为基本原型变化而来,标识以鸽子、彩带为基本构成。“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有人上地铁时不排队,往前挤。有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儿,二要有挤劲儿。”如果看见这种情况,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反驳他的错误言论。(4分)
示例:雷锋的钉子精神是让你用来在事业上肯下功夫,在生活中要有坚持不懈的动力,而不是用来挤公交车。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②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③“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④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⑤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⑧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⑨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⑩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B.第③段《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与后文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的艰辛形成对比,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
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
【解析】A.“‘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记叙了人们摘莲蓬、挖莲子、剥莲子、挑莲心、挖莲藕的劳动过程,强调了采莲人的“苦”。
5.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①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②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③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④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
6.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⑨段要写到“荷”?(5分)
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背后的辛劳形成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7.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人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勤劳苦。
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以“用岁月在莲上写诗”为题的妙处。(6分)
①运用比喻,将种莲人的辛勤劳作比作在莲上写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美。②“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将其说成“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③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意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兴起、影响深远。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团队针对某中学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探究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及其与认知能力、学业成绩的关系。
  ②短视频对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短视频的出现迎合了青少年通过在线社群实现娱乐消遣、信息获取、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受众范围广、时效强等特性,用户几乎都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分享甚至生产知识。同时,在线互动与视频创作也为青少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短视频的互动、分享与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以丰富的表达形式呈现的潜能,同时在这种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增强同伴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例如,当学校提供的在线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时,短视频社区中的同龄伙伴能够分享甚至创作视频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③但是,本研究调查发现,受访青少年中近二成仍表现出了较严重的短视频成瘾倾向。从使用目的来看,仅有不到20%的青少年平时通过短视频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或了解时事,而大多数受访青少年都主要以消遣、社交、追星等非学业目的使用短视频App。
  ④正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往往难以充分意识到短视频使用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往往越差。青少年使用短视频App时,难免会面临这样的“失控”场景:一不留神便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和“即时满足”,明知道该去学习了,但总是停不下“刷”视频的手指……而为了更重要、更长远的学习目标“延迟”对欲望的满足,恰恰是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
  ⑤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短视频使用越多,其言语能力和工作记忆任务表现往往越差。过多使用短视频,青少年可能会对书面文化产生“疏离感”,在阅读、写作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力不从心。此外,短视频强大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进行信息筛选与“投喂”。一旦习惯于将自主选择权移交给算法,青少年便可能逐渐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非“主动获取者”。长此以往,青少年信息检索的自主性以及反思、批判、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可能减少,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发展进程继而受阻。
(摘编自《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如何规避短视频使用对自主控制、读写能力、深度思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短视频平台推出“未成年模式”,以便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并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②有关部门指导各大网络平台陆续上线防沉迷系统,部分短视频平台打造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分级分类丰富内容供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优质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网络内容供给,帮助未成年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③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其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完善相关课程,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育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分辨网络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为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引导。
  ④青少年的用网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作为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网习惯。
(摘编自《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8日)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大多数中学生使用短视频是为了消遣、追星和社交,获取知识、学技能的占比较少。
B.短视频的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进行选择推送,青少年可能逐渐成为“被动接收者”。
C.超过50%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内容丰富,但知识的准确率没有保障,对其持客观态度。
D.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频率则在降低。
【解析】D.根据材料二可知,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人数增长,但并不是翻倍增长;无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占比是37%,占比最高但并不能表明“频率在降低”。
1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应该如何让数字媒介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4分)
①各大网络平台上线“未成年模式”防沉迷系统。②未成年人需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③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也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答出两点即可)
11.针对目前短视频兴起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请你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提出两条合理利用短视频帮助学习的建议。(4分)
①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自主检索学习需要的相关信息;②理性思考,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并筛选短视频中可获取有用信息;③积累短视频中有用的学习资源,可以互动分享,也可以主动创作。(答出两点即可)
12.“心灵沟通”栏目收到了一则同学匿名来稿,请你根据来稿帮小夏回复这位匿名同学,要求语言流畅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小夏姐姐,我最近十分苦恼,迷上了刷短视频。原本打算只看半小时,可总控制不住自己,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因为这个问题经常和爸妈吵架。我明白时间宝贵,但在看短视频时,我就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示例:同学,你好!刷短视频也许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可以满足你娱乐消遣、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作息、学习能力和言语能力等等。因此,我觉得你可以在使用短视频时开通“未成年人模式”,帮助你防沉迷;另外,你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辨别能力。除此之外,父母也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可以尝试和父母多多沟通,帮助你解决目前的烦恼。
【三】(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①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②”)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④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武后:指武则天。②夕贬潮州路八千:早上一封谏书上奏朝廷,晚上就被贬官到遥远的潮州。③俾:使。④肮脏(kǎnɡ zǎnɡ):高亢刚直的样子,意为不屈不厄。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蔓不枝    枝: 旁生枝茎    (2)陶后鲜有闻  鲜: 少
(3)及睹《事物纪原》 及: 等到 (4)人主不能屈之 屈: 使……屈服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2)强项若此,得贬固宜。
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
16.同一写作对象在不同文章里的形象特征可能不同,试探究周敦颐笔下的“牡丹”和李渔所说的“牡丹”的不同之处,写下你的发现。(4分)
写作对象 篇目 牡丹
《爱莲说》 《牡丹》
关键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对象特点 贪慕名利 ① 高亢刚直,不肯通融
形象特征不同的原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② 在【甲】文中,周敦颐以牡丹象征追求荣华富贵的人,以此衬托莲的高洁品质。在【乙】文中,李渔通过讲述武则天贬谪牡丹的故事,突出牡丹不肯通融、高亢刚直的本性。二者对牡丹形象特征的刻画不同,主要是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周敦颐旨在借牡丹批判世俗的追名逐利,赞美莲的君子之风;李渔则是通过对牡丹本性的描述,表达对其刚直不屈的赞美。(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牡丹在群花中称王,我起初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它的颜色和香气,与芍药能相差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一决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等到看到《事物纪原》中记载,说是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所有的花都开放了,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它贬到洛阳,我这才恍然大悟说:“如此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也是应当的,然而不给予它花王的尊位,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八千里的耻辱呢?”(韩愈的诗说“夕贬潮州路八千”)
  正对着太阳的方位,应该是适合种植牡丹的,这是种植花卉的通识。然而其他的花还能委曲求全,只有牡丹不肯通融。将它种在朝南的地方就能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它高亢刚直不肯屈服的本性,君主都不能使它屈服,谁还能使它屈服呢?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山水之间,自有道理蕴藏。云卷云舒,如同人生起伏无常;山川万千,启示着时间无尽的变幻;山水相映,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高水长,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