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
第15课《雨霖铃》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划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划分" \t "_parent )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古诗" \t "_parent )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节奏" \t "_parent )要注意三个原则:不能违背诗的意义;要兼顾诗的声律;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协调。通常是两个字一个节拍,单独一字根据意义独立成为一个节拍。A.对/长亭晚;B.年年/知/为谁生? D.更/与何人/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又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正在“蠢蠢欲动”,预计可能会在今天开始“中国之旅”,至于它会不会给辽宁带来较大幅度降温影响,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B.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小事,但真正做到,便就真能改善大的环境。因为具体而微的努力,才能有中国更加有力量和希望的明天。
C.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上官婉儿千字铭文墓志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
D.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诉尽惜别之苦,二人河梁携手,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答案:B
解析:A项的“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这里加了引号,是活用,适合语境。B项的“具体而微”意思是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不能用来形容努力,不符此句语境。C项的“春秋笔法”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符合此句语境。D项的“河梁”即桥,暗指送别。这里代指依依惜别,符合此句语境。
3.找出下面与例子同类的一项( )
《雨霖铃》 《如梦令》 《扬州慢》
A.《凉州词》 B.《忆江南》 C.《秋浦歌》 D.《敕勒歌》
答案:B
解析:例子均为词牌,故选B。A项迷惑较大,但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剽窃 收迄 促狭鬼 切中肯綮
C.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眩晕 无垠 雨霖铃 平心而论
答案:D
解析: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词中是协作的意思;B项“迄”应为“讫”,是完结的意思;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曼是柔和的意思。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5.下面所列的“诗眼”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C
解析:《琵琶行》的诗限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上片离别时的冷清之景和离别时一对恋人难分难舍是实景,下片想象离别后的孤寂悲苦是虚景,虚实结合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多方位表达惜别之情。
B.“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两个“也无”表明词人对自然晴雨,对宦海沉浮,对人生乐悲毫不在意,表现了他洒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用孙权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二字表达词人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下片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老了,无法为国效力,无力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了,流露出词人深深的遗憾。
D.《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词人拿黄花自比,一则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淡雅高洁)二则用黄花清瘦衬托自己因思人而憔悴。《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词人明写黄花凋谢,暗指岁月流逝,自己人老憔悴。
答案:C
解析: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也传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产生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有多种词牌,词牌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
B.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C.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南宋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清代纳兰性德,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
D.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答案:C
解析:C“南宋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清代纳兰性德,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错误。
8.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B.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D.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答案:C
解析:A.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B.②“深巷”“明朝”卖杏花。D② “争”知我
9.对下列词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唐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直抒胸臆,含义无穷。“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他的的代表作之一《虞美人》。
B.苏轼的词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拓了豪放派的一代新风。他的代表词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她的代表作之一是《相见欢》。
C.辛弃疾的词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报国无门的激愤心情,命意深远,风格豪迈,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并称“苏辛”。
D.柳永的词是表现个人细致缠绵的感情的如《雨霖铃》便是。
答案:B
解析:《相见欢》是李煜的词。
10.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D项,“上阕写景由实到虚,下阕写景为虚写”。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千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洲”“渡”“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答案: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解析:本句要注意“巷”“杏”“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留恋处,兰舟催发。 ,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答案:都门外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解析:本句要注意“帐”“噎”“霭”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答案:宁静以致远
解析:本句要注意“致”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答案: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本句要注意“堪”“清”“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一)
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慢词长调为主。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像冯延巳的词。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你去联想想象。柳永的长调呢?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没有可发挥的余地。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
16.文中说柳永之前诗人文士不写慢词长调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答案:由于格式与诗接近,诗人文士插手写词习惯写小令;慢词长调是市井流行,诗人文士自认高雅,不屑写;慢词长调对音乐和格律要求更高,一般诗人文士不会写。
解析:梳理短文,根据文中“所以”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就易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语句: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然后将这些句子稍加组织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17.请具体解释“里程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比喻的手法,里程碑比喻柳永在词创作史上的重要意义或重大突破。形式上,柳永开拓了慢词长调的创作,采用铺排的方式写作。内容上,柳永以男子口吻写离别相思,选取高远的景物,融入自身的感受
解析:作者说“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可见,这里的“里程碑”是比喻的说法,是讲柳永所作的贡献。对此,抓住文中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并注意层次,这样也就能概括出本题的答案。
18.你是否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试以《雨霖铃》为例分析说明。
答案:同意。柳词以慢词长调为主,就要使用铺排的手法,没有了联想想象的余地,所以“浅近卑俗”。如《雨霖铃》上片“寒蝉”、“都门”和“执手”三句,铺叙离别之景,铺写离别之情,通俗易懂,直抒胸臆,几乎无想象余地。
不同意。柳词写相思离别,从男子角度出发,结合了高远景物、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对词的创作是一种突破,所以“不俗”。如《雨霖铃》“念”字领起的一句入景高远,下片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融入自己的感受,使离别之情更真实
解析:本题是个较为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同意,也可以表述为不同意的这个观点。但是不管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观点鲜明,即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或者是不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其次理由要表达充分,以《雨霖铃》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③当日愿。
【注】 ①柬:给……信札。②“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③“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
19.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这首词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典故,共同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题干中已经给出了目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结合这些典故和注释中所给的提示按照意境题的模式回答即可。答题模式:通过……意象,描绘了……的场景,营造了……的氛围。氛围一般用四字词语概括。这首词用一个女子的口吻,通过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20.“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这句词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普遍的期待和遗憾;②从语言形式看,词文语言通俗,便于传诵。
解析:本题应该属于炼句的范畴。题干中给出条件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学生只要从这两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内容上,从词句的特定意味和表达出的思想上分析,“若只如”透出一种惋惜的语气,也表达了一种渴求。语言形式上,从用词特点、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这句词采取了直抒胸臆的笔法,浅显易懂,这些都构成了它得以广为传诵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